新元史 - 第 380 页/共 398 页
一日,母病延医,因自悟曰:“人子不知医,或委之庸之,宁无有失。”于是,研究医理,博求名师,得罗知悌之传,治症多奇效。尝著《格致余论》、《局方发挥》《伤寒辨疑》、《外科精要》、《本草衍补》、《丹溪心法》诸书于世,学者称丹溪先生。
太仓人王履,字安道,震亨门人,得其心传。著月《溯泗集》、《百病钩元》诸书。
刘岳,字公泰,南康星子人。祖闻,宋名医。岳读书于白鹿洞书院,能世其家学。世祖定江南,有司以岳应聘,召对便殿,命以奉议大夫,官太医院使。称为刘三点,以指三下,即知受病之源也。未几,改翰林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出为建昌路推官,卒。
阿尼哥,尼波罗国人也。其国人称之曰八鲁布。幼敏悟,异凡儿。稍长,诵习佛书。期年能晓其义。同学有为绘画妆塑业者,读《尺寸经》,阿尼哥一闻,即能记。长善画塑,及范国像。
中统元年命帝师八合斯合建黄金塔于吐番,尼波罗国选匠百作往成之,得八十人。末得阿尼哥。年十七,请行,众以其幼,难之。对曰:“年幼,心不幼也。”乃遣之。帝师一见奇之,命监其役。明年,塔成,请归,帝勉以入朝,乃祝发为弟子,从帝师八见。帝视之处,问曰:“汝来大国,得无惧乎?”对曰:“圣人子育万方,子至父前,何惧之有?”又问:“汝来何为””对曰:“臣家西域,奉命造塔吐蕃,二哉而成。见彼土遭兵难,民不堪命,愿陛下安车身之。不远万里,为生灵而来耳?”又问:“汝何所能?”对曰:“臣以心为师,颇知画塑范金之艺。”帝命取明堂针炙铜像示之曰:“此安抚王择使宁时所进,岁久阙坏,无能修补者,汝能信制之乎?”对曰:“臣虽未尝为此,请试之。”至元二年,。新像成,关鬲脉络皆备,金工叹其天巧,莫不愧服。凡两京观之像,多出其手。为七宝镔铁法轮,车驾行幸,用以前导,原庙列圣御容,织绵为之,图画弗及也。
至元十年,始授人匠总管,银章虎符。十五年,有诏返初服,授光大夫、大司徒,领将作院事,宠遇赏赐,无与为此。卒。赠太师、开府仪同三司、凉国公、上柱国,谥敏慧。
子六人,知名者曰:阿僧哥,大司徒;阿述腊,诸色人匠总管府达鲁花赤。
有刘元者,尝从阿尼哥学西天梵相,亦称绝艺元,字秉元,蓟州宝坻人。始为道士,师事青州杞道录,传其世。至元中,凡两者名刹,塑土、范金、抟换为佛像,出元手者,神思妙合,天下称之。其上都三皇像,尤古粹,识者以为造意得三圣人之者微者。
仁宗尝敕元非有旨不许为人造神像。后大都南城作东后岳庙,元为造仁圣帝像,巍巍然有帝王之度,其侍臣像,乃若忧深思远者。始,元欲作侍臣像,久之未措手,适阅秘书图画,见唐魏微像,矍然曰:“得之矣,非若此,莫称为相臣。”遽走庙中为之,即日成。土大夫观者,咸叹异焉,元官昭馆大学士、天奉大夫、秘书卿,以寿终。
朱玉,字君璧,昆山人,喜绘事,闻佳山水,即悠然独往,虽数城不以为难。永嘉王振鹏,在仁宗时,以界画称旨,跻显仕。玉往受笔法,振鹏嘫称之。未几,奉中宫命,图《藏经》佛像,曲尽意态。人言振鹏之艺,不能过之。至正中,清宁殿成。敕画史图其壁。赵雍以玉名闻,遣使召之,以道阻不果至。未几,卒。
