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季申报台湾纪事辑录 - 第 116 页/共 118 页
昨报载私招股银一节,兹据该局将台湾镇台吴霁轩总戎宪批见示,以见并非私招。用特将批附录于下,以供众览。并悉余令谒见道宪之后随即辞出,并未交保云。
运同衔江苏即补知县余炳奎、副将衔福建补用游击陈文洪禀:为查勘台属南北各路山木,禀请批示准办,并给札谕,俾得招商集资,次第开办;并札饬营汛及驻扎防营派勇实力保护由。奉台湾镇宪吴三月十四日批:据禀南北路内山地段宽广,树木最多;该员若能招集商股、自备工本,雇工前赴采伐,事尚可行。惟南北内山多系生番住居,如能开办,所有生番应由该员等善为招抚而免生事;且万不准凑合洋股,以免另生枝节。如有凑合洋股,即将所开之地取回,不准再开。如有地段宽广,该员集股未能砍伐之处,仍准别商承办。兹据具禀前情,自应准照先行招工试办。如招工到地,本镇另再详请饬遵。仰遵照办理。缴。
又禀:为遵办台属南北各路山木招商集本,该定先由台北宜兰县以南苏澳得其黎一带设局采办,并请准给札委暨详咨移行以便开办由。奉台湾镇宪吴六月十五日批:『据禀招集商股在台北宜兰县属之苏澳大、小清浊水至得其黎一带设局采取木料,现已招工购器,即日渡台试办等情;仰候据情呈咨督部堂、镇闽将军暨抚部院察核示覆饬遵。细阅清折所拟办木章程第十五条内所称「台属各山木务既禀归本局一手经理,陆续筹办;他商只能附股,不得另行设局,以致纷歧」等语;该员现拟在苏澳、得其黎、大小清浊水等处设局采木,则该处地方宽广、出料实多,自应归其一手经理,他商不得另行设局。惟禀内牵及南路等处,未便即照准行。该员商等如在苏澳、得其黎等处办有成效,欲再往别处开采,必须另行禀请酌核饬遵,方准举办。至煤务、矿务能否准其开办,俟该员招工到地之后,探有采取之处确有可据,另行禀报,听候转详大宪核示饬遵。至该员商等此次开局试办木料应纳官税,俟开办时另应请由大宪饬查章程酌核完纳。惟不准招集洋股,以免另生枝节;倘招商股份查出招有洋股,即饬停办,该员商等不得异言。另禀准雇募工匠壮丁三、四百名轮流用□防番,并请准购后膛洋鎗一百五十杆、药弹三千个、帐篷八架;该处野番境内时需提防,若系上宪批准开采木料,其防番鎗刀自不可少,应准购买带用。惟须约束工匠,不准稍滋事端。该员集股如已有成,似须听候本镇详请上宪批准饬遵,方可招工到台举办,不必着速。切切。此缴。
九月初一日(公历十月初一日——即礼拜一)
闽中近事
福州船局创设将及二十年,其前、后学堂所教学生将及百人。除出洋之十余名外,其在前学堂者,则司绘图制造及管理绘事院事务;其在后学堂者,则随时派出轮船或为管驾之任、或为大副二副、或派赴天津差遣:似觉人才济济,可济时艰。但查各轮船管驾,均有吸食洋烟之弊;其成瘾者固有三、五人,即未成瘾而将成瘾者亦有五、六人。下至司理各事人等及水手、炮手,无不如是。查各轮船自驾弁以至水手,薪俸颇厚;原欲以鼓励人才。今乃以饱暖之故,而渐入于放辟邪侈,委靡不振;则是国家岁糜数十万金钱,曾不收一船一人之效,可慨也夫!
