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续文献通考 - 第 391 页/共 455 页
孝宗治元年六月癸巳朔日有食之 二年十二月甲申朔日食 八年二月乙卯朔日食 十一年閠十一月壬戌朔日食 十三年五月甲寅朔日食 十四年九月丙子朔日食 十五年九月庚午朔日食武宗正徳二年正月乙亥朔日有食之 九年八月辛卯朔日食 十年十二月癸丑朔日食 十二年六月乙巳朔日食 十三年五月己亥朔日食 十六年三月癸丑朔日食
世宗嘉靖四年闰十二月乙卯朔日有食之 六年五月丁丑朔日食 八年十月癸亥朔日食 二十一年七月己酉朔日食 二十二年正月丙午朔日食 二十四年五月壬戍朔日食 二十八年三月辛未朔日食 三十二年正月戊寅朔日当食隂云不见
时御史赵锦因正旦日食劾阁臣严嵩怙宠擅作威福词甚切直诏下锦衣狱削籍为民
三十四年十一月壬辰朔日食 三十五年十月丙戌朔日食 四十年二月辛卯朔日当食隂云不见七月己丑朔日食
【臣】等谨按实録四十年二月以当食不见允阁臣严嵩之请行大谢礼然甫更五月复食一年两食尤不多见严嵩欺罔之罪上通于天矣
四十三年五月壬寅朔日食 四十五年四月壬戌朔日食
穆宗隆庆四年正月乙巳朔日有食之
诏免朝贺丁未避殿修省
六年六月乙卯朔日食
神宗万厯三年四月己巳朔日有食之既 五年闰八月乙酉朔日食隂云不见 八年二月辛未朔日食十一年六月丁亥朔日食 十五年十一月己卯朔日食 十六年九月丁亥朔日当食隂云不见 十七年正月己酉朔日食 十八年七月庚子朔日食 二十二年四月己酉朔日食 二十四年闰八月乙丑朔日食 三十一年四月丁亥朔日食 三十二年四月辛巳朔日食 三十八年十一月壬寅朔日食 四十年五月甲午朔日食 四十三年三月丁未朔日食 四十四年三月辛未朔日食 四十五年五月癸酉朔日食
明史赵志臯传曰二十四年闰八月日食至九分余大学士赵志臯上言纪纲不可不振者六事因累防陈时政缺失其大者罢矿税定国本诸务凡十一条优诏报闻而已
神宗实録三十二年四月大学士沈一贯请崇修实政亟补中外缺官罢无名矿税释逮繋累臣下诸司章奏以格天心而回天怒帝不省又三十八年十一月礼部侍郎翁正春言前两嵗食四月朔纯阳之月也今食十一月朔阳生之月也君徳象日宜照临宣布不宜黯汶闭藏自万厯二十年后财货日敛聚一日人才日剥落一日防意日中留一日黄扉紫阁之中真如寂寥孤曜六卿九列之地不满三五晨星阊阖徒号而天聴愈杳巡方莫代而霜斧乆劳天下不见阳和舒育之气而氷凝之象独坚一时如在穷隂沍寒之中而融通之意尽塞是以上天谴告如此诚翻然转移太平盛业将绵万载防入不报
熹宗天启元年四月壬申朔日有食之 六年七月辛未朔日当食隂云不见
愍帝崇祯二年五月乙酉朔日有食之 四年十月辛丑朔日食 七年三月丁亥朔日食 十年正月辛丑朔日食 十四年十月癸卯朔日食 十六年二月乙丑朔日食
日变
【臣】等谨按马端临所载日变至宋嘉定十七年六月止而遗四年十一年十五年事今从宋史天文志补载于左
宋宁宗嘉定四年七月己卯已初刻日有赤黄晕不匝至酉初复日上晕外生青赤黄背气 十一年二月丙寅日有戴气 十五年二月己亥日晕于娄周匝有承气
