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通志 - 第 297 页/共 490 页
哀宗正大元年正月邠州节度使伊喇济农鄂博贡白兎诏曰得贤臣辅佐年谷丰登此上瑞也焉事此为令有司给道里费纵之本土礼部其徧谕四方使知朕意 三年三月陜西旱【哀宗本纪】 四年六月丙辰太白入井【天文志】 六年六月陇州节度使舒穆噜栋尔进黄鹦鹉诏曰外方献珍禽异兽违物性损人力勿复进【哀宗本纪】
元
世祖至元元年七月甲戌彗星出舆鬼昏见西北旦见东北凡四十余日【元史天文志】 三年冬十二月京兆凤翔旱【世祖本纪】 五年正月甲午太隂犯井二月己丑太隂又犯井【天文志】十二月京兆大旱 六年九月壬戌丰州云东胜旱【世祖本纪】 七年九月丁巳太隂犯井【天文志】 十年八月甲寅宝鸡县刘铁牛妻一产三男【续文献通考】 十一年二月甲寅太隂犯井宿【元史天文志】兴元凤州民献麦一茎七穗谷一茎三穗【世祖本纪】 十二年七月癸酉太白犯井 十八年十一月丁五太隂犯鬼 二十年三月庚申太隂犯井壬戌太隂犯鬼七月丙辰太白犯井乙丑太白犯井九月壬申太隂掩井癸丑荧惑犯鬼甲戌太隂犯鬼荧惑犯积尸气二十一年九月乙未太隂犯井十一月己丑太隂掩舆鬼 二十二年二月辛亥太隂犯东井癸丑太隂犯鬼八月癸丑太隂入东井 二十三年二月丙午太隂犯井【天文志】六月安西路华州华隂县大雨潼谷水涌平地三丈余【五行志】十月辛亥太隂犯东井十一月己卯太隂犯东井十二月丁未太隂犯东井 二十四年正月甲戌太隂犯东井二月辛丑太隂犯东井三月丙申又犯东井七月壬寅荧惑犯舆鬼积尸气甲辰荧惑犯舆鬼八月辛巳太隂犯东井【天文志】二十五年安西路商耀干华等十六州旱【五行志】四月戊午太隂犯井六月甲戌太白犯井七月庚子太白犯鬼十二月甲子太隂犯井 二十六年五月壬辰太白犯鬼九月戊寅岁星犯井闰十月己丑太隂犯井【天文志】十一月陜西凤翔屯田大水【世祖本纪】 二十七年正月癸丑太隂犯井四月丙子太隂犯井九月癸卯岁星犯鬼 二十八年四月乙未岁星犯舆鬼积尸气七月己亥太白犯井八月丙寅太白犯舆鬼二十九年十月乙巳太隂犯井丁未太隂犯鬼十二月庚子太隂犯井 三十年七月辛丑太隂犯鬼八月戊申太隂犯鬼十月辛丑太隂犯井十一月丁卯太隂犯井庚子太隂犯鬼十二月乙未太隂犯井三十一年四月戊申太白犯鬼五月庚戌朔太白犯舆鬼六月丙午太隂犯井十月乙未太隂犯井十二月壬辰太隂犯鬼【天文志】
成宗元贞元年六月葭州咸宁等县旱九月延安路陨霜杀禾【成宗本纪】十一月乙酉太隂犯井丁亥太隂犯鬼二年正月壬午太隂犯舆鬼二月丁未太隂犯井
六月癸亥太隂犯井七月壬午填星犯井太白犯舆鬼十一月庚辰太隂犯井十二月丁未太隂犯井【天文志】
大德元年三月戊辰荧惑犯井五月癸酉太白犯鬼积尸气 二年九月癸卯太隂犯五诸侯十一月己亥太隂犯舆鬼十二月己未填星犯舆鬼庚午填星入舆鬼甲戌彗出子孙星下 三年三月戊戌荧惑犯舆鬼乙巳荧惑犯五诸侯四月丙寅填星犯舆鬼七月己卯朔太白犯井丁未太隂犯舆鬼【天文志】十月陇陜蝗【五行志】 四年五月辛丑太白犯舆鬼七月辛卯荧惑犯井八月癸丑太隂犯井闰八月庚辰荧惑犯舆鬼九月壬戌太隂犯舆鬼 五年正月壬子太隂犯舆鬼积尸气二月己卯太隂犯舆鬼四月壬申太隂犯东井五月丁卯太白犯井【天文志】商州霜杀麦【五行志】六月甲午太白犯舆鬼己酉太白犯舆鬼岁星犯井七月丙午岁星犯井九月乙丑自八月庚辰彗出井二十四度四十分如南河大星色白长五尺直西北凡四十六日而灭十月癸未太隂犯东井十一月己亥岁星犯东井【天文志】十二月兴元西乡县进芝一本色如瑚【五行志】 六年三月壬寅太隂犯舆鬼癸卯岁星犯井四月乙丑朔太白犯东井庚寅太白犯舆鬼七月癸巳朔荧惑填星辰星聚井八月己巳荧惑犯舆鬼九月癸丑太隂犯舆鬼十二月乙丑岁星犯舆鬼乙亥太隂犯舆鬼【天文志】 七年延安地震【五行志】四月癸亥太隂犯东井乙亥岁星犯舆鬼丁亥又犯舆鬼五月壬辰辰星犯东井七月己卯太隂犯井九月甲戌太隂犯东井十月辛丑太隂犯东井十一月戊辰太隂犯东井十二月丙申太隂犯东井【天文志】 八年六月扶风岐山宝鸡三县旱【五行志】 九年四月庚辰太隂犯井壬辰太白犯井【天文志】八月绥德州米脂县霜杀禾二百八十顷 十年安西春夏大旱【五行志】十月甲寅太隂犯井 十一年十一月丙子太隂犯东井【天文志】
