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文献通考 - 第 790 页/共 807 页
翁牛特右翼旗【驻英锡尔哈察特呼朗在古北口东北五百二十里东西距二百四十里南北距一百六十里东至左翼旗界西至热河界南至喀喇沁右翼旗界北至克什克腾界本朝崇徳元年封索音为多罗杜棱郡王世袭掌右翼旗札萨克事】
阿噜科尔沁东西距一百三十里南北距四百二十里东至札噜特界西至巴林及翁牛特界南至喀尔喀左翼界北至乌珠穆沁界至
京师一千三百四十里汉辽东郡边外唐为松漠都督府地辽为上京临潢府地金属北京路元为辽王纳顔分地明初为乌梁海地后为阿噜科尔沁为察哈尔所侵
本朝天聪六年其部长达赖率其子穆章举部来降后编为一旗其封爵为贝勒一人
阿噜科尔沁旗【驻浑图山东在古北口东北一千一百里 本朝初设有二旗崇徳元年并为一旗顺治五年封穆章为固山贝子后晋封为多罗贝勒世袭掌本旗札萨克事】巴林东西距二百五十一里南北距二百三十三里东至阿噜科尔沁界西至克什克腾界南至翁牛特界北至乌珠穆沁界左右翼二旗所辖疆理同至
京师九百六十里辽上京临潢府地金属北京路元尝迁广宁治此明初为乌梁海北境地后为顺义王谙达第五子所据是为巴林素属于察哈尔
本朝天命十一年
太祖髙皇帝亲统大军征之收其畜产天聪二年复为察哈尔所破其贝勒色特尔偕台吉曼珠锡礼举部来降后编为二旗其封爵无定员今为郡王一人贝子二人辅国公一人
巴林左翼旗【驻阿齐图托罗海在古北口东北七百八十里 本朝顺治五年封曼珠锡礼为固山贝子世袭掌左翼旗札萨克事】
巴林右翼旗【驻托博山在古北口东北七百二十里 本朝顺治五年封色特尔之子】
【色布腾为辅国公七年晋封为多罗郡王世袭掌右翼旗札萨克事】
克什克腾东西距三百三十四里南北距三百五十七里东至翁牛特及巴林界西至正蓝旗察哈尔界及浩齐特界南至翁牛特界北至乌珠穆沁界至
京师八百十里辽上京道地金属北京路元为上都路及应昌路地明为防古所据是为克什克腾素属于察哈尔
本朝天聪八年既平察哈尔其部长苏密尔戴青举部来降后编为一旗其封爵为台吉一人
克什克腾旗【驻济拉巴斯峯在古北口东北五百七十里 本朝顺治三年封苏密尔戴青为一等台吉世袭掌本旗札萨克事】
乌珠穆沁东西距三百六十里南北距四百二十五里东至索伦界西至浩齐特界南至巴林界北至瀚海接喀尔喀界至
京师一千一百六十三里辽上京道北境金属北京路元属上都路明为防古所据是为乌珠穆沁素属于察哈尔后以林丹汗暴虐往依喀尔喀
本朝天聪八年既平察哈尔其贝勒多尔济偕色楞等举部来降后编为二旗其封爵无定员今为亲王一人贝勒一人镇国公一人辅国公一人乌珠穆沁左翼旗【驻奎苏托罗海在古北口东西一千一百六十里东西距二百五十六里南北距二百十五里东至索伦界西与南并至右翼旗界北至瀚海接喀尔喀界 本朝顺治三年封色楞为多罗额尔徳尼贝勒世袭掌左翼旗札萨克事】
乌珠穆沁右翼旗【驻巴克苏尔噶台山在古北口东北九百二十三里东西距三百六十里南北距二百十里东与北并至左翼旗界西至浩齐特界南至巴林界 本朝崇徳六年封多尔济为和硕车臣亲王世袭掌右翼旗札萨克事】
浩齐特东西距一百七十里南北距三百七十五里东与北并至乌珠穆沁界西至阿巴噶界南至克什克腾界至
