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通典 - 第 166 页/共 200 页
西华门外设步军尉步军如前
皇城外各汛分八旗满洲防古汉军内九门城上设汛八十七所【遇 驻跸圆明园增八旗骁骑汛四十八所与步军相间看守遇巡幸方岳将步军撤下分防大街巷口城上汛守悉易以骁骑】大城内共分汛
六百二十五列栅一千一百九十九镶黄旗满洲界在大城北【防古旗同】东自新桥起西至旧鼓楼大街接正黄旗界北自安定门城根起南至红庙后接正白旗界中设步军尉五人【后满洲各旗同】分汛五十三每汛设步军十二人【后各旗步军人数同】栅栏九十四每座设步军三人【后各旗同】古旗界东自东直门北小街口接本旗汉军界起西至新桥西接本旗满洲界北自北城根接本旗满洲界起南至汪家胡同西口接正白旗界中设步军尉二人【后防古汉军各旗同】分汛二十二栅栏二十九汉军旗界在大城东北东自东直门城根起西至新桥东接本旗防古界北自角楼迤西接本旗满洲界起南至南水闗接正白旗界分泛十七栅栏二十七正白旗满洲界在大城东【防古汉军旗同】东自朝阳门北城根起西至
地安门大街分中接镶黄正黄旗界北自汪家胡同西口起南至大市街接本旗防古界分汛五十一栅栏九十防古旗界东自拐棒胡同东口接镶白旗界起西至
皇城墙止北自兵马司胡同接本旗满洲界起南至豹房胡同接镶白旗界分汛二十栅栏三十五汉军旗界东自朝阳门城根起西至鸡鵞市接本旗满洲界南自南小街口接镶白旗界起北至何家口接本旗满洲界分汛十四栅栏三十一镶白旗满洲界在大城东【防古旗同】东自东城根起西至
皇城墙止北至炒面胡同西口接正白旗界起南至金鱼胡同东口接本旗汉军界分汛四十六栅栏八十防古旗界东自城根中心台起西至
东安门止北自小石槽胡同接本旗满洲界起南至小街口接本旗汉军界分汛十三栅栏三十五汉军旗界在大城东南东自东城根起西至王府大街阮府胡同口止北自金鱼胡同东口起南至就日坊三条胡同接正蓝旗界分泛十二栅栏十八正蓝旗满洲界在大城南【防古汉军旗同】东自城根起西自
皇城墙转西至
长安左门止北自三条胡同起南至小豹房胡同西口接本旗防古界分泛四十五栅栏八十七防古旗界东自城根起西至敷文坊东口接本旗汉军界北自小豹房胡同起南至城根止分汛十九栅栏四十五汉军旗界东自敷文坊东口起西至碁盘街分中接镶红旗界北自兵部街北口接本旗满洲界起南至城根止分汛十五栅栏十五正黄旗满洲界在大城北北自徳胜门城根起南至
皇城墙西北角止东自
地安门分中接镶黄旗界起西至水闗桥止分汛五十五【内一泛止设步军五人】栅栏九十一防古旗界在大城西北【汉军旗同】北自北城根起南至官园口止东自横桥起西至西直门止分汛十八栅栏三十汉军旗界北自北城根起南至臭皮胡同接正红旗界东自水闗接本旗满洲界起西至横桥接本旗防古界分汛十八栅栏四十一正红旗满洲界在大城西【防古汉军旗同】北自臭皮胡同起南至丁字街止东自大市街分中起西至马石桥接本旗古界分泛三十八栅栏七十九防古旗界北自朝天宫前起南至武衣库胡同止东自马石桥起西至阜成门止分汛十四栅栏三十六汉军旗界北自仓夹道北起南至
西安门分中止东自
皇城墙起西至大市街分中接本旗满洲界分汛十栅栏十四镶红旗满洲界在大城西南北自按院胡同起南至南城根止东自瞻云坊分中起西至西城根止分泛四十八栅栏九十六防古旗界在大城南【汉军旗同】北自绒线胡同接本旗满洲界起南至宣武门止东自六部口起西至大濠止分汛十二栅栏二十三汉军旗界北自刑部门分中起南至南城根止东自碁盘街分中起西至六部口接本旗防古界分泛十栅栏三十九镶蓝旗满洲界在大城西【防古旗同】北自丁字街接正红旗界起南至瞻云坊接镶红旗界止东自
