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日下旧闻考 - 第 386 页/共 698 页
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三十三
宫室明一
臣等谨按明初燕邸仍西宫之旧当即元之隆福兴圣诸宫遗址在太液池西其后改建都城则燕邸
旧宫及太液池东之元旧内并为西苑地而宫城则徙而又东我朝定鼎凡前明弊政刬除务尽宫殿
之制概从简朴间有兴葺或仅改易其名今谨就朱彝尊原书各条下略为标识其详已恭载国朝宫
室卷内不复缀云原十二年十一月燕府营造讫工绘图以进其制社稷山川二坛在王城门之右王
城四门东曰体仁西曰遵义南曰端礼北曰广智门楼廊庑二百七十二间中曰承运殿十一间后为
圆殿次曰存心殿各九间承运殿之两庑为左右二殿自存心承运周围两庑至承运门为屋百三十
八间殿之后为前中后三宫各九间宫门两厢等室九十九间王城之外周垣四门其南曰灵星余三
门同王城门名周垣之内堂库等室一百三十八间凡为宫殿室屋八百一十一间明太祖实録原永
乐十四年八月作西宫初上至北京仍御旧宫及是将撤而新之乃命作西宫为视朝之所中为奉天
殿殿之侧为左右二殿奉天殿之南为奉天门左右为东西角门奉天门之南为午门午门之南为承
天门奉天殿之北有后殿有凉殿暖殿及仁寿景福仁和万春永寿长春等宫十五年六月建郊庙十
一月建干清宫明典彚臣等谨按明永乐四年诏以明年建北京宫殿十四年八月作北京西宫十一
月诏羣臣议建北京十八年诏改京师为南京北京为京师十一月以迁都北京诏天下是月北京郊
庙宫殿成见明史本纪原永乐十五年鼎建北京宫殿有瑞霭浮空金水桥河氷凝结浮图诸象又庆
云呈采团圜如日正当御座中且现五色天花于是大小臣工咸为歌颂有圣徳瑞应诗二十卷万厯
重编内阁藏书目録原文皇将营北京宫殿时有神木出四川马湖山中命礼部尚书建安郑赐赍香
帛徃答神庥焉遵闻録臣等谨按明永乐四年分遣大臣采木于四川江西湖广浙江山西所遣徃四
川之尚书宋礼言有数大木一夕自浮大谷逹于江天子以为神名其山曰神木山遣官祠祭见明史
本纪原初燕邸因元故宫即今之西苑开朝门于前元人重佛朝门外有大慈恩寺即今之射所东为
灰厂中有夹道故皇墙西南一角独缺太宗登极后即故宫建奉天三殿以备廵幸受朝至十五年改
建皇城于东去旧宫可一里许悉如金陵之制而宏敞过之春明梦余録原既迁大内东华门之外逼
近民居喧嚣之声至彻禁籞至宣徳七年始加恢扩移东华门于河之东迁民居于灰厂西之隙地涌
幢小品原皇城外围墙三千二百二十五丈九尺四寸其门凡六曰大明门曰长安左门曰长安右门
曰东安门曰西安门曰北安门俗呼曰厚载门仍元旧也墙外红铺七十二登闻鼓院在长安右门外
紫禁城内墙南北各二百三十六丈二尺东西各三百二丈九尺五寸其门凡八曰承天门曰端门曰
午门即俗所谓五鳯楼也东曰左掖门西曰右掖门再东曰东华门再西曰西华门向北曰元武门墙
外红铺三十六春明梦余録臣等谨按明代宫室各门名虽仍沿元旧似俱移置东偏稍加恢扩其登
闻鼓院今在西长安门外属通政司详官署门原正徳辛巳上入继大统至京城外行殿杨廷和请上
由东安门入居文华殿上笺劝进择日登极上从行殿受笺由大明门入日中登极明伦大典原圣母