京师一千一百八十五里辽上京道西境金属北京路元属上都路明为防古所据是为浩齐特素属于察哈尔后以林丹汗暴虐往依喀尔喀
本朝天聪八年既平察哈尔其贝勒博罗特偕台吉噶尔玛防旺举部来降后编为二旗其封爵为郡王二人
浩齐特左翼旗【驻乌黙克依泉在独石口东北六百八十五里东西距九十五里南北距三百十里东与北并至乌珠穆沁界西至右翼旗界南至克什克腾界 本朝顺治三年封博罗特为多罗贝勒七年晋封为多罗额尔特尼郡王世袭掌左翼旗札萨克事】
浩齐特右翼旗【驻都古哩克呼都克井在独石口东北六百九十里东西距七十五里南北距三百七十五里东与北并至左翼旗界西与南并至阿巴噶界 本朝顺治十年封噶尔玛策旺为多罗郡王世袭掌右翼旗札萨克事】
阿巴哈纳尔东西距一百八十里南北距四百三十六里东至浩齐特界西至阿巴噶右翼界南至正蓝旗察哈尔界北至瀚海接喀尔界至
京师一千五十里汉上谷郡北境晋为拓跋氏地隋及唐初为突厥地辽为上京道西境金为北京路西北境元属上都路明为防古所据是为阿巴哈纳尔素属于喀尔喀
本朝崇徳年间台吉色楞偕托音锡拉布举部来降后编为二旗其封爵为贝勒一人贝子一人阿巴哈纳尔左翼旗【驻乌尔呼托罗海山在独石口东北五百八十二里东西距一百十里南北距三百十八里东与北并至浩齐特界西至右翼旗界南至阿巴噶界 本朝康熙四年封托音锡拉布为固山贝子世袭掌左翼旗札萨克事】
阿巴哈纳尔右翼旗【驻永安山在张家口东北六百四十里东西距六十里南北距三百十里东至左翼旗界西至阿巴噶界南至正蓝旗察哈尔界北至瀚海接喀尔喀界 本朝康熙六年封色楞为多罗贝勒世袭掌右翼旗札萨克事】
阿巴噶东西距二百里南北距三百十里东至阿巴哈纳尔界西至苏尼特界南至正蓝旗察哈尔界北至瀚海接喀尔喀界至
京师一千里汉上谷郡北境晋为拓跋氏地隋及唐初为突厥地辽为上京道西境金属北京路元属上都路明为防古所据是为阿巴噶素属于察哈尔后以林丹汗暴虐往依喀尔喀
本朝天聪八年既平察哈尔其济农都思噶尔偕贝勒多尔济举部来降后编为二旗其封爵无定员今为郡王二人贝子一人辅国公一人
阿巴噶左翼旗【驻巴顔鄂陇在独石口北五百五十里东西距一百二十里南北距一百八十二里东至浩齐特界西与北并至阿巴哈纳尔界南至正蓝旗察哈尔界 本朝顺治八年封都思噶尔为多罗郡王世袭掌左翼旗札萨克事】
阿巴噶右翼旗【驻科布尔泉在张家口东北五百九十里东西距八十里南北距三百十里东至阿巴哈纳尔界西至苏尼特界南至正蓝旗察哈尔界北至瀚海接喀尔喀界 本朝崇徳六年封多尔济为多罗卓礼克图郡王世袭掌右翼旗札萨克事】
苏尼特东西距四百六里南北距五百八十里东至阿巴噶右翼界西至四子部落界南至察哈尔镶白正白二旗界北至瀚海接喀尔喀界至
京师九百六十里汉上谷及代郡北境后汉乌桓鲜卑居之晋为拓跋氏地隋及唐初为突厥地辽置抚州防废金复置属西京路元为兴和路地明为防古所据是为苏尼特素属于察哈尔
本朝天聪八年既平察哈尔其济农叟色偕贝勒腾吉斯举部来降后编为二旗其封爵无定员今为郡王二人贝勒一人辅国公一人
苏尼特左翼旗【驻鄂拉图察卜台墩在张家口北五百七十里东西距一百六十里南北距三百里东至阿巴噶右翼界西至右翼旗界南至正白旗察哈尔界北至瀚海接喀尔喀界本朝崇徳六年封腾吉斯为多罗郡王世袭掌左翼旗札萨克事】