皇城墙起西至河漕沿止分泛五十栅栏九十七防古旗界北自武衣库胡同接正红旗界起南至按院胡同止东自河漕沿起西至西城根止分汛十五栅栏二十四汉军旗界在大城南北自灰厰接本旗满洲界起南至刑部门分中接镶红旗界止东自
长安右门起西至瞻云坊接本旗满洲界分汛十栅栏三十四以上各汛均按分辖地方防守稽察夜则巡更击柝每泛设更筹自初更起上下汛往来传送至黎明乃止
圆明园附近处汛守雍正元年定制设八旗步军汛五十以步军协尉四人步军尉十二人分辖之每汛设领催三名步军十名昼夜巡警
凡巡捕营汛守之制
圆明园为
车驾驻跸之地其营汛列于巡捕营之首定为中营分五汛副将驻海甸游击驻四王府以资统辖
圆明园汛都司一人千总二人把总四人分哨巡查畅春园树村
静宜园
乐善园四汛各驻以守备一人千总二人把总四人南营辖京城前三门外南城之内分六汛叅将驻崇文门外游击驻菜市口其西珠市口汛为都司一人分驻东珠市口东河沿西河沿花儿市菜市口五汛为守备五人分驻以千总把总如中营各汛之数北左右三营环驻大城南城闗厢北营辖大城东北徳胜安定东直朝阳四汛叅将驻徳胜门外游击驻安定门外都司管徳胜汛左营辖两城东南一带分朝阳东便广渠左安四汛叅将驻朝阳门外迤南游击驻东便门外都司管左安汛右营辖两城西南一带分阜城西便广寜永定四汛叅将驻阜城门外游击驻广寜门外都司管永定汛其三营守备管汛千把分哨制亦如中营计五营二十三汛又步军巡捕两营随时增设汛守者康熈三十一年定遇
车驾行幸
皇城内外要地增置汛守每旗增步军协尉一人直宿其分汛列栅官兵及捕盗步军尉等亦加严防正阳崇文宣武三门外令巡捕营叅将游击各率该管守备千总把总直班看守并增八旗步军汛二十于巡捕营汛中交界处相间看守委步军尉十六人辖之协尉四人更畨稽察其余各门外守备在各门防城河桥相近直班千总把总等在闗庙直班加谨守卫
驾囘乃撤乾隆十二年定遇
郊祀先一日
驾宿斋宫步军统领于附近城门内直宿翼尉一人协尉副尉四人于祀所直宿外垣以内八旗步军营设汛二十四以步军尉十六人分辖之每汛领催一名步军六名竟夕巡警外垣以外巡捕营设汛四十每汛步兵四名每十汛以千总把总各一人辖之以守备二人往来稽察叅将游击各一人在要路防守
凡扈从之制康熈三十一年定遇
车驾恭谒
陵寝奏委步军总尉【即今翼尉】一人副尉【即今协尉】一人捕盗步军尉八人守备千总把总各一人健步官十人分派
畨役捕役捕盗步军马兵随往如恭遇
驾幸木兰亦令总尉以下各官兵从若
皇子未分封者奉
差奏委捕盗步军尉二人千总一人酌拨马兵步军畨
役捕盗步军随行
凡洁除之制
大清门
天安门
端门并以步军司洒扫【初制三门皆以步军防守雍正七年改用防军守门其步军惟司洒扫】遇
朝防之期拨步军于
午门外
御道左右扫除其大城内各街道恭遇
车驾出入令八旗步军修垫扫除大城外街道为京营
所辖令步军及巡捕营兵修垫扫除
乘舆经由内外城均由步军统领率所属官兵先时清
道设帐衢巷以跸行人
凡防火之制内外城偶有不戒于火者官兵各按营界即时赴救其在南城外地方报知步军统领即拨在直弁兵启正阳门往救两翼步军翼尉亲督弁兵于城门防守
