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 - 第 358 页/共 1043 页

法驾,行漏舆一,舆士各十四人。   神舆一,舆士多大驾二人。   宣和,鼓、钟楼并改为舆,太史正前有捧日副指挥使二人,捧日节级十人,神舆舆士增十。   次持鈒前队。左右武卫果毅都尉二人引队,左右武卫校尉二人。绛引幡一,纟斥二人。   左右有金节十二,执人并骑。   罕、毕各一,朱雀幢、叉、导盖,青龙、白虎幢各一,叉三。执人并骑。   称长一人,鈒戟二百八十八,左右武卫将军二人检校,左右武卫校尉四人押队。法驾,金节减四,鈒戟减七十二。宣和,引队改骁骑都指挥使,武卫校尉改骁骑军使,增朱雀旗后之叉一,去龙虎旗后之叉三,检校改用左右骁骑将军。   次黄麾幡一。执一人,骑;纟斥二人。   法驾,前有殿中侍御史二员。次六军仪仗。左右神武军、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各有统军二员,都头二人羽林又有节级二人。   押仗,本军旗各一,排阑旗各二十分夹,吏兵、力士旗各五,掩尾天马旗二,羽林有赤豹、黄熊旗,龙武有龙君、虎君旗各一。   白柯枪五十,哥舒棒十,镫仗八。法驾,神武军减排阑旗十,羽林、龙武军各减四,吏兵、力士旗各减一。宣和,统军改军将,神武军旗改熊虎,排阑旗改平列,哥舒棒改戈戟,镫杖改矛戟,羽林队无节级,黄熊旗改黄罴,龙武旗改熊虎。   次引驾旗。天王旗二,排仗通直官二人押旗,十二辰旗各一。法驾,同。次龙墀旗。天下太平旗一,排仗大将二人夹旗,五方龙旗各一,金鸾、金凤旗各一,师子旗二,君王万岁旗一,日、月旗各一。法驾,减鸾、凤、师子旗。次御马二十四。控马每匹天武二人,御马直二人,为十二重。法驾,减八,为八重。宣和,御马直改为习驭。次中道队。大将军一员检校。法驾,同。宣和,大将军改为左右骁卫大将军。次日月合璧旗一,苣文旗二,五星连珠旗一,祥云旗二,长寿幢二。宣和,苣文改庆云,祥云改祥光。   次金吾细仗。青龙、白虎旗各一,五岳神旗、五方神旗、五方龙旗、五方凤旗各五。已上执各一人,纟斥各三人。   法驾,五方龙、凤旗各减二。宣和,改校尉为使臣,五岳神旗去「神」字。   次八宝。镇国神宝、皇帝之宝、皇帝行宝、皇帝信宝在左,受命宝、天子之宝、天子行宝、天子信宝在右,为四重。香案八,各以二列于宝舆之前。碧襕二十四人,符宝郎行于碧襕之间。法驾,减碧襕八人。宣和,增引宝职掌二人,香案职掌六人,援卫传喝亲从一百人。奉宝辇官每宝二十八人,节级一人,奉宝一十二人,舁香案、行马、执烛笼各四人,持席褥、油衣共三人,香案、宝舆各九,烛笼三十六,碧襕之数同前。   次方伞二,大雉尾扇四夹。执伞、扇各一人,以下准此。   法驾,同。次金吾四色官六人,押仗二人。法驾,减押仗。次金甲二人。宣和,改为铜甲。次太仆寺进马四人。并骑。   次引驾千牛卫上将军一员,千牛八人,中郎将二人,并乘珂马。   千牛二人。并骑。   宣和,引驾改为千牛卫大将军,中郎将改为捧日都虞候。次长史二人。并骑。   宣和,无。   次金吾引驾官四人。并骑。   次导驾官。执政以上人从六人,待制、谏议、防御使以上五人,监察御史、刺史、诸卫将军以上四人。   次伞扇、舆辇。大伞二,中雉尾扇四夹,腰舆一,小雉尾扇四夹,应奉人员一人,十将、将、虞候、节级二人,长行十六人。排列官二人,中雉尾扇十二,华盖二,执各二人。   香镫一。