九月十四日(公历十月十四日——即礼拜日)
谕旨恭录
九月初八日,奉上谕:『翰林院侍读学士何如璋,着督办福建船政事宜。钦此』。
九月十七日(公历十月十七日——即礼拜三)
上谕恭录
九月十二日,奉上谕:『福建福宁镇总兵员缺,着曹志忠补授。钦此』。
九月二十一日(公历十月二十一日——即礼拜日)
闽中近事
泉、漳、海、同交界之道,有长福乡焉。族皆李姓,不甚富强。有李别者,年四十余岁;其妻康氏,年四十一岁,生女年已十四岁矣。去冬,李别以家贫无计谋生,由厦门搭轮船往台湾觅一枝之栖。其妻不能安贫,遂于今春二月携其女回母家,凭媒嫁于凤尾山苏大抛为继室;其女亦偕往焉。不料李别于八月初十日即由台湾返乡,具悉其妻已携女嫁于苏家矣。其妻以夫既回家,遂由凤尾山赴长福乡一行,以观夫志。李别见妻后,不禁怒发冲冠;其妻畏罪,即投井而死。三日,尸始浮出;李别随即殓殡,以毕乃事。无何,苏姓已控于官,并请同安县黄明府赴长福乡起尸检验;验得尸虽有伤,而非致命。想系先被李别殴打,遂羞愤而投井耳。
十月二十三日(公历十一月二十二日——即礼拜四)
琉人可悯
宁波西人二十日来信登诸「字林西报」云:二十九日,在途见有琉球难民十人,因操日本语,设法与之问询。据云:『六月十五日下船,次日遭风,水汨汨而入,逐波逐浪而去者。十八日,幸遇华船,救起十人;尚有两人已溺而死、三人亦病而死。我等十人至镇海,为华官所收留;送至府城察问者,已二、三次矣。在租界行过,西人或以银钱相赠,而皆为官役等取去;无异于囹圄之中』。甚至谓『若非华官相留,则我等尚可自行设法回国,不至过于稽延也』。该难民等所言如此。夫华官之视琉球,初不以为日本之属,故待之无异于华民;窃愿上海日本领事早为筹一善法也!彼该西人所言如果属实,则大非怀柔远人之道;恐日官越俎为谋,又将何以辞之耶?
十月二十六日(公历十一月二十五日——即礼拜日)
书「宁波西人论琉球难民信」后(按信见十月二十三日所载)
日本强词夺理,自以琉球为其所建之外藩。维新以来,法秦始皇郡县之制,尽废封建。遂借口以县琉球,迁其王于东京,岁致□糈,秩视三品,存尚氏之祀;而实取中山之土。中国始以理争,继知日人固执,将因此以败两国之盟,兵戎相见,人民涂炭,诚不免以小失大;是以暂置不问。然在华人视之,则无异于进贡、遣封之日。两、三年来,琉球遭风难民漂入浙、闽洋面,被巡洋兵船带归抚恤,按名资遣,仍循旧例办理,由该省督、抚奏报,颁诸邸钞;俾中外诸人咸晓然于中国之不忘琉球,而日本置县设官,不过日本自以为是、无理取闹,□可以示天下后世者也。或曰:此掩耳盗铃之计;迫于势,不得已而然。如谓日人已灭琉球,中国视若未灭,即所以存琉球、保属国,不特贻笑他邦,抑无以对琉民!