李时,字居中,大都人。伯父巨渊,工绘仙鬼,莫知其师传之所自,尝画《魔母图》,极狞悍之状。仁宗见而悦之,使待如禁中。累官朝列大夫、诸道人匠府总管。
时,总角即知向学。年十六,从巨渊至上都,祝俗工所画,辄羞赧弃去。闻饶阳刘仲廉,早从秘书少卿何澄画。澄年九十余,世祖诏见,赐以卮酒。既拜,因伏不能起。问之,曰:“臣耄矣,弟子刘仲廉可以诏。”许之,由是仲廉名动京师,时受学于仲廉,艺日进。又有刘道权者,庐陵人,善画山水,然恃才谩骂当世,如刘伯熙等,皆讥呵不少假借。独于时,特奖誉之。尝谓仲廉曰:“是子咄咄逼人,宜少避之。”后巨渊见时所作,亦惘然自以为不及也。
至正二年,惠宗诏时画东内清宁宫殿壁。时画樊姬、冯婕妤及唐长孙皇后进谏图,赏赍甚厚。或言明家贫母老,帝怜之,怀白金一锭,使左右密付时,曰:“知卿贫,故相赍,慎毋令他人知。”后授为利用监照磨,擢经历,时叩头固辞。退语人曰:“时事如此,吾免沟壑幸矣,其敢干天职乎。”竟不就。
先是,京师繁盛,帝欲画图以夸后世,诏时等具稿来以进。计日程工,如是将近三年,自南而东,而西,裁及其半,忽屏置不部。众莫知其故,及帝出奔,明兵入京师,以旧城太广,乃撤其北之半,而中筑焉,其界适当画稿之半,识乾始叹异之。
孛罗帖木儿擅国,奏立樟潼帝群祠,命时图其九十九化事于壁,时更画四力士献俘事。孛罗帖木儿见之,问曰:“此絷而拥以前者,何人也?”众错愕,不知所对。时从容跽,言曰:“是不臣于国,而遗害于民者。”孛罗帖木儿大笑而去。后旬日,孛罗帖木儿竟伏诛。
卷二百四十三 列传第一百四十
○释老
八思巴 胆巴 必兰纳识里 丘处机 马钰 谭处端 刘处元 王处一 郝大通 孙不二 康泰真 祁志诚 张宗演 张留孙 吴全节 郦希诚 张清志 萧辅道 李居寿 莫起炎
蒙古崇尚释教,及得吐番之地,思因其俗而柔之,乃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又立宣政院。其院使位居第二者,必以僧为之。帅臣以下,亦僧俗并用。于是,帝师授玉印,国师授金印,宣命同于诏敕。凡即位之始,降诏褒护,必敕章佩监络珠为字以赐。及其卒而归葬舍利,又命百官出郊祭钱。大德九年,专遣平章政事帖木儿乘传护送,赙金五百两、银千两、币帛万匹、钞三千锭。皇庆二年,加至赙金五千两、银一万五千两、锦绮杂彩共一万七千匹。
其弟子之号司空、司徒、封国公者,前后相望,怙势瓷睢,气焰熏灼,为豁不可胜言。有杨琏真珈者,世祖为江南释教总统,掘赵氏诸陵及其大臣冢墓凡百一所;戕杀平民四人;受人献美女宝货无算;其壤夺盗取者,计金一千七百两、银六千八百两、玉带九、玉器大小百一十有一、杂宝贝百五十有二、大珠五址两、钞一十一万六行二百锭、田二万三千亩;私庇平民不输公赋乾二万三千户。他所藏匿示露者,不论也。南台御史中丞亦力撒合请急诛之,以谢天下,帝不允,仍录其子暗普为江浙行省右丞,后以民铖沸腾,始罢去。
又至大元年,上都开元寺西僧强市民薪,发诉诸留守李璧,方询问其由,僧已率其徒持白挺突入公府,隔案引璧发,爨诸也,捶朴交下,爨之以归,闭诸空室,久乃得脱,奔诉于朝,遇赦以免。二年,复有龚柯等十八人,与诸王合儿八刺妃争道,拉妃附功殴之,事闻,释不问。而宣政院臣方奏请:凡民殴西们者,截其手;置之者,断其舌。时仁宗居东宫,闻之,嘫奏寝其令。
