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会要辑稿 - 第 341 页/共 1125 页
新门寨,在原州,至道二年置,熙宁三年废。
冈门市寨,在楚州盐城县,干道六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置。
铜安、龙门寨,在辰州,熙宁八年置。
石关寨,在绵州神泉县,熙宁九年置。
石岭关寨,在忻州(季)[秀]容县。
麻亭寨,在邠州永寿县,熙宁五年自干州来隶。
行廓寨,在施州,元丰三年置。
神堂寨,麟州,庆历五年置,在新秦县。
古楼寨,在岳州华容县,嘉佑七年置。
楼板寨,在代州,太平兴国五年置。
南垣寨,河北路河北路:原作「河东路」,据《九域志》卷二改。下「三桥寨」条同。,在旧七姑垣寨七姑垣:原作「七姑姐」,据《九域志》卷二、《宋史》卷八六《地理志》二改。此寨属与三桥寨均雄州归信县。,政和三年改。
蒿店寨,在渭州平凉县,咸平三年置。
三桥寨,河北路,在旧大三桥寨,政和三年改。
桥村石坐寨,在韶州曲江、乐昌、乳源三县,干道二年十月三十日置。
大硐寨,在泸州江安县,至和二年置,四年废。
华池寨,环庆路,在庆州。本州岛元有华池寨、华池镇元佑六年废华池镇为华池东、西二寨。
福田寨,庆历四年置,熙宁五年废。
南田寨,在泸州合江县,元丰九年置。
锦田寨,荆湖路,在道州江华县,庆历初置,熙宁六年废。
遥埧寨,在纯州,宣和三年废,四年复。
盐井寨,在邛州蒲江县,天圣元年置。
盐井陇寨,在彰明县,熙宁九年置,寻废。
飞井寨,在泾原路德顺军,政和七年以飞井坞置。
西壕寨,在原州,端拱元年置。
定川寨,在渭州平凉县,太平兴国八年置,庆历二年废。
宁川寨,在景州,政和七年置。
闾川寨,在熙河路岷州,熙宁七年置。
川寨 川:原作「麻川」,据《宋史》卷八七《地理志》三改。,在熙河路岷州,熙宁七年置。
, 沐川寨:嘉定四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直秘阁、成都府路提刑李奏:「照对嘉定府峨眉、犍为两县控带夷蛮,列置寨堡,总十有九处,久不修葺,因致颓圮。自蒙恩司臬,职在经制边防,委官阅视,鸠工缮葺,皆已节次了当外,惟沐川一寨隶属犍为,视诸寨尤为冲要。照得本寨南与马湖、夷都两蛮部落对峙,相距纔七十余里,东接叙州之商州寨,亦与两蛮境界密迩,于东西两路利害相关。窃尝考今寨即唐之沐源川,自唐垂拱中遣峨眉镇曹兵以兵五千人逐去生獠,始平其地。咸通中,南诏入寇,伐木开道,逾雪坡,奄至于此,唐兵连(是)[由]是遂陷嘉州,以至成都。干符元年,南诏再入寇,节度使高骈遣兵追击于大渡河,因筑城以为守。沐川有城,盖始于此。皇朝至和元年,侬智高(判)[叛],或传智高自广中将分兵向蜀,朝廷命郡县发兵增戍。后六年,犍为尉景思谊建议,谓寨之地在东,而寨之外西山尤高,下瞰寨中,兵家所忌,于是始议别筑西山为寨,与今寨相对。已而遽废。治平中,虚恨
犯边,蜀帅张景元遣龙游簿范师道率兵来戍,又增筑西寨。未几复废,故址犹存。缘沐川一寨在嘉定境内,迫近(城)[成]都,实蛮夷入寇之要路。顷岁边警未作,本寨城壁极为苟简,寨内迫窄,戍卒皆寄止寨外,居民悉为未便。尝即遣官相视,见得今寨前后有两山,前山旧建都庙,后山即景思谊所筑西寨是也。两山实与今寨相连,而山脚峻峭,便如城郭之状,殆若天设之险,惟两山谷口有陷阙亏漏去处。遂措置钱粮,兴工增建,自下增高,创行版筑,累土迭石,与都庙、西寨两山之高相齐,联络贯通,包三山为一大城。周围总三百一十五丈,创造敌楼四座,增建护城舍及营舍。