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记 - 第 3 页/共 21 页

市舶提举司 都指挥王胜故宅也。国朝初,市舶置司于泉州,成化五年,因修撰罗伦谪官,奏移今所。   两贤祠 祀罗文毅公伦、舒文节公芬。伦,庐陵人,以论辅臣李贤,起复,谪副市舶;芬,进贤人,正德丁丑进士第一,亦以翰撰直谏,谪副市舶,时称梓溪先生。嘉靖间,巡按聂约建一峰书院于朱紫坊。万历十七年,督学使耿定力请于抚台,以废提举司合祀二公,署两贤祠。二十二年,改提举衙为督捕馆,以居杉洋捕盗通判。督学使徐即登市民居,为门南向,买田建碑,祀典益隆。三十七年,为水所坏,参议甘雨重为修葺,自为“记”,勒祠中。   明徐即登《祠记》:“予为祠部郎,阅诸路学使上祀籍。至闽,展阅两贤祠而无门,询之有司,诘所以兴废故,则称两贤并祀于提举司。主之者,中丞周公;成之者,学宪耿公。其后,太守既并督捕私署,乃改署于斯祠,门遂塞。予偕陈参藩、张兵宪二公,从署门入谒焉。则见祠仅存一堂,堂率置他物。前则鞠为蔬圃,后则为衙舍。子三人悼叹久之。予谂于二公曰:‘此祠也,生而居,没而祀,顺也。计祀之日至改之年方五稔,未远也。而兴废顿易,人情固有不可知者乎?今欲兴复之,盍为久远计。’二公佥曰:唯唯。二公乃以其事嘱福郡温二守,二守欣然任之,于祠前得地十数丈,辟门从东南出。祠后吐还原所,以妥神寝。左右高墙垣,以隔私署。予又访吾江占籍兹土李日新、周其和,给与衣巾,世世奉祀。是役上不妨官署,下不费民财,神有堂室,人有蒸尝,庶几其可久乎?二公有感于废兴之故,嘱予记之。予述所闻两贤事,并祠始末。”   怀德坊 旧名延平。宋司业郑南居之,改儒宗。国朝天顺间,镇守少监来住,寓地平寺,重建,更名。内有永安坊,与怀德坊相直,西通山兜尾,北通板桥亭。常丰仓前亦来住所建,今并废。   由衣锦坊而西为闽山坊、王益祥宅、百胜营、车弩桥、贞节坊、三山驿、西察院、董忠宪祠、拙斋祠、递运所。   闽山坊 俗呼庙巷。南通文儒坊,北为牙道营坊,今圮。   王益祥宅 益祥字谦叔,宋淳熙甲辰进士及第,枢密院编修,监察御史,江东提刑致仕。旧居闽县江左里之筹岐,后迁今所。国朝洪武二十一年,为镇守帅臣所夺,创中卫仓,寻毁于火。天顺元年,八世孙参政佐疏于朝,复之。   元韩准《咏王益祥监察御史诰》:“绣衣人去诰犹存,百代珍藏付子孙。为问王家堂上燕,几回冠盖过高门。”   百胜营 宋时厢军屯驻于此,今废。内有委巷,并称营里。   车弩桥 在圆通、打线二巷口。旧有木梁,国朝成化十七年,始甃以石桥。西则三山驿也,俗呼馆驿桥。   贞节坊 旌表李徽妻林氏。子源,领成化辛卯乡荐。   三山驿 即元东驿地。宋提刑司团结军营故基也。宋时,城中为驿五,后尽废。元至元间,以宋赵资政注府为在城驿,元贞二年,平章高兴移今所。国朝洪武间,建三山驿于元东驿。隆庆间,作二公馆于驿之东。   西察院 即元西驿地。国朝正统十年,建为福宁道西院,旧在钟山之西。嘉靖间移今所,为使臣传舍。   