理宗寳庆三年十二月己酉日旁有气如珥 绍定三年二月丙申日有背气 四年七月己丑日生承气五年三月丁酉日生抱气承气 端平元年四月甲申日生赤晕六月戊子日生赤黄晕上下有格气 二年六月戊寅日有承气 三年二月辛亥日晕周匝 嘉熈元年二月己酉日晕周匝三月癸亥七月壬申日有背气 四年二月丙申朔日生背气 淳祐元年二月戊寅午后日晕 三年七月甲午日生格气 五年五月戊申日生赤黄晕外有背气六月甲子日晕周匝六年三月癸巳日晕周匝生珥气四月丁丑日晕周匝七年二月戊申日晕周匝 八年六月己酉日晕于
井赤黄周匝 寳祐元年正月戊戍日生戴气 二年二月辛酉日晕周匝 四年三月乙卯日晕周匝 景定四年四月戊辰日生赤黄晕 五年三月己丑日晕于娄赤黄周匝自午至申六月庚午日生赤黄晕九月己丑日生格气
【臣】等谨按宋史理宗纪绍定三年四月己巳日晕嘉熙二年十月己巳日中有黒子志失载
度宗咸淳元年六月壬申日生承气 七年三月辛巳日晕赤黄周匝
【臣】等谨按王圻续通考恭帝徳祐二年二月丁酉朔日中有黒子如鹅卵相荡久之史不载
辽太祖天显元年正月己未白气贯日
道宗太康三年五月癸亥日中有黑子
【臣】等谨按太康三年即宋神宗熙宁十年也马端临考载是年二月辛卯日中有黑子如李其事略同而月日不符如此
金太宗天会七年三月己卯朔日中有黑子
熙宗天会十四年十一月丙寅日中有黑子斜角交行海陵天徳二年正月甲辰日有晕珥 贞元三年四月丁丑朔昏雾四塞日无光凡十有七日乃霁 正隆五年八月庚午日中有黒子状如人 六年二月甲辰日有晕珥戴背
【臣】等谨按天德二年即宋髙宗绍兴二十年正隆五年即绍兴三十年也此数年内事俱与端临考不合
世宗大定二十九年正月乙夘已初日有晕左右有珥上有背气两重其色青赤而厚东有防气长四尺余五刻而散丁己巳初日有两珥上有背气两重其色青赤而淡顷之背气于日上为冠已而俱散二月甲子辰刻日上有重晕两珥抱而复背背而复抱凡三四次乙丑日晕两珥有负气承气左右有防气
帝尝问左丞相赫舍哩良弼毎旦暮日色皆赤何也良弼对曰旦而色赤应在东髙丽当之暮而色赤应在西夏国当之愿陛下修徳以应天则灾变自弭既而夏国有任徳敬之乱髙丽有赵位宠之难其言皆应
【臣】等谨按是年即宋孝宗淳熙十六年也马端临考不载
章宗明昌四年九月癸未日上有抱气二戴气一俱相连左右有珥其色鲜明 泰和三年十月戊戌日将没色赤如赭 四年三月丁卯日昏无光 六年七月癸巳申刻日上有背气一内赤外青须臾散 八年四月癸卯巳刻日晕二重内黄外赤移时而散
【臣】等谨按明昌四年即宋绍兴四年泰和三年四年即宋嘉泰三年四年其六年即宋开禧二年八年即嘉定元年也马端临考俱与此不合
宣宗贞祐三年正月壬戍日有左右珥上有冠气移刻散二月丁巳日初出赤如血将没复然 兴定五年四月丙子日正午有黄晕四匝其色鲜明 元光二年五月辛未日晕不匝而有背气
【臣】等谨按贞祐三年即宋嘉定八年兴定五年元光二年即嘉定十四年十六年也马端临考亦俱不合
哀宗正大四年十一月乙未日上有虹背而向外者二约长丈余两旁俱有白虹贯之 八年三月庚戌酉正日忽白而失色乍明乍暗左右有气似日而无光与日相凌而日光四出揺荡至没
【臣】等谨按正大四年即宋寳庆三年八年即宋绍定四年考宋史天文志俱不合
天兴元年正月壬午朔日有两珥 三年正月己酉日大赤无光是日蔡城防金亡
元世祖中统三年十一月辛丑日有背气重晕三珥至元二十四年七月癸丑日晕连环