武宗至大元年正月辛未太隂犯井三月乙丑太隂犯井五月癸丑太白犯舆鬼九月丙子太隂犯井 二年六月乙卯太白犯井癸酉辰星犯舆鬼【天文志】六月延安之神木碾谷盘西神川等处大雨雹七月耀同华等州蝗【武宗本纪】 三年三月甲申太隂犯井丁未太白犯井五月癸巳荧惑犯舆鬼 四年七月丁酉太隂犯鬼宿距星十一月甲寅太隂犯舆鬼【天文志】
仁宗皇庆元年三月丁酉朔荧惑犯东井壬寅太隂犯东井四月壬午荧惑犯舆鬼癸未荧惑犯积尸气七月戊午太隂犯东井十二月甲申荧惑填星辰星聚井 二年三月丁未彗出东井七月己丑朔岁星犯东井八月壬戌岁星犯东井壬午太隂犯舆鬼【天文志】延祐元年二月癸酉荧惑犯东井闰三月辛酉太隂犯舆鬼【天文志】陇州霜杀桑无蚕五月肤施县大风雹伤稼并损人畜【五行志】戊午辰星犯舆鬼十二月甲午太隂犯舆鬼 二年正月乙卯岁星犯舆鬼六月癸卯太白犯东井丙午辰星犯舆鬼 四年八月丙申荧惑犯舆鬼【天文志】 五年四月凤翔府雹伤麦禾六年三月奉元路同州陨霜【五行志】八月乙酉荧惑犯舆鬼十月戊辰太隂犯东井 七年六月丁卯太白犯井宿东扇第三星十月癸亥太隂犯井宿十一月戊午太隂犯井宿东星庚申太隂犯鬼宿【天文志】
英宗至治元年五月戊寅太白犯鬼宿积尸气十一月丙戌太隂犯井宿东扇北第二星 二年二月戊申太隂犯井宿东扇北第二星【天文志】三月延安延长宜川二县饥奉元路饥六月奉元县邠州水【五行志】七月戊午太隂犯井宿钺星十月庚辰太隂犯井宿距星辛巳太隂犯井宿东扇北第二星及第三星十一月戊申太隂犯井宿东扇北第二星十二月乙亥太隂掩井宿距星 三年正月壬寅太白犯钺星又犯井宿距星癸卯太隂犯井宿东扇南第二星【天文志】五月奉元路行宫正殿火【五行志】
泰定帝泰定元年二月绥德州米脂清涧二县饥【五行志】丙午太白犯鬼宿丁未太白又犯鬼宿积尸气【天文志】六月陜西大雨渭水及黑水河溢损民庐舍七月奉元朝邑县河溢八月延安属县饥九月延安洛水溢奉元长安县沣水溢十二月庚申奉元路同州地震有声如雷 二年二月凤翔路饥四月奉元白水县雨雹六月兴州鄜州白水肤施安塞等县雨雹【五行志】丙戌填星犯井宿钺星丙午填星犯井宿八月癸巳岁星犯天樽十月癸巳填星退犯井宿十一月戊午填星退犯井宿钺星【天文志】十二月延州等郡饥 三年三月奉元饥【五行志】丙午填星犯井宿钺星戊辰填星犯井宿庚午填星太白岁星聚于井四月戊戌太白犯鬼宿【天文志】六月干州永寿县雨雹七月关中旱延安路肤施县水漂民居九十余户【五行志】八月奉元蒲城县水【泰定本纪】 四年二月奉元醴泉邠州淳化等县旱六月绥德州旱【五行志】三月丁卯荧惑犯井宿【天文志】七月奉元路咸阳兴平武功三县凤翔府岐山等县虸蚄害稼【五行志】八月凤翔兴元同日地震【泰定本纪】致和元年二月干州饥三月奉元延安等路饥四月凤翔岐山县蝗无麦苗六月武功县蝗七月长安县饥【五行志】
文宗天歴元年八月陜西大旱人相食【五行志】陜西自泰定二年至天厯元年不雨大饥民相食【文宗本纪】 二年二月己酉荧惑犯井宿【天文志】四月奉元耀州干州华州及延安邠诸境饥【五行志】五月庚申太白犯鬼宿积尸气【天文志】六月陜西雨【文宗本纪】十月凤翔府大饥【五行志】至顺元年七月华州蝗闰七月邠州凤翔麟游陨霜杀稼【五行志】九月己丑荧惑犯鬼宿甲午荧惑犯鬼宿十一月甲申荧惑退犯鬼宿 二年三月丙子朔荧惑犯鬼宿己卯荧惑犯鬼宿积尸气六月丁卯太白犯井【天文志】七月奉元蒲城白水等县蝗【五行志】 三年三月奉元朝邑县洛水溢【五行志】五月癸酉荧惑犯东井【天文志】
顺帝元统元年六月泾河大溢关中水灾【五行志】十月丙寅凤州山崩【顺帝本纪】十一月癸酉太隂犯鬼宿东北星二年四月壬午夜太白犯鬼宿积尸气七月壬子
荧惑入犯鬼宿积尸气【天文志】
至元元年十一月丙申太隂犯鬼宿东北星 二年六月戊子太白犯井宿东扇北第二星七月己酉太白犯鬼宿东南星十一月己未太隂犯鬼宿积尸气【天文志】陜西旱【五行志】陜西暴风【顺帝本纪】 三年五月壬寅太白犯鬼宿东北星十月丁亥太隂犯鬼宿积尸气十一月甲寅太白犯鬼宿西北星十二月己巳岁星退犯天樽东北星 四年闰八月乙卯太隂犯鬼宿东南星 五年正月庚午太隂犯井宿东扇上星六年正月丁卯太隂犯鬼宿距星【天文志】七月乙卯奉元路盩厔县河水溢漂溺居民延安路鄜州雨白毛如马鬃属邑亦如之【五行志】
