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大清会典则例 - 第 292 页/共 354 页
防日讲讲章停止嵗终彚写止具夲奏闻○二十二年
奉
防斋戒日照例停讲如不亲诣行礼则仍进讲
一
日讲官满八人汉十有二人兼
起居注除满汉掌院学士兼摄外其余以夲院官与詹事府坊局各官充补由院题请
简用○三十九年奉
防嗣后题补汉日讲官开列人员内有由一甲进士出身者注明夲人名下○雍正元年议准嗣后如讲官出差即将应开列之人通行开列题请
钦防署理竢差满回京日署理之人仍回夲任
一撰文顺治十六年定
尊崇
册立
册封
妃
嫔各
册寳印文恭上恭加
尊諡
升祔
册諡各
册寳文均由院撰拟进
呈酌委夲院官会同内阁官监视镌刻
册封王贝勒贝子公将军
册诰文由院题定文式填名咨送中书科祭告祝文
及
谕祭内外文武官祭文碑文夲院遵照礼部来文撰
拟繙译进呈
钦定后仍交礼部转行封赠内外文武各官
诰文由院开列撰拟官职名送内阁具题○康熙
十年题准
诰文按品刋刻文式停止撰拟○二十四年议准诰文各照官职撰定文式颁给○二十八年
谕大学士翰林掌院一官职任要必文学淹通众所推服者始克胜任凡翰林院撰拟之文亦须掌院详加删润然后成章闻明代大学士有兼管掌院之例大学士徐元文着兼管翰林院掌院学士事【掌院不设専员
以重臣兼领始此】○三十四年
谕翰林院専委以文章之事撰拟文字外更无他务嗣后凡碑文祭文其撰拟之姓名并奉有俞允之防及申饬之防皆书于册三奉俞允之防三奉申饬之防者具以闻钦此○四十三年议准凡入八分公以下奉恩将军以上兼大臣侍卫等官闲散宗室补授大臣侍卫等封赠
诰勅文各照官职撰定文式颁给
一纂修书史恭纂
实录
圣训掌院学士充副縂裁官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充纂修官典簿待诏孔目充收掌官笔帖式充誊録官亦间充收掌官恭修
玉牒以满洲防古汉军修撰编修检讨职名移送宗人府充纂修官亦间以庶吉士拟送○纂修书史掌院学士充正副縂裁官侍读学士以下编检以上充纂修官亦充提调官庶告士亦间充纂修官典簿待诏孔目充收掌官笔帖式充誊录官亦间充收掌官○编纂诸书刋刻告竣皆得奏请
颁赐其与纂诸臣及告竣时已出舘局者并许列衔
一入直侍班顺治十七年
谕翰林各官原系文学侍従之臣今欲于景运门内建造直房令翰林官直宿朕不时召见顾问兼以观其学术才品应分防班毎班酌用防人即列名具奏钦
此遵
防奏准分翰林官为三班毎班用读讲学士二人读讲二人编检四人依次入直周而复始○康熙三十三年
谕翰林乃近侍之臣向因日讲时时进见是以犹知其言语举止近来进见稀少讲官侍班不过顷刻难以悉其贤否着翰林詹事官毎日以四人进南书房侍直令学习文章字画亦可以知其人之髙下以备擢用着即定议具奏钦此遵
防议准夲院读讲学士以下编检以上与詹事府詹事
以下中賛以上毎日四人一班进
南书房侍直【四十七年停止】○五十三年
谕翰林官员朕多不识其学问之高下亦不能悉知嗣后朕驻跸畅春园时着四人一班与南书房翰林一处行走五日一更代【六十一年停止】○五十七年
谕毎逢奏事令翰林官五人侍班【六十一年停止】○雍正三年谕毎逢聼政着翰林院满汉编修检讨四人侍班班在科道之上○乾隆五年定毎逢夲院直日引
见编修检讨等十人
一
行在扈康熙五十年奉
防翰林院满洲汉军翰林甚多毎行围着二人学习行走
一升除夲院满掌院学士由吏部开列题补读讲学士以下由吏部以应升官拟正陪题补汉掌院学士由吏部开列题补读讲学士暨国子监祭酒司业由院防同詹事府以应升官职名咨送吏部题补考选监察御史以编检保送○康熙四十八年议准凡夲院暨詹事府官一应升转均以编检任内俸通论○雍正二年定凡遇升转由院防同詹事府以应升官及其次应升官职名一并咨送吏部题请
简用○又定汉官奉差如遇升转仍照例咨吏部题补降补别官复回任者以见补官品为序不序前俸
一舘选授职顺治三年定进士
殿试毕即
简授庶吉士先由吏部移咨到院题请日期至期驾御便殿
御座前设案陈硃笔砚掌院学士豫以新科进士名
单进
呈次第引
见伏
钦选大学士依次跪
御案左西靣掌院学士在大学士后跪讲官立殿西东靣选毕由院以选中诸进士并一甲进士籍贯及乡试会试
殿试名次与所习夲经开明进呈
御览得
防后交内阁钦遵
上谕分别读清汉书具夲啓奏○九年奏准按直省大小取汉进士四十人满洲四人防古二人汉军四人一同读书【自此以后因地取才递有增减累科沿之】○雍正元年
谕新科进士于引见之前朕欲先行考试知其学问再行引见选防庶人才不致遗漏目令天时寒冷考试之日一应仍照殿试豫备考试题目朕将诗文四六各体出题视其所能或一萹或二三萹或各体皆作悉聼其便钦此【试卷钤夲院印由院备余会同礼部办理】○又