【臣】等谨按周蜜癸辛杂识曰戊子【至元二十五年】五月初二日以来日光中有若柳絮如雪片者飞舞乱下人间哄传以为天花至初四日大雷雨飞雹大者如当三钱始知连日所谓天花者即雪也及飞下则成雹耳又曰宋寕宗嘉定甲戍【七年】九月朔日食之既傍有星见及有飞片如云母之状自天飘下今之天花殊类此也考宋史及马端临考并无甲戍年日食事
武宗至大四年正月壬辰日赤如赭
仁宗延祐元年三月己亥白晕亘天连环贯日 二年五月甲戍日赤如赭乙亥及九月甲寅戊午三年五月戊申并如之 七年三月【英宗已即位】乙未日有晕若连环然
【臣】等谨按元史仁宗纪皇庆二年二月丁丑日赤如赭志不载至延祐三年五月甲辰至戊申亦如之与志小异
英宗至治二年三月己丑交晕如连环贯日
顺帝元统元年三月癸巳日赤如赭闰三月丙申癸丑甲寅皆如之 至元元年十二月戊午日赤如赭闰十二月丁亥戊子己丑亦如之 二年二月壬辰乙未丙申三月庚申壬戍癸亥四月丁丑十二月甲戌俱日赤如赭 三年正月丁巳日有交晕左右珥八月癸未亦如之十月癸酉日赤如赭 四年闰八月戊戌己亥壬寅日赤如赭九月庚寅亦如之 五年正月丙寅日有交晕左右珥二月辛亥日赤如赭三月庚申辛酉四月丁未皆如之 至正元年三月壬申日赤如赭 十五年二月丙子日赤如赭 十七年七月己丑日有交晕连环贯之 二十五年三月壬戌日有晕内赤外青二十六年二月丁卯日有晕左珥上有背气一道陶宗仪辍耕録曰至正辛丑【二十一年】四月朔日日未没三四竿许忽然无光渐渐作蕉叶様天且昏黑如夜星斗粲然饭顷方复旧天再开星斗亦隠又少时乃没
【臣】等谨按元史顺帝纪至正十六年三月有两日相荡十八年三月己亥朔日色如血二十五年十月辛丑汴梁路见日旁有一月一星志不载
明太祖洪武二年十二月甲子日中有黑子 三年九月戊戍十月丁巳十一月甲辰日中有黑子 四年三月戊戌日中有黑子五月壬子至辛巳九月戊寅皆如之 五年正月庚戍日中有黑子二月丁未五月甲子七月辛未皆如之 六年三月戊辰日交晕十一月戊戌朔日中有黑子 七年二月庚戍至甲寅日中有黑子 八年二月辛亥日中有黑子九月癸未十二月癸丑皆如之 十二年四月庚申日交晕 十四年正月壬子日有珥二月壬午至乙酉日中有黑子 十五年正月丁未日有珥闰二月丙戌日中有黑子十二月辛巳亦如之 二十三年正月壬辰日晕 二十八年十一月乙亥日上赤气长五丈余须叟又生直气背气皆青赤色又生半晕
明洪武实録八年四月甲寅日上有背气在赵分恒山之北是月遣使徃北邉谕颍川侯傅友徳并定辽等处都指挥司训戎练兵严饬守备十二年四月勅曹国公李文忠西平侯沐英等曰日交晕在秦分主有战鬭之事宜追击畨寇
成祖永乐十八年闰正月癸未日生重半晕上有青赤背气左右有珥随生黄气璚气
仁宗洪熙元年正月乙未日生两珥四月丁未亦如之复生交晕
宣宗宣徳元年正月庚戌日生青赤璚气随生交晕色黄赤二月己卯日两珥又生交晕左右有珥上重半晕及背气 三年三月庚寅日生交晕色黄赤两珥及背气防气各一色皆青赤丁酉日晕又交晕及防气二道十二月己卯日生交晕 五年正月癸亥日晕随生交晕二月甲午日交晕随生防气四月庚辰日生两珥六年二月甲寅日晕随生交晕及重半晕璚气 八年九月戊戌辰刻日晕两珥背气申刻诸气复生 十年十二月【时英宗已即位】辛亥日晕有璚气随生重半晕及背气英宗正统三年四月庚辰日生两珥随晕 十一年正月乙未日生背气 十四年八月戊申日晕旁有防气随生左右珥及戴气十月壬申日上黒气如烟防发红光散熖如火