董忠献庙 祀元参政董文炳。文炳略地于闽,秋毫无犯,闽人德之。祠今废。   拙斋祠 祀宋儒林之奇,以吕祖谦配之。黄朴匾其堂曰“尊拙”,莆田陈宓署其门曰“拙斋先生书院”,岁久倾圮。国朝成化间,裔孙培重建。万历庚戌,督学熊尚文重修。   递运所 洪武间建。在驿之东南。   由文儒坊而西为闽山庙、金斗桥、洋尾园。   闽山庙 神姓卓名祐之,宋景祐进士,秀州判官。生平正直,精爽过人,自谓死当为神。及卒,果著灵异,乡人即所居庙祀之。号应公大夫,有二神焉。端平间,返风灭火。殄汀郡之寇,有司以闻。敕封广利侯,寻加“威显”。赐额“灵应”,祠官领之。国朝弘治四年重建,香火益盛。嘉靖初,里人迎神,金鼓喧沸。巡按御史程昌莅庙,拆其屋之半,后又修复。宋赐敕二道:“敕福州灵应庙神,长乐巨镇,统收八州,带山负海,民俗繁庶,盖东南一都会也。庙于其地,赫然有声,二神同宇,合以揭额。返风灭火,霈泽苏旱。郡人以尔之灵应为言,申命牧司,开以侯爵,益施惠利之实,永祐邑里之民,可特封广利侯。奉敕如右,牒到奉行。端平乙未年九月二十一日。”   “敕福州灵应庙广利侯,祭法:能御大灾,则祀之。灾之大者其有烈于兵火乎?尔宅灵闽山,保有南国,耀阴兵以弭汀郡之寇,返炎风以扑邻境之焚。考观民言,灼见神烈,式益表号,以灵应广利侯特封广利威显侯,奉敕如右,符到奉行。端平乙未年九月二十八日。”保奏官福建运判袁庸,行都事郭任受,庙官萧炤立石。   明王应山《闽山祠避暑》:“选胜当三伏,言过里社中。山寒泉有白,林密日无红。我辈能歌雪,神君数借风。虽非河朔饮,不放酒杯空。”   洋尾园 在罗汉洋之北。周迥六塘,武弁所有,后为达官别业,辗转数主。   明林燫《饮王宪长池亭》:“爱尔遗荣十亩栖,水亭炎夏玉壶携。日边高树当轩荫,波面轻云入户低。酒泛浓香薰菡萏,琴调雅曲对凫鹥。习池自昔风流地,纵饮何妨醉似泥。”王应山“和”:“白社人同绿野栖,一樽特为数公携。东山对酒萝阴合,西第留宾竹日低。池树阴浓欢鸟雀,渚莲香满醉凫鹥。相逢且尽嘉鱼乐,魏阙能忘湿紫泥。”   由光禄坊折而西,为道南祠、板桥亭庵、仓前桥、常丰仓。   道南祠 即宋法祥院。国朝成化二年建前堂,祀宋儒杨龟山,配以罗豫章、李延平、朱晦庵,其后推祀二程,以四先生配之。后堂祀宋时三山诸儒。万历十七年,督学耿定力厘正祀典,移二程庋阁,位龟山先生于南面,以罗、李、朱配享如故。   板桥亭庵 在光禄坊。内跨河为桥,亭其上,祀观世音。   仓前桥 近常丰仓,南北二桥,有亭其上。   常丰仓 即闽五百罗汉寺也。国朝洪武七年建。   由怀德坊而西,为织染局、养正书院、校士馆、射圃。   织染局 在地平寺之东。市舶内臣公署也。国朝洪武八年建。织染局于府治东南光泽坊内。成化十六年,太监尚春以其地建市舶府,移局今所。   养正书院 在乌石山之北。元至正十七年,建地平瑜珈教寺于此。国朝正统间重修,景泰六年改为法禅寺,俗呼地平堂。嘉靖七年,改为养正书院。   校士馆 在提学道之东。国朝万历七年建。   射圃 在学道之西。