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会典 - 第 412 页/共 713 页

贡物 马      象 犀角     孔雀尾 象牙     象鉤 象鞍     象脚盘 蚺蛇胆    金银器皿 青红宝石   玉石 围帐     金绒索 建昌府    阔州 中县     碧舍县 会川府    武安州 永昌州    隆州 姜州     黎溪州 麻龙县    会理州 威龙州    昌州 普济州 广西 龙英州    江州 龙州     思明府 陀陵县    养利州 上下涷州   思陵州 万承州    安平州 太平州 【后设太平府流官、统本州、及龙溪罗阳等州县】 都结州    罗阳县 思城州    结伦州 镇远州    左州 【后改设流官】 崇善县    茗盈州 南丹州    结安州 内府、陈设交收 ○凡进马骡、到於会同馆、即令典牧所、差医兽辨验儿騍騸、及毛色齿岁明白、备写手本交收、及令本馆放支草料喂养、仍拨人夫管领。至期进 内府、行列于丹墀东、伺候 御前牵过、同手本交付御马监官、收领 ○凡进象驼、到於会同馆、令本馆喂饲、次日早进 内府 御前奏进。如候 圣节、正旦、冬至、陈设进收。日远先行奏闻。象送驯象所、驼送 御马监、收养。至期令进 内府陈设 ○凡进虎豹禽鸟之类、到於会同馆、就令畜养之人喂养、具数奏闻、送所司收领。至期进 内府、丹墀内陈设 ○凡进金银器皿珍宝(土商)疋之类、须同贡献之人、验视明白、具写奏本、仍以器具装盛、或黄袱封裹、分拨馆夫、一同贡献之人收管。先期一日、关填勘合、开报门单、次日早照进 内府、于 殿前丹陛等处陈设。一一交付长随内使、收受 ○凡进苏木胡椒香蜡药材等物万数以上者、船至福建广东等处、所在布政司、随即会同都司、按察司官、检视物货、封(舟者)完密听候。先将番使起送赴京、呈报数目。除国王进贡外番。使人伴附搭买卖物货、官给价钞收买、然后布政司、仍同各衙门官、将货称盘见数、分豁原报附餘数目、差人起解前来。礼部委官、及行户部、都察院、委官会同差督人夫、运进承运等库、称盘入库。礼部先期开写各库该收货物手本、于 午门关领各门勘合、填写照进、并出给长单、令该库批写实收数目、回部备照 ○后续定、凡外国朝贡、惟朝鲜国所进方物、陈设奏进。其餘俱该司验过、具题得 旨、开具手本、送 右顺门 【即归极门】 内府各该衙门、交收 【今朝鲜国贡物、亦不陈设。止具题开送归极门内使交收】 ○凡进马、惟朝鲜国先行 面奏、引过、御马监交收。其餘俱该司验过、送鸿臚寺、随本引进。遇庆贺、礼部先行请 旨、行御马监、至期陈设 【今朝鲜国进马、亦不面奏。止具题送御马监交收】 ○凡进象驼虎豹禽鸟之类、俱不陈设。惟具题送 内府各衙门交收 ○凡进到狮象礼部题请、量留原来伴送四人、与同驯象所军奴、到于 御马监调养、待后驯习发回。光禄寺日给养赡、仍行兵部、给与牌面悬带、以便 西安门出入 ○凡安南国进金银器皿之类、引奏进献。其餘俱具题、送 归极门交收 ○凡进药材等物、径从礼部具题、送 归极门交收。苏木胡椒硫黄、近多解南京礼部交收 ○凡各处夷人贡到方物、例不给价。朝鲜国常贡马匹、亦不给价 凡勘合号簿。洪武十六年、始给暹罗国。以后渐及诸国。每国勘合二百道、号簿四扇。如暹罗国暹字号勘合一百道、及暹罗字号底簿各一扇、俱送 内府。罗字勘合一百道、及暹字号簿一扇、发本国收填。