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志 - 第 17 页/共 23 页
正道观在县北十三里有吴道子画今存
法隆院在县南一十五里唐大历元年置
昭惠院在县东南三里唐大中年置
庆安泥寺在县西南十里唐初置贞观元年重修后废晋天福六年再修
鹿台神庙在鹿苑原上郡国志曰鹿台祠百姓祈祷水旱有感俗名鹿台将军 【沅案此书所引郡国志刘昭注本皆无当是郡国县道记也】
后秦二主墓 【姚苌姚兴】 在县东十三里 【沅案元和郡县志姚兴墓在县东一十三里无姚苌太平寰宇记有】
唐西平王李晟墓在县东南十里 【沅按裴度撰神道碑云葬于高陵县奉正原】
干佑
干佑县 【次畿西北去府二百五十里沅案新唐书云县中下】 本汉洵阳县地唐万岁通天元年析商州丰阳县地置安业县 【沅案太平寰宇记云分丰阳县及招喻左绵等谷逃户以置】 景龙二年隶雍州景云元年复隶商州干元元年改为干元县隶京兆府寻还商州永泰元年为羌贼烧毁徙治今县西北三十步长庆二年复治今县光启二年经蔡贼焚荡复徙今县西北西王谷龙纪元年复归旧县汉干佑二年隶京兆府改为干佑县
县境 【东西三百二十五里南北三百五十里】
五乡管十五里 【沅案太平寰宇记云旧三乡今五乡】
干佑乡在县西管里五
蕴谷里 东柱里 长陵里
西柱里 干佑里
小和乡在县西管里三
大和里 小和里 仵谷里
大和乡在县东北管里三
瓦谷里 长望里 西王里
左绵乡在县西北管里三
黄花里 青度里 团田里
平定乡在县东北管归安里
归安镇在县南一百二十里
长陵山在县东七十五里 【沅案山在今镇安县东北二十里此县名既屡易治又频迁故纪其见在山川道里也】
梦谷山在县东南三十里其山崇峻常有云起 【沅案山在今镇安县东北三十里】
石驴山在县西南一百八十里山有石状驴 【沅案山在今镇安县东南一百里】
石马山在县南三十里山有石状马 【沅案山在今镇安县北四十五里】
车轮山在县南五里 【沅案山在今镇安县北八十里】
考山在县北七十里 【沅案山在今镇安县北百七十里】
重崖山在县东五里 【沅案山在今镇安县东八十里】
乍水在县东五里出万年县界秦岭下流入金州洵阳县界 【沅案水经注作柞水云西出柞溪南流径重岩堡西屈而东流径其堡南东南注于旬水乍即柞字俗也】
蕴水在县西南七里出考山下流入乍河 【沅案太平寰宇记云蕴水在县西南七里谷在今镇安县北七十里】
洵河在县西南一百里出万年长安两县界秦岭下南流经县入金州洵阳县 【沅案水经注作旬水云出旬山东南流径平阳戍下又东南径旬阳县与柞水合】
渭南
渭南县 【唐畿西至府一百三十里】 本汉新丰县地前秦苻坚置渭南县属京兆郡汉初有渭南郡因以取名述征记曰渭南县夷狄所置则谓坚也后魏孝昌三年徙置今县东南四里明光原上为南新丰县仍置渭南郡西魏废帝二年分置灵源中源二县改南新丰为渭南县后周建德二年郡及二县并废入渭南属雍州隋文帝开皇十四年徙县于今治 【两京道里记曰隋文帝过县以原上乏水故徙之】 唐武德元年隶华州五年复隶雍州天授二年于零口镇鸿州析渭南庆山置鸿门县领渭南庆山高陵栎阳鸿门五县大足元年废鸿州并鸿门入渭南县隶雍州周显德二年析隶华州
县境 【东西三十八里南北七十五里】
四乡管八里 【唐十九乡】
神德乡在县郭下管里二
仁和里 丰阴里
石泉乡在县西南管里二
曹刘里 崛泉里
神川乡在县南管里二
清化里 乐坊里
广阳乡在县东管里二
临渭里 金泉里
县城周三里余二十步重九尺括地志曰隋炀帝大业九年筑
渭南镇在县郭下
赤水镇在县东一十五里
堠子镇在县西南与蓝田县接境以南山多虎故立斥堠于此
渭南驿在县郭内东至华州佑顺馆三十四里西至临潼县驿六十二里南至商州洛南县秦岭为界无堠馆北至耀州富平县驿七十里
东阳驿在县东一十三里两京道里记曰西魏大统十四年置在东阳谷侧因以为名
