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会典 - 第 668 页/共 713 页

面奏送科外。其给由起復官员、仍奏令吏部查理 杂行 凡天下府州县、奏到本年雨泽。本年终 面奏、类送户科 【万历六年革】 凡本司日逐收下奏本夹板。年终 面奏、令锦衣卫差人、运送司礼监交收 凡本司合用纸札、於刑部见收囚人纸札内关用。印色等项、原从顺天府买用。后奏准、於刑部支给官钱买用。今仍於顺天府关用 凡 命官会议大事。会问大狱。秋后审录重囚。及会推文职大臣、总兵官、本司官皆预 凡六科、中书舍人、行移各衙门。俱经本司转行 凡尚宝司、六科、中书舍人、官员俸粮。俱从本司带支。今自行关支 南京通政使司 凡南京军民人等、陈告状词。置立底簿、将状编号、用使关防、明立前件。连人状送各该衙门整理。弘治十三年奏准、南京词讼、干係地方者、许内外守备官员受理。其餘一应词讼、悉遵旧制、赴南京通政司、告送法司问理。其在外军卫有司、不係掌印官、不许受词讼 凡南京各衙门公文出入。俱赴本司掛号 凡每月朔望日、各衙门堂上官会议、本司掌印官预 凡每岁秋后、法司会各衙门官、审录重囚。本司掌印官预 凡南京六科、中书舍人、行移各衙门、俱从本司转行 凡南京尚宝司、六科、中书舍人、俸粮。俱於本司带支 中书舍人 国初、中书省设直省舍人。从八品。洪武九年、改中书舍人。正七品。后中书省革、更定為从七品。职专书写 誥敕册符铁券等事。共额设二十员。无正副、例推年深者一人掌印。其恩廕带俸、及 文华 武英东西二房。 内阁 誥敕 制敕二房分直者、无常员。 文华殿门东房、别设中书舍人分直、职专奉 旨书写书籍等项。 武英殿门西房、别设中书舍人分直、职专奉 旨写篆 册宝图书等项。 凡 亲王之国、 敕符事号。赴 内阁誊写。其底簿、付印綬监照收 凡 亲王、 郡王、并妃。初授封号、合授金册银册。俱从银作局造。册文写完、仍送本局鐫刻 凡 王府自 郡王以下、至奉国中尉、自 王夫人以下、至乡君及仪宾、合给 誥命。公侯駙马伯、内外文武官、及蕃王土官、合给 誥敕命。俱从该部奏准送写 凡公侯伯初授封爵、合给铁券。从工部造完、送写 誥文、并券阴则例毕。转送银作局鐫刻填金。仍领回、以右一面颁给。左一面、年终奏送古今通集库收贮 凡内外文武官、应给 誥敕。俱於翰林院领写。其新製武官 誥命。自有织定誥文。请誥、续誥、俱从兵部径自送黄填写 凡 誥敕轴。俱南京织染局织造。齎送工部、转送印綬监、会同掌印官、检选收贮。或不堪用、仍会同参奏 凡 王府誥轴。旧製、 王云龙、 王夫人云凤、轴嵌七宝。后 亲郡王俱用册。惟 亲郡王生母封夫人者、仍给 誥命如旧製。镇国将军、及夫人、用玊轴。辅国将军、及夫人、犀轴。奉国将军、及淑人、镇国中尉、及恭人、俱金轴。辅国中尉、及宜人、奉国中尉、及安人、俱角轴。郡主、及郡主仪宾、犀轴。县主、及县主仪宾、郡君、及郡君仪宾、俱金轴。县君、及县君仪宾、乡君、及乡君仪宾、俱角轴 大明会典 誥敕 六科 九卿  五军都督府 凡文武官 誥敕轴。旧製、官一品、云鹤锦、夫人、云鸞锦、俱玉轴。二品、狮子、夫人、鸂鶒、俱犀轴。三品、四品、瑞荷、淑人、恭人、芙蓉、俱金轴。五品、瑞草、宜人、四季花、俱角轴。六品、七品、安人、孺人、俱葵花、乌木轴。及八品九品官同。文用玉箸篆。武用柳叶篆。品级花样引首同。新製、武官誥轴、一品至七品、俱鎧甲葵花引首。抹金轴。仍用柳叶篆文。今兼用之 凡该用 誥敕轴。俱於 御前奏过。将原领印綬监勘合号纸、备细填写各该给 誥敕职名流品轴数、缴进该监比对、登记内号底簿。照数领用。其号纸、文官、并 王府、蕃王、土官与武职。旧製俱用智字号。武官、新製用仁字号 凡写 誥敕。成化二十三年、奉 旨、照奏准年月填写 凡写完 誥敕轴、类编勘合底簿。公侯伯、内外文武官、旧用二十八宿。后更定。公侯伯本身、并追封、用仁义礼智字。蕃王、及文官一品二品本身同。三品以下、用十二支字。追封、用文行忠信等字。武官新製。续誥用千字文。请誥仍用二十八宿。永乐以后、请誥用急就章。蛮夷土官、各从文武类编。每字编满一千道、仍从前续编。若 王府、并駙马都尉、俱不编号。其底簿。 王府、及仪宾、共一扇。駙马都尉、蕃王、土官、各一扇。公侯伯、共一扇。文官、一品二品各一扇。三品至五品共一扇。六品至九品共一扇。武官、请誥续誥各一扇。外官、品级虽与京官相同、俱列於后。用宝完备、收候每年终、於 御前奏过、送古今通集库收贮 凡编完誥敕轴。会同该部该司该科官、与尚宝司官、於 皇极门用宝讫。仍领回收贮。候该部请 旨颁给 凡吏部、兵部、奏过应该拘收追夺 誥敕。俱会掌印官收贮烧燬。仍於勘合底簿内、明白开註 凡颁 赐文武官扇。从司礼监办完送写 凡大祀 天地。分官二员、随 驾供事 凡 万寿圣节、正旦、冬至、及传 制传臚等项。分官四员、於 皇极殿侍班 凡 东宫千秋令节、并正旦、冬至、分官二员、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