泰定二年,西台御史李昌言奏:“尝经平凉府,静、会,定西等州,见西番僧佩金字圆符,络绎道途。驰骑累百,传舍至不能容,则假馆民舍,奸污妇女。奉元一路,自正月至七月,往返者,百八十五次,用马至八百四十余匹,较之诸王、行省之使,十多六、七。驿户无所控诉,台察莫敢谁何。且国家之制圆符,本为边防警报,僧人何事而辄佩之?乞更正僧人给驿法,且令台宪得以纠察。”不报。必兰纳识里之诛也,有司籍之,得其人畜士田、金银货贝钱币、邸舍、书画器玩,及妇人七宝装具,价值钜万万云。
番僧岁时祝厘祷祠,号称好事者,其目尤不一。大者如:中统三年,作佛顶金轮会于圣安、昊天二寺七昼夜,赐银一万五千两。至元二年,诏各路设三学,讲三禅会。七年,大修佛事于琼华岛。九年,集都城僧诵《大藏经》,九会。十三年,设资戒在会于顺德府开元寺。十六年,敕诸国师、教师、禅师百有八人,即圣寿万安寺设斋圆戒赐衣。二十二年,集诸路僧四万于西应京普恩寺,作资戒会七日夜。二十三年,命西僧作佛事于万寿山。三十会。明年,又作佛事于大殿寝殿及五台山,三十三会。二十五年,命亦思麻等七百余人,坐静于大护国仁王寺,凡五十四会。二十七年,命帝师坐静于厚载门及桓州双泉寺,凡七十二会。成宗初,以国忌,饭僧七万。武宗至大元年,启水陆大会于昊天寺。英宗即位,大兴佛事于文德殿四十日。已而修秘密法会于延春阁,镇雷法公于洋城四门。至治三年,诏天下诸司,集僧诵经十万部,又于京师万安、庆寿、圣安、普庆四寺,扬子江金山寺,五台山万圣祜国寺,建水大会。泰定帝元年,命西僧修佛事于寿安山,曰星吉思乞刺,曰阔儿鲁串卜,曰水朵尔麻,曰飒间卜里南家经,三年乃罢。又修黑牙蛮答哥佛事于水晶殿,烧坛佛事于延华阁。文宗至顺元年四月,作佛事于仁智殿,岁终乃罢。惠宗后至凶二年,创太觉海寺,塑千佛于其内,至正七年,兴圣宫作佛事,赐钞二千锭。十四年,命加喇嘛选僧百有八人,修朵思哥儿好事,尝以泥作小浮屠,或十万至二三十万,名曰擦擦。其大者实以七宝珠玉,或一所以至七所,名曰答儿刚。先是,至元中内廷佛事之目,仅百有二。至大德七年,再立功德七年,再立功德使司,其目增至五百有余。
延祐四年,宣徽院会计岁供,其费以斤计者,用面四十三万九千五百、油七万九千、酥二万一千八百七十、蜜二万七千三百,他物称是。
至景朝赐予,尤为无度。其大者如:中统初,赐庆寿、海云二陆地五百顷。大德五年,赐兴教寺地一百顷,上都乾元寺地九十顷,万安寺地六百顷,南寺地百二十顷。皇庆初,赐大普庆寺腴田八万亩,邸舍四百闻。又赐崇福寺河南地百顷,上都开元寺江浙田二百顷,普庆寺益都田七十顷。至治初,大永福寺成,赐金五百两、银二千五百两、钞五十万贯、杂彩万匹;又赐西番撒加地僧,金千两、驾裟二万匹。至正十二年,建清河大寿元忠国寺,以浙江废寺田归之,率多强占民业。
僧徒贪利无已,营结近侍,欺昧奏请布施,岁费千万。又每次岁必因好事奏释轻重囚徒,以为福利,虽大臣有罪,皆假是以爨其诛。宣政院参议李良弼,受赇鬻官,竟以帝师之言纵之。其余夤缘幸免者,尤不可胜纪。