先是,射圃在书院之北,后改学道度西偏之地作射堂,其南为门,署曰“射圃”。    卷之七 郡城东北隅 侯官县   自还珠门迤东,为左院巷、乐土桥、沿河东巷、龙须河、万岁巷、东衙巷、七星井、谯楼、布政使司、分守厅、巡海厅、嘉树轩。   左院巷 宋左司理列署,今为民居,甚湫隘。   河巷,俗呼花巷,有通阛桥在虎节河上。   乐土桥 在旧正南虎节门外。晋守严高名大航桥,通舟楫。元和中,观察使薛謇重浚,以油杉作堤限。宋熙宁三年,守程师孟重修,更名乐土,俗呼毛应桥。   沿河东巷 在虎节河之东,有勾栏桥。又东为龙须河。   万岁巷 俗呼庙巷。有古灵祠,祀宋枢密陈襄。内有横巷,达于东衙。襄,侯官古灵人,时称四先生。   明高廷礼《谒古灵祠》:“寂寂古灵祠,明明仙居宰。当时化百里,惠泽流千载。家林庙貌存,不啻桐乡爱。何以咏甘棠,古榕绿阴大。”   东衙巷 为闽官署,今为民居。内有横巷,达都司前。   七星井 其六在宣政街东西,其一在还珠门外。近岁更名“福井”。先是宋绍熙五年,砌十石盂于谯楼北,注水以厌南离,今存。   全闽第一楼 在布政司南。唐观察使元锡建,即威武军门也。宋郡守元绛更辟双门,建楼十楹,置滴漏、鼓角,又为楼以翼之。左曰宣诏,右曰班春。嘉定间毁,安定杨长孺重建。元泰定间复毁,遂改石基,观构重楼八楹,用石柱,凡四十有四,高九十八尺。至正二十三年,陈有定平章事,鼓楼鸱尾吐气如雾。国朝宣德二年,为大风所圮,御史方端命僧了心(侯官姚给事铣之弟)募缘重建,深广如旧,高减二尺。复置铜壶滴漏,仍为布政司前门。以前案五虎,惟开左门出入,北匾“拱辰”,南匾“授时”,今更名第一楼。   明张时彻《登拱辰楼》:“紫薇仙署攀蓬莱,阿阁玲珑接上台。碧海云霓翻水殿,青城龙虎结瑶台。绮罗晴斗千门日,钟鼓春传九陌雷。客子不知芳草绿,香车何处起尘埃。”(时彻,四明人。嘉靖中,为闽藩大参。)王世懋《元日登楼》:“飞阁岧峣倚碧天,朝元初罢陟层巅。云峰结幄迎春历,海日冲波接暮年。武帝楼船千载色,无诸城市万家烟。遥空似有孤鸿去,欲托离愁与此传。”(世懋,太仓人,万历中督闽学,转参政。)陈文烛“和”:“一上层楼几醉醒,无诸犹自有荒城。岁占忽讶和风至,春到翻惊赤日明。结幔云深山色远,乘槎天尽海波平。江山信美非吾土,目送飞鸿万里情。”(文烛,沔阳人,万历中福建布政。)顾大典《登楼怀陈王二公》:“越王城畔古岩疆,高阁岧峣引眺长。绕郭山形雄虎踞,遥津剑气识龙藏。江梅折赠来吴苑,郢雪惊传自豫章。极目凭栏思无限,云光树色共凄凉。”(大典,吴江人,督学宪副。)丁继嗣《元日登第一楼》二首:“元辰朝罢自从容,飞阁蝉联剑为从。万里山河卑禹贡,千门簪绂上华封。侈谈双手能降虎,绾结同心欲御龙。珍重高怀先下榻,醉来何惜夜扶筇。”“层楼雄峙压危峰,俯视闽关百二重。缥缈直惊山海窄,崔嵬几傍斗牛冲。天空鳌柱辰初拱,云近龙台暮尚从。圣主垂衣正此日,万邦谁不共朝宗。”   布政使司 在于城坊,当三山之中。晋守严高初建为刺史衙。唐为都督府,又为观察使衙,又为威武军衙。