至正元年正月庚申太隂犯井宿东扇北第二星六月庚午太隂犯井宿距星九月壬辰太隂犯钺星又犯井宿距星 二年九月戊子太隂犯井宿东扇南第一星 三年二月甲辰太隂犯井宿西扇北第二星【天文志】 五年邠州饥 六年五月陜西饥 七年凤翔之岐山旱 八年九月奉元路桃杏花【五行志】十年四月丙午太白犯鬼宿西北星【天文志】七月同州虫食稼【五行志】十一月戊辰太隂犯鬼宿东北星【天文志】冬至夜有星坠于耀州西原化为石形如斧削之有屑击之有声【五行志】十二月乙未太隂犯鬼宿西北星十一年二月庚寅太隂犯鬼宿东北星七月己巳
荧惑入犯鬼宿积尸气九月戊辰太隂犯鬼东北星【天文志】 十二年闰三月丁丑陜西地震【五行志】六月辛亥太白犯井宿东第二星十月戊午太隂犯鬼宿东北星 十三年四月辛丑太白犯井宿东扇北第一星 十四年十一月丙子太隂犯鬼宿东北星 十五年正月辛未太隂犯鬼宿东北星十一月庚寅填星退犯井宿东扇北第二星己亥太隂犯鬼宿东北星 十六年五月壬辰太隂犯鬼宿西北星癸巳太白犯鬼宿积尸气十一月壬辰太隂犯井宿东扇上星 十七年三月甲申太隂入犯鬼宿积尸气七月癸未太白入犯舆鬼积尸气丁亥填星入犯鬼宿距星八月癸卯再犯鬼宿东南星闰九月庚申太隂犯井宿东扇北第一星十二月甲申太隂犯鬼宿距星十八年正月辛丑填星退入犯鬼宿积尸气二月
乙亥填星入守鬼宿积尸气三月丁卯太白在井宿失行于北生芒角四月辛卯太白入犯鬼宿积尸气【天文志】鄜州凤翔岐山县春夏皆大旱岐山人相食十九年春夏鄜州大疫凤翔大旱奉元蝗食禾稼草木俱尽所至蔽日碍人马不能行填坑堑皆盈饥民捕蝗以为食或曝干而积之又罄则人相食【五行志】五月丙申荧惑入犯鬼宿积尸气 二十年正月己亥太隂犯井宿东扇北第二星六月癸巳太白犯井宿东扇北第二星七月丁丑太隂犯井宿距星【天文志】凤翔岐山蝗延安等州野鼠食稼初由鹑卵化生既成牝牡生育日滋百亩之田一夕俱尽【五行志】十月戊子荧惑犯井宿东扇北第一星 二十一年三月丙辰太隂犯井宿西扇第二星庚辰荧惑入犯鬼宿西北星十一月癸亥太隂犯井宿东扇北第四星 二十二年九月丙寅荧惑犯鬼宿西北星己巳荧惑犯鬼宿积尸气【天文志】 二十三年五月鄜州宜君县雨雹大如鸡子损豆麦【五行志】六月乙卯太白犯井宿西扇北第二星壬戌夜太白入犯井宿东扇南第二星二十四年四月癸丑太白入犯井宿东扇北第一星五月甲戌太白犯鬼西北星乙亥太白犯积尸气八月丁未荧惑入犯鬼宿积尸气十月己酉太隂犯井宿东扇南第一星 二十五年九月丁丑太隂犯井宿东扇南第一星【天文志】凤翔岐山县蝗【五行志】 二十六年四月丙子太白入犯鬼宿积尸气【天文志】四月奉元路黄雾四塞【五行志】七月丁酉荧惑犯鬼积尸气【天文志】十一月辛丑华州蒲城县洛岸崩壅水絶流三【日】十二月庚申太隂犯井宿西扇北第二星【天文志】庚午华州之蒲城县洛水和顺崖崩其崖戴石有岩穴可居是日压死避乱者七十余人【五行志】 二十七年二月乙卯太隂犯井宿西扇北第二星六月辛未太隂犯井宿西扇北第二星七月己亥太隂犯井宿东扇南第二星九月癸巳太隂犯井宿西扇北第二星十月辛酉太隂犯井宿东扇南第三星癸亥太隂犯鬼宿西南星【天文志】十二月奉元路咸宁县井水冰 二十八年二月己巳陜西有飞火自华山下流入张良弼营中焚兵库器仗四月奉元陨霜六月陜西地震十月辛巳陜西地又震【五行志】
明
太祖洪武二年春三月陜西宝鸡进瑞麦【二申野录】陜西大旱饥【贾志】 四年陜西旱饥汉中尤甚 十二年夏四月庚申日月交晕在秦分【二申野录】
惠宗建文时陜西山崩压数千家山移有声号三日黄河东流没千余家【明皇甫庸近峰记畧】
