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日下旧闻考 - 第 261 页/共 698 页
北流至河间府数支绕城而北相合东北流五十余里至市庄分为二一自市庄西北十五里流经任
邱县南分为二绕城而北相合东北流二十余里至武盍淀一自市庄东北流经东庄桥至武盍淀二
水又合东北至猫儿湾与桑干河合自河间府至丁字沽五百余里任邱县至丁字沽四百余里俱通
舟楫按此则白河西北可通固安县又可通安州东南可通河间府桑干易水亦可以漕运无疑矣抑
燕赵之间地方千里其间巨细河流悉至武清县丁字沽注于白河故一遇雨潦白河满溢武清县耍
儿渡口南蔡村等处冲决堤岸坏民田庐起夫筑塞劳费万计逮时干旱舟行白河又或浅阻以此知
水势盈涸不常不可以经久而论也漕河图志原蒋山卿白河寒望诗极目空原野萧条此水村茫茫
河自白惨惨月初昏远岸回蒲口寒潮接海门扁舟忽渔唱楚客正伤魂南泠集原富河在州城北源
出瓮山自白羊口经榆河下流为沙河由顺义县南界流至州城东北与白河会焉通州志臣等谨按
富河即温余河亦称榆河详见夲朝一统志温余河条下原永乐十五年十月修通州城东白河富河
桥明成祖实录原宣德三年七月命通州修白河富河桥梁四年九月上谓工部尚书吴书吴中等曰
天气向寒白河等处人难徒渉当治桥梁中奏惟白河水深沙溜桥梁难成宜用官船为梁以济余皆
用民修治从之明宣宗实录原正统元年十月造通州白河浮桥以马快船及预备运砖船为之三年
十二月工部奏通州白河自正统元年水溢决孩儿等口伤民田稼请令把总都指挥同知刘斌及通
州发夫筑塞之上从其请且曰河决非细事再踰年乃言之何缓也工部言今年二月始得顺天府实
报上命下顺天府尹姜涛通州掌州事治中杨衡于狱九年三月修通州富河白河桥明英宗实录臣
等谨按富河桥久圮今于北门外建置浮梁徃来利渉焉原石坝在州城北嘉靖七年建京粮从此盘
入通惠河土坝在州城东通粮从此起车运入西仓南仓中仓万歴二十二年郎中于仕廉相旧迹建
新闸开隍济漕省费甚多通州志臣等谨按石坝在州城北一里许原嘉靖二年三月御史向信请修
复大通桥至张家湾广利等八闸以纾民陆运之苦工部议行河道侍郎相度以闻明世宗实录原普
济闸距平津下闸十三里至元中建上下二木闸延佑后易以石废上闸水部备考原溥济上下二闸
相距五里元至元二十九年始建木闸名杨尹闸延佑以后修石闸改名溥济漕河图志原正统八年
九月修通州普济闸明英宗实录原通流上下二闸上闸在州治西门外西至普济下闸十里下闸在
南门外西北至上闸五里元至元二十九年始建木闸曰通州闸延佑以后修石闸改名通流漕河图
志原通流闸西至普济闸十二里至元中始建二木闸名通州延佑后易以石并二闸为一改今名水
部备考原宣德七年八月修通州通流闸明宣宗实录原广利闸在张家湾中马头西上至通流下闸
十一里下至闸河口三里元至元二十九年始建木闸名河门闸延佑以后修石闸改名广利漕河图
志臣等谨按今州治计有三闸一曰通流在城中一曰南普在城东南一曰普济在城西其平津上下
等闸俱隶大兴县境原卧虎桥在北关月城外旧以板为之万历六年工部郎中李熹易之以石通州
志臣等谨案卧虎桥又名通济桥今存原正统十一年八月建通州八里庄桥命工部右侍郎王永和
督工明英宗实录原八里庄桥即永通桥在普济闸东正统十一年勅建祭酒李时勉作记通州志臣
等谨案永通桥距州治八里明李时勉碑尚存原李时勉永通桥记通州城西八里有河京都诸水会
流而东河虽不广每夏秋之交雨水泛溢常架木为桥比舟为梁数易輙坏内官监太监李德以闻于