闽王审知建衙于此,其后僭号,改作逾制,有文德殿、长春宫、紫薇宫、东华宫、跃龙宫诸名。钱氏纳土,悉废撤。独明威殿仅存,守臣避不敢居。以为设厅,有勅燕集于此,即其旁建大厅视事。天圣五年,郡守章频始于其东创都厅,郡守郑载重建大厅。景祐四年,郡守范元复于大厅之西创后堂,更名清和堂。宋末,端宗即位,以设厅为垂拱殿。元为行中书省,又为宣慰司,更置不常。至元十九年火。明年,右丞蒙古歹建省厅于设厅旧址。置左、右司,创诚心堂,立仪门,列东西吏舍、库庑。国朝洪武初,改为福建等处承宣布政使司。正堂曰宣政,今改“政本”;后堂曰退思,今改“紫微”。仪门前即古东康门,今以其地建分守厅。西即古西园门,今以其地建巡海厅。又清军道、督粮道、分守福宁道、分守武平道、寅宾馆、土地祠、经历司、照磨所、理问所、司狱司、龙亭库、架阁库、广积库,俱在藩司之内。   后乐亭 在后堂北。有小阜,乔木数株,即严高卜迁处。弘治中,左伯李琮建亭。万历初,名为嘉树轩。   明陈卿诗:“长昼文书静,时能脱世机。亭虚千嶂入,树老十夫围。末路心犹在,清樽兴岂违。官曹无补益,惭负芰荷衣。”(卿,蜀人,嘉靖中闽藩左伯。)陈文烛诗:“间轩古木昼阴阴,握手翻惊共壮心。封植灵根秋正老,声音丝竹夜还沉。无妨潦倒同薇省,似与高标入艺林。少小相逢青鬓改,大椿那得有霜侵。”王世懋诗:“早岁风流奈晚何,相将华发倚庭柯。能无似我婆娑甚,独自怜君掩映多。密意敢期温室对,素心疑倚小山歌。惟应醉卧扶疎里,百尺涛声枕上过。”   日新堂 衣锦阁 春野亭   宋蔡襄《春野亭》诗:“东凭轩牖高,下视野田功。淡荡沐春泽,依微生柔风。江潮涨晚绿,山麓延朝红。耕锄时节动,歌语声意通。”又有五云阁、燕堂、眉寿堂、信美堂、庆雨堂、爱山堂、雅歌堂、艤阁、舫斋、怡山阁、望云楼、开射亭、荔枝楼、逍遥堂,俱在旧威武军内。宋代修建,至国朝俱废。      卷之八 郡城东北隅 侯官县   自谯楼折而东,为庄嘉公祠、阴阳学、金鼓房、断事司、都指挥使司、右卫指挥使司、屯盐道、芝山、开元寺、灵山堂。   庄嘉公祠 祀元宣慰使庄嘉公,今为里社(有元碑立祠中)。   阴阳学 隶福州府。训术一员。   金鼓房 朝贺、操练、取旗鼓、响器于此。   断事司 宋试院地,司都阃狱事。经历加注、都事,列署东西。其北为狱,有吏目厅。   都指挥使司 宋试院地。元为福州路总管府。国朝洪武初,改为福州卫。八年,更为福建都指挥使司。驸马都尉王恭辟而新之。经历司在正堂东,旗纛庙在后堂北,祀火、雷、六纛之神,霜降放炮于此。   福州右卫指挥使司 元福州路总管府司、狱司故址。国朝洪武八年、二十四年建。经历司镇抚厅,左、右、中、前、后、中左,六千户所俱隶卫。   屯盐道 在芝山之阳。正德初建,后堂北有宇。学宪田汝成“记”。   芝山 屏山之支也,与灵山联属。历代营建,铲凿殆尽。开元寺法堂后微存冈阜。   开元寺 在芝山之南。其地旧隶怀安,今属闽县。梁太清二年,建寺曰灵山,寻改大云。唐初更隆兴,开元二十三年更今名。复匾其门,曰“芝山”。