将至礼部议由东安门入再议由大明左门入张璁曰虽天子必有母也焉可由旁门入乎圣母至由
大明中门入同上原进大明门次为承天之门天街横亘承天门之前其左曰东长安门其右曰西长
安门凡国家有大典则启大明门出不则常扃不开毎日百官奏进俱从二长安门入守者常数十百
人皆禁军也长安客话臣等谨按承天门又折而东曰长安左门折而西曰长安右门见明史舆服志
原在京法司遇会官审録重囚俱于承天门东西分为四行列坐公侯驸马伯列于东班前行都督等
官列于东班后行尚书都御史侍郎等官列于西班前行通政使大理寺佐贰官并六科掌科事给事
中列于西班后行明宪宗实録臣等谨按明之承天门顺治八年重建改为天安门今秋谳大典仍在
天安门外西朝房即刑部三法司值班处也原隆庆戊辰五月考选庶吉士在金水桥南设几北向几
上各帖姓名谷城山房笔麈原隆庆五年二月浚金水河明穆宗实録原大明门内曰承天之门其内
之东一门内则太庙也西一门内则太社太稷也芜史原成化元年三月命工部尚书白圭董造承天
门明宪宗实録原颁诏例置诏于椟系以 自承天门缒下国史唯疑原太庙在阙之左永乐十八年
建前正殿翼以两庑后寝殿九间问一室主皆南面几席诸器备嘉靖十一年中允廖道南请建九庙
上从其议撤故庙祖宗各建专庙合为都宫因旧庙新之太祖居中文皇世庙在太庙东北居六庙上
昭穆六庙列太庙左右庙各有殿殿后有寝藏主太庙寝后别有祧寝藏祧主太庙门殿皆南向羣庙
门东西向内寝殿皆南向十五年十二月九庙成二十年四月雷火八庙灾惟睿庙存因重建太庙复
同堂异室之制二十四年七月新庙成正殿九间内贮诸帝后冕旒冠帯柜而藏之祭则陈设东西侧
间设亲王功臣位前为两庑东西二燎炉东燎列圣亲王祝帛西燎功臣帛南为 门门之左为神库
右为神厨又南为庙门门外东南为宰牲亭南为神宫监西为庙街门正殿后为寝殿九间奉安列圣
神主皆南向又为祧庙五间藏祧主皆南向特享于四孟祫于岁除春明梦余録原太庙规制中室太
祖髙皇帝孝慈髙皇后东第一室成祖文皇帝仁孝文皇后西第一室睿宗献皇帝慈孝献皇后东第
二室武宗毅皇帝孝靖毅皇后西第二室世宗肃皇帝孝洁肃皇后东第三室穆宗庄皇帝孝懿庄皇
后西第三室神宗显皇帝孝端显皇后东第四室光宗贞皇帝孝元贞皇后西第四室熹宗悊皇帝其
祧殿所藏徳祖元皇帝后懿祖恒皇帝后熙祖裕皇帝后仁祖淳皇帝后仁宗昭皇帝诚孝昭皇后宣
宗章皇帝孝恭章皇后英宗睿皇帝孝庄睿皇后宪宗纯皇帝孝贞纯皇后孝宗敬皇帝孝康敬皇后
东庑侑享诸王十五人西庑侑享功臣十七人大常记朱彝尊原按此乃崇祯时太庙规制盖终明之
世庙祀皆一帝一后后惟元配原嘉靖四年四月光禄署丞何渊请于太庙内立世室以献皇帝与祖
宗同享太庙礼部尚书席书等以为不可有 集廷臣再议于是吏部尚书廖纪武定侯郭勋给事中
杨言御史叶忠等咸谓皇上孝心无穷礼制有限臣等万死不敢以非礼误陛下上曰世室之建自古
有之朕膺天命入绍大统皇考百世之室胡为不可遂命大学士费宏石珤太监张佐等即太庙左隙
地立庙其前殿后寝一如太庙制定名世庙云已而席书上言择地以称庙所别者出入不与太庙同
门位处不与太庙并列祭用次日使敬心不分于所尊庙欲稍逺使乐声不闻于列祖尊尊亲亲可两
全矣神路宜由阙左门出入何渊复奏当与庙街同门费宏贾咏石珤皆以为不可上不听命由庙街