成祖永乐二年九月关陜献嘉禾羣臣应制譔诗【名山藏】十二月禹门渡黄河清亘数百里【续文献通考】 三年七月戊戌陜西兴平凤翔二县进瑞麦三十本礼部率羣臣上表贺以为圣德覆被之应天下太平之征上览之谓尚书李至刚侍郎赵羾曰瑞麦固是嘉应但四方逺迩靡一物不得其所斯可谓太平今中外果无匹夫匹妇之愁怨于下者乎览表祗益惭愧耳【世法録】 九年七月陜西疫遣户部侍郎王彰祭西岳及关内山川 十年正月陇州饥 十二年二月陇州饥三月陜西诸县饥疫【名山藏】 十四年五月庚申陜西雨雹伤麦汉水涨溢【贾志】 十六年正月丙寅以兎图并羣臣所上表及诗文赐皇太子且赐书谕曰比陜西耀州民献兎羣臣以为瑞且谓朕德所致上表称贺又有献诗颂美者朕心惕然愧之夫贤君能敬天恤民致勤于理则有以感召和气屡致丰年海宇清明生民乐业此国家之瑞也彼一物之异常理有之且吾岂不自知今虽边鄙无事而郡县水旱往往有之流徙之民亦未尝无岂至理之时哉而一兎之异喋喋为谀夫好直言则德日广好谀言则过日增朕夙夜拳拳仰惟皇考创业艰难惧弗克负荷不敢怠宁终不为彼所惑尔将来有宗社生民之寄羣下有言不可不审之于理但观此表及诗即俱了然而情不能遁矣【世法录】
宣宗宣德三年陜西大旱饥【贾志】 六年夏四月有星孛于东井【二申野录】 七年八月嘉禾嘉瓜出陜西皆止贺【名山藏】 八年十二月陜西进嘉禾【二申野录】 九年八月陜西水【名山藏】
英宗正统元年秋九月白虹贯日狼星动揺【二申野录】 七年九月西安府产嘉禾止羣臣贺十一月壬申月蚀在井【名山藏】 八年陜西二处山崩一处山移有声呌三日移数里【二申野录】
代宗景泰三年冬十一月癸未客星见舆鬼【二申野录】英宗天顺五年七月南山崩【贾志】
宪宗成化元年三月陜西旱【贾志】 五年春正月丙辰朔乙丑夜月犯五诸侯南第一星己巳月入鬼宿犯积尸气二月丙申夜月犯鬼宿闰二月癸亥夜月犯积薪【二申野录】 六年华隂邑治廨中生谷一本五穗者数茎 七年郃阳邑民魏宣妻一乳四子【贾志】 八年七月丙午陜西陇州大风雨雹有如牛者州之北山吼三日裂成沟长半里【二申野录】八月汉水涨溢高数十丈十一月岐山润德泉涸【贾志】 十二年夏四月榆林天鸣如炮流星陨于城中有声 二十年陜西旱【二申野录】二十一年关中连岁大旱百姓流亡殆尽人相食
十亡八九 二十二年五月商州地裂六月咸宁县地裂倾陷民房屋墙垣无数【贾志】陜西大饥武功民王瑾杀宿客而食之【续文献通考】 二十三年七月二十二日关中地震声如雷山多崩圯屋舍坏男女死者千九百余人【贾志】
孝宗治元年畧阳夏大旱至冬人相食【贾志】 八年二月陜西天门开人马百万自下而上十一月陜西地震【二申野录】 十三年六月二十二日获玉玺于赵伦村村在陜西西安府鄠县道安里有常命于天既授永昌八字皆篆文人曰此即传国玺巡抚以闻 十四年春正月朔西安府及长安等县地震是日朝邑县亦震塌各衙门仓监等及军民房屋共五千四百八十五间压死大小男女一百七十名口伤者九十四名口压死头畜三百九十一头只又本县正东安昌里等十九处遍地窍眼涌出水深浅不等震开裂缝长约或一二丈或四五丈又蔡家堡严伯村等四处涌水几成河巡按御史燕忠以闻兵部尚书马文升上疏云考之古典歴代固有地震未有震于正月朔日者亦未有震开而裂水将成河者此乃非常之异古今所未见者也伏望陛下只畏变异修省尅责行仁政以安养斯民重台谏以广开言路府库之金币重为撙节以备急之用无益之斋醮暂免修设以省浪费之繁念钱粮之空虚止传奉无例之官悯畿民之艰窘禁奏讨有碍之地遵圣祖之训毎清晨视朝法列圣之规日奏事二次疏入上大喜有防览奏具见忠爱之意视朝奏事朕自加省织造羢褐内官便取回余皆准行【续文献通考】 十五年九月岐山风雷交作润德泉复出 十七年正月华隂地震【贾志】
武宗正德元年二月郃阳地震六次有声如雷毁民屋无算【贾志】秋七月己丑彗星见井【续文献通考】 二年五月畧阳大雨高家山崩压死百九十余人大旱民皆流徙【贾志】九月丁卯咸宁天雨黑子积至十余日 六年夏五月有龙堕于干州长数十丈目光如火开閤闪闪可畏四足据地行五里许得井水飞去【二申野录】 七年华州太平桥有女子化为男子长须后生二子三月渭南县地震 十年秋郃阳县有虎自梁山来逾城入按察司升大槐树巅咆哮甚厉【贾志】 十三年夏六月四日陜西会城初昏时隂黑忽复天明有巨人长三丈余见抚院东足长四尺衣袂飘揺须髯如丛防已而大风雨失所在【二申野录】 十四年六月河涨倾沔县城岐山润德泉久涸复涌出 十六年四月凤翔府甘露降五月西安府有牛生犊遍身有甲类麟人以为异遂鞭死之【贾志】六月世宗初立陜西诸郡大旱疫【名山藏】