上欲于其地建石桥乃命司礼监太监王振往经度之总督漕运都督武兴发漕卒都指挥佥事陈信
领之工部尚书王卺会计经费侍郎王永和提督之又命内官监太监阮安总理之桥东西五十尺为
水道三劵劵与平底石皆交互通贯锢以铁分水石护以铁柱当其冲桥南北二百尺两旁皆以石为
阑表二坊题曰永通桥盖上所赐名也又立庙以祀河神经始在正统十一年八月告成于十二月明
年三月立石古廉集原虹桥在通州河东三十里燕石集臣等谨案虹桥今无考原天历元年丞相雅
克特穆尔将大军东出蓟讨图们岱尔与王禅前军战榆河剿之追残兵于虹桥北两军隔虹桥水为
营合兵鏖战白浮之野大败之石田集按图们蒙古语万数也岱尔牡鹿也旧作秃满迭儿今译改原
博罗特穆尔调伊苏南御库库特穆尔军伊苏次良乡不进而归永平遣人西连太原东连辽阳博罗
特穆尔患之遣骁将姚巴延布哈统兵出御至通州河溢营虹桥以待伊苏出其不意袭而破之禽姚
已延杀之博罗特穆尔大恐自将出通州三日大雨而还元史逆臣传按库库特穆尔义俱见前旧作
扩廓帖木儿今译改原宣德三年八月车驾发京师渡潞河驻跸虹桥明宣宗实录原宋褧诗野春平
碧生暖烟虹桥南畔沙漫天潞阳河上原有斾直下复有钓鱼船燕石集补双桥在柳巷之西通州大
兴界也文征仲出都诗云立马双桥日欲斜沙尘吹雾暗征车从今绝迹江南去只见青山不见沙盖
经此地作也潞沙笔缀臣等谨按双桥在城西十八里柳巷在城西十五里原城西北隅有佑胜教寺
内建浮图十三层髙二百八十尺下作莲花台座髙百二十尺周围百四尺虚其中以祀佛考断碑剏
于唐贞观七年塔顶有铁矢一相传金将杨彦升所射迄今犹存每天气清朗塔影远垂映白河中作
摇动势名胜志臣等谨按佑胜教寺在城西北隅寺内然灯佛塔及莲花台座铁矢俱存断碑无考原
然灯佛塔建自后周宇文氏贞观中尉迟敬德修元至德间都哩都尔苏再修帝京景物略按都哩都
尔苏义俱见前旧作笃烈图述今译改臣等谨按至德为唐肃宗年号元代无之帝京景物略所载元
至德应是大德之误补然灯佛塔在潞河城北敦峻多级外剥内文中空下实非十丈梯不能上客雪
吟原开平王常遇春祠在旧城南门内东隅明太祖时勅建以燕山侯孙兴祖配每年春秋上丁有司
致祭通州志原通州南门内有郑国公祠碑称公下通州严戢士卒民不知有兵爱公如文母公薨丧
过通罢市迎哭共醵财立庙稗史言常将军剽锐嗜杀所至纵士卒杀掠故兵锋为一时冠独于北方
能尔盖知天下将平行事当与草昩时异也燕山丛录臣等谨按常遇春祠惟碑尚存原王直重修开
平忠武王庙碑正统十二年秋八月通州守臣李经言州城东南隅旧有庙以祀开平忠武王常遇春
盖洪武三年奉勅建每岁春秋守臣以少牢行礼庭下载在祀典今八十年矣修治不继日入于敝惧
无以称朝廷崇德报功之意请缮完如法制曰可命工部聚材鸠工撤而新之通州诸卫及州所属县
各以丁夫给役且命总理通州诸务都指挥佥事陈信督之命既下文武吏士奉承惟谨财不征而集
工不召而至智者效谋壮者効力作正殿翼以两厢前启三间旁列厨库凡诸象设靡不毕备宏丽广
深有加于昔经始于九月己酉而以明年四月成惟王以忠信智勇佐太祖渡江削平东南郡县遂议
北征车驾至汴申命大将军徐达而王为之副天声所临无思不服王先至通州禁侵暴务安辑人不
知兵市不易肆皆爱戴如父母遂收燕都明年平河东入秦元之败卒复侵通州王还兵拒之州人免
于荼毒其德王尤深既率师破开平大俘获而还至柳河川以疾薨柩归过通州州人皆罢市迎哭既
去而念之不衰饮食必祭上思王之功而知民之感慕如此此庙之所以作也王生为上公没有显号
而庙祀永久其在京师尤盛此特其别祠耳王文端集原靖嘉寺在州治东原名慈恩寺元至正二年