门五年九月世庙成上自观徳殿奉献皇帝神主于世庙十一年三月中允廖道南请建九庙十四年
正月谕大学士李时等曰世庙廹近河水今拟重建于太庙左方命于太庙东南隙地相度二月初建
九庙十五年十一月九庙成十二月奉安太祖列帝后神主十七年六月扬州府通州同知致仕丰坊
上疏请建明堂加尊皇考献皇帝庙号称宗以配上帝疏下礼部集议尚书严嵩言明堂圜丘皆以事
天今大祀殿在圜丘之北正应古方位明堂秋享之礼即此可行不必更建至于侑享以父配之自汉
唐宋诸君莫不皆然钱公辅司马光孙忭所论又主祖宗之有功者今以功徳则宜配文皇以亲则宜
配献皇帝若称宗之议则未有称宗而不祔太庙者恐皇考在天之灵亦所不安复命集议嵩乃言考
秋享成物之 严父配天之文皇考配享允合周道户部侍郎唐胄上疏力争上留中不发乃设为臣
下奏对之辞作明堂或问以示辅臣特黜胄为民上又谕嵩曰国家之兴始于髙皇帝而中定艰难则
文皇宜同称祖号皇考献皇帝宜荐宗称帝嵩复上议太祖即位仁祖虽自布衣必享天下之祀皇考
固独阙焉圣心必有所不安又言文皇帝再造鸿业 以宗称于义未尽尊称为祖圣见允宜嵩奏出
羣臣无复异议大学士夏言拟太宗为烈祖孝皇帝上定为成祖恭上庙号尊文皇帝为成祖皇考为
睿宗献皇帝祔于太庙明典彚朱彝尊原按大礼之议张文忠倡之席文襄附和之其初合在廷之诤
臣伏阙号哭不能回迨其后建世室配天祔庙两公非不力争亦不能夺何渊丰坊之邪说论世者咎
终归于始倡和之人此谓逢君之恶其罪大君子于议礼之际尤不可不慎也原奉先殿在神霄之东
殿九室如庙寝制国有太庙以象外朝有奉先殿以象内朝毎室一帝一后如太庙寝殿其祔祧迭迁
之礼亦如之凡祀方丘朝日夕月册封告祭及忌辰在焉余皆于太庙行之永乐三十五年始作春明
梦余録臣等谨按明洪武间以太庙时享未足以展孝思复建奉先殿于宫门内之东成祖迁都北京
建如制见明史礼乐志原奉先殿荐新品物正月韭菜生菜荠菜鸡子鸭子二月芥菜薹菜蒌蒿子鹅
新氷三月茶笋鲤鱼鹌鹑四月彘猪雉鸡青梅王瓜杏子樱桃白酒五月小麦麺沙糖红豆嫩鸡桃子
大麦茄子李子来禽蒜薹煮酒六月冬瓜甜瓜西瓜莲蓬七月卜萄枣子鲜菱雪梨芡实八月茭白嫩
姜鳜鱼鲜藕粳米粟米穄米芋苖九月鳊鱼小红豆沙糖栗子橙子石榴柿子生酒十月山药蜜活兎
柑子橘子米糕豆腐蓼花米糖细糖银鱼子鲚鱼鱼冻十一月荞麦面红豆沙糖甘蔗獐子天鹅鹿雁
十二月菠菜鲫鱼白鱼风鲫鱼光禄寺志原奉先殿供飬初一日卷煎初二日髓饼初三日沙炉烧饼
初四日蓼花初五日羊肉肥面角儿初六日糖沙馅馒头初七日巴茶初八日蜜酥饼初九日肉酥油
初十日糖蒸饼十一日荡面烧饼十二日椒盐饼十三日羊肉小馒 十四日细糖十五日玉茭白十
六日千层蒸饼十七日酥皮角儿十八日糖枣糕十九日酪二十日麻腻面二十一日蜂糖糕二十二
日芝麻烧饼二十三日卷饼二十四日熝羊蒸□二十五日雪糕二十六日夹糖饼二十七日两熟鱼
二十八日象眼糕二十九日酥油烧饼三十日糖酥饼同上补旧例北京奉先殿供荐二月子鹅江寜
县办解三月鲜笋四月梅子皆南京园户办七月雪梨宣城县解八月茭白南京池户办九月香橙南
京园户办十月柑子橘子呉县办十一月甘蔗钱塘仁和二县办解万厯九年南京太常寺卿沈节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