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大金陵新志 - 第 25 页/共 73 页
古六馆曰显仁集雅显信来远职官行人 【宫苑记图馆六一曰显仁处高丽使二曰集雅处百济使三曰显信处吐蕃使四曰来远处蠕蠕使五曰职官处于陀利使六曰行人处比方使显仁在青溪中桥五馆并相近惟行人在娄湖篱门外又梁时学馆亦名集雅未详其义】
贡计馆 【宫苑记在舟子洲上郡贡上计及士人与计偕者憩此馆徐铉诗芜没阆风亭川流贡计馆】
任子馆 【吴志诸将屯戍并留任子为立任子馆晋咸和五年除之实录注地在乐游西对今栖玄寺门晋有江左其制不改至此年除之在覆舟山南岁久堙废不复可辨地近古迹北郊坛陈书大建十四年诏可检任子馆及东馆并带保任在外者赐衣粮酒食遣之】
客馆 【在城南十三里隔岸蔡州晋陶侃尝屯此丹阳记吴时宫馆在蔡州上以舍远人旧志南史宋初置南北客馆主四方宾客后为四方馆此其始云】
唐信义馆 【王昌龄有诗】
汤泉馆 【干道志在上元县神泉乡汤山下徐铉有汤泉旧馆诗遗址今存云】
江宁馆 【旧馆姚希得建】
誓清馆 【即客亭基在龙湾今为水驿】
仪宾馆 【旧名以没官屋改车马小驻之地今为南轩书院】
需馆 【没官屋改在小本头街见景定志】
金渊馆 【溧阳志在州治后临溪今为织染局】
通江馆横江馆德星馆 【见后古迹】
水馆 【干道志在折柳堂东叶清臣建张伯五记按旧图在月堂西月堂基即通江馆也】
道路
秦皇驰道 【秦始皇三十六年东游自江乘渡江驰马于此古志诏役赭衣三千人开驰道故曰丹徒相传自江乘往镇江大路是也汉贾山曰秦东穷燕齐南极吴越跸道广五十步隐以金稚树以青松为驰道之丽至于此使其后世曾不得邪径托足焉】
吴帝驰道 【吴都赋云朱阙双立驰道如砥】
宋帝驰道 【宋书大明五年孝武初立驰道自阊阖门至朱雀门为南驰道又自承明门至玄武湖为北驰道八年罢南北二驰道景和元年复立宫苑记宋筑驰道为调马之所】
小丹阳路 【今在江宁县横山乡金陵镇西南三十里与太平路当涂县接界里俗犹呼丹阳晋历阳内史苏峻叛陶回谓庾亮曰峻知石头有重戍不敢直下必向小丹阳南道步来宜设伏邀之可一战擒也亮不从峻果自小丹阳来迷失道夜行无复部伍亮闻乃悔之】
黄城大路 【至今上元县清风乡黄城村梁侯景遣军至江乘拒卲陵王纶赵伯超谓纶曰若从黄城大路必与贼遇不如径指钟山突据广莫门出贼不意城围必解】
湖头路 【在今玄武湖东北南史崔慧景奉江夏王内向中领军王莹都督众军据湖头筑垒上带蒋山又王敬则举兵沈文季持节都督屯湖头备京口路】
白杨路 【在城南十里石冈之横道陈始兴王叔陵反部麾下度小航将趋新林萧摩诃追擒于白杨路】
竹里路 【在句容县北六十里仓头市东有竹里桥南边山北滨大江父老云昔时路行山间西接东阳遶摄山之北由江乘罗落以至建康宋武帝讨桓玄其路经此今城东畲婆冈至东阳路乃后世所开非古路也】
谢玄走马路 【在上元县崇礼乡土山下至今不生草木详见土山下】
姜巴路 【在小茅山后通延陵真诺秦时有士周太宾及巴陵侯姜叔茷者来住句曲山下秦孝王时封侯故以姜巴名其路】
上容路 【见破冈埭】
桥梁 【郡报州司县桥道总一百五十八处与前志不同今存其旧】
在城录事司及上元县境
天津桥 【宋行宫前旧史虹桥政和中蔡薿建为石桥号曰蔡公桥后改今名天津本西京大内前桥名即康节邵雍闻杜鹃处今移其名于此不忘京师之思也】