杜化驿在县西一十三里两京道里记曰亦大统十四年置在杜化川 【二驿今废】
酋桥在县东五里桥架酋水因名之
灵台山在县东南三十五里
倒兽山一名元象山在县东南三十七里 【沅案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皆云在县东南五十里】 十六国春秋曰王嘉字子平隐于东阳谷凿崖宂而居弟子传业者数百人亦皆宂处石季龙兵乱弃其徒众至于长安潜德终南山结庵而止门人闻而复随之乃迁于倒兽山即此也
广狗谷在县南三十里
广乡原在县东南十里水经注曰东阳水西阳水并南出广乡原北垂
新丰原一名青原在县西南二十里水经注曰泠水历阴盘新丰二原之闲案今泠水经此原之右
胡城坡在县南一十五里东西一十五里南北接山三十里
柳侯坡在县东南一十五里东西一十里南比接山三十里
羝羊玄坡在县西南二十里东西三十里南北接山三十里
虫奉蛤土追在县南二十里崇三十尺周二百步
孟家土追在县南六十里崇一百尺周二百步
灰土追在县西南五里崇三十尺周一百步
渭水西自临潼县界流入去县四里东流入郑县界
酋水出县西南石楼山水经注曰酋水出倒兽山南总五水单流北注经秦步高宫东历新丰原东而北经步寿宫西又入渭
东阳谷水出县东南广乡原北
西阳谷水出县东南广乡原北
杜化谷水出县西南
零谷水出县西
梁泉在县东南一百五步
甘泉在县城内
姜泉在县城内 【唐陆贽为尉有诗曰姜泉流渺渺夹砌树阴阴葢县内多引流泉】
漕渠在县北一里来自临潼东入郑县界今涸
王尚泽在县西十五里
灵池在县东南二十五里后魏永熙元年水自涌出因而成池周八十步
鸿门亭即汉高帝见项羽之处大道北下坂口名
半日邨太平寰宇记曰此邨以山高蔽亏阳形常照其一半
风门三秦记曰在新丰县东南两阜相对其所多风
钓鱼峰在县东南十七里
县故城在县城北周一里余二百八十步崇一丈括地志曰渭南故城在县治东南四里西魏文帝大统十六年筑 【案县故城疑苻坚所置渭南县括地志所引当是南新丰县】
右仓堡城在县东三里
张堡城在县东南三十里
严堡城在县西南三十五里
青原堡城在县西南二十五里
姚堡城在县南二十里
胡城在县南十里旧说匈奴休屠王部落降汉筑此城以居因名胡城
秦步高官一名市邱城在县西南三十里 【沅案元和郡县志云二十里】
隋崇业宫在县东十五里炀帝大业二年置
唐游龙宫在县西一十一里两京道里记曰唐开元二十五年敕两京行宫远近不等宜令将大匠康工几言与州县均融修葺取黑龙饮渭名之今有遗址
建明观在县西三十里后魏普泰元年置今废
慈云寺在县城内本唐启休寺元和中置后改今名
后魏孝武帝孝陵在县东南二十二里广乡原陵崇六丈周一百二步石人虎尚存
长安志卷苐十八
县八
蒲城
蒲城县 【唐次赤西南至府二百四十里沅案太平寰宇记云府东南九十里】 本秦重泉县史记秦简公城重泉 【沅案史记正义曰重泉故城在同州蒲城县东南】 历汉如之 【沅案此当云属左冯翊】 莽曰调泉后汉复旧 【沅案晋亦属冯翊】 至后魏省即今县南五十里重泉故城是孝文帝太和十一年 【沅案地形志云十二年】 分白水县置南白水县以在白水之南为名 【沅案此当云属白水郡】 西魏废帝三年改白水为蒲城县以县东有蒲城因名之本属同州 【沅案隋志云西魏置白水郡开皇初郡废则此当云隋属冯翊郡此皆缺载又云本属同州非又案元和郡县志说亦同】 唐开元四年以县之丰山建睿宗桥陵改为奉先县仍隶京兆府十七年升为赤天佑三年复属同州皇朝开宝四年改曰蒲城天禧四年隶华州
县境 【东西九十里南北八十里】
十乡管十里 【唐二十二乡元和元年析神泉乡隶富平县奉丰陵十五年以栎阳县万年乡来属奉景陵又有宣化丰阳宁康三乡余不传】
吕宁乡管宜安里
善化乡管孝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