景帝景泰元年二月壬午酉刻日上黑气四道约长三丈离地丈许两头鋭而贯日其状如鱼十二月甲午日交晕上下背气各一道两旁防气各一道 二年正月癸夘日生左右珥随生背气二月丙戌日交晕三年正月丙辰日生左右珥及背气 七年六月乙丑日晕随生重半晕及左右珥九月丙子日色变赤
【臣】等谨按七年六月乙丑志讹作丁丑今从实録
英宗天顺元年二月庚戍辰刻日交晕左右珥旋生抱气及左右防气未刻诸气复生辛亥日交晕左右珥及防气 二年二月乙卯日交晕上有背气闰二月己巳日无光旋赤如赭 六年十月丙子日赤如血 七年四月癸未亦如之乙酉日色变白 八年二月【时宪宗已即位】己亥日无光
【臣】等谨按天顺实録三年八月丁亥日出如赭十月日晕数重八年二月己亥日色变白次日亦如之三月丙辰日色白无光志俱不载
宪宗成化二年四月壬寅日交晕右有珥
【臣】等谨按成化实録元年三月甲子日生背气及两珥二年正月甲辰朔辰时日晕左右珥背气赤黄色鲜明三年七月癸酉日生背气青赤色四年自春徂夏日无光志俱不载
五年闰二月己卯日色变白 十一年二月己亥日色如赭四月辛卯亦如之六月己酉日重晕左右珥及背气 十二年正月甲子日交晕 十三年三月壬申日白无光十月辛卯亦如之 十四年三月庚午日白无光 十六年三月丙戍日白无光 十七年三月丁酉日赤如赭 十八年四月壬寅日赤无光十二月癸酉日赤如赭 二十年二月癸酉日赤如赭 二十一年十月癸巳巳刻日晕左右珥未刻复生又生抱气背气二十三年十二月【时孝宗已即位】癸巳日晕左右珥又生背
气及半晕
【臣】等谨按成化实録七年六月甲寅日生背气八年三月丙寅日晕及两珥又生承气十五年五月戊午日生背气六月两戍朔八月丁亥十九年六月丙寅并如之二十二年六月戊戌日生背气及右珥志俱不载
孝宗治二年正月甲戍午刻日晕丙戌日交晕左右珥二月壬寅日生左右珥及背气又生交晕半晕及抱格二气 四年二月庚戌午刻日交晕左右珥下生防气 十八年八月【时武宗已即位】癸酉至九月甲午日无光【臣】等谨按治实録九年三月乙酉日交晕复生重半晕右防气十二年十二月庚申日生两珥色赤黄志俱不载
武宗正徳元年正月乙酉日晕上有背气左右有珥六年五月甲戌南昌见日有红白晕中浮青黑气有顷而散十二月癸未日生左右珥庚寅如之 十五年十二月壬辰日生背气及两珥
【臣】等谨按六年五月十二月十五年十二月三事详见实録而天文志不载
世宗嘉靖元年正月丁卯日惨白变青无光 七年正月乙亥日重晕两珥及防气 十三年二月壬辰日晕左右珥及防气 十八年十二月壬午立春日晕右珥二十八年三月丙申至庚子日色惨白 三十四年
十二月庚申晦日忽暗有青黑紫日影如盘数十相摩久之千百飞荡满天向西北而散
四十一年十一月辛丑日晕左右珥上抱下防
穆宗隆庆五年三月辛巳日晕有珥左右防气俱苍白神宗万厯二十五年三月癸丑黑日二三十余回绕日旁移时云隠不见五月辛卯朔日光转荡旋为黑饼三十年三月甲申日光照地黄赤 三十五年正月庚午日晕黑气蔽天十一月丙午日赤无光烛地如血四十二年三月庚辰日赤黄如赭如血者累日 四十四年八月戊辰日中有黑光 四十六年闰六月丙戌至戊子有黑气出入日中摩荡 四十八年二月癸丑日连环晕下有背气左右防气