镇淮桥 【在今府城南门里疑即朱雀航所此侨石甃铁局按世说叙录及舆地志丹阳记皆云吴时南津桥也名曰朱雀航大宁二年王含军至丹阳尹温峤峣绝之以遏南众定后京师乏良材无以复之故为浮航至咸康三年侍中孔坦议复桥于是税航之行者具材乃值苑宫初创材转以治城故浮航相仍至太元中骠骑府立东航改朱雀为大航晋起居注曰白舟为航都水使者王逊立之谢安于桥上起重楼上置两铜雀又以朱雀观名之实录云咸康二年新立朱雀航对朱雀门南渡淮水亦名朱雀桥本吴南津大航桥也玉敦作乱温峤烧绝之权以浮航往来至是始议用杜预河桥法长九十步广六丈冬夏随水高下浮航相仍至陈每有不虞之事则剔之晋书王敦作逆明帝以应詹都督朱雀桥南诸军事齐高祖讨袁粲黄回与粲同谋萧顺之率家兵据朱雀桥回遣觇之遂不敢出梁高祖以义师伐东昏东昏使江道林率兵出战退保朱雀航冯淮自固又遣王珍国等列阵于航南开航背水以绝归路与王茂等战败一时投淮死者积尸与航等后至者乘之以济北齐兵至故秣陵陈高祖分兵御之遣杜棱顿航南元徽中贼党杜黑蠡分军向航刘勉御之败死侯景兵至航建康令庾信率兵屯航北见景至命彻航始除一舶弃军走南塘游兵复闭航渡景乘胜至阙下】
饮虹桥 【一名新桥在凤台坊实录南临淮有新桥本名万岁桥后改名饮虹新桥乃吴时所名至今俗呼为新桥袭其旧也干道五年史正志重建上为大屋数十楹极其壮丽与镇淮桥并新丘崇记之开禧元年丘崇重建刘叔向记之宝佑四年马光祖重建梁椅记之镇准桥每与此桥同建】
日华桥 【在宋行宫城东华门跨伏龙河】
月华桥 【在宋行宫城西华门跨伏龙河】
东虹桥 【在行宫之左今台治之北马光祖书榜】
西虹桥 【在景定桥北今龙翔寺东马光祖书榜戚氏云桥北皆南唐以来废宫桥若小虹飞虹之属是也】
景定桥 【在旧永宁驿北本名清化俗呼为闪驾桥景定二年马光祖重建改今名自书榜跨运渎】
太平桥 【在龙翔寺西南旧名钦化又呼笪桥俗传茅山二十六代笪宗师所建景定二年马光祖改今名自书榜跨运(□卖)】
鼎新桥 【在太平桥西旧名小新景定二年马光祖重建改今名自书榜】
干道南北二桥 【在古运渎上今斗门桥北二桥相望干道中洪遵建景定二年马光祖重建自书傍】
斗门桥 【在干道南桥之南景定二年马光祖重建自书榜跨运渎戚氏志其侧旧有风亭在折柳亭东】
武定桥 【在镇淮桥东北淳熙中建景定二年马光祖重建自书榜旧名嘉瑞浮桥又曰上浮桥时长乐为下浮桥也】
崇道桥 【在永寿宫东景定二年马光祖重建自书桥榜】
武卫桥 【在永寿宫西旧名望仙桥景定二年马光祖重建改今名自书榜】
广富桥 【在月华桥北跨伏龙河景定二年马光祖重修】
武胜桥 【在今台治东北亲兵教场即北门桥】
青溪七桥景定志按实录注云最北乐游苑东门桥 【乐游苑在覆舟山南桥宜与今散福亭相连】 次南尹桥今潮沟大巷东出度此桥次南鸡鸣桥 【即舆地志所谓今新安寺南东出开善寺路度此桥】 次南募士桥 【吴大帝募勇士处】 次南菰首桥一名走马桥 【桥东燕雀湖湖连齐文惠太子博望苑辅公祏筑其地为城唐陆彦恭开为金华坊别立桥见前坊内燕雀湖在城东二里周回二里流入青溪干道志云俗传斜桥即走马桥又云东虹桥一名斜桥俗传走马桥庆元志云迎仙桥旧在府治后俗呼斛桥久废阙后图山光阁是其处而景定遂云府治东有阙桥即是走马桥今以实录建春门东出地阙 干道景定言斜桥非走马桥名偶同尔】 次南青溪中桥在湘宫寺门前巷东出度溪东有桃花园是齐太祖旧宅亦名芳林园 