其前来寨外兵丁,今已尽归本寨驻泊,可以增壮边防,震詟夷獠,并已了毕。谨绘成小图,随状缴申尚书省,伏乞施行。」从之。同日,又言:「照对守边之要,莫先于土丁;而募丁之策,必先有以赡其生,然后可以责其力。自到任,凡管内寨堡阙丁去处,并行招集填补,皆与优给资粮。今来应募之数已自不少,内有一项,因民讼陈诉犍为平戎庄官田除见管人丁百二十名上寨防拓外,其余顷亩多为豪民富户侵占,岁月已深,视为己物,遂致丁额不敷,边面阙人守御。寻行追上逐户,各据供认侵占不虚,遂再遣官检踏。今根括到前来侵占地段,总计山田四百九十四坡,水田一千五百九十六亩,衮折租数总计米二千三百斛,杂
斛在外。以所管租额『HT 』』(数)〔敷〕丁,计新增到三百四十四名,通旧管共计五百五十余名,逐一点阅,委皆少壮强勇,堪以守边。已开具田段,各出公据,分给逐丁,蠲免诸色官租,自令耕佃赡给。兼与明立条约,俾令分戍诸寨,一一从长经画,务令永远遵守。又念前来民讼所诉侵占之家,因循岁久,间有使钱承兑视同己业者,一旦悉行拘没,委是失业可怜。寻措置缗钱,支还逐户,总计二万四千二百余引,别作账册随状缴申尚书省。又契勘丁数既多,若非差官一员统辖训练,却恐纪律不严,事艺不习,缓急之间或误驱使。见议于本庄上下两保之间,建置堡栅为会合教阅之所,就差见驻札犍为县嘉眉同巡检一员提领堡事。欲乞将嘉眉同巡检员阙,许令衔兼带知平戎堡教习土丁,庶几责任有归,总会有所,可以久而不废,实西蜀无穷之利。」从之。沐川寨。
台宜寨,在澧州慈利县,天圣二年置。
零陵寨,天圣八年置,熙宁六年废。
截原寨,在原州,太平兴国元年置,熙宁三年废。
崞寨,在代州,(在)
球场寨,鄜延路延州延水县,太平兴国六年置。
东安寨,在荆湖路永州东安县,天圣八年置。
南安寨,在丰林县,庆历五年复修复。
平南寨,在忠州南宾县,咸平三年置,天圣二年废。
绥南寨,在利州路文州,大观元年置。
靖南寨,宣和三年以孚州改。
西峰、定南寨此五字原在本条末,今移。:绍兴四年九月五日,广南西路经略安抚、转运、提刑司奏:「契勘西峰、定南寨及应定、寨安两栅,昨来陈韬、吴怀等破荡,人民离散,近方收复,正是控扼去处,难以废罢外,照峰一栅系在澄迈县界,却不是控扼黎贼去处。今欲将照峰栅废罢,更不差置土丁守御。」从之。西峰定南寨。
通西寨,在秦凤路,元丰五年改为吹东龙堡。元丰六年闰六月十四日,熙河兰会路制置司上增筑定西城、通西寨文武功状,诏五等皆赐银绢:第一等四人,三百匹两;第二等一人,二百;(等)[第]三等六十六人,百五十;第四等一十三人,百;第五等二十七人,七十。
平西寨,在澧州,绍圣四年置。
定西寨,秦凤路秦州,建隆二年置。
西陉寨,在代州,太平兴国四年置。
金明寨,在肤施县,熙宁五年废县置。
银川寨,在鄜延路,元丰五年置。九月八日,诏赐永乐城曰银川寨。先是,鄜延路计议边事徐禧等言:「已定永乐下牒作寨,地形险固,三面阻崖,表里山河,气象雄壮。八月二十五日兴工,今月六日成毕,凡二十万工。城去永乐上牒八里,故银川二十五里,米脂寨五十里。永乐盖以小川为名,城前正据银州大川,乞赐名。」故有是诏。
金斗寨,在隆、兑州,宣和三年废。
安碓寨,在施州,元丰三年置。
六盘寨,在渭州平(源)[凉]县,咸平三年置。
镰刀寨,在丰林县,庆历五年修复。
瓶形寨:此三字原在本条末,今移。:元丰五年五月十二日,上批:「代州诸寨踏成蹊径二十七处及瓶形寨地图,令河东经略司指挥代州并准备提举主管开壕立堠官,候北界来计会,即自团山子铺以西分水岭脊,依画图商量取直,开立壕堠。其向西路成蹊径处,同行修治,取令依旧,不得展缩。」二十五日,代州言:「据瓶形寨申,有北人欲于瓶形寨地壕堠尽处取直向东,往团山子过往,当巡监押吉先说谕令回。」上批:「已尝图付代州,候北人来立壕堠,准此施行。即是听其过往,今却约拦,乃是全不晓事,而烦朝廷行遣,启侮夷狄,宜令分析,听北人取直过往。」