谕新科进士着问九卿有知其居家孝友人品端方者各就所知举出毋得隠而不言亲戚相识亦不必廻避问眀即注于进士姓名之下一并奏闻钦此○又
谕选庶吉士着照依文字入选有保举无保举名次引见其文字不入选与无保举者仍照殿试甲第引见
钦此○又
谕昨引见新科进士有记名者十七人皆正壮年将来还可望其进益传问伊等有情愿在各舘効力及在内阁学习者令各自陈若行走勤谨学问优者朕仍防置翰林钦此○五年定试诸进士以论诏奏议诗
各一萹○乾隆二年
谕新科进士着縂理事务王大臣騐看分别三等具奏朕亲加简选钦此○十六年试诸进士论奏议诗赋各一萹
一教习庶吉士由院以应开列各官职名奏请
钦定满汉各一人
国初定内院学士掌教习侍读等亦与○康熙九年定以掌院学士或内阁学士领其事○三十三年奏准汉庶吉士学习汉书亦于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内择学问优长者为小教习教习诗文四六【雍正八年停止】○六十一年定大学士尙书侍郎之不兼掌院事者并得掌教习事○雍正元年
谕向来庶吉士学习清书散舘之后毎至荒废以三年学习之功置之无用殊为可惜嗣后清书防舘之翰林不可令其荒废今年新科进士选防庶常朕意学习清书者少防数人令其尽心学习务期通晓或在翰林或用部曹即令与满官一同繙译如此方实有禆益钦此○乾隆十年
谕防典开载康熙年间选防庶吉士后有选读讲修撰编检数人为小教习之例教习庶吉士诗文四六今科之庶吉士着掌院暨教习庶吉士之大臣于见任读讲修撰编检内选数人为小教习钦此○十六年
谕庶吉士分习清书例由翰林院掌院学士分习惟量其年力不拘省分旧时清汉各半自雍正年间分习清书者渐少毎科尚有十四五人十七八人不等朕思邉省之人选馆夲少声律亦素所未娴既习国书自必専意殚精惟清文是务非天分优而学业勤者不能兼頋汉文致日就荒落迨防舘时或以清书优等授职而舘后遇通行考试往往绌于诗赋列入下等改令别用究其所肄清文自防舘一试外别无职分应用之处防独邉省即北五省庶吉士类然翰苑中江浙人员较多而逺省或致竟无一人者非所以均教育而广储才也嗣后云南贵州四川广东广西等省庶吉士不必令习清书直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等省亦视其人数若在三四人以上酌以年力少壮者一二人其江浙等省人数在五六人以上者酌以二三人率以三十嵗以下者充之毎科通计在十人内外寕无滥循举旧章备国朝典制足矣钦此一防舘庶吉士读书三年满汉教习学士引庶吉士等行三跪九叩礼吏部官防卷内阁满汉学士以题分授满汉教习学士随分授庶吉士等试毕吏部官收卷进呈
钦定甲乙引
见分别除授舘者二甲出身授编修三甲授检讨
余改用有差○雍正元年
谕朕特恩开科人才軰出将来选防庶常朕当亲加考试至日后防舘仍照旧例以三等分用钦此○又议准满洲庶吉士防舘文理优者除授编修检讨平常者照满洲防进士例以通政使司知事等官补用
一舘舎饩廪康熙四十二年定长芦两淮两浙两广河东福建等处塩差及浒墅芜湖崇文门等处税差各八十两湖口淮安等处税差各七十両北新鳯阳闽海太平桥龙江闗等处税差各五十両掦州贑闗天津粤海浙海临清闗等处税差各四十両山海闗江海南新等处税差各三十両共计银千四百有四両毎年解交户部送院除丁忧告病回籍者不给外见在舘庶吉士均得分给
御试授职之后停其给发○雍正十一年
谕翰林院教习庶吉士所以造就人材使之沉潜经籍涵泳艺林可以典制诰之文鸣国家之盛也従前庶吉士皆就翰林院读书教习诸臣不时策励是以身心约束学殖易増舘阁之间蔚然称盛朕意今科选防庶常仍令在衙门读书俾教习诸臣得以朝夕训课兼厚给廪饩资其膏火庶防枕经葄史文藻可观克称词臣珥笔之职应稽考前例及如何加与禀给之处其酌议以闻钦此遵
防议准庶吉士廪饩毎人月给银四両五钱器用什物由工部支取并拨给官房一所为教习舘令庶吉士肄业其中颁给经史诗文各种存贮馆内以资课习
一出使外国顺治初年朝鲜用满官安南琉球用汉官○康熙二十三年安南琉球等国兼差满汉官由院开职名移咨礼部题请
钦定
一丁祭
国初定毎嵗春秋上丁释奠于
先师以大学士具名上请以修撰编修检讨资深者
二人分献致祭夲院
先师祠以夲院官之资深者一人主祭余均助祭一选録墨卷雍正元年议准乡试会试墨卷于侍读侍讲修撰编检内酌委数人会同礼部秉公选録进呈
御览裁定颁行刋刻
给假囘籍顺治十六年题准掌院学士以下
检讨以上有请假省亲终飬迁葬告病者均令自行陈奏○康熙十四年题准掌院学士自行陈奏余均送吏部具题
一稽察史书録书雍正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