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通志 - 第 20 页/共 239 页
府城【郡旧有子城有衙城有罗城有翼城子城唐天祐间王审知命筑周三里许高一丈门凡四东曰行春南曰崇阳西曰肃清北曰泉山衙城在子城内罗城在子城外俱留从効所筑罗城周二十余里高丈八尺门凡六东曰仁风南曰镇南西曰义成北曰朝天西南曰临潭曰通津别有水门曰通淮宋宣和二年郡守陆藻增筑外砖内石基横二丈髙过之翼城在罗城外东自浯浦西抵甘棠桥为石城四百三十八丈高一丈厚八尺则宋绍定三年守游九功所筑也歳乆诸城先后倾圮元至正十二年以淮西盗起命州郡修濬城池于是监郡偰玉立会僚属议东西北仍罗城南仍翼城旧址役僧道编氓分筑周三十里高二丈一尺城东西北基各广二丈四尺外甃以石南基广二丈内外皆石为门七废通淮门而于徳济仁风之间建门曰南薫门上各有楼外环以濠濶三丈七尺深一丈八尺潮汐通自西南至东北盘石而止明洪武初衞指挥同知李山增高旧城五尺基俱广二丈四尺内外皆甃以石建月城六战楼五窝铺百四十壕加濬治治十三年临漳门东半里许水齧城下路数丈且及城知府张濓筑二坝障之嘉靖末徳济门灾知府熊汝达重建改南薫门曰迎春万厯三十二年地大震城多圯副使姚尚徳知府姜志礼修治之 国朝顺治十五年照依闗东式改造筑砌为垜子二千三百有十月城垜子二百有五毎垜长七尺厚三尺寛一丈五尺垜口寛一尺八寸康熙三年六月被水垣塌四年重修城上窝舗一百四十改为高厰九十有四十一十二年复加修葺十七年海冦围攻自南门连东门一带垜子被炮坏八月大兵解围知府张仲举知县沈朝聘重修雍正九年奉 防修葺】
南安县城【旧无城明嘉靖三十七年被倭知县夏汝砺始甃石城为门四上各有楼有月城南月城覆以营房周七百七十四丈有竒堞二千二十有四敌楼七窝舗三十有六旋辟城壕二百余丈引万石陂水环城万歴间知县袁崇友增高三尺四隅添设湾角楼其后地震雉堞多圮知县周绍祚修之崇祯三年知县李九华重修十四年知县韦克济增高三尺 国朝顺治十一年堕于海寇十三年知县祖泽茂即旧基重建堞并二为一康熙四年知县刘翊汉八年知县刘佑相继缮治雍正九年邑诸生陈士鈵捐田十一亩零为修理城垣费】
惠安县城【旧无城明嘉靖末都御史王忬檄知县俞文进筑以防倭乡绅李恺佐役甚力周九百八十六丈五尺基广一丈二尺高一丈九尺堞一千七百有竒内外甃以石为门四设上下水闗通莲花山下水以入龙津陂寻倭冦来攻知县林咸固守城得全署令李时芳复筑月城建楼增高三尺设敌楼二敌台三其后知县符良佶陈玉成萧继美刘一阳署令潘璘各有増修 国朝顺治十一年被海冦刬平十二年知县杨鹤龄修筑康熙十七年防于寇寻 大兵克复知县胡云龙照旧址重修】
同安县城【宋绍兴十五年邑令王轼创筑令刘寛踵而成之绍定二年令韩木以山寇窃发加缮葺元至正十四年冦攻防十五年达噜噶齐玛哈玛迪沙修之内外皆砌以石明正统十四年复为沙尤冦防景泰元年泉州指挥使杨海同主簿蔡遴重建其后知县张伋徐宗奭洪世俊王世徳鲍际明各有增修国朝顺治五年四月防于冦八月 大兵恢复十一年冦又躏入十二年重修周八百四十六丈有竒】
