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季申报台湾纪事辑录 - 第 103 页/共 118 页

福州琐闻   县丞拐妇   轮船失修   发抄旨一道(十一月二十二日京报)   发抄旨一道(十一月二十三日京报)   建桥待料   侯相接篆   琉臣琐尾   闽浙督何(璟)等奏拣员请补海外同知员缺折(十二月初一日京报)   接篆续闻   温郡前情   闽抚岑(毓英)奏提督丁忧请赏假回籍片(十二月初四日京报)   闽抚岑(毓英)奏设法赈济澎湖饥民片   正月初七日(公历二月初五日——礼拜六)   严讯门丁   福建巡抚勒中丞去冬渡台,业已列报。兹闻中丞到台后,巡查各地方极为认真;已将台湾县潘明府、淡水县邓明府撤任,并饬查两县之门政、家丁有无劣迹。现经拿办门政用人;一俟讯明如何作弊,再行奏办云。查台地素称难治,吏治废弛已非一朝一夕;今中丞独能幡然整顿,想不难弊绝风清也。   正月十二日(公历二月初十日——礼拜四)   官煤滞销   闽省台北府属之鸡笼煤务官局,开办有年;惟官价太昂,致不及民采之煤易以销售。近年承办官煤者,无不折阅;而坐办官煤之委员,则甚润泽也。吁!积习相沿,寖成风气;安见矿务之日有起色哉!   裁撤员弁   福州船政局现因经费支绌,已于去腊裁撤员绅十五人,以节糜费。其姓名,容探明续登。又闻船局之差弁,亦皆无用;现亦拟裁撤,以期核实而绝流弊云。   正月十六日(公历二月十四日——礼拜一)   闽督何(璟)等奏为请旨加衔折(六年十二月十六日京报)   闽浙总督臣何璟、福建巡抚臣勒方锜跪奏:为台湾道员照例请旨加衔,恭折仰祈圣鉴事。   窃照光绪六年七月二十一日奉上谕:『福建台湾道员缺,着张梦元补授』等因,钦此。臣等恭查乾隆五十三年六月钦奉上谕:『嗣后凡遇有补授台湾道员缺者,俱着加按察使衔,俾得自行奏事。钦此』。是以历任台湾道,均奉谕旨赏加按察使衔在案。惟前台湾道夏献纶因先有布政使衔,是以未经奏请。兹查署台湾道张梦元,业经奉旨补授;应否加按察使衔俾得自行奏事之处?据藩、臬两司会详请奏前来。臣等循例请旨,恭候钦定。谨合词恭折具陈,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鉴训示!谨奏。   军机大臣奉旨:『着赏加按察使衔。钦此』。   正月十七日(公历二月十五日——礼拜二)   闽督何(璟)等奏请补要缺知府折(六年十二月十七日京报)   闽浙总督臣何璟、福建巡抚臣勒方锜跪奏:为拣员请调海外要缺知府,恭折仰祈圣鉴事。   窃准部咨:光绪六年七月二十一日奉上谕:『福建台湾道员缺,着张梦元补授。钦此』;咨闽转行钦遵在案。所遗台湾府知府员缺,系冲、烦、难沿海兼三请旨简放要缺。恭查同治九年二月十三日,奉上谕:『嗣后遇有台湾府缺出,即着该督、抚奏明请旨于闽、浙两省知府内拣员调补。倘一时不得其人,并准于应升人员内择其人地相宜者奏明题补,以重要缺。钦此』等因。该缺孤悬海外,民、番杂处,俗尚强横,人心浮动,近年又有中外交涉事件,为闽省第一烦重难治之区;非熟悉情形、通权达变兼有胆识之员,不足以资治理。臣等随督同藩、臬两司在闽省实缺知府中逐加遴选,非现居要缺,即人地未宜。惟查有准补台北府知府赵均,年五十三岁,浙江山阴县监生;遵筹饷例报捐县丞,指分福建,领照来闽。因建宁守城剿匪出力,保俟补缺后以知县升用。捐足知县,旋于克复汀州郡县城池出力案内,奉准免补知县,以同知留闽遇缺即补,并戴花翎。报丁父忧,留闽带勇饬赴延平、龙岩等处剿办粤匪;全闽肃清案内奏准俟补缺后以知府留闽遇缺即补,先换顶戴。续于筹济浙饷出力,奏准俟补缺后以知府补用。服满,就闽起复,奉部覆准委护汀漳龙道;克复漳、龙各城出力,奏准免补同知以知府仍留福建补用。伴送琉球贡使进京,顺送部引见;奉旨:『赵均,着发往福建以知府用。钦此』。领照回省。遵照新章回籍补制,领咨来闽;委署福州府办理通商出力,奏准赏加道衔。考试,取列三等。历次护理延建邵道、兴泉永道,署理建宁、延平、泉州各府篆,办理均尚裕如。准补台北府知府,未经到任;现委署理台湾府知府。该员才具开展,谙练老成;在闽年久,于海疆风土、民情极为熟悉。以之调补台湾府知府,洵堪胜任。惟该员准补台北府尚未到任,与例稍有未符;第人地实在相需。合无仰垦天恩,俯念海疆要缺,治理需人;准以台北府知府赵均调补台湾府知府,俾海外要缺得人,于吏治、通商两有裨益。如蒙俞允,该员系现任知府请调知府,衔缺相当;毋庸送部引见,并免核计参罚。