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通典 - 第 315 页/共 410 页

和   和   光   光   黄   黄   舒   舒   蕲   蕲   庐   庐 吴昭顺军节度周世宗克淮南置保信军 【按寰宇记作后唐昭顺军当是先属吴继濡南唐寰宇记讹为后唐耳】   寿   寿 唐忠正军节度南唐改曰清淮周世宗平淮南复曰忠正显得三年降为防御四年移治颍州下蔡县仍以为倚郭以旧寿州为寿春县 【按降防御移治改县据五代会要及寰宇记】   海   海   泰   泰 本唐扬州海陵县南唐置州以扬州之兴化楚州之盐城来属周为团练 【按此据舆地考】   濠   濠   通   通 唐海陵之东境南唐置静海制置院周世宗克淮南升为静海军节度后置通州分其地置静海海门二县为属而治静海   附外属州   幽 涿 檀 蓟 顺 营 平 蔚 朔 云 应 新 妫 儒 武 寰 以上入契丹   忻 代 风 石 宪 麟 并 汾 沁 辽 【按宋史地理志平太原得州十军一无麟州有隆州又有冀兴军与职方考异谨附识】  以上入东汉   润 常 宣 歙 鄂 【唐沔州废入鄂州周显德五年平惟南以汉阳汉川隶安州以汉阳县置汉阳军仍栉汉阳地置汉川县以属焉】  升 池 饶 信 江 洪 【南唐交泰二年建为南都南昌府】  抚 袁 吉 虔 【南唐保大十一年析信丰县置龙南县析虔化石城场置石城县又升上犹场为上犹县】  筠 【保大十年李景分淇州高安县置州以清江万载上高为属而治高安】  建 【周显德五年升归化场为归化县又升松源镇为松源县】  汀 剑 漳 【留从效】  泉 【留从效周显德二年以唐小溪场置清溪县 按宋史地理志平江南得州一十九无漳泉二州而职方考就二州为二十一州盖其时二州为留从效所据仅羁属南唐非能实有其地也谨附议】  以上入南唐   福 【周广顺元年升为彰武军】 杭 越 苏 湖 【周显德六年升为宣德军】  温 台 明 处 衢 婺 睦 秀 以上入吴越   荆 归 岐 以上入南平   益 汉 彭 蜀 绵 眉 嘉 剑 梓 遂 果 闻 普 陵 资 荣 简 卭 黎 雅 维 茂 文 龙 黔 施 夔 忠 万 兴 利 开 通 涪 渝 泸 合 昌 巴 蓬 集 壁 渠 戎 梁 洋 以上入蜀   潭 衡 澧 朗 岳 道 永 邵 全 辰 【按宋史地理志平湖南得州十五曰朗澧潭岳衡永辰道全邵全奖诚锦溪溆得监一曰桂阳职方考不载奖诚以下各州疑有遗漏谨附识】  以上入周行逢   融 郴 连 昭 宜 桂 贺 梧 蒙 严 富 柳 象 容 邕 端 康 封 恩 春 新 高 窦 雷 化 韶 藤 白 廉 【刘鋠增置常乐州】  钦 广 横 宾 浔 循 【刘鋠升齐昌县为庥府】  郁林 英 雄 琼 崖 儋 万安 罗 潘 勤 泷 辨 【按唐未岭南道有州七十南汉时惟交武峨笼环瀼岩古爱长驱峰汤十二州没于安南南汉僭位除增置英雄二州外又析循州置正州析潮州置敬州后又析廉州置常乐州析循州置济昌府宋史地理志云平广南得州六十疑南汉所有实不仅四十七州而职方考或有遗漏谨附识】  以上入南汉   钦定续通典卷一百二十五 ●钦定续通典卷一百二十六 州郡六     宋一   ○宋一【京畿路 京东路 京西路 河北路 河东路】   宋初有州百一十一县六百三十八 【按舆地考云宋太祖受周禅凡州府军监一百三十九九县六百六十一与宋史异谨附识】 太祖建隆四年取荆南得州府三 【江陵归峡】 县一十七平湖南得州一十五监一 【潭衡邵郴道永全岳澧朗奖辰锦溪叙桂阳监】 县六十六干德三年平蜀得州府四十六 【益彭眉嘉卭蜀绵汉资简梓遂黎雅陵戎泸维茂昌荣果闻渠合龙鈤利兴文巴剑蓬壁夔忠万集开渝涪黔施达洋兴元府】 县一百九十八 【按舆地考作县二百四十与宋史异谨附识】 开宝四年平广南得州六十 【广诏潮循封端英连雄恭惠康恩春泷勤新高潘雷罗辨桂贺昭梧蒙龚象富融宜柳严思唐邕澄贵峦横宾钦浔容牢白廉党绣郁林藤窦义禺顺琼崖儋万安振】 县二百一十四八年平江南得州一十九军三 【升宣歙池洪润常鄂筠饶信虔吉袁抚江汀建剑江阴雄远建昌】 县一百八太宗太平与国三年陈洪进献地得州二 【漳泉】 县十四钱俶入朝得州十三军一 