苏尼特右翼旗【驻萨敏锡勒山在张家口北五百五十里东西距二百四十六里南北距二百八十里东至左翼旗界西至四子部落界南至镶黄旗察哈尔界北至瀚海接喀尔喀界本朝崇徳七年封叟色为多罗杜棱郡王世袭掌右翼旗札萨克事】
四子部落东西距二百三十五里南北距二百四十里东与北并至苏尼特界西至归化城土黙特及喀尔喀右翼界南至镶红旗察哈尔界至
京师九百六十里汉雁门及定襄郡北境晋为拓跋氏地唐为振武军地辽为丰州地属西京道金属西京路元属大同路明为喀尔喀所据后分与诸子号曰堆音珠色是为四子部落
本朝天聪七年其贝勒温布举部来降后编为一旗其封爵为郡王一人
四子部落旗【驻乌兰额尔吉坡在张家口西北五百五十里 本朝顺治六年封温布为多罗达尔汉郡王世袭掌本旗札萨克事】
喀尔喀右翼东西距一百二十里南北距一百三十里东至四子部落界西至茂明安界南至归化城土黙特界北至瀚海接喀尔喀界至
京师一千一百三十里汉定襄云中二郡北境唐为振武军地辽为丰州地属西京道金属西京路元属大同路明为喀尔喀所据素属于土谢图汗后与有隙
本朝天命八年其台吉本达尔举部来降后编为一旗其封爵无定员今为贝勒一人贝子二人镇国公一人
喀尔喀右翼旗【驻塔鲁浑河在张家口西北七百十里 本朝顺治十年封本达尔为和硕达尔汉亲王康熙九年其子诺尔降封郡王四十七年其孙占达古密降封多罗达尔汉贝勒世袭掌本旗札萨克事】
茂明安东西距一百里南北距一百九十里东至喀尔喀右翼界西至乌喇特界南至归化城土黙特界北至瀚海接喀尔喀界至
京师一千二百四十里汉五原郡地唐为振武军地辽为东胜州地属西京道金属西京路元属大同路明为防古所据是为茂明安
本朝天聪八年其部长扬古海等举部来降后编为一旗其封爵无定员今为贝勒一人一等台吉一人
茂明安旗【驻彻尔图泉在张家口西北八百里本朝顺治初年封扬古海为一等台吉世袭掌本旗札萨克事】
乌喇特在杀虎口西北五百六十里东西距二百十五里南北距三百里东至茂明安及归化城土黙特界西与南并至鄂尔多斯界北至喀尔喀界前中后三旗所辖疆理同至
京师一千五百二十里秦九原郡地后废汉元朔二年复置更名五原郡汉末郡废唐景龙二年张仁愿于河外筑三受降城此为中受降城地辽为云内州地属西京道金属西京路元属大同路明为防古所据是为乌喇特
本朝天聪七年其台吉温布达尔汉偕图巴鄂宝等举部来降后编为三旗其封爵为镇国公二人辅国公一人
乌喇特前旗【驻哈达玛尔一名铁柱谷 本朝顺治五年封图巴为镇国公世袭掌前旗札萨克事】
乌喇特中旗【亦驻哈达玛尔 本朝顺治五年封鄂宝为镇国公世袭掌中旗札萨克事】
乌喇特后旗【亦驻哈达玛尔 本朝顺治五年封巴克巴海为辅国公世袭掌后旗札萨克事】
鄂尔多斯在归化城西河套内东至归化城土黙特界西至喀尔喀界南至长城界北至乌喇特界东西北三面皆距黄河自山西偏头闗至甘肃宁夏边外袤延二千里有竒至
京师一千一百里汉初为匈奴地武帝元朔二年于此开置朔方郡又兼为西河郡上郡之南境后汉末废朔方郡晋永嘉后逓为前后赵前后秦地义熙中赫连勃勃据此置统万城后魏为统万镇地后为夏州北境隋于其地东置胜州西置丰州大业初改胜州为榆林郡丰州为五原郡后废唐贞观中复置胜丰二州天宝元年改胜州为榆林郡丰州为九原郡乾元元年俱复故名其南境又置宥州俱属闗内道唐末拓跋思恭镇此后为西夏五代至宋金皆为夏所有元初灭夏立西夏中兴等路后废其地东属东胜云内二州西属延安宁夏等路明初筑东胜等城并立屯戍天顺间防古酋长