所遗台北府系题调要缺,应请留闽另行请补。据福建藩、臬两司会详前来。臣等谨合词恭折具陈,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鉴,敕部核覆施行!谨奏。   军机大臣奉旨:『吏部该奏。钦此』。   正月十八日(公历二月十六日——礼拜三)   闽督何(璟)等奏调署知府片(六年十二月十八日京报)   何璟等片:   再,代理台湾府周懋琦应行晋京引见,遗缺查有现署泉州府准补台北府知府赵均精明稳练、任内并无承缉盗案将届四参限满以及督征钱粮处分,堪以调署台湾府知府。递遗泉州府员缺,即饬本任泉州府徐震擢回任供职。据福建藩、臬两司会详前来。臣等谨合词附片陈明,伏乞圣鉴!谨奏。   军机大臣奉旨:『知道了。钦此』。   正月二十一日(公历二月十九日——礼拜六)   译录日报   西报论中、东之事云:日内闻中国为琉球一节,欲与日本启衅。虽未得有确音,然观于日本钦使已返节来沪、中国之驻扎日本钦使闻亦召之使回,则中、东失和已露端倪。前闻有中国钦使将次调任,日钦使亦有告假之信;似与此事无关。乃日本又有「江哥干」兵船自横滨奉命来华,则其故亦可想见矣。故由日本新闻纸内,将其有关于中事者一一翻译登诸报章,以供众览。   据日本报言:「江哥干」兵船开离横滨,必有国家要事;盖该船之启行,兵官奉有密旨,其下皆不能知。船上除应用食物之外,又装得米一百五十袋并军械等物甚多,并有草鞋数千双;于英本月初四黎明生火,下午一点钟启轮。横滨之知此事者纷纷该论,传言此船开往上海,船上载有外务大臣及水师副将;此二人亦曾到过中国,是日十一点钟下船。由此观之,恐不免有构衅之意也。   又一日本报言:当中、俄未经定和之时,琉球一节应即乘机说定。前时美前总统格兰脱曾为调处云:琉球之近于中国境地,归诸中国;其近于日本者,归诸日本。此该或疑已曾定局,而不知中国实故为延宕;缘俄衅未定,故姑作缓兵之计。今俄该已成,中国即将移防俄之师,寻仇于日本;故该者以为中、日必有衅端也。日本钦使已离北京,或当回东京商该此事。「江哥干」兵船奉有密旨,令其即日开行往中;船上载有大员数人,与驻华钦使相商。如果已有衅隙,即由该船将钦使接回;中、东之和与不和,即因此而决。又言:中朝因日本至高丽通商,本有不悦之意。设或两国构兵,日本必将寓居高丽之日本商人先行召回;恐中、东开衅之后,高丽不但未必助东,抑且必将助中以攻东也。又云:日本钞票前曾由官收回,倘与中国寻衅,则钞票势必复行;其收买钞票之金、银洋钱,富留为军饷及购办炮械之用也。   以上皆系西报采录日本各报,其言虽未必有可据,姑绎录而存之。   正月二十二日(公历二月二十日——礼拜日)   使旋传疑   西报论中、日之事,言日本钦使此次言旋颇甚忽促,不及待开冻之时,先由陆路赶行;故疑其必有要事。论者多猜为中、东失和,非因高丽,即为琉球之事;传闻有业经失和之谣。然日使临行时,仍与都中各官谈笑话别;则亦未见有失和之形迹也。且日使此行,前云由日廷召回,今悉此语未确;惟至上海欲会晤「江哥干」船上之大员,有商该事件,闻尚须在上海候日皇之命云。至于日本数月以前在欧洲等处购办军械不少,而中国则亦时有购自外洋之戎备,恐未必足为中、东启衅之实证也。   正月二十四日(公历二月二十二日——礼拜二)   闽督何(璟)奏台湾府城遭风勘未成灾情由片(六年十二月二十六、二十七两日京报)   何璟片:   再,九月二十七日据台湾道张梦元详:『八月二十二日申刻,台湾府城陡起狂风,连宵达旦。二十三日午刻,风力尤猛;至亥末、子初,将上(?)所属凤山、嘉义、彰化、恒春四县情形,大略相同。官署、民房间有坍塌,幸无压伤人口,田禾亦无大碍;并无中外船只遭风。所属新竹、宜兰二县同时被风,其势较轻,一切无甚伤碍』。并据台湾镇总兵吴光亮报称:『山〔后〕中、南、北三路自八月十七日至二十二日,风雨交作。二十三日,异样狂风,各处营房、公所、义塾、茅庐,有吹塌刮斜者、有砖破裂过半者,甚有一枕倒成平地者。新垦田园,稍有损坏,民、番照常安堵;系勘不成灾』。当经抚臣勒方锜批檄行司查明汇办。兹于十月二十二日,据藩、臬两司会同粮、盐二道核详请奏前来;臣覆查无异。除批饬再行确查酌筹赈抚并估修各项工程、查勘受伤田亩能否实时垦复?另行分别办理暨咨部外,谨附片具奏,伏乞圣鉴!   至抚臣带印渡台,所有巡抚衙门题奏事件,奏请由臣伐办;其闽浙总督系臣本任,毋庸会衔;合并陈明。谨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