【臣】等谨按神宗实録九年五月甲子日赤无光二十二年正月日下复有一日相荡数日方止二十四年正月日晕黑白二重四十六年四月白日无光四十八年八月以前辇毂下屡见数日叠出志不载
熹宗天启元年二月甲午日交晕左右有珥 三年十月辛巳日生重半晕左右珥 四年正月癸未日赤无光有黑子二三荡于旁渐至百许凡四日二月壬子日淡黄无光癸丑黑日摩荡日旁四月癸酉日中黑气摩荡十二月辛巳午刻非烟非雾覆压日上如葢如吞通天皆赤
【臣】等谨按天启实録元年二月乙巳日晕有珥如月赤白色光熖闪烁睨之如连环其西南东北复各有形如日景色昏惨化为青虹状如弓者二皆外向与日相背自辰至午而灭三月庚午日无光四月甲戌日中有黒气摩荡乙亥日将沉作红黄色外如炊烟围罩数亩许日光所射如火熖夜分而没史俱不载又四年十二月事考实録乃元年也
愍帝崇祯四年正月戊戌日色如血照人物皆赤二月乙巳朔日赤如血无光 十一年十一月癸亥日中有黑子及黑青白气日入时日光摩荡如两日 十二年正月己未朔日白无光辛酉日光摩荡竟日有气从日中出如镜黛喷花二月庚子日旁有红白丸又白芒黒气交掩日光摩荡 十三年九月己巳两日并出辰刻乃合为一入时又分为二 十四年正月壬寅日青无光十七年三月壬寅日色无光者两旬
崇祯长编八年四月南京钦天监正戈近亨疏言二月二十五日巳时太阳生交晕二上下抱气二东北背气一白虹二直贯日体日傍如连环者二一环于左一环于右至未方散谨按占书曰交晕如连环贯日者兵起相争又曰晕而抱背为败亡又曰白虹贯日诸臣不忠近臣为乱丙午日奎宿分野应属鲁齐大梁之间巳时属楚分木星守井宿主秦分兵灾
【臣】等谨按厯朝天文志每于日变内载日上有虹及白虹贯日等今从马端临考以虹蜺附云气类叙之故不赘
月变
【臣】等谨按马端临考日食日变分书而月则总曰月变首引中兴天文志论月食次自汉髙祖七年迄后汉髙祖天福十二年凡月食及月晕月生珥皆用合叙殆犹春秋特书日食而月食不书之意也叙至宋朝则先书月食后书月煇月晕已为体例不一若王圻本竟分月变月食为二尤非体矣今总以月变类纪之
宋理宗寳庆元年正月丁丑月食七月癸酉月食隂雨不见 二年七月戊辰月食隂雨不见
绍定元年十一月甲申月食 二年十一月己卯月食四年四月庚午月食 五年三月乙未月食 六年
二月庚寅月食 端平二年十二月癸卯月食 三年十二月丁酉月食 嘉熙元年六月乙未月食 三年四月甲寅月食 四年四月戊申月食 淳祐元年九月庚子月食 四年十月癸丑月食 五年七月戊申月食 七年五月丁卯月食 八年十月己丑月食十一年三月乙亥九月壬申俱月食 十二年八月丙寅月食 寳祐二年闰六月丙戌月食 三年十二月丁丑月食 五年十月丁酉月食 六年四月癸巳十月辛卯俱月食 开庆元年四月戊子十月乙酉俱月食 景定二年七月甲戌月食
顾炎武日知録曰日食月揜日也月食地揜月也今西洋天文説如此自其法未入中国而已有此论陆文裕金台纪闻曰尝闻西域人算日月食者谓日月与地同大若地体正掩日轮上则月为之食南城万实月食辨曰凡黄道平分各一百八十二度半强对冲处必为地所隔望时月行适当黄道交处与日正相对则地隔日光而月为之食矣按其説亦不始于近代汉张衡灵宪曰当日之冲光常不合者蔽于地也是谓闇虚在星星防月过则食载后汉天文志中俗本地字有误作他者遂疑别有所谓闇虚而致纷纷之説【宋史天文志日火外明其对必有闇气大小与日体同者非】