【今上水闸里俗相传青溪中桥路齐书始安王遥光反曹虎领军屯青溪中桥陈书晋王广命斩张贵妃牓于青溪中桥即此】 次南青溪大桥 【石迈古迹编云东出句容大路度此桥西即陈尚书令江总宅今上元县东南百余步段氏居乃江总宅也桥宜在此宅之东岁久堙废今不复有桥矣】 旧称青溪九曲盖自玄武湖引水从东北萦回达于秦淮其曲折有九故于其间跨桥有七今城外青溪皆已堙塞桥废久矣惟城内仅存一曲溪上长桥有四皆马光谊所作 【今城东北有渠北通玄武湖南行经散福亭桥竹桥扺府城东北角外西入城濠里俗呼为长河即古青溪本自今竹桥西南行五代杨薄于此截溪立城由是青溪半在城外其在城中者久塞但城东北隅迤逦至上元县治东南上水闸以西一带青溪遗迹或见或隐桥亦不详所在】
运渎六桥按实录云孝义桥本名甓子桥次南杨烈桥 【宋王僧虔观斗鸭处】 次南西州桥 【宜在今笪桥西】 次南高晔桥 【古建康西尉在此桥西建兴寺北路东出度此桥宜在今干道桥左右】 次南禅灵桥 【齐禅灵寺在运渎西岸由兴严寺前西出大路度此桥】 次南运渎临淮有一新桥对禅灵渚渡 【宜在今斗门桥上下旧有过淮水桥名新桥亦名万岁桥】 景定志云由古城西南行者是运渎 【右城苑城也】 吴大帝赤乌三年使御史郄俭凿城西南自秦淮北抵仓城名运渎即此渎是也今宫城西北兴严寺前有沟迤逦至清化市东乃古运渎但自此西南悉堙塞不复可辨其东南为宫城西堑疑非古迹然由官墙堑至清化桥西折过钦化桥再南则运渎旧迹复见今干道桥一带河是也六桥所在亦可髣佛得其次第清化桥即闪驾桥 【又呼闪虹音降】 钦化桥即得桥马光祖皆重建易名说砚前各桥下
飞虹桥 【杨文公谈苑云徐常侍铉仕江南日尝直澄心堂每幞被入直至飞虹桥马辄不进裂鞍断辔棰之流血掣缰却立铉贻书余杭沙门赞宁答云下必有海马骨水火俱不能毁惟沤以腐糟随毁者乃是铉斸之去土丈余果得巨兽骨上胫可长三尺脑骨若断柱积柴焚三日不动以腐糟纔沤之遂烂焉南唐有虹桥小虹桥飞虹桥皆傍宫墙也】
南渡桥 【李白与酒客数人掉歌秦淮往石头访崔四侍御诗云舍舟共连袂行上南渡桥乃秦淮上桥也今不详其处】
张侯桥 【吴张昭所造故名晋义熙六年卢循焚查浦进至张侯桥其地在今城南不详其处】
赤兰桥 【杜祭酒别传曰桓宣武馆于赤兰桥南延贤里今城南有赤兰坊桥不详其处】
长乐桥 【唐秦淮上有长乐桥又曰长乐渡在县东南六里今桐林湾是其地隶长乐坊】
狮子桥 【在古湘官寺北】
回龙桥 【在城西门】
白下桥 【一名上春桥在城东门外其侧有白下亭嘉泰四年刘叔向作重建桥记金陵为六朝故都风上遗迹历历可考自上元县治东行里许有桥曰白下白下之义访诸故老无传焉宋元徽间遣征北将军张永屯白下唐武德中迁金陵县于白下村其地盖在东晋白石垒之下也或以白下之名不宜举子改名上春】
长干桥 【在城南门外五代杨溥城金陵凿濠引秦淮遶城成淳乙丑马光祖新创】
万岁桥 【见上运渎】
通波桥 【旧志府治东南临旧故生池】
鼋池桥 【旧志在通波南干道中建】
通济桥 【钱象祖建今有小桥在路学东南当是】
迎仙桥 【俗呼科桥见旧府治内】
皂荚桥 【见曹景宗传】
铜桥 【在城东十里按五代史李(上曰下弁)升元三年十月以步骑八万讲武于铜驰桥今字作桐讹也】