凡缉捕之制满洲八旗每一旗分界为三令满洲捕盗步军尉三人分管防古汉军八旗每旗各以捕盗步军尉一人辖之専司巡缉盗贼稽察奸宄其京城内外如有强窃横恶负罪潜逃私铸私销赌博鬭殴一切违禁不法之事均责成步军营巡捕营専汛兼辖等官督率兵役随时缉获按名叙赏狥不报逾限不获及军捕受财纵放者皆论如法如畨捕人等擅设白役侦探部院事端扰害良善者严治其罪内外城夜禁均于起更后闗闭栅栏王公以下官民人等皆禁行走惟奉
防差遣各部院传事民间遭丧生产问疾延医祭祀嫁娶因事夜行均询明聴出若无故夜行者分别官民察议责处其弁兵疏纵与非时妄拏者论如律白塔信礮官【顺治十年置白塔礮台设信礮官汉军左右翼各二人领催二人每旗骁骑二名雍正二年增定今制乾隆八年改归步军统领管辖】总管一人司信礮官汉军八旗每旗各一人礮手八名领催四人步军十六名
信礮之制顺治十年定于白塔山内九门各设礟十座外七门各设礮五座门各立旗杆五遇有警急声礮为号杆上昼则悬旗夜则悬灯白塔鸣礮内外城应举礮处皆应之各旗官兵闻礮声皆披甲于应集之处齐集其白塔礮台以金牌为信金牌至则举礮【金牌铸鸣礮字藏于 禁中】
内府三旗【顺治初设内府镶黄正黄正白三旗领侍卫内大臣康熈十三年改内务府总管三十四年又领侍衞内大臣雍正元年仍内务府总管】
内府防军营三旗防军统领各一人【雍正元年设】防军叅领各五人【康熈十六年设】副防军叅领各五人【康熈三十三年增设】防军校委署防领各三人【康熙二十年设】防军校共九十九人【顺治十八年设三旗防军校康熙二十一年增设至九十六人二十三年裁三十六人雍正十三年裁鸟枪防军营以裁缺防军校六十人编入新旧共一百二十人内以九人为委署叅领乾隆十三年又选拨六人署前锋叅领六人为前锋校别入前锋营】笔帖式共三十人防军委署防军校共十五人【康熙二十年设】防军共一千六十五名【初制满洲九佐领朝鲜一佐领下各十五名旗鼓十二佐领下各十名二十内管领下每二管领合设十五名顺治十八年满洲朝鲜佐领下各增置五名旗鼓佐领内管领下各增置十名康熙二十一年定各佐领管领下每防军校一人领防军十名三旗合九百六十名二十三年裁三百六十名雍正十三年裁鸟枪防军营以裁缺防军六百名编入新旧共一千二百名定满洲十五佐领朝鲜二佐领下各二十五名旗鼔十八佐领下一佐领十九名余各十八名三十内管领下各十五名内以十五名为委署防军校乾隆十三年又选拨一百二十名为前锋别入前锋营】
【臣】等谨按康熙十六年遴选三旗佐领正黄旗朝鲜佐领及内管领下甲兵共六百名停其一应差遣専令学习鸟枪雍正九年分设鸟枪防军营三旗设兼管防军防领各二人侍卫委署防领各二人防军校委署叅领各五人防军校各十五人防军各二百名十三年裁鸟枪防军营以员缺军额编入内府三旗故不另立
内府前锋营【乾隆十三年设即于内府三旗防军营内简选充额仍属防军统领管辖】三旗前锋校委署前锋叅领各二人前锋校各二人前锋委署前锋校各二人前锋共一百十四名内府骁骑营三旗掌闗防骁骑叅领各五人【康熈十六年设乾隆十六年以司官兼摄】副骁骑叅领各五人【康熈四十三年设雍正十三年停止补授乾隆十六年复改设】满洲佐领各五人【初制各三人康熈三十四年每旗增二人】旗鼓佐领各六人【初制各四人康熈三十四年每旗增二人】内管领各十人内副管领各十人正黄旗朝鲜佐领二人【初制设一人康熈三十四年增一人】正白旗回子佐领一人【乾隆二十五年设】骁骑校共三十六人【康熈十六年设三旗骁骑校每佐领下各一人三十四年定正黄旗十三人镶黄正白二旗各十一人雍正五年各佐领下增设领催委署骁骑校一人十三年停止补授乾隆二十五年增设回子佐领下骁骑校一人】领催共二百六十四名【初制每佐领内管领下各设领催六名康熈四十三年各裁二名乾隆二十五年增设回子佐领下领催四名】骁骑共五千二百五十名【初制满洲朝鲜佐领及内管领下每二丁设骁骑一名旗鼓佐领下不论丁每佐领设骁骑五十名康熙二十一年及四十年四十二年叠经增减雍正三年定制每佐领管领下均额设骁骑五十名九年增设三旗训练兵二千名别分为二营十三年以训练兵二千拨入更定满洲十五佐领朝鲜二佐领三十内管领下各八十九名旗鼓十八佐领下各五十九名余额五名以丁多之佐领匀补乾隆二十五年回子佐领下亦一体增设骁骑】