会昌中,汰天下寺,州存其一,即此。北宋天禧中灾。庆历二年,合开元、庄严二寺地重建。国朝为祝圣之所。南有亭,石柱十六。亭之南为灵源阁,廊东、西有钟、鼓楼。其东平怀堂,后唐同光初为太平寺,闽王审知建,以铜三万觔范弥陀像于灵、芝二山之麓。下有古井,深不可测。縻金银万余两为四藏经,各五千四十八卷,翁承赞撰“铭”。又造木塔七层,宋时屡灾,并入开元。   唐周朴《开元寺》诗:“开元寺里七重塔,遥对方山影拟齐。杂俗人看离世远,孤高僧上觉天低。惟堪片片紫霞映,不与濛濛白雾迷。心若无私罗汉在,参差免向日虹西。”   明王恭《题冶城开元寺》:“城里青山闻梵音,灵源高阁影沉沉。鸟边祗树人烟近,象外云花野照深。苔色满廊行履迹,月明空界印禅心。自怜人代多氛垢,未得焚香礼遁林。”张潜《开元寺》:“偶入菩提门,徙倚灵源阁。抬头眼境宽,适意胸襟廓。四山当衽蓆,千里在掌握。金容照寰宇,璇题俯城郭。影移雾刹幢,声落风檐铎。霜林出断鸿,霞空送孤鹤。岳峙天齐年,海晏民同乐。吾人大化中,内观须不怍。”汪文盛《开元寺纳凉》:“佛照明珠海,慈云起鹫林。禅超三乘悟,阁抱四天阴。劫外缘无了,风前乐自吟。万山绕闽粤,豺虎只徒深。”(文盛,湖广崇阳人,嘉靖初知福州。)邵傅《避暑开元寺》:“三伏城中寺,灵源宝阁幽。客来能几度,芝化已千秋。松径风涛入,莲池水月留。翻嫌河朔饮,未卜此岩丘。”吴国伦《过开元寺》:“芝林歇马叩文殊,贝阙阴阴复道纡。绕院风灯摇罔象,半山羽盖拥浮屠。晋安城郭千花簇,蓬海烟沙一雨驱。只讶诸天常不夜,摩尼隔水弄明珠。”(国伦,兴国州人,知邵武府。)郭子章《开元寺》:“空境凌空势欲齐,万家烟火引招提。海澄定水潮常寂,山浴慈云瘴不迷。石鼓遥临仙梵逈,灵芝倒跨堞楼低。禅栖市隐嚣尘绝,白社何劳问虎溪”。赵世显《开元寺》:“结侣恣跻攀,空门俯市阛。秋声摇翠竹,爽气溢苍山。树杪诸天静,云边独鸟閒。幽怀耽木石,逸思出尘寰。日落孤城紫,烟凝万井殷。漫馀山简兴,倒载月中还。”   灵山堂 在芝山之东。旧为开元寺经院,有僧纲司。嘉靖间,高侍御世魁丐为别馆,后入方序班增构亭榭,侍御殁未五十年,已数易主。   明汪文盛《过经院读郑继之壁间诗》:“瘴雨炎蒸午未深,斜穿曲径过禅林。灵山日傍孤城转,闽海云生废殿阴。苦忆旧游谁在眼,读残新刻倍沾襟。抱琴那有钟期想,挂剑徒悬季札心。”林炫《饮灵山堂》:“高适夙抱烟霞兴,别业新开山水奇。洞口仙人骑白鹿,峰头童子采青芝。晴云起石斜依户,春水滋花细入池。万卷悠然堪习静,红尘车马任奔驰。”朱豹“次韵”:“寂寂山堂带梧竹,疏簾小簟故清奇。晴云出岫绕苍石,老鹤穿花衔紫芝。招隐自甘黄蘖酒,濯缨何负白鸥池。眇予亦起沧洲兴,惭愧红尘驷马驰。”(豹,上海人,嘉靖中福州知府。)袁达“次韵”:“高人住得灵山好,坐览晴峰天际奇。簪盍芳筵惊白发,歌迥空谷踏青芝。柔丝牵树连行径,新潦流花入曲池。作客况逢梁苑赋,挂壶何厌鹿车驰。”高世魁“次韵”:“诛茅结屋随吾意,箨帽荷衣岂好奇。窗外晴云长护竹,岩前春雨欲生芝。却惭杜老开花径,愿学山公醉习池。