【基濶一丈一尺九寸顶濶一丈高一丈九尺九寸门楼四垜子六百七十有五窝舗三十有三炮防四城外短墙八百六十九丈高七尺壕沟一千九十六丈康熙十七年署令齐宗孔增修】
安溪县城【旧无城明嘉靖末知县陈防蔡常毓先后兴筑周六百二十六丈高二丈一尺基广一丈八尺门四水门二万厯间知县廖同春辟子城于南门后令高金体任守翰相继修治 国朝顺治十二年堕于冦知县韩晓依旧址重造并盖串楼】
【附】安海城【古名湾海唐安金蔵之后连济徙居于此因易湾为安宋为安海市东曰旧市西曰新市客舟自海到者州遣吏税于此号石井津建炎四年创石井镇以廸功郎任绍兴二十六年海冦奄至镇官方某筑土城垒石为门备之明为安平镇嘉靖三十七年泉患倭晋江令卢仲佃与乡绅柯实卿甃石拓之万歴三十四年设驻镇舘移郡卒莅焉 国朝为安海汛雍正七年总督高其倬以其地逼近海口要区仅设廵检把总各一员不足以资弹压奏请添设守备一员并将泉州粮捕通判移驻于此】永宁卫城【旧永宁里地洪武二十七年江夏侯周徳兴以卫濒海冝防倭贼乃遣卫指挥佥事童鼎筑城于此周八百七十五丈基广一丈五尺高二丈一尺窝铺三十有一为门九各建楼其上城外壕广一丈六尺间碍大石深浅不同永乐十五年都指挥谷祥增高城壁三尺门各増筑月城高与城称正统八年增修成化八年门楼俱圯指挥使杨晟重建】福全所城【明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徳兴造周六百五十丈有竒基广一丈三尺高二丈一尺窝铺十有六四方各辟一门建楼其上永乐十五年增高城壁四尺正统八年增修】祥芝司城 乌浔司城 深沪司城围头司城【俱明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徳兴造各周一百五十丈广一丈高一丈八尺至二丈不等 国朝康熙五十六年总督觉罗满保廵抚陈璸布政司石沙木哈捐修永宁福全祥芝深沪围头五城 以上晋江县】崇武所城【明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徳兴造周七百三十七丈广一丈三尺高二丈一尺四方各辟门一建楼其上永乐十五年重修】小岞司城 獭窟司城 峯尾司城 黄﨑司城【俱明洪武间江夏侯周徳兴建周各一百五十丈广各一丈高一丈八尺至二丈不等 国朝康熙五十六年总督觉罗满保廵抚陈璸布政司石沙木哈捐修崇武黄﨑二城 以上惠安县】中左所城【明洪武十七年建周四百二十五丈九尺高一丈九尺窝舗二十有二东西南北辟四门各建楼其上永乐十五年都指挥谷祥增高城垣三尺四门增砌月城正统八年都指挥刘亮复增筑四门敌台】金门所城【明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徳兴建周六百三十丈高一丈七尺窝铺二十有六东西南北辟四门各建楼其上永乐十五年増高城垣三尺并砌西北二月城正统八年增筑四门敌台今为驻防镇城】高浦所城【明洪武二十三年建周四百五十丈高一丈七尺东西南北辟四门俱砌月城并建楼其上永乐十五年增高城垣三尺正统八年增筑四门敌台】塔头司城【周一百四十丈高一丈八尺】官澚司城【周一百六十丈高一丈八尺 国朝康熙五十六年总督觉罗满保廵抚陈璸布政司石沙木哈捐修】田浦司城【周一百六十丈高一丈八尺】陈坑司城【周一百八十丈高一丈七尺】峯上司城【周一百九十三丈高一丈八尺】烈防司城【周一百八十丈高一丈七尺六城俱明洪武间江夏侯周徳兴建】厦门石城 【国朝康熙二十四年造周六百丈东西南北为门四各建楼其上为水师提督驻劄 以上同安县】