释杖寨,在忠州南宾县,咸平三年置,天圣二年废。
三盘堡寨,在绵州神泉县,熙宁九年置。
白博寨,在鼎州,元丰二年废。
下镇寨,在火山军,庆历元年置。
荣懿寨,在南平军隆化县,熙宁八年自渝州来隶。
诗渠寨,在辰州,天圣六年置。
真成镇寨,在辰州,天圣六年置。
城步寨,荆湖路,在邵州,熙宁六年置。
茹越寨,在代州,太平兴国四年置。
贯保寨,在沅州,元丰三年置,六年隶诚州,元佑六年废,崇宁二年复崇:原作「熙」,据《宋史》卷八八《地理志》四改。。
小由寨,元丰四年以小由、长渡村堡改,五年隶诚州,六年复来隶,七年复隶诚州,寻废。
延贡寨,在安仁县,庆历三年置。
咄步寨,在钦州灵山县,至道三年间置。
黑泊寨,在鄜延路延州延水县,太平兴国六年置。
栲栳寨,在丰林县,庆历五年修复。
桔木(白)寨,熙宁元年废。
拨礼寨,在归州秭归县。
折迭寨,在归州巴东县,咸平二年置。
宕昌寨,在熙河路岷州,熙宁七年置。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一九 诸寨杂录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一九
诸寨杂录
大中祥符二年十二月八日,枢密直学士、知秦州李浚言:「黑谷颇有闲田,今召得寨户三百余户,户三丁,计九百余人,分住小洛门诸寨防边。」分住诸寨。
大中祥符七年三月二十二日,荆湖北路转运司言:「管内漫水、鸟迷、卢溪、江口等寨最为冲宴,止以木为城,难于固守,请令版筑。」从之。
四月十一日,知秦州兼(荆)[泾]原路安抚使曹巩言:「西路旧无壕堑,致蕃部屡有侵略。今規度,自永寧寨西城堀壕,至拶囉 凡五十五裏,已召集廂軍寨戶赴役,二十二日而畢。」诏奖之,其董役使臣、将校并赐器帛。版筑城寨。
大中祥符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秦州张佶上大洛门新寨图。先是,佶欲近渭置场采木,蕃部闻之,即徙帐而去。佶不能抚恤加赐以答其欢心,蕃众悔之,因叛卒乡道,遂行钞略,佶深入掩逐,乃遁去。至是,部落遣人求和,未之许,奏听朝旨。从。上新寨图。
天禧元年十月七日,秦州总管曹玮等言:「本州岛所修大、小落门两寨,元献地人蕃官军主末星族郢成斯那等,望补本族都军主,月给钱三千。又当部正副军主、都指挥使等,虽各补职,未给禀禄,今请以新筑三寨地基除
官廨营舍外,许民修舍,纳租钱以给其俸。」并从之。给寨官俸。
天禧五年七月七日,泾原路驻泊都监王怀信言,镇戎军界浚壕筑堡寨功毕,诏赐将士缗钱有差。浚濠筑寨。
天圣三年八月二十七日,鄜延路都钤辖司言,昨准宣于平川创置城寨功毕,诏董役使臣递迁一官,将校赐帛有差,蕃官本处支给茶、彩,仍降宣抚喻。创置城寨。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一九 诸寨杂录 益建城寨
益建城寨
庆历二年二月十六日,环庆路都总管司请于柔远寨东节义峰马铺寨择地益建城寨,以牵制贼势。泾原路又请于细腰减属羌地内建寨,以接应两路出兵。并从之。十月二十五日,诏:泾州南有间路,自宜禄县径至邠州,宜令置城寨以守之。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一九 诸寨杂录 罗徊岗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