至于道教,太祖敬礼邱处机,号为神仙。世祖封张留孙为上卿,恩宠尤渥。然其人,皆有得于黄、老之学,不汨没于权利者,党徒虽盛,非如释氏之病民蠹国也。故备书其事,以垂鉴戒云。帝师八罗巴者,士番萨斯迦人,族款氏。生七岁,诵经数十万言,能约通大义,国人号圣童。稍长,学富五明,故又称班弥怛。年十有五,谒世诅地潜邸,与语大悦,日见亲礼。
中统元年,世祖即位,尊为国师,授玉印。命制蒙古新字。其宁仅千余。其母凡四十有一。其相关纽而成字者,则有韵关之法;其以二合、三合、四合而成字者,则有语之法;大要以谐声为宗。其四十一之字母,曰:
至元六年,诏颁行于天下,诏曰:“朕惟字以书言,言以纪事,此古今之通制。我国家肇基朔方,俗尚简古,未遑制作,凡施用文字,因用汉文及畏兀儿字,以达本朝之言。考诸辽、金及遐方诸国,命各有字,今文治浸兴,而字书有阙,于制为未备。故特命国师八思巴创为蒙古亲字,译写一切文字,期于顺言达事而已。今后凡有玺书颁降者,皆用蒙古新字,仍各以其国字副之。”遂升号八思巴大宝法王,更赐玉印。
十一年,请告西还。留之不可,乃以其弟亦怜真嗣焉。十六年,八思巴卒,赐号皇天之下一人之上宣文辅治大圣至德普觉真智佑国如意大宝法王、西天佛子、大元帝师。至治间,特诏郡县建庙通祀。泰定元年又绘像十一颁各行省,为塑像云。
亦怜真嗣帝师,凡六岁,至元十六年卒。答儿麻儿剌乞列嗣,二十三年卒。亦摄思连真嗣,三十一年卒。乞刺斯八斡节儿嗣,成宗特造宝玉五方佛冠赐之。元贞元年,更赐双龙盘纽白玉印,文曰:“大元帝师统领诸国僧尼中兴释都之印。”大德七年座明年,以辇真监藏嗣,又明年卒。都家班嗣,皇庆二年卒。相儿加思嗣,延祜元年卒。二年,公哥罗古罗思监藏班藏卜嗣,至治三年卒。旺出儿监藏嗣,泰定二年卒。公哥列思八冲纳思监藏班藏卜嗣,赐玉印,降玺书谕天下,其年卒。天历二年,亦辇真吃刺失思嗣。
时又有国师胆巴者,名功嘉葛刺思,西番突甘斯旦麻人。幼从西天竺古达麻失利传习梵秘,得其法要。中统间,帝师八思巴荐之。时怀怀孟大旱,世祖命祷之,立雨。又咒食投龙湫,顷之奇花异果上尊涌出波面,取以上进,世祖大悦。至元末,以下容于明相桑哥,力请西归。既复诏还。谪之潮州。时枢密副使月的迷失镇潮州,妻得奇疾,胆巴以所持数珠加其身,即愈。又尝为月的迷失言异梦已还朝期,皆验。
元贞间,海都犯西番界,成宗命祷于摩诃葛刺神,已而捷书果至。又为成宗祷疾,遄愈,赐与甚厚。且诏分御前校十人为之导从。成宗北巡,命胆巴以象舆前导。过云州,语诸弟子早:“此地有灵性,恐惊乘舆,当密持神骂以厌之。”未几,几雨太至,众咸震惧,惟幄殿无虞,复赐碧钿怀一。德寿太子之薨也,不鲁罕皇后遣使部于师曰:“我夫妇以师事汝,至矣,止有一子,何不能保护耶?”曰:“佛法如灯笼,风雨至,可蔽之。若尔烛尽,灯笼亦无如之何也。”大德七年夏卒。皇庆间,追号大觉普惠广照无上胆巴帝师。
后又有必兰纳识里者,初名只刺瓦弥的理,北庭感木鲁国人。幼熟畏兀儿及西天书,长能贯通三藏暨诸国语。大德六年,奉旨从帝师受戒于广寒殿,代帝出家,便赐今名。皇庆中,命翻译诸梵经典。延祜间,特赐银印,授光禄大夫。
时诸番朝贡,表笺文字无能识乾,皆令必兰纳识里译之。尝有以金刻字为表进者,帝遣视之。必兰纳识里取案上墨汁涂金叶,审其字,命左右执笔,口授表中语及使人名氏,与贡物之数,书而上之。明日,有司阅其物色,与所赍重译之书无少差者。众无不服其博识,而竟莫测基何所从授,或者以为神悟云。授开府仪同三司,仍赐三台银印,兼领功德使司事,厚其廪饩,俾得以养母焉。