莫许烟霞近成癖,从来肋力怯驱驰。”黄用中《灵山燕集》:“窈窕薜萝丛,嶒一径通。如何蓬岛胜,宛在市尘中。深篠时藏月,高林晚度风。方干有清隐,那更赏心同。”袁表《灵山堂》:“双林别有春,一径向无尘。曲槛花留客,空山月近人。兴随青草洽,歌逐紫芝频。余亦耽奇者,悠然愿卜邻。”林世吉“和”:“地僻攒山胜,门闲避俗喧。烟霞深锁径,松竹静交轩。岩翠寒披席,林香晚扑樽。幽情同恋赏,不畏日黄昏。”陈椿《灵山避暑》:“胜地重来惬赏心,扪萝与客眺层岭。山当睥睨千峰起,路入祗园一径深。古木凌风驱伏暑,悬岩飞霭变秋阴。狂歌不但夸河朔,还有清谈似竹林。”徐熥《夏日灵山堂避暑》:“灌木阴中共倚栏,飞来苍翠落檐端。满林花雨诸天近,六月松风一座寒。鸟入乱云翻影灭,蝉当斜日送声残。相逢正有淹留兴,其奈疎钟报夜阑。”   自开元寺折而东,为宝泉局、福州左卫、三山楼、福州中卫、狮桥、庆城寺、忠懿庙、井楼门街、王胜宅、北斗堂、七穿井、怀北社学、延善庵、贡院、凌云台。   宝泉局 万历五年,奉旨铸钱,以旧兵营及芝山寺余地置局。   三山楼 宋时建。在子城东南,今废。其下为长利桥,俗呼剃刀桥。   福州左卫 宋荐福寺经院地。元时废。至正中,改建勉斋书院。国朝洪武中创为右卫。内经历司、镇抚厅,左、右、中、前、后、中左六千户所俱隶卫。   福州中卫 宋太平寺地。国朝洪武中创为左卫。经历司、镇抚厅,左、右、中、前、后五千户所俱隶卫。   都尉营 在开元寺东直巷内。吴置典船都尉,主谪徒作船于此,今为民居。   狮桥 在寿宁坊之南。   又有经院前桥、延庆桥,在狮桥东西百步许。   庆城寺 本王延羲宅。五代晋天福七年,舍为永隆金身罗汉院。宋祥符三年,赐额并高丽铜佛像。又二石笋、小木塔,俱高丽所献,今废。   忠懿庙 本王审知故宅,在庆城北。有唐季侍郎于兢所撰《琅琊王德政碑》、宋钱昱祠碑。宋时,钱氏纳土,诏赐祠故宅,塑都押衙程斌、孟威等配享。历代以来,每岁有司必牲醪,取祠下土为春牛。万历二十九年,有诏修理先代帝王祠、墓,王裔孙诸生一腾请之两台,捐公帑重建。时转运副使临海王亮以苑马卿谪闽,亦王裔孙,力襄厥成,春、秋祭如汉闽越王例。   明叶向高《忠懿王赞》:“有貌紫光,有髯戟张。惟忠懿王,王来莅闽,闽壤荆榛,孰开其屯?王乘白马,大旗蔽野,闽山之下,父老来迎。壶浆纵横,我父我兄。兄除秽辟,绥我衽席。施及蛮貊,大贝南金。臣节弗淫,帝鉴乃心。丰碑突兀,作镇闽粤。甘棠勿伐,王子王孙。椒聊衍蕃,代高其门。王泽悠悠,王貌兹留,贲于千秋。”明徐熥《元夕》诗:“庆城灯烛夜辉煌,照见丰碑字几行。此是先朝汤沐邑,年年歌舞祭闽王。”曹学佺《谒忠懿王庙》:“翔鹍祠貌古,磔兽石文斑。作镇犹兹土,招魂自故山。文章窥逸韵,戎马得愁颜。一代兴王地,惟存梵宇间。”   井楼门街 在寿宁坊狮桥北。   王胜宅 在井楼门。胜,合肥人,为福建海道都阃,占籍右卫。事母甚孝,诏旌其门。   北斗堂 永乐六年建,今废。   七穿井 在井楼门之西,城楼因以得名。   延善庵 在平山下。   