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文献通考 - 第 315 页/共 807 页
皇帝率皇子王公行三跪九拜礼兴文武各官及朝鲜
陪臣于
大清门外随行礼礼成本部堂官引
皇帝仍至原位立转传内监奏请
皇太后还宫本部堂官奏礼成引
皇帝还宫皆退【以上系乾隆十九年定】
右朝贺
皇太后仪
鸿胪寺官引随
驾皇子王公并外藩王公等在
殿外两旁立引随
驾之文武大臣官员在丹墀东旁各按品级侍立引盛京文武大臣官员并
陵寝官员在丹墀西旁各按品级侍立引朝鲜使臣于丹墀西旁百官之末侍立耆老领催等皆齐集于
大清门外届时本部堂官奏请
皇帝御龙袍衮服乘舆出宫本部堂官恭导
皇帝陞
崇政殿宝座中和韶乐作奏咸平之章
皇帝陞座乐止銮仪卫官賛鸣鞭丹墀内三鸣鞭鸣賛
官赞排班鸿胪寺官引
皇子以下文武各官并朝鲜国使臣排班【朝鲜使臣向例另班行礼乾隆四十八年具奏 谒 陵礼成庆贺事宜令朝鲜使臣附于西班末】右序班
丹陛乐作鸣賛官賛进賛跪賛宣
表宣表官至黄案前捧
表跪于
殿檐下正中大学士二人跪于左右展
表乐止宣表官宣毕捧
表起立丹陛乐作奏庆平之章捧表官捧
表置于黄案上退鸣賛官賛叩兴行三跪九叩礼兴鸣賛官賛退皆退复原位立乐止大学士奉
诏书至
崇政殿檐下授本部堂官跪受由中阶左旁至丹陛正中安设于黄案上行一跪三叩礼跪奉
诏书起本部堂官奉云盘受
诏书安置云盘内兴黄葢前导由中道出
大清门文武各官随出
皇帝赐王公大臣坐
赐茶毕銮仪卫官鸣鞭王以下皆起立中和韶乐作奏
和平之章
皇帝还宫本部堂官奉
诏书至
大清门外安设龙亭与
京师颁
诏仪同
右宣表
皇后率
妃
嫔庆贺
皇帝行礼与
皇太后行宫庆贺行礼
妃
嫔于
皇后前庆贺行礼并与
京师仪同
盛京官员每嵗恭遇
皇帝万夀及元旦冬至行朝贺礼
届期内务府宫诣
崇政殿启扉拂拭
御座礼部官恭设香案于
殿外正中南向辨百官位于丹墀内按旗分左右翼东班西上西班东上均北面鸣賛二员分立班行之北引班二员分立班左右【賛礼郎充】均东西面文武各官咸朝于
大清门外祗候竢届时引班分引至
崇政殿丹墀内鸣賛賛齐班引班引各官就拜位立賛进賛跪叩兴百官行三跪九叩礼賛退引班引各官退
盛京朝贺纠仪以
盛京礼部司官二人
直省朝贺
【臣】等谨案凡恭遇
万夀及元旦冬至在外文武诸臣有望
阙行礼之仪今附载于三大节朝贺之后
顺治八年定三大节在外文武官均设香案朝服望
阙行礼与京朝官同
康熙二十二年定直省朝贺班位凡直省班次将军总督加将军衔提督为一班巡抚副都统提督加左右都督衔总兵官【乾隆十八年裁加衘】为二班加都督同知以下衔总兵官协领领巡盐御史织造郎中督闗郎中布政使按察使各道为三班佐领督闗员外郎知府副将将为四班防御督闗主事司库同知通判逰击都司为五班骁骑校知州知县守备为六班有品级笔帖式有品级库使经歴州同州判县丞千总等官为七班满洲防古汉军官分两翼汉官分文东武西
雍正八年令外省朝贺设纠仪官凡直省望
阙朝贺设纠仪官省防以道员一人如无道员用府同知一人外府以同知一人无同知则用通判无同知通判则用教官一人州县俱用教官一人届期纠仪官黎明先至文武各官行礼时纠仪官旁立监视礼仪如有越次失仪及迟误不到者纠仪官揭报督抚指名题凡遇有
钦差人员一二品大臣列在第一班之首三品以下之京堂列在第二班之首五品以下之部院官员均列在第二班之末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二十六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二十七
王礼考【三】
朝仪
常朝【谢 恩仪附】
【臣】等谨按常朝之礼唐时有朔望御太极殿文武职事官九品以上皆入朝文官五品以上日参号常参官武官三品以上三日一朝号九参官五品以上五日一朝号六参官宋初以文徳殿入阁为常朝之盛礼文武官每日赴文德殿正衙曰常参五日一赴崇徳殿或垂拱殿曰起居熙宁以后罢入閤仪始定月朔御文德殿望日御紫宸殿而常参六参朔望参其仪不废由金迄明朝参常朝制亦与唐宋等
本朝大典以每月五日十五日二十五日为常朝之期先期鸿胪寺奏请
御殿王公百官应谢
恩者及外国陪臣以次行礼若不
御殿则王公列坐于
太和门外百官列坐于
午门外内务府官列坐于
右翼门外纠仪官察其失仪者移时乃退所以昭仪度而辨品秩也若夫常朝之外八旗官员则于月朔及十日二十日坐班左右翼王公分单双日坐班上三旗领侍卫大臣侍卫等每日坐班满汉御史司员各加纠察是仿唐宋常参六参之意而益精详也今皆着于篇
崇德元年定每月初五十五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