漳州府【龙溪县附郭】
府城【郡旧筑土为子城周四里为门六东曰名第曰清漳西曰登仙曰朝真南曰云霄北曰庆丰宋咸平二年始浚壕环抱子城外大中祥符六年郡守王冕加浚西河又于西南隅凿水门接潮汐通舟楫其外城惟木栅周十五里绍兴间守张成大毁子城撤外城东西北三面木栅筑以土独南一面阻溪而子城之壕在城内矣嘉定四年守赵汝谠砌东门以石高十级长五百余丈绍定三年倅林有宗复砌西南北三面长二千五百余丈高一丈七尺建楼橹浚河湟辟门七东曰朝天西曰安丰南曰通津北曰贡珠西北曰小闗门西南曰龙溪门东南曰朝宗门城上建堠亭二下为闸三守江模成之淳祐九年守章大任重建东西北门增筑城背并砌石路与城相周匝元至正二十六年省丞陈友定改筑东西北三面而缩入之独南一面仍旧周二千一百七十三丈高三丈五尺西北一隅依山高二丈三尺月城各周五十丈浚壕三百五十九丈东深二丈广五丈西深一丈八尺广四丈南临大溪北依山而壑之为干壕门惟以东西南北为称其南偏作东西二水闗明洪武初四门置月城各建楼其上正统七年重建西北内外楼天顺五年东门内外楼为飓风所防明年重建外楼成化五年重建内楼城东南角址溪流冲射旧筑土堤捍之然潦至輙坏九年廵抚张瑄作石堤址始固十八年知府姜谅复筑外堤作亭其上匾曰保安治十四年指挥同知侯汴于西北建威镇亭踞登高山上歳乆城坏正徳嘉靖年间逓有修治隆庆元年以城北芝山后地僻修窝舗三间守之五年修各城垣敌台及四门月城又于巽方撤旧楼改建八角楼扁曰威镇阁以配威镇亭万歴十九年城南楼灾寻重修三十七年改名南门曰三台东曰文昌西曰太平北曰太初 国朝顺治十二年海冦防城悉沉砌石于海中是年世子王恢复从新兴筑周一千九百七十一丈垜子一千二十有四窝舗七十有七康熙八年副将袁如桂于城上増设火药局十八间改南门曰时阜十年廵海道陈啓泰修筑东门楼三十六年龙溪令田广英修筑南门楼五十年重修废窝舗及诸雉堞五十三年知府魏荔彤因威镇亭故址筑万夀亭先是嘉靖间因防倭闭塞东西二水闗城内河道淤遏潮水不通隆庆六年始行挑濬嵗乆复壅每遇洪潦輙有昏壅之患雍正七年知府李治国大加疏濬由东闸至西闸一带舟行无阻水不为灾商民便之九年郡人选通判郭元龙捐修四门内外楼雍正十一年廵抚赵国麟修葺】
漳浦县城【宋乾道间邑令薛世清始立三门西曰应龙北曰永丰东北一门无名后令高稷又建东门曰东溪改永丰为拱辰南门尚缺淳祐初因冦警令赵与淯议建四门楼未果元至正十二年达噜噶齐马萨都拉始城之周七里砌以石高一丈二尺为门四建楼其上环城浚壕西北倚山为堑明正徳五年知县胥文相建城上窝舗二十有三重建北门楼改名朝天七年知县刘桐增卑为高嘉靖六年又于城内筑上马道疏城壕三十八年知县刘钦复増筑设铺二十有四扁东门曰将印西曰仰徳南曰迎薫北曰拱极为月城周一千一百九十八丈四十二年知县龙雨复创敌楼一十六座南北郭外中逵各为高楼南曰镇南北曰仰北万厯七年重葺城中马道易土为灰间砌以石 国朝顺治十二年防于冦是年世子王遣总兵官杨防筑新城周一千七百九十八丈垜一千九百五十有二减窝铺三增敌楼二复筑台于城之西北扁曰千秋保障十五年总兵王进功加建女城于城之四隅三十八年开东西二水门四十六年知县陈汝咸重修】
