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会典 - 第 337 页/共 713 页

上起步行。护驾侍卫并导驾侍班翰林科道等官如常仪。百官各青衣角带、恭候於 大明门外。 内阁礼部太常寺近前。其餘文东武西、各照常朝班行序立。 驾至。鱼贯前导。卑者在前。崇者在后。缘道两旁、离 御路稍远。文武两班就中又各自為对。至 昭亨门、照前序立候 驾。监礼御史等官如常仪。鸿臚寺仍委序班十餘员整肃班行。不许諠譁越次 一 驾至昭亨门。导引官导 上至左櫺星门外幕次少憩。礼部尚书侍郎太常寺卿少卿跪奏诣坛位。内赞对引官导 上行。典仪唱执事官各司其事。内赞奏就位。 上至拜位。典仪唱迎神。内赞奏陞坛。导 上至香案前。奏跪。奏上香。 上三上香、讫。奏復位。奏四拜。 【传赞百官同】 典仪唱奠帛。行初献神。内赞奏陞坛。导 上至 神御前。奏献帛、讫。奏献爵、讫。奏诣读祝位。奏跪。 【传赞百官皆跪】 赞读祝、讫。奏俯伏、兴、平身。 【传赞百官同】 奏復位。典仪唱行亚献礼。内赞奏陞坛。导 上至 神御前。奏献爵、讫。奏復位。典仪唱行终献礼。 【仪同亚献】 典仪唱送神。内赞奏四拜。 【传赞百官同】 典仪唱读祝官捧祝、进帛官捧帛、各诣燎位。内赞奏礼毕。导引官导 上出至幕次少憩。 上还。仍诣 奉先殿参謁如常仪 崇雩坛图 (见图) 节拜 嘉靖初、沿 先朝旧仪。每日於宫中行拜 天礼。后以為瀆、罢之。遇正旦、冬至、 万寿圣节、於 奉天殿 【今皇极殿】 丹陛上行礼。既定 郊祀。遂罢冬至之拜。惟正旦、 万寿圣节、行礼於 玄极宝殿。降庆元年罢。仍於 皇极殿丹陛上行礼 嘉靖中定 玄极宝殿拜天仪 【今罢】 前期一日、太常寺博士捧祝版於 文华殿、或精一堂、或临时於 玄极门内、候 上亲填御名。太常寺办祭品。晡时、同供事官入殿内陈设。夜二鼓、太常寺官入候行礼。三鼓初、 上具服乘舆、至 凌霄门外。降舆。入门内。太常寺卿跪奏 神御位奉安讫。导引官导 上至 玄极门内、由集真门入、至左陛。内赞对引官导 上由左门入。就位。典仪唱迎 帝神内赞导 上由中陛登臺、至香案前。上香。復位。四拜。典仪唱奠帛。行初献礼。内赞导至 御案前。献帛。献爵。诣读祝位。读祝。行亚献终献礼。典仪唱送 帝神。奏四拜。奏诣望燎位。礼毕。 上回宫 祝文 元旦 维 年 月 日 嗣天子臣御名敢昭奏於 皇天上帝。曰、适维斯辰、节当元旦。岁时所重。爰奉典常。祗对 皇穹。仰瞻拜 祀。祈垂 洪造、大赐亨丰。臣无任瞻奉之至。谨奏 万寿圣节 维 年 月 日 嗣天子臣御名谨昭奏於 皇天上帝。曰、臣以昧愚微资、上叨 帝心简在。报称无由。稔诸愆戾。今日臣生之辰、祗申叩拜。仰祈我 天慈 俯垂赐鉴。伏望 降歆。益大 生生之仁。均囿民物於康和福寿之域。臣下情不胜瞻对之至。谨奏 大明会典卷之八十五 社稷等祀 太社稷 国初、以春秋仲月上戊日、祭 太社 太稷、异坛同壝。 太社、以后土勾龙氏配。 太稷、以后稷氏配。每献礼。先诣 太社及配位坛献毕。次诣 太稷及配位坛。临祭遇风雨、则於 斋宫望祭。洪武三年、於坛北建 享殿、又北建拜殿、各五间、以备风雨行礼。十年、改建 社稷坛於 午门外之右。先是社主用石、高五尺、阔二尺、上微尖、立於社坛、半埋土中、近南向北。稷不用主。至是埋石主於社稷坛之正中、微露其尖。仍用木為神牌、而丹漆之。祭则设於坛上。祭毕、贮库。坛设 太社神牌居东、 太稷神牌居西、俱北向。奉 仁祖神牌配神、西向。而罢勾龙后稷配。自奠帛至终献、皆同时行礼。洪武三十一年、更奉 太祖配神。永乐中、北京 社稷坛成。位置陈设、悉如南京旧制。洪熙后、奉 太宗同配。嘉靖九年、遵初制。 太社仍以后土勾龙氏配。 太稷仍以后稷氏配 洪武二十六年初定仪 一斋戒 【与祭 太庙同】 一告庙。正祭前二日用祝文酒果於 奉先殿告请 仁祖配 社稷 【祝文与大祀同】 一省牲 【与 太庙同、牛三。羊三。豕三。鹿一。兔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