顾此等些小处,关系亦不为轻。当日人相争之始,华人皆曰:『琉球之属中,自明以来,两朝国史彰明较着;日本同文之国,讵未尝见』!乃舍五百年中册封、通贡之实迹,而取证于洪武以前不可考之记载。钦差驻日京都,往复商辨,犹难判决;何况援救难民,区区小事!今日所不敢废者,即可为后来索还之据乎!不知中国能以理争,则不需此为证佐;今既不理,则琉球之事,无非日人为政。阅年已久,将谓全无与于中国;且并无以系琉人之心,而从此不能过问,故必存此旧例以待将来之机会也。圣人□礼,特存告朔之饩羊;即此意也。且前年日本之用兵于台湾,尝谓台番戕杀琉人,日本理当问罪;是琉人遭风,日本宜救之矣。其救之也,谓为其属也。今琉人遭风,而中国收回抚恤,亦谓是中国之属而救之也。以日本救琉人而可以废国设县,岂以中国救琉人而不可以置君复国乎?目前暂示宽大,使其逞意;而于些微之事,恪循旧章而不肯废,固非无所为而为也。所惜者,有抚恤之名,而受抚之人并无实惠耳。中国风气,不同泰西。国家定制,凡官给银、米,均极菲薄:官俸至百八十两而止,米之斛数亦如之。兵粮月给银一两,所谓「三分三」也;满营七分,七月亦不过二两有奇。至于当差人役额给工食,尤为数末。若泰西,则有数十倍于兹者。常年例给之款,尚且如此;何况或有、或无,随时支销者乎!尝见浙闽奏报「朝鲜、琉球人民遇风漂入收养资遣」之案内云:『地方官按口给发难民口粮每名一升、盐菜银三厘。其米与银,皆动支钱粮,作正开销』。夫果实给实领此数,不难餬口。奈经过地方,仅于接解时由官点验;或更委诸丞典,而县令不亲临其□。所给银、米,均交差保分派;而实则差保并未派给,但于市中买饭食之,且不令饱。展转递解及至修船工竣、护送放洋,该难民已苦累旬月,枯槁憔悴,不堪言状。如以西人之工役与罪系之囚相北,真觉判若霄坏。故以西人见之,无怪其窃窃私该也。
仆于同治六年夏日,僦居杭城之鼓楼;取其高敞深邃,炎歊不能入,纳凉、读书其中。一日,僧人皆出,惟余与友对坐;突来异服者四、五辈人,入室探视。见剩饭一盂、蔬菜两簋,争前掬食;似饥甚者。食已思饮,不解其意;彷徨四顾,见有净面水盆,二人对捧以饮,态极慌张。余与友相顾骇愕,一人举案头笔濡墨以出,大书粉墙之上;逼视之,则云『朝鲜国汉川人金某、朴某,于某日遭风漂至浙之乍浦,蒙送到此』;意其记游也。少顷,市上群儿哄然来观。而县役、地保亦至,挈之下楼;口中喃喃,若有恨语。余因是而知官给银、米之多被侵蚀也。盖由海口送省逐程护解,差役等不过一日辛苦——而难民言语不通,既无资斧、又不解馈送之礼,标得此差,空劳跋踄;官给盘费,又不甚丰:宜其蚀及无多之银、米,而置难民口食于不顾也。窃谓此次西人在宁波所见者,大都如此情形。夫以此区区者而实给实领,尚为西人所不惬;况其为侵吞之余耶!中国官员办事,虚文大多。吾意此事如务实在,莫若收留于海口,倍给口粮,不必解至省城,再行逐程递送;庶地方官可免差使之烦,而该难民亦有速归之乐。旧例虽不可改,而因时制宜,督、抚何难入告!如再虚应故事,设因该西人之言,将来日本越殂代谋,是并鲁庙告朔之羊弃而不用,而自此中国人之心竟不存保护琉球之见,乌乎可哉
十一月十八日(公历十二月十七日——即礼拜一)
闽粤海防异同说
前报载西人邮信,言行经福州,见福州官宪亦纷纷然竞办海防;然军容殊不甚整、船舰殊不甚固、鎗炮殊不甚利、布置殊不甚妥,不觉嗤然笑之以鼻。为此等防军,倘遇法兵来攻,正如摧枯拉朽耳。此其信中之言;未知确否?本馆取而登之,亦冀福州当轴诸公阅之有所警惕;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际此防务孔急之时,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也。