凡宿卫之制
景山正门防军叅领一人防军校一人防军九人山内左右门防军校各一人防军各九人【皆顺治十年设】
慈寜宫正门内管领一人【初制尚有内务府所属司宫官一人乾隆元年裁】防军叅领一人防军校一人防军九人【顺治十年设康熈二十七年改用骁骑乾隆元年复旧制】左右门防军叅领各一人防军校各一人防军各九人【皆乾隆元年增定】
永康左右门防军校各一人防军各九人【顺治十年设康熙二十七年改用骁骑乾隆元年复旧制】
慈祥门防军叅领一人防军校一人防军九人
寜夀宫正门内管领一人【雍正元年增设】防军叅领一人防军校一人防军九人【康熈二十八年设五十六年减防军五人改用骁骑雍正元年复旧制】
履顺门防军叅领一人防军校一人防军九人【康熈二十八年设五十六年改用骁骑雍正元年复旧制】
蹈和门防军叅领一人防军校一人防军九人【康熈四十四年用八旗骁骑营官一人领催一人骁骑九人乾隆二十二年改用防军】
顺贞门防军统领一人防军叅领一人防军校二人防军十八人【初制用八旗防军营叅领一人防军校三人防军十二人雍正元年改用内府防军乾隆十二年西铁门亦用内府防军】
三所正门防军叅领一人防军校一人防军九人【三所门初以散秩等官轮直乾隆十九年改设防军】其
宫禁外围地方均于各佐领内管领下遴选领催轮班直宿若
紫禁城内
御书处造办处
咸安宫
武英殿
南薫殿衣服库瓷器库等处
紫禁城外
西苑门慎刑司
紫光阁蕉园门
丰泽园
先蚕门收贮账殿库等处均委包衣章京及有顶带领催轮直再织染局花爆作石作三眼井官房租库等处均委各佐领下有顶带领催轮直其専司防火者曰防范兵别为一班雍正五年定于守卫
寜夀宫正门
履顺门防军内各拨二人
顺贞门防军内拨四人禁城内直班三旗骁骑内拨二十人各处直班之执事服役人内选二十人于步军营内选步军尉二人步军四十人銮仪卫直班校尉内选十人共以百人合为一班令其更畨防范属
慈寜宫正门直班内管领等统辖仍令直班之内务府总管防军统领司钥长公同稽察如有应用齐集之处令直班之内务府总管或领侍卫内大臣散秩大臣率直班之内管领等并添调
太和门直班之侍卫什长及亲军
左翼门等处之八旗防军协同前往定于
咸安宫前设班房轮直乾隆元年移于
夀康宫西墙外令直班骁骑叅领管辖
凡扈从之制
乘舆出入设马上引灯五班每班灯六以防军校二人库使七人【库使及库守皆内务府所属】防军二十一人执之専委司官稽察
躬祀
太庙
社稷则
午门外两旁列灯四十以库守二十人防军二十人司之祀
南北郊及
坛
庙除
午门列灯外照马上灯之例增设引灯五班均于
驾出之门两旁恭候逓行交代展拜
堂子则街门红柱两旁增列灯二十以库守十人防军十
人司之均委司官稽察恭遇
皇太后
皇后
妃嫔出入均设豹尾班以内府总管一人【如总管有差则以领侍卫府散秩大臣一人】内府防军统领一人防军叅领二人率防军校防军从以十人执枪十人佩仪刀翊卫由
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