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通典 - 第 329 页/共 410 页
瑞州
瑞州 【上】 本筠州军事绍兴十三年改高安郡宝庆元年避理宗讳改今名县三高安 【望】 上高 【望】 新昌 【望太平兴国六年析高安地置 案舆地广记太平兴国三年以高安县监步镇置县与宋史异谨弣识】
兴国军
兴国军 【同下州】 太平兴国四年以鄂州永兴县置永兴军三年改今名县三水兴 【望】 大冶 【紧南唐县宋自鄂州与通山来隶有富民钱监铜场磁湖铁务】 通山 【中太平兴国二年升羊头镇为县绍兴四年又为镇五年复 案舆地广记通山县五代时置属鄂州太平兴国二年来属方舆纪要亦云五代杨吴武义中于永兴县新丰乡置羊山镇周显得六年南唐置通山县与宋史互异谨附识】
南安军
南安军 【同下州】 淳化元年以虔州大庾县建为军县三南康 【望有瑞阳锡务】 大庾 【中淳化元年自虔州与上犹南康并来隶】 上犹 【上有上田铁务嘉定四年改南安】
临江军
临江军 【同下州】 淳化三年以筠州之清江建为军县三清江 【望】 新淦 【望淳化三年自吉州来隶】 新喻 【望淳化三年自远州来隶】
建昌军
建昌军 【同下州】 旧建武军太平兴国四年改县二南城 【望淳化二年自抚州来隶有太平等四银场】 南丰 【望 案舆地广记南丰县唐属怃州淳化二年来属宋史未详谨附识】 南渡后增县二新城 【绍兴八年析南城五乡置 案方舆纪要新城县乃南城县之黎滩镇宋史未详谨附识】 广昌 【绍兴八年析南丰南境三乡置】
△荆湖北路
荆湖南北路绍兴元年以鄂岳潭衡永郴道州桂阳军为东路鄂州置安抚司鼎礼辰沅靖邵全州武冈军为西路鼎州置安抚司二年罢东西路仍分南北路
北路府二州十军二县五十六南渡后府三州九军三 【案南渡后无应山县并五十五县】
江陵府
鄂州
德安府
复州
常德府
澧州
峡州
岳州
归州
辰州
沅州
靖州
荆门军
汉阳军
寿昌军
江陵府
江陵府 【次府】 江陵郡荆南节度旧领荆湖北路兵马钤辖兼提举本路及施夔州兵马巡检事建炎二年升帅府四年置荆南府归峡州荆门公安军镇抚使绍兴五年罢置安抚使兼营田使六年为经略安抚使七年罢经略止除安抚使淳熙元年还为荆南府未几复为江陵府县八江陵 【次赤】 公安 【次畿 案方舆纪要公安县建炎中升为公安军寻复为县宋史不载谨附识】 潜江 【次畿干德二年升白伏巡为县 案隆平集作干德三年与宋史异又元丰九域志云分江陵县地置潜江县宋史未载谨附识】 监利 【次畿至道三年以玉沙隶复州熙宁六年废复州以玉沙县入监利县寻复旧】 松滋 【次畿】 枝江 【次畿熙宁六年省入松滋元佑元年复建炎四年江陵寄治绍舆五年还旧】 建宁 【次畿干德三年升白日巡为县并置万庾县万庾寻废熙宁六年省建宁入石首元佑元年复南渡后省】 石首 【次畿】
鄂州