近又阅香港报,述及粤中防务,如火如荼:各口之布置,不啻秦关百二;虽有亚夫之军,不能从天而下。炮台之扼要,不啻昆仑、天山;虽有准阴之智,不能乘罂而度也。其火器之坚利新快,不啻以法人之矛刺法人之盾;虽有铁甲巨舰,亦不难文成虀粉也;其规模之整肃,不啻细柳营中;虽有拐子之马,不能轻易撼山也。以彭大司马自创办水师剿除赭寇威望之着,震于寰中,妇孺咸知、军民共服;朝廷因倚为长城之寄,草野亦莫不为神明之奉。今此奉命督师到粤,自与他人为将,更属不同。以此防边,敌人尚敢轻觊哉!此言也,不特华字报中载之;即西人信中亦述及之,且其言张皇尤甚。
吾乃合前、后二说以观之,而不禁慨于中国之边防,目下盖有难焉者矣!夫两粤与越南连界,最为切近;设或法人不得逞志于越南东京,而反兵相向,则粤中自必先受兵祸:此固显而易见,无容致疑者。此粤海防军所以不能不固也。然兵法乘虚,海道错出;法军自越南趋粤,固属最易。而粤防既固,则法军必不肯专攻粤边,以致老师疲兵;设或转轮舍粤而趋闽,则闽中海防若此单薄,又将何以御之!尝谓法人倘有失和,而发兵以扰华边,必不肯专攻一处。盖专攻一处,则我可悉萃兵力以御之;彼即船众人多,而海口易于扼守,攻者自劳、守者自逸,法人安肯出此!所虑者,四面分扰,或于广、或于津、或于闽、或于江浙,东驰西突,使我中国无一处不设防置戍;则兵虽多而力单,将虽能,未遑兼顾。法人狡狯,其必出此无疑。今粤中防务严密若此,固可以无虞矣。津、沽有李傅相镇守,昨得西人邮信,言津郡海防早经傅相布置,且一切举动均极秘密,外人无由而知;则可知傅相之智深勇沈,不予人以可测。其必有奇谋良策足以应敌也不穷;此一路,又不足虞矣。若浙江一省,若温、若宁,均属要口。刘仲帅以百战之身、谋勇兼全,军务熟悉,妥贴筹防,定必算无遗策;欧阳军门儒将风流,指挥如意,闻甬东之防军颇极精悍,置伏设应一切周密。温郡海口,当亦有早为妥筹者;想蒋观察多谋善断,或亦无须过虑也。若江南一省,则以吴淞口为阨要之所;是处地面宽广,扼守为难。今有左侯相以久历戎行、老谋深算,吴淞炮台及各处险要早已周巡数次;措置经营,不遗余力。又有卫中丞为之调度、俩位李军门为之指挥;兵精粮足、炮利船坚,水雷遍置、电线遥通;呼应既灵,人心自固,当亦可以无忧。惟闽中一处,海防倘果单弱,则法人或投间抵隙直趋;闽峤一有疏失,内地必将为之震动。虽西人信中所言,未必确实;然闽省防务若何?部署究亦无所闻见:此则所不容不虑者矣。或谓闽海曲折险巇,素称天堑;暗礁浅滩,实为最多,敌人兵船不能长驱直入。纵法人有坚船利器,无所施逞;真有一夫当开,万夫莫开之势。即使兵单戍弱,亦不易于进攻。夫是以闽中诸大员视为有恃无恐,而不必竭力预备,是亦因地制宜之法;设或法人果悉力来攻,则自当临机应变,必不至视为儿戏也。然天下事有备而后无患,未闻恃险而可以忘备者!今闽中虽不忘备,而疲兵惰卒置戍其间,则有备直与无备等。倘法兵乘虚而入,防卒闻风而溃,大局尚堪设想乎!
或有谓西人之信,近于讥讪。吾则以为为此言者,其关爱中国实深且切。闽中防务而果疲弱若此,则中朝可以及早整顿,必期与粤防同一严密而后可。若言之非真,则亦足以自警而益加振作,俾不为敌人所乘。然则此言也,不深有爱于中国也哉!