至治三年,改赐金印,特授沙津爱护持,且命为诸国引进使。至顺二年,又赐玉印,加号普觉圆明广照弘辩三藏国师。是年,与安西王子月鲁帖木儿等谋为不轨,坐诛,其所译经。汉字则有《楞严经》,西天字则有《大乘庄严宝度经》、《乾陀般若经》、《大涅槃经》《称赞大第功德经》,西番字则有《不思议禅观经》,皆行于世。
邱处机,字通密,登州栖霞人,自号长春子。幼有人相之曰:“神仙宗伯也。”年十九,学全真道于宁海之昆仑山,与马钰、谭处端、刘处元、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同师重阳王真人。马钰,宁海人,弱冠举进士。妻孙氏,名不二,亦宁海人。刘处元,掖县人,著有《道德经解》、《阴符经解》谭处端,宁海人,著有《云水前后集》王处一,宁海人。郝大通。宁海人。明谓之七真人,独处机名最著。金、宋之委,俱遣使召之,不赴。
太祖征西域,命近臣彻伯尔、刘仲禄赍玺书,请处机至军中。处机一日忽语其徒曰:“天使来召我,我当往。”翼日,二人至,处机乃与弟子十有八人同行,明年,留山北,先驰表谢,拳拳以止杀为戒。又明年、趣使再至,乃发抚州,经涉万有余里,历四载而始达于雪山。常马行积雪中,马上举策试之,未及积雪之半。既见,太祖大悦,赐食,设庐甚饬。
太祖方西征,日事攻战,处机每次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不嗜杀人。及问为治之方,则对以敬天爱民。部长生久视之道,则告以清心寡欲。太祖深契其言,曰:“天锡仙翁,以?爨朕志。”命左右书之,且以训计算子焉。赐虎符,副以玺书,不斥其名,惟曰:“神仙”。一日雷震,太祖以问,处机对曰:“雷,天威也。人罪莫大于不孝,不孝则不顺笠天,故天威震动以警之。似闻境内不孝者多,陛下宜畏天威,明孝道治天,下。”大祖从之。
十七年,太祖大猎于东山,马踣,处机请曰:“天道好生,陛下春秋高,数畋猎,非宜。”太祖为罢猎者久之。时大兵践蹂中原,河南、北尤甚,民罹俘戮,无所逃命。处机还,使其待持牒购之。由是为人奴者得复为良,怀濒死而得更生者,毋虑二三万人。
十九年,荧惑犯尾,其占在燕,处机祷之,果退舍。二十一年,又为旱祷,期三日雨,当名瑞应,已而亦验。改赐宫名曰:“长春”,且遣使劳问,制曰:“朕常念神仙,神仙毋忘朕也。”六月,浴于东溪,越二日,天大雷雨,太液池水入东湖,声闻数里,鱼鳖尽去,池遂涸,而北口高岸亦崩。处机叹曰:“山其摧乎,池其涸乎,吾将与之俱乎!”遂卒,年八十。其徒尹志平等,世奉玺书,袭掌其教。
至大二年,加赐金印,处机赠为长春全德神化明应直君,马钰为丹阳抱一无为普化真君,谭处端为长真凝神元静蕴德真君,刘处元为长生辅化宗元明德真君,王处一为玉阳体元广慈普度真君,郝大通为广宁通元妙太古真君,孙不二为清净渊真虑元顺化元君,敕并会道士苗道一收执。处机弟子十八人,知名者尹志平、李志常、宋德芳、綦志远,并封真人。