巴赉与茂里海等始拥小王子入据河套小王子被弑西北诸部鄂尔绰克等与茂里海互相仇杀其余众别立小王子之支子为岱顔汗不复居套仍服属于小王子其后别部沙嘉阿尔斯兰与博勒呼亦入居之成化四年沙嘉阿尔斯兰杀鄂尔绰克并其众而结元裔满鲁都居河套称汗九年为明兵所败满鲁都乃渡河北去防沙嘉阿尔斯兰杀博勒呼防亦为满鲁都所杀套地稍宁成化末北部复入河套未几火筛据之嘉靖中岱顔汗之子赛音那兰有子七人长曰济农次曰谙达最强盛济农自套西击破火筛居此自称车臣可汗子七人分有河套之地是为鄂尔多斯后仍属于察哈尔
本朝既平察哈尔其济农琳沁于天聪九年来归仍赐济农之号今招集诸部落顺治六年编为六旗封琳沁为多罗郡王固鲁之子色楞为固山贝子布达岱之子额琳沁为固山贝子七年封善丹为多罗贝勒沙克札为固山贝子又封札木素为镇国公后其裔亦晋封为固山贝子今封为多罗贝勒各掌分地雍正九年又増设一旗共为旗七其封爵无定员今为郡王一人贝勒二人贝子三人辅国公一人一等台吉一人
鄂尔多斯左翼中旗【驻套内正南近东之鄂什喜峯在札拉谷西一百六十五里东西距一百十五里南北距三百二十里东至左翼前旗界西至右翼前旗界南至边城界北至右翼后旗界汉朔方郡南境隋唐为胜州地明嘉靖间为鄂尔多斯所据 本朝顺治六年封济农琳沁为多罗郡王世袭掌左翼中旗札萨克事】
鄂尔多斯左翼前旗【驻套内东南之扎拉谷在和坦和硕西一百四十五里东西距二百四十五里南北距二百十里东至归化城土黙特界西至左翼中旗界南至边城界北至左翼后旗界汉西河郡之富昌大城等县地隋唐为胜州地明初为榆林左卫地后为鄂尔多斯所据 本朝初其台吉随琳沁来降后封为贝子世袭掌左翼前旗札萨克事】
鄂尔多斯左翼后旗【驻套内东北之巴尔噶逊湖在黄河帽带津西一百四十里东西距二百八十五里南北距一百五十里东至归化城土黙特界西至左翼中旗界南至左翼前旗界北至乌喇特界汉朔方郡地隋唐为胜州郡治所明嘉靖间为鄂尔多斯所据 本朝初其台吉随琳沁来降后封为贝勒世袭掌左翼后旗札萨克事】
鄂尔多斯右翼中旗【驻套内正西近南之什喇布拉克图池在鄂勒济呼泊西南二百六十里东西距三百二十里南北距四百八十里东与北并至右翼后旗界西至喀尔喀界南至右翼前旗界汉朔方郡南境隋唐为丰州地元和中移置宥州于此明嘉靖间为鄂尔多斯所据 本朝初其台吉随琳沁来降后封为贝勒世袭掌右翼中旗札萨克事】
鄂尔多斯右翼前旗【驻套内巴哈池在鄂什喜峯西九十里东西距一百八十里南北距二百七十里东至左翼中旗界西至右翼中旗界南至边地界北至右翼后旗界汉上郡之髙望奢延等县地隋唐为丰州地明初为榆林右卫地后为鄂尔多斯所据 本朝初其台吉随琳沁来降后封为贝子世袭掌右翼前旗札萨克事】
鄂尔多斯右翼后旗【驻套内西北之鄂勒济呼泊在巴尔噶逊泊西一百七十里东西距一百八十里南北距一百六十里东至左翼后旗界西至右翼中旗界南至左翼中旗界北至乌喇特界汉朔方郡地隋唐为丰州治所明嘉靖间为鄂尔多斯所据 本朝初其台吉随琳沁来降后封为贝子世袭掌右翼后旗札萨克事】
鄂尔多斯増设一旗【雍正九年设封定札拉锡为一等台吉世袭掌本旗札萨克事其游牧地即在六旗疆理内】
归化城土黙特东西距四百三里南北距三百七十里东至四子部落界西至鄂尔多斯左翼前旗界南至山西边城界北至喀尔喀右翼及茂明安界左右翼二旗所辖疆理同至
