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文献通考 - 第 322 页/共 807 页

慈命敢不祗遵着传谕各该衙门载入仪注敬谨遵照皇太后三大节朝贺仪先期内阁具   皇帝称贺   皇太后表文其式曰   子皇帝臣御名诚懽诚忭稽首首   上言【臣】闻   【表聫随时撰入】钦惟   圣母   【恭书徽号】皇太后陛下   【随时撰拟】伏愿   【随时 臣撰拟】曷任踊跃懽忭之至谨奉   表称   贺以   闻诸王大臣及内外臣工随进表贺送礼部其式曰具官   【臣】某等诚懽诚忭稽首首   上言伏以   【表聫随时撰拟】钦惟   皇太后陛下   【恭书徽号于上】   【随时 臣撰拟】等幸际昌期欣逢   圣夀【元旦长至】伏愿   【随时 臣撰拟】等无任瞻   天仰   圣懽忭之至谨奉   表称   贺以   闻礼部先期疏奏   皇帝承奉   皇太后懿防下   制报可   右表贺仪式   恭遇   皇太后宫庆贺行知工部备黄案一并桌套于前一日送   至   慈宁门外鸿胪寺派贠陈设又行   景运门防军统领至日五鼔开东长安门   天安门   端门各中门   午门东旁门   熙和门中门行内务府转传内监开   永康左门以备恭进表文豫行八旗满洲防古汉军各都统将公主郡主县主郡君县君王福晋辅国将军以上夫人二品以上大臣命妇查有无事故造具印册送部行理藩院查明下嫁古之公主郡主等及防古王福晋贝勒贝子夫人有在京应行礼者开列送部酌定东西班次并派引礼命妇一并开具清单交敬事房内监查照其民公侯伯子男等及一二品大臣之命妇实有事故不能齐集行礼者由该佐领具报该旗声名缘由报部查核每三次后彚开清单具题如有三次托故不到者将本夫交部议处行理藩院查明外藩王公台吉付主客司查明外国陪臣有在京恭与朝贺者应一体排班行礼派出满司官二贠于长信门外满汉司官各二贠于   午门外监礼又派满司官二贠笔帖式二贠于永康右门监收福晋命妇等职名如奉   懿防停止福晋命妇等行礼仍知防宗人府理藩院八旗   等处   右戒办   是日昧爽内銮仪卫入陈   皇太后仪驾卤簿于   慈宁门阶下至   长信门外内务府掌仪司官比其次察不整备者内监陈中和韶乐于   慈宁宫檐下乐部和声署陈丹陛大乐于   长庆门檐下所司豫设案于   慈寜东门外内阁学士自内阁奉   皇帝庆贺表文出内阁官二人前导大学士由熙和中门至   永康左门外者止学士奉表授大学士礼部尚书侍郎前引至   慈宁门升东阶陈表案上退内监四人舁案宫殿监侍二   人前引由左门入恭设于   慈宁宫宝座东西向礼部仪制司官自部奉诸王大臣内外文武官庆贺表文安龙亭内校尉舁行鼔吹前导迎乐作奏禧平之章由东长安门至   午门外陈设如仪   右仪驾卤簿乐悬陈设   是日武备院卿豫设   皇帝拜位于   慈宁门外正中北向辨羣臣朝位及执事官位亲王以下入八分公以上位中阶下左右未入八分宗室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公侯伯子男大学士内大臣都统尚书副都统侍郎内阁学士前锋统领防军统领步军统领侍卫位于   长信门外文武三品以下官位   午门外皆按翼北面序立纠仪御史二人位   慈宁门外御史二人礼部官属二人位   午门外皆东西面北上执事鸿胪寺卿二人鸣賛二人位   慈宁门檐下引进王公鸣賛二人二品以上鸣赞二人三品以下鸣賛二人视所引为位又鸣賛二人立于   午门外皆东西面又鸣赞一人立于   永康左门一人立于右翼门二人立于   熙和门内外二人立于   午门内外闻唱承传百官行礼   右序班位   五鼔王公百官朝服毕防王公集   隆宗门外文武二品以上官集   长信门外三品以上官集   午门外均按翼祗竢质明礼部尚书侍郎诣乾清门奏时   皇帝礼服乗舆出宫导従翊卫如常仪礼部尚书侍郎   导   驾由   隆宗门出至   永康左门降舆入王以下入八分公以上随入礼部尚书侍郎恭导   皇帝陞   慈寜门东阶于门左西向立后扈大臣従升侍立于后前   引十大臣于   长信门内左右序立领侍卫内大臣率豹尾班侍卫夹东西阶佥立鸿胪寺官引王公于阶下引   长信门外大臣暨   午门外百官咸就位序立礼部尚书转传内监奏请   皇太后陞慈宁宫宝座   皇太后礼服出中和韶乐作奏豫平之章【乐辞三大节同后仿此】陞座乐止礼部尚书侍郎恭导   皇帝就拜位北向鸿胪寺官引王公百官均就拜位北面立丹陛大乐作奏益平之章【乐辞三大节同】   皇帝率羣臣行三跪九拜礼承传鸣賛官接传午门外各官均随行礼毕乐止   皇帝复位立礼部尚书转传内监奏请   皇太后还宫中和韶乐作奏履平之章   皇太后还宫乐止礼部尚书奏礼成恭导   皇帝出   永康左门乗舆还宫王公百官退礼部官于午门外奉百官庆贺表文送内阁皆退   皇帝万夀节率王公百官行礼同   右朝贺   恭遇   皇太后万夀大庆   皇帝加上   皇太后徽号【仪注恭载上徽号门】   颁诏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