时又有康泰真者,利州人。母娠二十四月而生。学道于王重阳,与邱处机、马钰人游。四方之士,踵门受业者,恒数百人。夏大旱,使者请祈雨,泰真端坐久之,曰:“明日雨。”既而果然。冬常裸十余日,无寒色。卒年九十余。
处机第四传曰祁志诚,居云金阁山,誉问甚著。丞相安童尝过而问之。志诚告以修身治世之要。安单感其言,故相世祖,以清静为本。及罢相,退然若无与于世者,人谓有得于志诚之言。
正一天师者,始自汉张道陵,勘探后四世孙来居信州之龙虎山。相傅至三十六世宗演,当至元十三年,世祖已平江南,遣使召之。至则命廷臣效劳,待以客礼。及见,语之曰:“昔岁已未,朕次鄂渚,尝令王一清往访卿,卿父使报塍朕曰:“后二十年天下当混一。神仙之言验于念矣。”因命坐,赐宴,特赐玉芙蓉冠、组金无缝服,赐号演道灵应冲和真人,命主领江南道教,仍赐银印。
十八年、二十五年再八觐。世祖尝命敢其祖天师所传玉印、宝剑观之,语侍臣曰:“朝代更易已不知其几,而天师剑印传子若孙尚至今日,其果有神明相之乎!”嗟叹久之。其实天师玉印文曰“阳平治都君所”,乃宋徽宗所赐,非汉印也。
九月,都功德使司脱因小演赤奏:“曩者所毁道家伪经板本化图,多隐匿未毁,其书皆底毁释教之言,宜甄别。”于是命前中书右丞张文廉等诣长春宫无极殿,著,余悉汉张道陵、后魏寇廉之等伪作。文廉等奏:“自《道德经》外,宜悉焚毁。”帝曰:“道家经文,传讹踵廖非一日矣。若焚之,其徒未必心服。彼言水火不能焚溺,可以是端试之。候不验,焚之未晚也。”遂谕宗演等,俾推择人入火试其术。宗演等奏:“此皆诞妄之说,臣等入火,必皆为灰烬,实不敢试。但乞焚去《道藏》伪书,庶几澡雪臣等。”帝可其奏。遂诏天下道家诸经,可留道德二施篇,其余一切焚毁,匿藏者罪之。十月,集百官于愍忠寺,焚毁《老子化胡经》、《犹龙传》等书。
二十九年,宗演卒,子与棣嗣,为三十七也,袭掌江南道教。三十一年入觐,卒于京师。元贞元年,弟与材嗣授太素弟神广道真人,主三十八世,袭掌道教。
时潮啮盐官、海盐两州,为患特甚,与材以术治之。一夕大雷电以震,明日见有物鱼首龟形者磔于水裔,潮患遂息。大德五年,召见于上都幄殿。八年,授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箫。武宗即位,来觐,特授金紫光禄大夫,封留国公,赐金屯。仁示即位,特赐定冠、组织文金之服。延祐三年,加太虚辅化体仁应道大真人,卒。四年,子嗣成嗣,为三二九世,袭领江南道教,言领三山符箫如故。
其徒第留孙者,字师汉,信州贵溪人。少入成虎山为道士,有人相之曰:“神仙宰机也。”至元十三年,从天师张宗演入朝,世祖与语,称旨,遂留侍阙下。世祖尝亲祠幄殿,皇太子侍。忽暴风雨至,众骇惧,留孙祷之立止。又尝次日月山,昭睿顺圣皇后得疾危甚,嘫召留孙请祷。既而后梦有朱衣长髯,从甲士,导朱辇白辣行草间者。觉而异之,以问留孙,对曰:“甲士导辇辣者,臣所佩法箫中将吏也。朱衣长髯者,汉祖天师也;行草间者春时也。殿下之疾,其及春而瘳乎!”后命画像以进,视之,果梦中所见者,帝大悦,即命留孙为天师,固辞不敢当,与为上卿,敕尚方铸宝剑以赐,建崇真宫于两京,俾留孙居之,专掌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