鄂州 【紧】 江夏郡武昌军节度初为武清军至道二年改建炎二年兼鄵岳制置使四年兼江南鄂州路安抚寻改鄂州路安抚绍兴二年改兼荆湖北路安抚六年管内安抚十一年罢嘉定十一年置沿江制置副使理宗淳佑五年兼荆湖北路安抚使九年罢景定元年改荆湖制置使咸淳七罢县七江夏 【紧】 崇阳 【望唐宋开宝八年改今名 案方舆纪要唐唐年县五代吴曰崇阳梁曰临夏晋曰临江南唐复曰唐年宋开宝八年仍为崇阳此云唐县当是脱唐年二字谨附识】 武昌 【上】 蒲圻 【中】 咸宁 【中 案宋朝事实景德四年改永安县为咸宁县宋史未详谨附识】 通城 【中熙宁五年升崇阳县通城镇为县绍兴五年废为镇十七年复】 嘉鱼 【下熙宁六年析复州地入焉】 监一宝泉 【熙宁轧年置铸铜钱】 南渡后升武昌县为寿昌军
德安府
德安府 【中】 安陆郡安远军节度本安州建隆元年为建安军开宝中废吉阳县宣和元年升为府 【案方舆纪要云熙宁初升为德安府以旧为潜邸故也考神宗本纪英宗即位授安州观察使据此则熙宁初升府为确谨附识】 县五安陆 【中熙宁二年省云梦县为镇入焉元佑元年复】 应城 【中】 孝感 【中建炎中移治柴资砦】 应山 【中下】 云梦 【中绍兴七年移治作落市后复旧】 南渡后无应山 【案方舆纪要云应山县嘉定中改属随州考宋史随州下初无应山来属之文疑有脱误谨附识】
复州
复州 【上】 景陵郡防御建炎四年置德安复州汉阳军镇抚使绍兴三年置荆湖北路安抚使县二景陵 【紧晋县宋熙宁六年废州以景陵属安州元佑初复】 玉沙 【下至道三年自江陵来隶宝元二年废沔阳入焉熙宁六年又隶江陵元佑初复 案舆地广记玉沙县干德三年以白沙院置谨附识】
常德府
常德府本鼎州武陵郡常德军节度干德二年降为团练本朗州大中祥符五年改名政和七年升为军建炎四年置鼎澧州镇抚使绍兴元年置荆湖北路安抚使领鼎澧辰沅靖州三十二年罢干道元年以孝宗潜藩升府八年依旧提举五州县三武陵 【望】 桃源 【望干德中析武陵地置】 龙阳 【中大观中改辰阳绍兴三年复旧五年升军使移治黄城砦三十年复县】 南渡后增县一沅江 【中下自岳州来隶 案舆地广记宋朝事实各书并云干宁中复朗州桥江县曰沅江属岳州宋史不载县名沿革而广记等书所称干宁宋无此年唬今据舆地考云宋析武陵置桃源县又置沅江县则沅江县当与桃源县同为干德中所置也谨附识】
澧州
澧州 【上】 澧阳郡军事县四澧阳 【望】 安乡 【中下】 石门 【中下有台宜砦】 慈利 【下有索口安福西牛武口澧州五砦】
峡州
峡州 【中峡字旧从硖今从山 案方舆胜览云峡州西魏为拓州后周以地扼三峡之险改柘为硖隋改夷陵郡唐改峡州国朝因之是改硖从山不始于宋也又考唐书地理志本作峡州与方舆胜览合宋史注误谨附识】 夷陵郡军事县四夷陵 【中有汉流巴山麻溪鱼阳长乐梅子六砦及沿锡场 案舆地广记开宝八年省巴山县入夷陵宋史不载谨附识】 宜都 【中】 长杨 【中下有汉流飞鱼二- 1903-1 - 盐井元丰五年废新安长杨二砦 案长杨县唐书池理志及舆地广记诸书皆作长阳谨附识】 远安 【中下】
岳州