罗字号簿一扇、发广东布政司收比餘国亦如之、每改元、则更造换给 计有勘合国分 暹罗     日本 占城     爪哇 满剌加    真腊 苏禄国东王  苏禄国西王 苏禄国峒王  柯支 浡泥     锡兰山 古里     苏门荅刺 古麻刺 凡信符金牌。永乐二年始置、以给云南徼外土官。其制铜铸信符五面、内阴文者一面、上有文行忠信四字、与四面合。编某字一号、至一百号、批文勘合底簿。其字号、如车里、以车字為号、缅甸、以缅字為号。阴文信符勘合、俱付土官。底簿、付云南布政司。其阳文信符四面、及批文一百道、藏之 内府。凡 朝廷遣使、则齎阳文信符、及批文各一、至布政司比同底簿、方遣人送使者以往。土官比同阴文信符及勘合、即如 命奉行。信符之发、一次以文字号、二次行字、次忠、次信、周而復始。又置红牌鏤金字 敕书諭之。凡有调发、及当办诸事、须凭信符乃行。如越次、及比字号不同、或有信符而无批文、有批文而无信符者、即是诈偽、许擒之赴京、治以死罪。又编勘合一百道、付各衙门。勘合底簿一扇、付布政司。凡有军民疾苦、及奉信符办过事务、进贡方物之类、俱于勘合内填写、遣人齎至布政司比号写底簿、布政司、都司、遣官同齎所填勘合奏闻。若边境声息、及土人词讼、从都司、布政司、按察司官、会同计议行之。其事已行、及承行原由、并填写勘合奏闻。如总兵官镇守、遇有前事、总兵官亦会三司计议、仍用都司或布政司印信文书、写总兵官处分之语、方许奉行、亦填写勘合具奏。若 朝廷命总兵官掛将军印征讨、调遣军马、不待三司文移、即时发遣。亦填勘合差人奏闻。填写勘合、或字画错误、明白圈註、以本司印信鈐盖。凡所收底簿及勘合、用之将尽、具奏再颁。遇改元、则更造换给。旧簿勘合、随贡缴部贮库。或总兵官、都司、布政司等官、新除官到任、及遇时节、不许齎礼物相庆。仍以纸写禁约一道付之。或有贪婪无藉凌害者、不待填写勘合、止具本遣人齎 敕、不经总兵官及三司、径赴京陈奏。治以重罪 计有敕符勘合土官衙门 车里、木邦、缅甸、麓川平缅、八百大甸、老挝六宣慰司 干崖、大候、里马、茶马四长官司 潞江安抚司 孟艮、孟定、湾甸、镇康等府 其后又有孟养等宣慰司、威远等州、亦给勘合 凡番夷 誥敕、初哈密等七卫俱有、如朵顏海西诸卫例。后乃没於土鲁番、而乌思藏、长河西等处、阐教、阐化、辅教、赞善、护教、五王、大乘、大宝、二法王、各处国师、俱 誥命。禪师、 敕命、都纲刺麻都指挥指挥等、俱 敕諭。其阐教、阐化、辅教、赞善、仍给勘合。护教自称原有勘合、燬於火、累年请给、未与。二法王、及长河西、朵甘思、董卜韩胡、俱不给勘合。其金川杂谷等处、止齎印信番文、亦无勘合 ○嘉靖二十八年题准、各处番僧到京袭职进贡、礼部置立文簿一扇、将各僧齎到旧给 誥敕所载师僧职名、颁给年月、及见今袭替僧徒名字、住坐地方、分别已未领有新 誥新 敕、逐一登记。备行布政司、照式置造。以后如遇应贡年分、将文册查对。如係年代久远、果有退老病故情节、方许照例起送承袭。其有已袭而未领新 誥敕者、照已赏未袭职例、许起送一二人。如有捏作入番化夷、在番病故者、不许滥放。如违、听本部通将三司等官、参究治罪。各番应领 誥敕、新者既给与、旧者即令销缴。其新给 誥敕、俱要开载住坐地方。如随护教王进贡袭职者、即称係护教王地方住坐某师某名、其餘地方准此计有誥敕夷人番僧 朵顏卫    福餘卫 泰寧卫    海西女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