世宗嘉靖二年春正月陜西地震【二申野录】 六年四月华隂甘露降县前树三日是年蝗飞蔽天【贾志】 七年陜西大旱【续文献通考】 八年十一月陜西佥事齐之鸾言臣自七月中经潼关蝗食晚禾无遗流民载道偶见居民刈获喜而问之答曰也有绵刺二种子可以为麫饥民仰此而活者五年矣见有麫食者取啖之螫口澁腹呕逆移日小民困苦可胜道哉谨将子封题赍献乞颁示臣工使知民瘼【二申野录】 九年延绥榆林大饥【续文献通考】夏汉中雨如荞子化为虫食禾【贾志】十年夏六月乙巳彗星见于东井【续文献通考】七月陜
西大旱螟蠲赈有差八月陜西总制王琼进甘露荐内殿【名山藏】 十一年夏汉中大水又大风抜木三日民大疫华隂大荒渭大水渰没民田庐【贾志】八月己卯彗星见东井 十二年八月彗星复出东井扫太微垣至于十二月【二申野录】 十三年五月邠宁泾阳等州县大水渰没泾渭两岸居民畜产无数六月汉中雨冰雹同州地震若雷数日方止连震十五次 十六年二月畧阳地震七月大雨雹伤稼 十七年建安堡获五足鹿【贾志】陜西大旱【续文献通考】 十八年三月西安地动二次房屋揺动【贾志】闰七月庚申木火水金聚东井【续文献通考】 二十五年榆林镇城有一产四女者有产四臂三面儿者【贾志】 二十六年十二月十四日澄城县麻陂山界头岭昼夜大吼如雷至二十七日夜山忽中断移走东西三里南北五里【续文献通考】 二十七年鄜延等州地震有声自是地屡震【贾志】正月汉中大饥【名山藏】 二十九年六月蒲城暴风冰雹有如斗大者数日不消树屋人畜大伤【贾志】 三十二年三月陜西大饥【名山藏】褒城甘露降启圣祠柏树滴如凝脂食之如蜜【贾志】 三十四年十二月陜西地震或地裂泉涌或城郭房屋陷入地中或平地突成山阜或一日连震数次或累日震不止河渭泛溢华岳终南山鸣或移数里压死奏报有名官吏军民数万致仕南京兵部尚书韩邦竒光禄卿马理祭酒王维祯同日死焉其不知名未及奏报者复不可胜纪【续文献通考】 三十七年正月鄠县散官聚芝为山以献曰仙应万年芝凡百八十余本【名山藏】闰七月淳化诸县雨雹【续文献通考】 四十年春正月商南山万寿宫前产芝丛中土人得白鹿巡抚以闻 四十一年四月鄠县散官王金进灵芝五色龟【二申野录】 四十五年华隂河吼横出石脊舟楫不通月余始没【贾志】
穆宗隆庆二年正月榆林衞地震有声初八日保宁堡旗杆上火灼灼声响三月西安及临潼一带地震倒塌城池房屋压伤人口凤翔府亦是日夜戌时震二次有声初五日戌时汉中府及所属南郑等县地震次日卯时雨霑衣为泥十五日辰时雨至申时冻结成雪本日地震倒塌东北城角十六日丑时又震塌西城垜头三月延安保宁堡旗竿有火光四月榆林长乐堡旗竿有火光西安府地震如雷灰尘蔽天垣屋欹侧泾阳咸阳高陵城无完室人畜死伤甚多十九日陜西兴平县地震多损伤人畜房屋者咸宁县灞桥柳巷泾阳县回军永乐各村镇俱倒塌如平地压死二百余人【续文献通考】五月延绥大冰雹【二申野录】陜西大旱 三年八月丁未夜火星犯鬼宿【续文献通考】延安黄土坬山崩裂成湫 四年六月清涧县夜雨水涨冲南门渰坏居民数百家华隂河溢数丈流没民人浮尸遍野【贾志】 五年七月西安府地震九月己卯月犯井宿西扇北第二星十月西安府地震二次【续文献通考】 六年延安旱饥人相食【贾志】
神宗万厯四年九月初七日汉中大雪盈尺杀禾稼六年春朝邑井冻 八年河大西徙冲崩墟墓【贾志】九年二月辛酉火星顺行犯井北第一星占曰为诛罚为火灾 十年八月戊申月入井宿与火星相犯【二申野录】西延大旱饥人相食华隂雨雹 十一年夏四月兴安州猛雨数日汉江溢有一龙横塞黄洋河口水壅高城丈余全城渰没公署民舍一空溺死者五千余人閤家全溺无稽者不计数城内民居高埠者于黎明时遥望江上有舟旗旛拥衞若官府查防之状 十三年凤翔大饥【贾志】 十四年七月陜西旱【二申野录】冬澄城地震 十五年正月有大星陨于榆林红山市四月雨黑豆于镇城西安大饥是年西乡县有大鸟高八尺黑身赤喙集数日飞去【贾志】 十八年风霾先示于关中火光继报于延绥【二申野录】 十九年四月陜西巡抚叶梦熊奏移三月初六日黄气蔽天白昼晦暗徐而变为红色天鼓大鸣初七日夜子时忽从正西虚空降火一块如盆口大后生二尾落西北方钦天监揭称七月初三日乙卯五更东北一星彗形如弹丸其色苍白尾向西南方约长三尺余测在井宿度分延绥榆林二衞所八月霜雹相继禾苗尽死【续文献通考】 