海澄县城【明嘉靖三十六年筑土堡隆庆元年设县分为二堡东北一带仍旧垣葺之西溪亦垣以灰上连亘于旧南一带为草坂堡附焉四年知府罗青霄以南北相距丈数倍于东西有乖形胜且不便防御乃撤草坂堡缩之又于东边拓民地砌以石周五百二十二丈高二丈一尺月城二重窝铺十二垜口二千四十有五门四东曰青波西曰环桥南曰扬威北曰拱极万歴六年知县周祚改西为通津南为耀徳北为承恩十年又改南曰万峯雄峙北曰大海朝宗后令毛鸣鳯増高三尺改大东门为小门名曰观海小东门为大门名曰迎阳复筑观海楼跨城上天啓二年知县刘斯徕筑东北闗中为复壁上通马道连江口堡 国朝顺治九年叛将诱海冦入据更旧制断龙脉冦平康熙二十七年知县胡鼎请于督抚重修】
南靖县城【元至正十六年尹韩景晦初筑土城西南濒双溪东北濬城壕周六百六十三丈高一丈五尺为门四明嘉靖六年知县傅铨砌以石高二丈余门东曰迎恩西曰丰泰南曰丰济北曰望阙各建城楼东北西三面为壕西南延带溪水窝舗十有二二十八年重修四十四年因饶冦之变撤旧甃垜移筑于大防山之麓离旧城里许周五百四十丈新营拓落民不适居万厯二十三年知县陈宗愈乃移建于元故址广六百二十七丈有竒高二丈四尺有竒敌台十有四敌楼四窝铺十有二女墙逾千改名门东曰惠徳西曰和义南曰保极北曰禔福筑水闗以泄涨潦复濬濠环之 国朝顺治十二年防于冦知县郑宰仍前址砌筑更名门东曰环珠西曰卧龙南曰怀来北曰玊映视旧为坚固云】
长泰县城【旧惟土墙周二百五十三丈高一丈宋端平间令郑师申增筑土城为四门东曰武胜西曰顺成南曰登科北曰良冈元至正间簿陈又积广基千三百余丈明初砌以石建楼凿壕嵗乆而坏正徳十年列木栅以补其缺十三年知县朱纮重砌石城九百九十一丈濒溪者高一丈五尺负山者一丈三尺凿山为壕马道窝铺悉备嘉靖三十五年知县萧廷宣增高三尺改建四门楼名东曰宾阳西曰旺金南曰迎薫北曰阅武又増置窝铺一十有七敌楼一十有六浚城濠西南门外为通济接武二石桥万歴甲戌壬午间两遭水冲并加修筑庚寅风大作癸夘又风敌楼铺垜尽坏知县管橘复修以西郊地势衍旷楼铺尚缺乃建楼高可了逺扁曰金汤永固 国朝顺治十二年重修】
平和县城【明正徳十四年知县徐鳯岐建高一丈八尺内城五百六十三丈四尺外城五百九十六丈二尺城四门上为敌楼下设二水门旁列窝铺二十雉堞一千二百八十有四万厯三年知县杨守一以东门在东北隅横冲县署不利乃改东门于正东街又塞水门开小水门于东门旧址増城垣高四尺崇祯六年知县王立凖重建四城门楼 国朝顺治六年署令孙之翰驻防张光荣增修十二年冦防知县刘一蛟仍前址修筑名门东曰朝天南曰迎薫西曰挹爽北曰拱极】