高桥 【在城东十五里属上元县长乐乡金陵故事云梁乱庾信为建康令守朱雀门众溃台城门已闭信走羁旅于此桥信有哀江南赋注云吴郡图经以皋伯通所居因名其桥曰皋后人转皋为高南史徐嗣徽等复入丹阳至湖熟侯安都率马步拒之于高桥又战千耕坛南按郡国志吴郡通门内有桥即汉皋伯通居此桥以得名梁鸿赁舂之所是吴自有皋桥在建康者乃高桥也庾信赋南史皆曰高崔令钦注石迈古迹编易高为皋绍兴十七年本县新治桥路易榜曰皋桥因承其误失于不考耳】
石步桥 【在城东北四十五里即古罗落桥也宋高祖起义丹徒进至罗落桥遇皇甫敷檀凭之战死即此地下有罗落浦北入大江又有罗落坊罗落千罗落山皆在其处今石步酒坊名罗落坊】
钱公桥即章桥以西接张山亦曰张桥 【在府城东北五十七里上元句容二县以此桥为界】
复古桥 【属上元县长乐乡去县十四里宣和间赐锺茅山经此地桥损堙塞绍兴十年复之改名复古桥】
葛桥 【在上元县崇礼乡方山东南齐书李安民破建平王景素于葛桥】
墅城桥 【在城东三十里即晋谢元别墅之所】
檀桥 【在青溪案齐书刘瓛以儒学冠于当时京师士子贵游莫不下席受业瓛住在檀桥瓦屋数间上皆穿漏学徒敬慕不敢指斥呼为青溪】
亭子桥 【在上元县清风乡黄城之东徐铉楼霞寺新路记云建高亭于路周跨董桥于川上即此桥也里俗呼为亭子桥去楼霞寺三里今土桥危险夏潦则民皆病涉】
周郎桥 【在城东八十里上元县丹阳乡湖熟镇下临横塘石迈古迹编云旧传周瑜尝至此按吴书瑜渡秣陵破笮融薛礼转下湖熟此桥正通秣陵必瑜当时经历之地】
土桥 【在城东七十五里】
西流桥 【在城东北三十里】
东流桥 【在城东北四十里】
安济桥 【在城东北四十里即东流市桥淳熙十二年钱良臣重修改今名】
韩桥 【在城东北三十里】
白水桥 【在城东北二十里】
杨堰桥 【在城东二十里】
走马桥 【见前菰首桥下】
霸桥 【在城西北八十里分句容界】
右隶在城录事司及上元县境
江宁县境
板桥 【在城西南三十里吴后主闻晋师将至甚惧自选羽林精甲配沈莹孙振等屯于板桥晋将周浚张乔等接战破吴军莹等皆遇害金陵故事云晋伐吴丞相张悌死之冢在板桥西实录晋简文帝尝与桓温及武陵王晞同载游于板桥温遽令鸣鼓吹角车驱卒奔欲观其所为晞大恐求下车帝安然无惧色温由是惮服】
新林桥 【在城西南一十五里扬州记云金陵南沿江有新林桥即梁武帝败齐师之处】
白板桥 【在城南梁武帝次江宁吕僧珍与茂进军于白板桥筑垒垒立茂移顿越城僧珍守白板】 □陵桥 【在城东南五十里】
复成桥 【唐景云中造以渡淮广明元年废于火南唐保大十年重造宋开宝八年又废说见后复成渡】
杜桥 【在城东南三十里戚志云有堰长五里阔丈五尺堰杜桥浦水】
龙津桥 【在城南六十里临江宁浦】
牧放桥 【在城南七十里古牧放之所亦作牧牛】
河亭桥 【在城东南一十五里】
马务桥 【在城东南二十五里唐置马务于此】
□武桥 【在城东南三十七里有堰长三里阔二丈堰浦水通秦淮河】
令桥 【在城东南七十里临令水】
乌剎桥 【在城东南九十三里戚志一名乌鹊】
牧马桥 【在县东南三十九里南朝放牧者在此南出有浦水阔三丈深一丈有桥干道志一名牧马堰在城西南七十里长三里阔二丈五尺堰牧马浦水】
右隶江宁县境
句容县境
白鹤桥 【在县东南三里一十五步茅君内传云大茅君每年十二月二日驾白鹤于此会诸真故以名桥】
沈公桥 【在县南二十五里沈公谓沈庆之也】
赭渚桥 【在县东一里二百四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