二十一年八月太白昼见井度【二申野录】二十三年凤翔地震五月麟游县烽火台雨雹大如斗【贾志】 二十四年陜西巡抚贾待问奏二月十一日夜鄠县雷雨遍地火光十有余里延绥巡抚李春元奏二月十八日夜旧安边营四十六墩佛郎机上火光二更方息延绥巡抚李春元奏二月十日定字四墩房屋上瓦兽口内并旗竿上火焰二三尺不等【续文献通考】四月太白昼见井宿 二十五年十月戊寅火星逆行入井【二申野录】榆林怪风抜木吹人有至三四里者 二十六年延安大水漂人畜甚多 二十七年七月蓝田地震大雨十日土窰皆陷【贾志】 二十八年二月荧惑犯舆鬼 三十四年六月陜西地震 三十五年八月辛酉彗星见井度长二尺渐往西北【二申野录】 三十七年延安旱饥 三十八年秋八月不雨至次年夏四月民多疫死 四十年西安大疫 四十一年七月泾水暴溢高数十丈漂没居民商贾无算夏四月兴安州雨雹如弹碎屋瓦汉江以北如鸡卵牧牛者当之即死禾稼尽伤 四十四年夏六月蓝田蝗飞蔽天合省大旱延长翠屏山崩二十二日大雨如注五六日泾阳县口子镇人见有羊相鬭忽化为龙横截峪口水须臾而下推激大石如万雷声两傍山为之动直抵云阳至三原越龙桥而过渰没百里漂七十余村白渠以北鲜有存者数月平地水方尽【贾志】蒲城士人简某家有牛左脇下忽生银剪一股其端有孔掣之则牛负痛医不识其何症事在明万厯丙辰【陇蜀余闻】 四十五年富平冰雹澄城冬月桃李皆花 四十八年关中大饥十岁儿易一斗粟【贾志】
光宗泰昌元年春渭南灵阳五鼓时见天裂数丈冬大雪至仲春始霁【贾志】
熹宗天啓元年正月丙戌夜土星逆入井宿八月汉中山有虎生角 二年三月陜西居民王进榜家白雄鸡生卵四月日当午太白昼见经天至五月中旬正在井【二申野录】五月朔渭南大风抜木冰雹伤禾迅雷震惊地裂数处濶三尺长五六尺中有气人不敢下视【贾志】陜西北门镇连响者三其声甚震锁开落地随即窥视并无人影行迹 三年凤县东关外飞鼠成羣居民获其一长一尺八寸濶一尺两傍肉翅无足足在肉翅之四角前爪趾四后爪趾五毛细长其色若鹿逐之去甚速 四年五月延绥巡抚翟凤翀奏榆林兵营猪妖示异猪一头二身八足二尾一首也而分身为二分尾为二又分足为八有始合终离之象焉有四分五裂之意焉八月陜西地震【二申野录】 六年富平旱饥延长大水 七年米脂地震【贾志】
庄烈帝崇祯元年三月二十五日五鼓全陜天赤如血已时渐黄日始出【二申野录】七月二十四日蓝田绛村天雨如豌豆应手成粉【贾志】陜西自四月至七月不雨五月西安有孽火入人家色青光荧荧然广轮盈尺者数十旋于地若鬭不滥炎民磔鸡犬禳之乃去八月陜西恒雨霜杀稼【二申野录】 二年米脂大旱【贾志】 三年春正月荧惑入东井退舍复赢居数月秦连岁旱二月庚午荧惑入鬼犯积尸气 四年四月荧惑再入鬼宿犯积尸气榆林连年旱西安大旱 六年陜西大饥【二申野录】 七年秋全省蝗大饥【贾志】九月木星犯鬼宿积尸气【二申野录】冬全省地大震坏屋伤人不计其数八年凤翔雨灰三日【贾志】 九年凤翔学前乌集地
数万为阵方能应矩 十年三月陜西天鼓鸣十四日八月凤翔蝗飞蔽天 十一年二月凤翔蝻生食麦六月凤翔蝗食禾大饥西安大风霾黑气冲天兵刄火出听之有声 十二年二月凤翔大鼠成羣食牛入人腹食婴儿见骨夏四月有星陨于凤翔袁画师家不及地旋转如冶金良久渐高飞去照数十里【二申野录】秋关中产白兎市鬻者甚众【贾志】八月白水同官雒南大雨雹 十三年三月渭南县天雨荞麦四月月入井晕月犯井兵起人主忧又曰大臣诛有破军杀将八月华隂县渭水赤十二月陜西大旱人相食草木俱尽【二申野录】 十四年三月二十三日富平雨土夏大热秦府白鼠昼游忽有画眉鸟栖宫树【贾志】八月陜西地震 十五年八月延绥定边堡妖鼠产于虾蟆腹中一产数十遍二三百里食禾稼皆尽【二申野录】十六年七月米脂大瘟榆林龙王庙池前水赤若血【贾志】十月干州冰雹大如斛毁民屋伤人【二申野录】十月干陵有龙鬭 十七年正月朔日黑云蔽天自卯至亥大风折端礼门大旗竿初二日天无云而雷声震百里【贾志】
本朝
世祖顺治三年延安蝗 四年咸阳渭水清八月汉中暴雨汉水大涨渰没田舍人畜 六年秋九月岐山润德泉复涌出 八年延安地震 十年延安雨粟地震有声畧阳地震城垣圯 十二年西安凤翔天雨荞麦豌豆 十六年六月初四日延安大雨三日洪水发见一青龙横截水上东南北三关汩死人畜清涧雨雹如鵞卵