执擎八人。   小舆一,应奉人,逍遥、平辇下人,长行二十四人。   逍遥子一,应奉人,十将、将、虞候、节级共九人,长行二十六人。   平辇一。应奉人员七人,余同上。   法驾,排列官后中雉尾扇减四。宣和,去小雉尾扇四,腰舆一,添管押人员二人,都将四人,佥押小舆排列官二人。   小舆一,奉舆二十四人,都将九人。   逍遥子改为逍遥辇,奉辇一十六人。   平辇一,奉辇人同上,后有上辇奉御二人,骑。   小舆前又有大辂一。驾马六,太仆卿御,驾士一百二十人。   次驾前东第五班。开道旗一,皂纛旗十二。引驾六十二人,钧容直三百人。引驾同作乐。   五方色龙旗五,门旗四十,御龙四直步执门旗六十。天武驾头下一十二人,茶酒班执从物一十一人,御龙直仗剑六人,天武把行门八人。麋旗一,殿前班击鞭一十人,簇辇龙旗八,日、月、麟、凤旗四,青、白、赤、黑龙旗各一。御龙直四十人,踏路马二,夹辂大将军二员,进辂职掌二员,部押二人,教马官二员。法驾,同。宣和,无钧容直,开道旗内增押班一人,殿侍二人。皂纛旗十二,殿侍十二人执。   引驾人员二人,长行六十人。五方色吉字旗,殿侍三人,管押十人。门旗,殿侍二人,管押四十人,叉八,门旗六十,御龙直一十二人,骨朵直十二人,御龙弓箭直、弩直各十八人,御龙直仗剑六人,执麋旗殿侍二人,管押龙旗人员二人,都知、副都知各一人,执骨朵殿侍十六人,内大将军改为千牛卫大将军,朝服步从。   将军二人,朝服陪乘。   掌辇四人。   皇帝乘玉辂,驾青马六,驾士一百二十八人,扶驾八人,骨朵直一百三十四人,行门三十五人,分左右,陪乘将军二员。法驾,同。宣和,驾士增为二百三十四人。   次奉宸队。御龙直,左厢骨朵子直、右厢弓箭直,弩直,御龙四直,并以逐班直所管人数列为五重。天武骨朵、大剑三百一十人。次驾后东第五班。大黄龙旗一,钧容直三十一人。扇筤下天武二十人,茶酒班簇辇三十一人,招箭班三十三人。法驾,同。宣和,止用黄龙旗,余并无。   次副玉辂一,驾青马六,驾士四十人。法驾,无。宣和,驾士一百人,内人员二人。次大辇一,掌辇四人,应奉人员十二人,十将、将、虞候、节级共十人,长行三百五十五人。尚辇奉御二人,殿中少监、供奉职官二员,令史四人,书令史四人。法驾,同。宣和增奉辇为九十人。次太仆御马二十四,为十二重。法驾,减八,为八重。宣和。无太仆。   次持鈒后队。左右武卫旅帅二人。法驾,同。宣和,改为神勇都指挥使。次重轮旗二,大伞二,大雉尾扇四,小雉尾扇、朱团扇各十二,华盖二,叉二,睥睨十二,御刀六,真武幢一,绛麾二,叉一,细槊十二。法驾,小雉尾扇、朱团扇、睥睨、槊各减四,华盖减一,御刀减二。宣和,真武幢改为玄武。次左右金吾卫果毅都尉二人,并骑。   总领大角一百二十。法驾,减四十。宣和改都尉为骁骑都指挥使。   次大晟府后部鼓吹。丞二人,典事四人,管辖指挥使一人,羽葆鼓十二,帅兵官四人领。   歌工、拱宸管、箫、笳各二十四,帅兵官二人领。   铙鼓十二,帅兵官四人领。   歌工、箫、笳各二十四,小横吹一百二十,帅兵官八人领。   笛、箫、觱篥、笳、桃皮觱篥各二十四。法驾,羽葆鼓减四,箫、笳、笛、觱篥、桃皮觱篥各减八,铙鼓减四,小横吹减四十。帅兵官并减二人。   宣和,帅兵官改为天武、神勇、宣武、虎翼四都头。   次黄麾一,执、纟斥人数同前部,法驾亦同,有殿中侍御史二员在黄麾前。芳亭辇一,奉辇六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