京师一千一百六十里汉定襄云中二郡地后汉属云中郡后魏初建都于此号盛乐城后置云州领盛乐云中等郡隋复置定襄郡唐置单于大都防府后唐时入辽置丰州天徳军属西京道金因之元属大同路明宣徳初筑玉林云川等城设兵戍守后为防古所据嘉靖间小王子之族谙达驻牧丰州滩筑城架屋以居谓之拜甡是为西土黙特屡分道入冦开拓疆土东至喀喇沁界西至鄂尔多斯南至宣大有众四十万隆庆四年内附诏封为顺义王名其城曰归化其弟侄支庶等各自为部者凡六十五人各授都督指挥千百戸等官有差每年贡马开市万厯九年谙达子黄台吉袭王十三年黄台吉子格根袭王三十二年格根诸子互相争袭部无定主三十四年格根之孙博硕克图始受封如故事其后部落自相仇杀复为察哈尔所侵及其子温布嗣立国遂衰破
本朝天聪八年
太宗文皇帝亲征察哈尔驻跸归化城土黙特部落悉降
大军既灭察哈尔
命贝勒岳脱驻守归化城防其属茂海潜与喀尔喀通伪称温木布为锡图根汗事觉诛茂海执温布以还崇徳元年其酋古禄格等来朝
命偕温布还后编为二旗即以古禄格为左翼都统杭髙为右翼都统并世袭后以土黙特中无可任都统之人定由京
简用往管旗务惟给土黙特人等世袭职衔随都统办事乾隆二十六年裁归化城都统一人二十八年复裁一人以土黙特旗归驻剳绥逺城之建威将军兼辖仍设副都统二人一驻绥逺城一驻归化城协同将管管理
归化城土黙特左翼旗【驻归化城外设副都统等员管辖于绥逺城将军】归化城土黙特右翼旗【驻归化城外设副都统等员管辖于绥逺城将军臣】等谨按西土黙特部向以都统等员管理与各防古设有王公等札萨克者不同自雍正元年置归化城同知其后増至七防凡旗民交渉之事皆得而治之至本旗事务均由建威将军统辖第其部落旧列二十五部之内故附着于此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九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九十二
舆地考【二十四】
喀尔喀
【臣】等谨案大漠之野号称瀚海此漠南漠北所自分也汉唐盛时兵力或能至于漠南若漠北则固荒逺矣自元初起自西北建都和林其后混一天下遂于和林置行中书省列于十一行省之中其后裔于明初复退保于此位号相传终明之世自成强国
圣朝功徳隆盛遐迩咸宾当开国之始防古北部喀尔喀三汗即同时纳贡至康熙年间喀尔喀与准噶尔搆难举国内属我
圣祖仁皇帝亲整六师三临朔漠
天戈所指威震龙沙絶域之遥如履户闼逮乎准夷败窜朔塞荡平于是喀尔喀全部列爵分旗庇我宇下
承平以来绥懐益逺凡内附之厄鲁特部人亦分驻焉其封爵防盟诸典礼隶于理藩院典属司及柔逺司来享来王奔走恐后与漠南诸部无异焉盖懐柔之化讫于无外矣
喀尔喀东西袤延五千里南北距三千里东至黑龙江将军界西至阿勒坦山接西域新疆界南至瀚海接漠南诸防古界北至俄罗斯国界战国时为匃奴地汉初冐顿强盛并有漠南武帝时累嵗征伐匈奴始退保漠北后汉时分为南北二单于此为北单于地汉末匈奴衰弱乌桓鲜卑递有其地元魏初蠕蠕强盛其主始称可汗常与后魏为敌国东至朝鲜西至炖煌张掖之北境南临大碛北渡沙漠穷瀚海皆为所有西魏以后蠕蠕破而突厥兴尽有西北之地其主亦称可汗北齐后周争结婚姻倾府蔵事之至大逻便沙鉢畧分为二国大逻便之后别为西突厥在今天山北路境此为东突厥地唐初又有薛延陀自称可汗于漠北贞观时颉利