又曰静乐李鲈习西洋之学述其言曰月本无光借日之照以为光曜至望日与地日为一线月见地不见日不得借光是以无光也或曰不然曾有一年月食之时当在日没后乃日尚未沉而出地之月已食矣东月初升西日未没人两见之则地固未尝遮日月也何以云见地不见日乎答曰子所见者非月也月之影也月固未尝出地也何以验之今试以一钱置虚器中前之郤之不见钱形矣贮水令满而钱见则知所见者非钱也乃钱之影也日将落时东方苍苍凉凉海气升腾犹夫水然其映而升之亦月影也如必以东方之月为真月则是以水面之钱为真钱也然乎否乎
淳祐六年闰四月辛丑月晕五重 八年二月戊子月生黄白晕 寳祐四年三月乙卯月晕周匝四月庚午亦如之 景定三年十月甲子月晕周匝十二月辛酉四年二月戊午并如之
【臣】等谨按天文志载淳祐五年十月辛丑月生珥理宗纪不载
度宗咸淳二年六月丁丑十一月甲辰俱月食 四年七月癸亥月食 五年九月丁巳月食 六年三月乙卯月食九月辛亥月食 九年正月戊辰十二月壬戍俱月食
恭帝徳祐二年正月己卯月晕东井
辽穆宗应厯十七年十一月庚子司天台奏月当食不
帝以为祥懽饮达旦
【臣】等谨按应厯十七年即宋太祖开寳元年考宋史天文志是年十一月庚寅月食与此不合
金太宗天会十一年五月乙丑月忽失行而南顷之复故十二月丙戌月食昴
【臣】等谨按是年即宋髙宗绍兴三年也马端临考载三年七月戊辰望月食于危彼此不符
熙宗天会十三年十一月乙酉月食
命有司用币以救着为令
【臣】等谨按是年即绍兴五年马端临考同
海陵天徳三年二月丙辰月食 四年十二月丙子月食
【臣】等谨按天徳四年至正隆三年事马端临考俱不载
贞元元年十二月庚午月食 二年三月辛巳十一月甲子俱月食 正隆三年二月辛巳月食 五年正月甲午月食 六年七月乙酉月食
世宗大定四年十一月丙申月食既 十六年三月庚申九月丁巳俱月食 十九年正月甲戍月食 二十二年十一月辛巳月食既 二十三年五月己卯月食既 二十六年三月壬辰月食 二十九年十二月辛丑月食既
【臣】等谨按大定四年即宋隆兴二年嵗在甲申十六年即淳熈十三年嵗在丙申马端临考不载十一月丙申及九月丁巳事余俱同
章宗明昌元年六月丁酉月食既十二月乙未月食二年六月壬辰月食 三年四月丁巳月食
时司天台刘道用改进新厯诏学士院更定厯名张行简奏乞覆校测验俟将来月食无差然后赐名诏翰林侍讲学士党懐英等较定道用新厯明昌三年不置闰即以闰日为三月二年十二月十四日金木星俱在危十三度道用厯在十三日差一日三年四月十六日夜月食时刻不同道用不曾考验古今所记比证事迹辄以上进不可用道用当徒一年取赎长行彭徽等各杖八十罢去
四年正月丙子月有晕九月戊申月食 五年十月癸卯月食 承安元年八月壬戍月食 二年二月丁巳月食既 三月正月甲寅七月庚戌俱月食 五年五月庚午月食 泰和元年十一月辛酉月食 二年五月己未月食 三年三月癸未月食 四年九月乙亥月食 五年三月壬申八月己巳俱月食 六年八月癸卯月晕围太白荧惑二星 七年正月丙戍初更月有晕围嵗镇二星在参毕间辛卯七月戊子俱月食八年正丙戌月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