十二月初六日(公历正月初三日——即礼拜四)
狂言可骇
本报前载法人有该向中国索赔兵费,以琼州之地为抵押一说。兹又见伦敦本月朔日来电,言法国各新闻纸皆言法廷当派兵先往琼州、台湾、舟山三处驻泊;若中朝不偿兵费,即当夺此三处地方焉。
按此三处地方,台湾素称险要,守之尚易为力。虽法舰能入,而海面曲折,未必遂能直达。舟山地属平原,四面临海,进取较易;惟前闻有英国兵船早停泊于该处口岸,英人巨商大贾皆萃上海,必当竭力保护商局;而舟山实为奥区,奚容法人涉足!前闻英、德、美三国均发兵船来华,英船保护上海,德船保护汕头、厦门,美船保护广东;则是各国之于商局,必不肯为法人所坏。舟山倘有英船驻守,法人何能正眼相觑。惟琼州孤悬海外,四面皆守之不易。该处又无军兵,粤中欲发援兵,非渡海不可;设法人以兵舰中途拦截,则中国船械未若法国之利,赴援殊觉为难。而是处与越南最近,法军之来极便;故此地最为可虞!然法人之为此言也,殊属无理之尤!越南向属中国,今为法人所侵扰,中国理应相援;即欧洲各大国有属国被侮,莫不赴援:在中国并无不合。况兵端开自法人,何得索偿于中国;折以公法,法人其将何辞!乃法人举国若狂,至于此极!如果实有其事,当为万国所不容矣。
十二月初八日(公历正月初五日——即礼拜六)
论法人劫地索赔之谋
法人之取越南,本属无理之尤;中国宽大为怀,□不与较。迨全境残破,兵连祸结而不可解,其势且将偪近滇、粤边界;然后与其使臣商该,并由曾袭□说诸外务大臣,仅仅以订立红河界限为请。是中朝之处置斯事,已不坚执保卫藩属之说。自此红河以南所有越南政令,□尽听法人措置。越之国王,不过守府;越之群臣,无非备员:存而不亡者,盖已无几矣。所以然者,中国于法人初取西贡之日,适当内地扰攘,无暇外援,致越人失望。自与法人订赔偿兵费之约,而为法人□绐,久假不归;法之于越得有根本,渐成滋蔓之势,以有今日。若必欲争藩属之名,转令法人借口往事,而西贡六省终□见还。故酌中起该,但以红河北岸自固其藩篱而盟誓不渝,即以保边疆者存越南而已。不然,岂红河以北为越南之地,不可使法有之;红河以南即非越南之地,可使法有之乎!故斯该初兴,不知者必谓中国自示其弱;欲保藩属,而仍不□弃藩属也。而岂知迟之又久,而始以此说请者,实有失计于前,而一时骤难挽回之意在也。然则中国于此,亦可谓降□相从,未尝迫法人以难堪矣。而法乃坚执其意,始终欲至蒙自通商,以老挝为界;拒绝中国,毫不通融。于是中、法之交□失,中、法之战已成;准情酌理,中直而法曲,夫何待言!
万国公法,为中西之通例,皆各国已行之成案:凡两国交兵,其后□和理直者,当取偿用兵之费;商民资产、货物一切用兵期内应沾之利为兵事所损,亦当一体赔还。前者普、法之役,法恳求和,应偿普国之银甫于近年清楚,法京之普兵亦始撤戍;此旧事之可援为例者。法既甘为戎首,锐意进兵;将来□□兵饷,自归法人所出。聚四洲众国之人而该今日之事,断无谓中国理曲者。乃法人先发制胜,故为恫喝之言,转欲取偿于中国,且将夺踞琼、台、定海以为质;何其言之梦梦也!夫至今日而法人犹为此言,真无赖之尤,无耻之甚矣!