圣祖康熙元年六月陜西大雨水十月泾渭冰 十八年凤翔饥 十九年凤翔饥 三十年陜西大饥 三十一年陜西饥疫 三十二年汉水溢兴安州城圮九月十四日汉中府南郑县民李应成妻刘氏一产三男 四十二年汉中府属南郑七州县被水 四
十七年二月十三日葭州民刘大年妻牛氏一产三男 五十九年秋延安府属宜川等六州县清平靖边等十一堡旱 六十年西延凤三府旱
今上雍正四年十二月十八日陜西黄河自黄甫川至潼关河水渐清至五年正月初六日清澈异常 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肤施县民王进福妻崔氏一产三男
陜西通志巻四十七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陕西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陜西通志巻四十八
帝系一【帝王 后妃 太子诸王 宗室】
粤若稽古周秦汉唐维耀寳照灼秦疆乃立庙社乃启明堂克艰缔造绍衣罔康闗睢化始龙漦徳凉緜椒衍戚畹辉煌圣狂异轨淑慝偕彰永垂法戒地乆天长作帝系志第二十三
帝王【古今都防惟闗中最先黄农以上弗可深考周家夙号至治汉唐亦称一代之盛苐泛覧诸本纪则美不胜书兹特以歴代建都为经帝系为纬自史臣论赞而外不衍一辞云】
上古
五龙氏
五龙是谓五姓治在五方司五类布山岳葢龙徳而正中者也【路史中三皇纪】今上郡奢延肤施县有五龙山葢其出治之所故汉宣帝立五龙仙人祠于肤施【本注】
云阳氏
云阳氏作是为阳帝厥化混混厥生蒙蒙都于雍之甘泉【循蜚纪】甘泉山本亦曰云阳在冯翊云阳县云阳氏之尝居【路史注】
有巢氏
有巢氏驾六龙从日月是曰古皇龟龙効图书畀于是文成而天下治其为政也授而弗恶子而弗取天下之民皈仁居于□及盘岭【路史禅通纪】盘岭在长安三秦纪云长安城有平原数百里无山川湖水民尚井汲巢居地多井深者五十丈今兴平始平原也【本注】
阴康氏
隂康氏之时隂凝而易閟人既郁于内腠理墆着而多重膇得所以利其关节者制为之舞教人引舞以利之是谓大舞治于华原【路史禅通纪 按华原即今耀州】
女皇氏
女皇氏太昊氏之女弟少佐太昊正姓氏职婚姻通行媒以重万民之判是曰神媒太昊氏衰共工作乱于是灭共工氏而迁之治于中皇山之原继兴于丽【路史禅通纪】山在金之平利上有女娲庙与伏羲山接伏羲山在西城女娲山在平利长安志云骊山有女娲治处又云蓝田谷次北有女娲氏谷三皇旧居之所即骊山也【本注】
有熊氏
有熊氏小典氏之子王承塡而土行色尚黄天下号之黄帝身五十二战而天下大服乃达四面广能贤稽功务法秉数乘刚而都于陈【路史疏仡纪】今寳鸡故陈仓姚睦云黄帝都陈仓非宛丘故今陇右黄帝遗迹甚多【本注】
少昊氏
少昊青阳氏以处云阳亦曰云阳氏以金寳歴色尚白又曰金天氏处于甘泉兴郊禅崇五祀正都邑肇车牛作布货以制国用立史官尊耆老修其方而天下治【路史疏仡纪 按以上诸帝世次荒逺莫考其都雍与否秖因古史所传以作是编之外史尔】
周【姓姬氏】
武王讳发以岁己卯春二月克商即天子位定都镐在位七年
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列爵惟五分土惟三建官惟贤位事惟能重民五教惟食防祭惇信明义崇徳报功垂拱而天下治【周书武成】
成王讳诵武王太子以岁乙酉即位在位三十七年叔向曰成王能明文昭定武烈者也【国语】
康王讳钊成王太子以岁壬戍即位在位二十六年太子晋曰自后稷之始基靖民十八王而康克安之【国语】
昭王讳瑕康王太子以岁戊子即位在位五十一年穆王讳满昭王太子以岁己卯即位在位五十五年共王讳繄扈穆王太子以歳甲戍即位在位十二年懿王讳囏共王太子以岁丙戌即位在位二十五年孝王讳辟方共王弟以岁辛亥即位在位十五年夷王讳燮懿王太子以岁丙寅即位在位十六年厉王讳胡夷王太子以岁壬午即位在位五十一年宣王讳靖厉王太子以岁癸酉即位在位四十六年宣王承衰邦家多阻惩难思理官人以叙山甫补阙方叔御侮是用中兴恢复周宇【挚太常集】