【杭苏越湖衢婺台明秀睦福处衣锦】 县八十六四年平太原得州十军一 【并汾岚宪忻代辽沁隆石宝兴】 县四十 【按舆地考作县四十与宋史异谨附识】 七年 【按宋史本纪李继棒献地系太平兴国七年事志作五年误谨改正附识】 李继奉来朝得州四 【夏银绥宥雍熙元年黎以四州授继奉自后不复领职方 按陕西路有绥德军即绥州熙宁三年收复隶延州元符二年改为军九有银州银川城俱详见史志是绥州银州复领职方所不领者夏州宥州耳注未晰载谨附识】 县八是时天下既一未入职方氏者惟燕云十六州至道三年分天下为十五路仁宗天圣析为十八神宗元丰又析为二十三曰京东东西曰京西南北曰河北东西曰永兴曰秦凤曰河东曰淮南东西曰两浙曰江南东西曰荆湖南北曰成都梓利夔曰福建曰广南东西徽宗崇宁四年复置京畿路大观元年别置黔南路三年并黔南入广西以广西黔南为名四年仍旧为广南西路宣和四年又置燕山府及云中府路天下分路二十六大约繇建隆初讫英宗治平末州郡沿革无大增损神宗熙宁以来始务辟土而种谔取绥州韩绛取银州王韶取熙河章惇取懿洽谢景温取徽诚熊本取南平郭逵取广源最后李宪取兰州沈括取葭芦米脂浮图安疆等砦迨哲宗元佑后以葭芦等四砦给赐夏人而分画久不能定绍圣遂罢分画督诸路各乘势攻讨进筑凡陕西河东建州一 【安西】 军二 【晋宁绥德】 关三 【龙平会宁金城】 城九 【安西平夏威戎兴平定边威羌金汤白豹会川】 砦二十八 【平羌平戎殄羌暖泉米脂克戎安疆横山绥远宁羌灵平高平西平新泉荡羌通陕天都临羌定戎龛谷大和通秦宁河弥川宁远神泉乌龙 按注内仅列二十七砦于数不合疑有脱误】 堡十 【开光通塞石门通会大和通秦宁河弥川宁川三交】 又取青唐 【鄯】 邈州 【湟】 宁塞 【廓】 龙支 【宗哥】 等城徽宗建中靖国时悉还吐蕃故坏崇宁中变前议蔡京任童贯王厚更取湟鄯廓三州二十余垒陶节夫锺传邢恕胡宗回曾孝序之徒又相与凿空驾虚驰骛于元符封域之表讫于重和复立靖夏 【泾原】 制戎 【鄜延】 制羌 【西宁】 三城盖自崇宁以来益梓夔黔广西荆湖南北迭相视效斥大土宇靡有宁岁凡所建州军关城砦堡纷然莫可胜纪厥后建燕山云中两路粗阅三岁祸变旋作职方所纪漫不可考高宗南渡驻跸吴会中原陕右尽入于金东昼长淮西割商秦之半以散关为界其所存者两浙两淮江东西湖南北西蜀福建广东广西十五路而己今据宋史元丰所定并京畿为二十四路首之以京师终之以燕云宋之土宇大略着见矣   京畿路   京东路   京西路   河北路   河东路   △京畿路   京畿路仁宗皇佑五年以京东之曹州京西之陈许郑滑州为辅郡隶畿内并开封府合四十二县置京畿路至和二年诏京畿毋领辅郡崇宁四年又于京畿四面置四辅郡颍昌府为南辅郑州为西辅澶州为北辅建拱州于开封襄邑县为东辅并属京畿大观四年罢四辅废拱州复以襄邑县隶开封府政和四年襄邑县复置拱州并以颍昌府郑州开德府复为东南西北辅宣和二年罢四辅颍昌府郑州开德府各还旧隶拱州隶京东西路旧开封府界依旧为京畿   开封府   开封府   开封府宋因周之旧为都曰东京县十六开封 【赤】 祥符 【赤东魏浚仪县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改】 尉氏 【畿】 雍邱 【畿】 封邱 【畿】 中牟 【畿】 阳武 【畿】 延津 【畿旧酸枣县政和七年改】 长垣 【畿堕匡城县宋建隆元年改为鹤邱后又改】 东明 【畿本东昏镇干德元年置 按太平寰宇记东明镇在东氏城之东建隆四年于本镇置县仍以东明为名与宋史异谨附议】 扶沟 【畿】 考城 【畿崇宁四年与太康同隶拱州大观四年废拱州二县复来隶】 太康 【畿宣和二年复隶拱州六年仍隶京畿】 咸平 【畿旧通许镇隶陈留真宗咸平五年置县】   △京东路   京东路至道三年以应天兖徐曹青郓密齐济沂登莱单濮潍淄淮阳军广济军清平军宣化军莱芜监利国监为京东路熙宁七年分为东西两路以青淄潍莱登密沂徐州淮阳军为东路郓兖齐濮曹济单州南京为西路元丰元年割京西路齐州属东路割东路徐州属西路元佑元年京东东路京东西路并为京东路京西南路京西北路并为京西路其后仍分为两路   东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