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通典 - 第 58 页/共 200 页
奉先殿以后凡遇
庆辰令节及每月荐新之礼俱于
奉先殿恭行谨立
奉先殿一门于后详述其仪若夫
列圣以来世隆
躬祀
皇上敬勤绍绪五十年来每歳
亲享
太庙
对越申防
圣孝之隆有纪载所不能尽者云
崇徳元年四月
太宗文皇帝亲享
太庙五月有以新樱桃献者
命荐于
太庙又
命凡新进果品五谷皆先荐
太庙然后进御着为令七月中元节
亲享
太庙自后中元节致享并同十二月除夕祭
太庙自后除夕致享并同三年正月祭
太庙自后元旦致享并同十月
万夀节祭
太庙自后恭遇
圣节致享并同五年二月清明节祭
太庙自后清明节致享并同
顺治元年九月定制
太庙时享每歳孟春于正月上旬诹吉孟夏孟秋孟冬皆
于朔日行礼又定
宗庙乐章六奏用平字二年正月定
万夀节祭
太庙仪二月礼部奏言凡遇清明等节
盛京
四祖庙令守庙总管官献酒果从之【谨按是时于 盛京太庙崇称为
四祖庙云】闰六月礼部以秋祭
太庙奏上得
防
太庙
盛京
四祖庙俱以七月朔用牛羊致祭七月时享
太庙
世祖章皇帝亲诣行礼自后时享皆
亲诣如仪三年正月定制
盛京
祖庙于歳除清明及庆贺祭如
京师例牲用生四年三月内院礼部会同议奏祭
太庙应荐熟牛至于进
上胙肉应停止得
防依议八年二月定制
亲享
太庙饮福受胙如祀
圜丘礼三月定制祀
太庙斋戒三日
上亲诣或遣官恭代俱于
太和殿设斋戒牌铜人各衙门亦设斋戒牌大内及宗室并斋戒官之家不祀神六月定歳暮之祭大月于二十九日小月于二十八日其清明祭各官不必陪祀十三年六月定制祭
太庙日
驾于黎明出宫
康熙元年正月时享
太庙
圣祖仁皇帝亲诣行礼自后每歳时享皆
亲诣如仪十二年九月定祭
太庙时用黎明先期斋戒
皇帝于别殿致斋十二月定执事官及乐舞生之数二十
四年正月
圣祖仁皇帝亲享
太庙礼毕
谕曰往见赞礼郎宣读祝版至朕名声辄不扬父前子名前经所载朕对越之次惟惧诚敬稍有未至无以昭格神灵为子孙者通名于祖父岂可涉于慢易嗣后俱应高声朗读无庸顾忌又
谕内阁学士等曰前见
太庙致祭时执事官奉福胙由两神位间趋走于尊祖敬
宗之意未协且亚献礼唱为次献亦与汉文不符尔等会同礼部察例奏闻寻议奏执事各官应从外旁趋走唱
次献应改为亚献得
防是
雍正元年正月时享
太庙
世宗宪皇帝亲诣行礼自后行礼皆
亲诣如仪又
命
庙祭派王二人散秩大臣御史各二员部属侍卫各四员稽察失仪及扈从人等任意行走着为例八年正月
谕初五日时享
太庙但朕颊旁偶长小热颗二三日即可平复展期初十日至期
亲诣行礼十一年正月
谕享祀
太庙向无上香之仪朕意应确议増添至奠帛献爵时恭立拜位无跪献之仪大学士会同礼部酌古准今敬谨定议寻议奏唐以前典制尚有三代焫萧之礼至宋代始有上香之仪并于每位前跪三上香其奠帛献爵亦如之爵以三献明洪武定制无上香奠帛之仪爵两献亦不跪至嘉靖改从宋制
本朝会典因洪武所定而酌増之有奠帛有三献爵而无上香之仪臣等敬谨详议大祀莫重于
郊坛而孝享莫大于
配
天至
宗庙宜与
社稷坛同查祭
社稷坛时
皇上亲诣
大社
大稷前跪上香则
太庙上香自应一例至奠帛献爵
太庙
社稷俱不亲献是以
皇上于拜位前恭立所以亚于
郊坛也似应仍照旧仪奏上从之十三年九月
皇上登极是月定三年内享
太庙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