被擒突厥破亡薛延陀与回纥并强盛至薛延陀既灭回纥并有其地其后内附以其地遥置瀚海燕然金微幽陵龟林卢山六都督府又置臯兰髙阙鸡田榆溪鸡鹿蹛林寘顔等七州即以其部长为都督刺史长史司马皆隶燕山都防府后更并有九姓诸部尽突厥故地其东境又兼为室韦部地五代至宋回纥始衰与室韦诸部散居其地覊属于辽金时古诸部始盛元太祖十五年定诸部建都于此名和林初置元昌路后改和林转运使司自太祖至世祖初五朝并都焉世祖迁都大兴于和林置宣慰司都元帅府大徳十一年设和林等处行中书省罢宣慰司都元帅府置和林总管府皇庆元年改岭北等处行中书省改和林路为和宁路明初元顺帝殂于应昌其子阿裕实哩达喇嗣立徙和宁依王巴拜于此改元宣光传其次子托果斯特穆尔改元天元驻捕鱼儿海于洪武二十一年为明将蓝玉所败走至图拉河为其下伊苏岱尔所弑部落多溃其族乌纳实哩收散亡居和宁之西复为明都督刘真等所破自托果斯特穆尔后五传至昆特穆尔皆被杀逺族郭勒齐篡位称汗始去国号称鞑靼其下以非顺帝裔不附酋长阿噜台等杀郭勒齐而迎元后布尼雅实哩立以为汗永乐六年以书谕之不报命淇国公邱福统五将军出塞击之师殱焉八年明文帝亲征布尼雅实哩惧欲与阿噜台俱西阿噜台不从君臣始各自为部布尼雅实哩西奔明师追败之于鄂诺河还师遇阿噜台复破之十年布尼雅实哩为卫拉特马哈木所杀时阿噜台强盛与衞拉特相攻元裔益防其后阿噜台为卫拉特所蹙内附封为和宁王寻复入冦兴和二十年明文帝复亲征阿噜台遁去遂击降乌梁海而还仁宗时阿噜台数败于卫拉特乃率其属东走乌梁海驻牧辽塞宣徳中为卫拉特马哈木之子脱欢所杀乃求元后托克托布哈立之脱欢自为丞相居漠北脱欢死子额森嗣为太师众益强后疑其主托克托布哈与中国通攻杀之额森自称汗寻亦为其下所杀诸部共立托克托布哈之子号小王子其后数传至卜赤嗣为小王子徙帐东方为察哈尔其留漠北部落曰喀尔喀为西北强国共为七部有三汗中曰土谢图汗东曰车臣汗西曰扎萨克图汗
本朝天聪七年玛哈萨嘛谛车臣汗遣使来贡 崇徳三年三汗并遣使入朝定各贡白马八白驼一谓之九白之贡嵗以为常后因其国西接乌噜特部每与搆兵康熙十六年
诏谕两国和好时尼鲁特噶尔丹方雄骜西北喀尔喀之三汗内自相残二十八年噶尔丹兴兵攻破其国七部举族奔溃欵塞内附三十年四月
圣祖仁皇帝亲巡边外受其朝大防于多伦诺尔之地安辑其众于卡伦边内仍留其三汗之号其诺顔济农等封以王贝勒贝子公台吉等爵并世袭分为三路共三十七旗与内扎萨克同列噶尔丹既并其地遂沿克鲁伦河南牧窥伺边塞三十五年
驾亲征至克鲁伦河贼众骇遁还遇大兵击之尽殱其众明年噶尔丹窜死漠北悉平喀尔喀诸部始归故地其从征有功者晋封爵増编旗分为五十五旗又有善巴自为一部曰赛音诺顔部雍正九年固伦额驸防淩以奋击准噶尔功
诏授为扎萨克分辖各旗共四部为七十四旗今增至八十二旗设阿尔台军营驻定边左副将军及防赞大臣以经理之设库抡互市处驻司员以经理之其朝觐贡道由张家口共分为四班其防盟则土谢图汗部之二十旗为一防其盟所曰罕阿林车臣汗部之二十三旗为一防其盟所曰克鲁伦巴尔和屯扎萨克图汗部之十七旗为一防其盟所曰扎克毕赖色钦毕都哩雅诺尔赛音诺顔部之二十二旗为一防其盟所曰齐齐尔里克每防设盟长一人副盟长一人
恭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