怀北社学 在贡院之东南。   贡院 在将军山之北,旧钱局地。宋时,文场在今都司巷。国朝洪武中,布政薛大昉改建于城南郡学之北,今南察院地。成化七年移今所。翰林学士柯潜为“记”。其时,门巷由丽文坊入,甚湫隘。正德季年,市民居,辟新衢里许,有桥曰“青云”。万历四年,册封使者寓宿,不戒于火。越明年,重建。巡抚都御史耿定向“记”。至公堂、鉴衡堂、监临台、藩臬署、明远楼、瞭高楼,俱在院内。   明林燫《贡院新成,沈、吴二方伯邀饮》:“使节双瞻下赤霄,新开文苑倚岧峣。炎蒸三伏披襟快,苍翠千山对酒遥。方岳虞廷咨舜举,誉髦周士佇贤招。泽宫回首他年忝,老去扁舟愧圣朝。”陈文烛《中秋明远楼玩月》:“棘围何幸得追陪,绮席欢同月夜开。影倒河山多景色,寒迥星斗见楼台。九仙宝鑑窥帘细,三岛骊珠绕座来。把酒挥毫光万丈,悬知独有子云才。”王世懋“和”:“高甍面面绝飞埃,锁棘惟将匣镜开。忽有天香飘桂子,更疑霜色上莓苔。台乌绕栢中宵动,海蚌含珠并月开。闽越宾僚盛今夕,登楼独让庾公才。”吴国伦《闽闱校文》:“棘院藜光彻曙明,桂宫秋色海天清。函书竞奏三千牍,比玉谁连十五城。不分胥臣能荐士,肯令毛遂晚知名。周家典礼宾兴重,此日岐山正凤鸣。”   凌云台 在贡院北,冶山之麓,旧为龙王庙。   自卫巷折而北,为分巡道、都督府、东山楼、城隍庙、会稽亭、禊游堂、佚老庵、欧冶池、小古楼、火器库、乾元寺、兵备道、缓带楼、诸古岭、华林寺、越王山、武备库、止戈堂、越峰罗汉院、叫佛庵、越山庵、严胜门、严公祠。   卫巷 在屯盐道右卫之中。   分巡道 在冶山之麓。   都督府 在将军山之西。本指挥钱贵宅,后创军器局,又为清军御史公署,称东察院。国朝嘉靖四十三年,总兵戚继光建衙于此,委巷内建坐营司。   东山楼 宋时建,在今丽文坊。宋守元绛更东泰门为康泰,创楼其上,面东山,故名。今废。   城隍庙 在越王山之东,威灵坊内。晋太康迁城,建庙今所。宋绍兴、淳熙作“更衣”、“肃仪”二亭。元季亭毁。国朝洪武二年,诰封“监察司民威灵公”。十七年罢封号,称福州府城隍之神。万历十年,门庑灾,寻即葺治。附郭二县,不别立庙。按宋林遹《长乐图经》:“城隍神,乃汉御史周苛为项羽所烹,高祖思苛忠烈,令天下郡县立庙祀之。”   将军山 在贡院西南。一名冶山,又名泉山。闽越故城即此。宋《治平图》曰“泉山”,《熙宁图》曰“将军山”。唐刺史裴次元于其南辟球场,即山为亭,勒二十咏曰:望京山、观海亭、双松岭、登山路、天泉池、玩琴台、筋竹岩、枇杷川、荻芦冈、桃李坞、芳茗原、山阴亭、含清洞、红蕉坪、越壑桥、独秀亭、筼筜砌、八角亭、盘石椒、白土谷,各为诗题亭壁。又有涟漪亭、东阳坡、分路桥、乾冈岭、木瓜亭、石堤桥、海榴亭、松筠陌、夜合亭。而裴次元《望京山》诗云:“积高依郡城,向拔凌霄汉。”其时山高峻,故有“望京”之名。荐经营拓,试院开凿,所存惟山骨耳。   会稽亭 在佚老庵之西。宋嘉祐间,郡守元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