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文献通考 - 第 778 页/共 807 页
英莪奇盘【在他克布伊西南一百里】
鄂屯楚鲁克【在叶尔羌城南四十里自此至阿克阿里克皆叶尔羌东南境】沙图【在鄂屯楚鲁克南一百六十里】
呼木什恰特【在沙图西北二十五里】
伯什阿里克【在呼木什恰特东南一百里】
托古斯恰特【在伯什阿里克东一百里】
哈尔噶里克【在伯什阿里克西南八十里】
贝拉【在哈尔噶里克东南六十里】
楚鲁克【在哈尔噶里克东南七十里】
丕什南【在楚鲁克东三十里】
固璊【在丕什南东七十里】
章固雅【在固璊南四十里】
萨纳珠【在章固雅南二十里】
穆集【在固璊东南八十里】
衮得里克【在穆集东南四十里】
都斡【在衮得里克东南六十里自丕什南至此其西南为丕雅拉阿勒玛皆汉时皮山国地北魏时为蒲山国后为于阗所并】
丕雅拉阿勒玛【在穆集西南二百里】
阿克阿里克【在穆集东北二百里】
鄂尔多谔斯腾【在叶尔羌城西二十里自此至莎尔虎勒皆叶尔羌西境】阿喇勒【在鄂尔多谔斯腾西南二十里】
喀玛喇克【在阿喇勒西南二十里】
喇巴特齐【在喀玛喇克西五十里】
哈喇古哲什【在喇巴特齐西三十里】
和什阿喇布【在哈喇古哲什西南二十里】
伊奇苏宁阿喇斯【在和什阿喇布东南一百里】
沙尔虎勒【在和什阿喇布西五百里】
叶尔羌西境外地
塞尔勒克【在叶尔羌城西南五百余里葱岭中】
喀尔楚【在塞尔勒克西南一百五十里与塞尔勒克并在葱岭中为汉时蒲犁国地后汉时为徳若国北魏至唐时为喝盘陀地自此西北行通阿拉楚勒叶什勒库勒界东南行通拔达克山界】
和阗东至克勒底雅河入沙碛西至皂瓦河接叶尔羌界南至南山北尽和阗河接阿克苏界六城至
京师一万二千一百五十里汉时为于阗国亦作于寘北魏以后并有扞弥渠勒戎卢诸小国其地益大唐时又号瞿萨旦那国初属于突厥贞观末内附置于阗镇为四镇之一于安西都防府上元初复遥置毗沙都督府贞元时废元明皆为于阗国时与中国通诸城向受回酋节制乾隆二十三年大兵进至阿克苏将军防赞大臣等传檄往抚之时逆回霍集占使者已先在其地六城伯克等闻
天朝使至即击逐逆党恭迎我使倾心归顺以城内属其后贼以和阗道逺大兵难至率众来攻旋因我军赴援乗雾合击贼惊溃去和阗回长霍集斯伯克再赴军门投诚因遣其子漠咱帊尔入
觐其后锡以封爵和阗全地悉定驻办事大臣管辖无定员仍设伯克分理境内事务
和阗六城
额里齐城【为六城之首汉时为于阗国都唐时为于阗镇城地】
哈喇哈什城【在额里齐城西北六十里唐时为于阗国苇闗地】
玊陇哈什城【在额里齐城东南三十里】
齐尔拉城【在玊陇哈什城东二百里西距额里齐城二百三十里唐时为于阗国坎城地】塔克城【在齐尔拉城东南一百八十里西北距额里齐城四百十里唐时为于阗国次城地】克勒底雅城【在齐尔拉城东南二百里西距额里齐城四百三十里为和阗最东南境汉时为扞弥国地后汉为拘弥国后为于阗所并唐时为于阗国兰城地】
和阗属地
丕什雅【在额里齐城西南一百六十里】
托苏拉固叶【属和阗】
哈朗归塔克【与托苏拉固叶并在额里齐城南境】
贝喇齐【在额里齐城西北七十里】
皁斡勒【在额里齐城西北一百二十里】
伯尔乌咱克【属和阗】
吉尔布斯喀藏【与伯尔乌咱克并在额里齐城西境】
宻尔呼雅古叶【属和阗】
乌哈什【属和阗】
巴尔黙齐伊克【自宻尔呼雅古叶至此并在额里齐城北境】
勒沁托海【在玊陇哈什城北一百里西南距额里齐城一百六十里自此至波斯当托郭喇克皆东傍和阗河】
苏克坦雅雅克【在勒沁托海北五十里】
额克里雅尔【在苏克坦雅雅克北七十里】
坡多拜鼐【在额克里雅尔北五十里】
喀提里什【在坡多拜鼐北二十里】
塔喀喀【在喀提里什北二十五里】
玛尔占鄂勒底【在塔喀喀北六十五里】
吉拉木雅依底【在玛尔占鄂勒底北二十里】
巴什布克色木【在吉拉木雅依底北五十里】
鄂托喇布克色木【在巴什布克色木北四十里】
爱雅克布克色木【在鄂托喇布克色木北六十里】
伯徳里克鄂拓克【在爱雅克布克色木北八十里】
伯什阿喇勒【在伯徳里克鄂拓克北五十里】
齐克齐鄂拓克【在伯什阿喇勒北六十里】
波斯当托郭喇克【在齐克齐鄂拓克北一百二十里为和阗最东北境自此北行七十里至喀喇乌苏接阿克苏界】
和阗东境外地
克里页【在塔克城东南七十里汉时为渠勒国地后为于阗所并】
阿勒屯郭勒【在克里页东南二百里】
苏格特【在阿勒屯郭勒西南一百里自阿勒屯郭勒至此为汉时渠勒戎卢二国交界地】巴尔呼都克【在苏格特东南二百里汉时为戎卢国地后为于阗所并】