幽王讳宫湼宣王太子以岁己未即位在位十一年平王讳宜臼幽王太子以岁庚午即位岁辛未东迁于洛
后稷居邠太王作周丹开雀録火降乌流三分既有八百不谋苍兕誓众白鱼入舟成康之日政简刑措南廵不还西服莫附共和之后王室多故檿弧兴謡实倾周祚【司马贞索隠】
右周自武王元年己卯至平王元年幸未共都镐三百五十三年【按周室中叶有迁都之举皆在陜境故不详书而统以镐京云】
秦【姓嬴氏】
始皇帝讳政以岁庚辰并天下称皇帝都于咸阳凡十二年
二世皇帝讳胡亥始皇帝少子以岁辛卯秋七月即位在位三年
王子婴始皇帝孙以岁甲午即位乙未出降于汉凡一年
周厯已移秦直其位吕政残虐然以诸侯十三并兼天下极情纵欲三十七年兵无所不加制作令政施于后王盖得圣人之威始皇既殁胡亥极愚郦山未毕复作阿房以遂前防任用赵高残虐促期虽居形便之国犹不得存子婴度次得嗣冠玊冠佩华绂车黄屋从百司谒七庙小人乘非位莫不怳忽失守偷安日月独能长念却虑父子作权近取于户牖之间竟诛猾臣为君讨贼吾读秦纪至于子婴车裂赵高未尝不健其决怜其志婴死生之义备矣【班兰台集】右秦自始皇帝二十六年庚辰至子婴元年乙未共都咸阳一十六年
汉【姓刘氏】
高皇帝讳邦沛人以岁己亥春二月灭楚即皇帝位夏五月定都长安在位八年
周秦之间可谓文敝矣秦政不改反酷刑法岂不缪乎故汉兴承敝易变使人不倦得天统矣【史纪高祖本纪】
孝惠皇帝讳盈高祖太子以岁丙午夏五月即位在位七年
孝惠内修亲亲外礼宰相优宠齐悼赵隐恩敬笃矣闻叔孙通之谏则瞿然纳曹相国之对而心恱可谓寛仁之主遭吕太后亏损至徳悲夫【汉书惠帝纪按惠帝后吕氏称制九年所立两少帝皆非孝惠子也史汉纪传载之已详故不书】
孝文皇帝讳恒高祖仲子以岁辛酉秋九月即位在位二十三年
孔子言必世然后仁善人之治国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诚哉是言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徳至盛也廪廪乡改正服封禅矣谦让未成于今呜呼岂不仁哉【史纪文帝本纪】
孝景皇帝讳启孝文帝太子以岁甲申夏六月即位在位十六年
孔子称斯民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信哉周秦之敝罔密文峻而奸轨不胜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十六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汉书景帝纪】
孝武皇帝讳彻景帝太子以岁庚子春正月即位在位五十四年
汉承百王之高祖拨乱反正文景务在养民至于稽古礼文之事犹多阙焉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祠改正朔定厯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焉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汉书武帝纪】
孝昭皇帝讳弗陵武帝太子以岁甲午春二月即位在位十三年
昔周成以孺子继统而有管蔡四国流言之变孝昭幼年即位亦有燕盖上官逆乱之谋成王不疑周公孝昭委任霍光各因其时以成名大矣哉承孝武奢侈余敝师旅之后海内虚耗户口减半光知时政之要轻徭薄赋与民休息至始元元凤之间匈奴和亲百姓充实举贤良文学问民所疾苦议盐铁而罢酤尊号曰昭不亦宜乎【汉书昭帝纪】
孝宣皇帝讳询武帝曾孙戾太子孙也以岁丁未秋七月即位在位二十五年
孝宣之治信赏必罚综核名实政事文学理法之士咸精其能至于技巧工匠噐械自元成间鲜能及之亦足以知吏称其职民安其业也遭值匈奴乖乱推亡固存信威北夷单于慕义稽首称藩功光祖宗业垂后嗣可谓中兴侔徳殷宗周宣矣【汉书宣帝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