岳州 【下】 巴陵郡岳阳军节度本军事宣和元年赐军额建炎间岳鄂二州各带沿江管内安抚司公事绍兴二十五年改州曰纯改军曰华容 【案方舆胜览云英宗潜邸领岳州团练使升岳阳军节度又方舆纪要云秦桧以州名与岳飞姓同改纯州军曰华容宋史未详谨附识】 三十一年复旧县四巴陵 【上】 华容 【望有占楼砦】 平江 【上】 临湘 【中淳化元年升王朝场为县寻改 案舆地广记临湘县本巴陵县之王朝场淳化中升为王朝县至道二年改为临湘县宋史未详又淳化元年舆地考作五年谨附识】
归州
归州 【下】 巴东郡军事建炎四年隶夔路绍兴五年复三十一年又隶夔淳熙十四年复明年又隶夔县三秭归 【下熙宁五年省兴山县为镇入焉元佑元年复有废礼砦青林盐井】 巴东 【下有折迭砦】 兴山 【下开宝元年移治昭君院端拱二年徒香溪北】
辰州
辰州 【下】 卢溪郡军事太平兴国七年置招谕县熙宁七年以麻阳招谕二县隶沅州县四沅陵 【中】 溆浦 【中下有悬鼓砦元丰二年置龙潭堡】 辰溪 【下有龙门铜安二砦】 卢溪 【下】 城一会溪 【熙宁八年置】 砦三池蓬镇溪黔安 【嘉佑三年置池蓬熙宁三年置镇溪八年置黔安】
沅州
沅州 【下】 潭阳郡军事本懿州 【案宋史地理志序云平湖南得州一十五监一注云潭衡邵郴道永金岳澧朗奖辰锦溪叙桂阳监考其中奖锦溪叙四州唐书地理志奖州龙溪郡即沅州之夜郎渭溪二县地锦州卢阳郡即辰州之麻阳县地溪州灵溪郡析辰州地置叙州潭阳郡即辰州之龙标县地亦曰沅州据宋地沅州以潭阳县地置卢阳县即是唐之叙州也以辰州麻阳招谕二县隶州是即唐之锦州也故麻阳县注云有锦州砦卢阳县注云有奖州铺是即唐之奖州也惟溪州在宋志沿革无考要亦与麻阳招谕同为辰州所分析而并合于沅州是沅州一境兼有奖锦溪叙四州之地明矣然宋志于卷首序内则以四州皆为建隆四年平湖南所得于志中沅州条下则云本懿州熙宁七年收复未尝云建隆中平湖南所得方舆纪要亦但云宋初没于蛮蛮号懿州并无确系何年没蛮之明文而纪要诸书亦无马氏及高氏据有之始末不知湖南全境归朝之后何以四州不能据守为蛮所侵抑或在高氏时本已为蛮所占归朝之日虚列版图史志荒远难稽无从详晰姑从疑义谨附识于此】 熙宁七年收复以潭阳县地置卢阳县以辰州麻阳招谕二县隶州八年废招谕县入麻阳元丰三年并镇江砦人户入黔江城为黔阳县五年升旧渠阳砦为县元佑六年省为砦崇宁二年复为县县四卢阳 【下有奖州西县八洲长宜迥溪镇江龙门怀化八铺】 麻阳 【下有锦州砦龙溪龙家竹砦虚踵齐天又溪六铺龚溪砦熙宁六年赐名其后为铺未详】 黔阳 【下有竹砦烟溪无状木州洪江五铺】 渠阳 【下】 砦 【熙宁间复硖中赐云鹤绣胜五州富锦圆三州六年以硖州新城为安江砦富州新城为镇江砦七年废慢水砦龙家堡以辰州龙门镇安二砦隶州寻废为铺宣和元年复置铜安砦元豊三年置托口砦四年以古诚州贯保新堡为贯保砦奉爱豊山新砦为豊山新堡小由长渡村堡为小由砦】 安江 【有洪江铜安二砦】 托口 【有竹滩一铺元豊八年罢】 贯保 【元豊三年置六年隶诚州元佑六年废崇宁二年复置】 渠阳 【元佑三年以渠阳军改来隶】 竹滩洪江 【共元佑五年置隶黔阳】 若溪 【崇宁三年置】 便溪 【崇宁三年以奖州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