建天顺二年赐今额弘治十年灾正德十年重修建俗呼为大寺通州志臣等谨按靖嘉寺在城东隅
今前殿仅存原文彭宿通州靖嘉寺诗古寺荒烟合巍然三殿存回廊余磴石曲径满苔痕岁久罘罳
暗庭闲鸟雀喧独怜车马客一宿恋空门文博士集原靖安寺在州治东南金大定十三年建通州志
臣等谨按靖安寺今存原悟仙观创于元至正初明宣德三年因旧址拓之建通明殿通州志臣等谨
按悟仙观在旧城南门内今存原南台坡在旧城南关有元潞阳郡公李廷墓天启初水潦岸崩墓石
尽露乃艺文监丞揭傒斯所撰土人录其文仍取土揜之通州志臣等谨按李廷墓无考原揭傒斯潞
阳郡公墓志略天历元年春二月八日淮东宣慰使李公薨赠通奉大夫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
事护军追封潞阳郡公谥忠靖元统二年冬十有一月念二日其配潞阳夫人柴氏薨十有二月六日
合葬通州潞县之南台坡先茔嗣子世安请铭公讳廷字端卿其先漳南人今家京师起家京尹曹由
将仕郎十迁为中奉大夫秋宜集原宝通寺在新城南门外明天顺七年太监张文锋建赐额通州志
臣等谨按宝通寺在州城南门外半里许有明天顺八年礼部尚书姚虁碑及成化五年户部尚书薛
远碑增姚虁宝通禅寺碑略通州新城南门故有招提名曰天宁圮废滋久天顺七年管粮张公文锋
睹兹荒凉顿发大愿涓吉捐资逾月而天王殿成又逾月而伽蓝殿成祖师殿禅堂两廊相继成钟鼓
有楼苾刍有房缭以周垣屏以山门极其华饰疏以上闻赐额宝通禅寺请予为文镌石以垂不朽天
顺八年六月立通州志增薛远宝通禅寺记略予奉命总理京储至通州游憩于寺得遍观其胜喜其
清幽爽垲俗氛迥绝主僧请一言以记其胜俾垂悠久成化五年九月立同上原叶元玉宝通寺诗诘
朝载酒宝通寺食盒春檠但小装千里春风伤鬓雪十年尘梦愧松篁绿阴屈指无三月白日题诗共
一堂醉后浩歌还起舞不妨人笑老夫狂古崖集原通惠祠嘉靖四十五年建以祀监察御史吴仲有
督学御史慈溪颜鲸碑记通州志臣等谨按通惠祠无考惟记文载州志今存其略增颜鲸通惠祠碑
记略国家建都燕幽岁漕自东南抵湾僦车牛资丁壮陆挽以达京师费脚价巨万先是元郭守敬谓
京西北白浮神山诸泉可瀹以省搬运之苦成化弘治间言者交章毎为异论所乗事辄中罢嘉靖丁
亥毘陵吴公仲以御史按京储周视水道尽得其状抗疏以闻诏命仲専董其役于是斥山通泽决去
陀泐漫患而泉流始清塞诸水口之罅陋旁溢者而小川始入则壤置闸鳞次转运皆有程度水利大
通千艘衘尾直达都门公去后数十年民益思之相与立祠岁祀焉通州志原通州城北五里有黄船
埠河水潆洄官柳阴暎永乐中设黄船千艘以其半轮徃江浙织造俗名黄船坞同上臣等谨按黄船
埠在州城北五里船制今废原髙丽庄在州西十五里卢沟河所经又州西二十里曰大黄庄州西十
里曰东流村州东十里曰召里店皆官军巡哨处也方舆纪要原州境有烟墩五曰召里店烟郊东留
村大黄庄髙丽庄又有马房八俱在州北二三十里内又有草场三曰崇教鸣玉花园俱在城西南十
里边防考臣等谨按烟墩旧址久废马房在郑村今隶大兴县崇教草厂在城南八里鸣玉草厂在城
南五里花园草厂在城西南五里今俱废而仅存地名耳原倒马坡在安德乡相传都司平安倒马处
通州志臣等谨按安德乡在城北二十里倒马坡无考原将台在通州西二十五里中山武宁王徐达
建寰宇通志原将台有三其二在州城西相传武宁王徐达建或曰唐薛仁贵征辽所筑用席垒土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