黑旗□拒法人,观其用兵埋伏诸□于夫先占地利、蓄水断道,似于数年前围剿土贼之时,早知今日法人之谋,预为准备者。□□预为准备,则必统己军、敌军□全局大势,而一一布置,算无遗策。自今年夏初,法始与刘相见,再战再败;黑旗所守□地,未失尺寸。即使现在桑台法人果获全胜,而北宁未拔,势终难守;滇中官军尽屯北宁、不守桑台,盖谕旨有「如攻北宁,立即开仗」之语,统帅者故以此为界限,不必出北宁以迎敌也。且险要易守,最宜埋伏;姑置桑台而从容措置其间,以刘之智勇兼优而济以唐、徐两中丞,自有寓全之策。法人远来,深入重地;船炮之利,一无所施。欲如河内、海防之易,必不可得。窃意北宁一日不拔,法人一日不退;其间战阵伤亡,数难悬计。而法国之兵不及官军刘团之多、法国之饷不及官军刘团之足,相持不下,法可坐亡;而犹腼颜向人索赔兵费、劫地要盟,何足畏哉!前者声言攻打广东,亦既不行;今复欲□台、琼、定海。此三处者,无论中国有备,未必即得;即使兵力空虚,而此时注意越南、不遑他顾,其有如许兵船分道窥伺乎!前日攻克桑台,法人举国若狂;谓必请诸法廷,务使越南境内无一他国之兵,切勿听人讲和。此等见解,实与法人性情相肖。然则索赔、劫地,亦真法人得意之语。虽为报馆拟该,法廷未尝有此意;而即此可见法人之志向矣。
本馆就事论事,以为法人无理取闹,固不值与辨是非、论曲直;第就各省守备言之,目下广东重兵尚可抵敌,如琼、台、定海则布置未必完密。道光季年,粤东和该未成,曾犯定海;曩年日本以生番戕杀琉球难民,用兵于台湾,卒被索银以去。法人习知其事,虽志在越南,不能分兵;而游奕于洋面之上藉以恐吓,则固法之所能为也。至于琼州孤悬海中,奇险不如舟山;而山岭峻削、平原坦夷,无异内地;周围沿海处,防不胜防,又较台湾为疏阔。省中如此严防,度必不弃琼州。然法人攻越之师船捩舵而东,不啻杭苇,朝发夕至,自是便捷。于此三口中,尤为紧要;安得以法兵疲敝而藐忽视之耶
余既恶法人之无理,而不能不因其无理而愈畏之。于是乎书。
十二月十一日(公历正月初八日——即礼拜二)
载兵赴粤
闻本月初三日中国兵船名「琛航」者由台湾开轮驶抵香港,船中有兵五百名,将以载往粤东云。
十二月十三日(公历正月初十日——即礼拜四)
电音破绽
香港「维新日报」云:前录法国电音,倏忽互异,以炫惑人;谅己可会诸言外矣。兹又有其甚焉者,纵极张皇,终露破绽;前后互戡,矛盾自彰。即如前日相传法人电音,谓十一月十七幸获宣泰,已张大其词,不免举国若狂。因而昨又传报法臣强逼法廷欲取琼州及台湾、舟山等处,将择其一以便索偿军费;诚恐闻者惊惶,未察其实,请姑为详辨之。
前月宣泰十七日之事,据西报则云:法人获胜,且得银甚多。而据华人私家诸报,则谓黑旗于十五、六、七等日焚伤法兵不少,并杀法军官弁三十余名;法人非真能攻取宣泰城,不过黑旗自家引退。其时城中并无遗物,止有一废炮存焉。安知非黑旗赚敌之计,顾肯藉寇兵以赍盗粮乎哉!虽华、洋各报皆传闻之词,未觇实耗。姑就法人电音而论,既云前月十七获胜并多得银条,宜乎暂足充其军需。何以昨传西贡来之西报,忽又云十一月十七日接到法都电音,谓有大臣请于法廷再拨扶冷士银二十兆枚以济军饷乎!且何以复云于十一月二十日接到法都电音,谓驻越南之兵弁复请军饷甚急乎!夫西贡之西报,比诸国之西报消息较为近而可据;但观其前月请饷频仍,足见其所云捷音半多虚假也。故曰电音互异,未尝无破绽可疑。今特为互相发明,俾留心时事者得以参考焉。
十二月十六日(公历正月十三日——即礼拜日)
论各报述法越信息
法、越之争,中西各报言人人殊;本馆亦既照有闻必录之例,备列于报。至昨报所载西人自河内致香港对里加拉夫报馆之信,系十一月二十八日所发,此为最近之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