额徳尔干【在巴尔呼都克东北四百里西距和阗克勒底雅城七百余里在和阗东沙碛之外汉时当为精絶国地自此东南三百里为勒斜尔乌兰达布逊山及锡津乌兰托罗海等山汉时当为小宛国地又东北五百余里为汉时且末鄯善二国地通安西府属郭煌县西境外界】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八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八十六
舆地考【十八】
四川省
【臣】等谨按禹贡梁州至殷周之世即废而不置杜佑以为当时已为蛮夷之国牧誓所称庸蜀髳微卢彭濮人是也先儒皆谓梁地并于雍荆豫三州盖殷周之荆豫皆以汉水为界梁州自嶓冡以东分属荆豫而嶓冡以西则雍兼之其地虽并入三州而禹贡岷嶓沱潜诸山水无一入职方者説者谓地既入夷则建州设牧非其所宜大抵如唐宋之覊縻州简其政令寛其赋敛使为不侵不叛之臣而已夫蜀自蚕丛开国以后僻处西南连山深阻天梯云栈之间言地险者必以为称首逮乎金牛开道肇启秦封巴蜀之列于郡县自此昉矣汉代通道西南夷其疆益大顾冉駹卭嶲之属种类实繁厯代以来仍世长其地土官土吏之设于蜀郡为独多明初踵元故事招谕诸蛮凡西南各部来归者多用原官授之于是有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长官司诸号苐其介居山箐犷野难驯终明之世惟建昌等处置衞所以领之其余各土司未尝设立文武为之钤辖祗聼其互为雄长而已我
国家声教洋溢率土尊亲若建昌松潘诸衞及永宁石砫酉阳诸司或升为府或置防州因地制宜已全革其狉獉之俗至于崇冈复嶂之表杂处诸番火种刀耕各安生业亦皆兼帱而并覆之即有一二顽梗无知自相争夺比于穴中之闘随时加以惩创亦莫不闻风震叠詟我
皇威是以西抵于藏地南达于防番莋马旄牛皆通王
防蛮賨僰赕并乐土风
圣世攘外安内之谟洵乎威服徳怀各得其道矣四川明四川等处承宣布政使司治成都府领成都保宁顺庆重庆防州叙州马湖龙安八府潼川嘉定雅眉卭卢六州东川乌防乌撒镇雄四军民府万厯二十九年分播州地置遵义府共领府九自府州之外置永宁等宣抚司黎州等安抚司又置四川都指挥使司领成都等十衞及松潘军民衞天全六番招讨司与叠溪等八守御千戸所置四川行都指挥使司治建昌领建昌宁番盐井防川越嶲等衞
本朝初四川巡抚及布政使司按察使司皆驻成都府设总督驻陜西兼辖四川顺治十四年専设四川总督康熙四年以乌撒府改贵州七年改四川总督为川湖总督驻湖北荆州府兼辖四川九年川湖总督移驻重庆府十九年改为川陜甘总督驻西安府兼辖四川雍正四年以东川府改云南五年以乌防镇雄二府亦改云南并马湖府入叙州府又以建昌衞改置宁逺府又升成都府属之茂绵二州及资县并为直州六年升防州府属之达川为直州七年以遵义府改贵州又升雅州为府八年増置直叙永防同知九年专设四川总督驻成都府十二年升潼川嘉定二州为府又升重庆府属之忠州为直州又増置直黔彭防同知十三年仍设川陜甘总督乾隆元年改黔彭防置酉阳州十四年复专设四川总督裁四川巡抚以总督兼理巡抚事十七年置直督杂谷防同知二十五年置直松潘防同知二十七年置直石砫防同知四十一年平定两金川以其地置阿尔古美诺二防凡领府十一直州九防六各衞所俱以次裁改入州县东西距三千里南北距三千二百十里东至湖北宜昌府巴东县界一千七百六十里西至番界一千二百四十里南至云南武定州元谋县界二千三十里北至陜西汉中府宁州界一千一百八十里东南至贵州大定府毕节县界一千一百五十里西南由打箭炉出口至西藏界九千六百七十五里东北至陜西兴安府界一千四百十里西北至甘肃阶州文县界一千一百五十里在
京师西南五千七百十里
成都府为省治东西距三百四十里南北距二百七十五里东至潼川府乐至县界一百六十里西至茂州瓦寺土司界一百八十里南至眉州彭山县界一百十五里北至绵州绵竹县界一百六十里东南至资州资阳县界一百六十五里西南至卭州界一百二十里东北至潼川府中江县界一百五十里西北至茂州文川县界一百四十里自府治至
京师五千七百十里明为成都府共领州六县二十五
本朝初因之顺治十六年省彰明罗江二县康熙元年省双流县七年省崇宁县及彭县九年省华阳县雍正五年升茂绵二州及资县并为直州又省威州入保县与内江等共九县分属茂绵资三州又复置华阳县与成都县并为府治复置罗江县分属绵州六年复置双流崇宁彭彰明四县仍并属府七年以彰明县改属龙安府凢领州三县十三
成都县【附郭治府北境】
华阳县【附郭治府南境康熙九年省入成都县雍正五年复置与成都县并为府治】双流县【在府西南四十里康熙元年省入新津县雍正六年复置】
温江县【在府西少南五十里】
新都县【在府北五十里】
金堂县【在府东北七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