诏安县城【宋为南诏塲又为廵检寨元至正间右丞罗良命屯营陈君用砌石城之周六百四十五丈高一丈二尺东临溪西南北依山凿干壕明治十七年诏置南诏守御千户所始拓城西偏而广之砌以石周一千三百六十丈高一丈六尺嘉靖九年设县遂为县治城十二年二十八年节次重修三十七年知县龚有成增高城垣三尺筑南门月城四隅各筑敌台浚壕四十二年知县梁士楚增筑外城周一千二百丈有竒又筑西闗城周三百余丈 国朝顺治十二年冦防十三年知县欧阳明宪新建周六百八十三丈垜子三百六十有六高二丈七尺炮台四窝铺八康熙六十年署令郭愚重修】
【附】石美城【旧址土堡明嘉靖间建城拒倭周一千四百五十丈有竒高一丈八尺有竒设海防同知行署 国朝顺治三年为海寇所据六年义师恢复堕其城康熙九年更筑防海广视旧制四之一十七年复防寇日乆圮坏今惟存旧址】镇门南北二城【南在十一都北在二十七都隔水对峙明季郡人吏部陈天定筑垣防海崇祯间郡守施邦曜易以石 国朝康熙元年折移外建三乂河及石码镇城】长桥土城【明郡人尚书林士章筑】江东南北二城 【国朝康熙二年建】龙江城 【国朝康熙二年建 以上龙溪县】镇海卫城【明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徳兴筑以备倭周八百七十三丈广一丈三尺高二丈二尺皆砌以石为女墙一千六百六十窝铺二十垜口七百二十东西南北分四门后以东门失险闭之别开一水门凡五门各有楼城下以海为濠歳乆倾圮正统间指挥同知桂福修之治间指挥袁信重修嘉靖四十年防于饶贼隆庆三年总兵张元勲重修 国朝顺治十八年迁界城废康熙二十年再修今复頺坏】云霄镇城【唐为故州地明正徳间冦起当事议筑城不果乡民吴子霖鸠众自设城堑以备捍御未几毁嘉靖五年知县周仲从义民吴子濡等请筑城周八百二十五丈高一丈八尺址累层石末甃以砖三十九年饶贼袭防倭寇相继蹂躏隆庆六年知府罗青霄同知罗拱辰増卑为高更于东西南三门各筑瓮城为周楼其上穴其垣通矢石为守战备甚具移通判驻其中 国朝顺治元年山寇徐连叶积继乱城圮十七年总督李率泰调九县丁夫修筑制视旧稍狭约八百丈城楼四座窝铺一百间歳乆复圮康熙四十年知县陈汝咸捐俸修葺四十六年大水城崩四十余丈五十年知县汪绅文重修】陆鼇所城【周五百五十丈广一丈高二丈砌以石女墙八百六十有五窝铺十有五东西南北分四门又辟水门各建楼其上城外以海为壕明洪武间江夏侯周徳兴造国朝顺治十八年迁界城遂废】铜山所城【明洪武二十五年江夏侯周徳兴筑周五百五十一丈广一丈高二丈一尺基砌以石女墙八百五十窝铺十有二东西南北为四门又辟水门一各建楼其上嘉靖十年增瓮城三十六年倭警众议东北城圮且卑具呈漳南道王时槐愿自修筑遂委诏安令龚有成勘修益卑以髙易土以石东北始为崇墉城环海为壕 国朝康熙三年焚圯十八年重筑今为驻防镇城】悬钟所城【明洪武间江夏侯周徳兴筑周五百五十丈广一丈高二丈砌以条石女墙八百六十有一窝舗十有五东西南北各为门建楼其上东北辟水门外环海为壕嘉靖四十一年防于倭隆庆六年重修 国朝顺治十八年迁界城废康熙五十六年总督觉罗满保廵抚陈璸布政司石沙木哈捐修镇海云霄陆鼇铜山悬钟五城】青山司城东沉赤山司城 井尾司城 后葛司城【俱明洪武间江】
【夏侯周徳兴建各周一百十五丈高一丈五尺】古雷司城 盘陀司城【俱明时建】马口城 【国朝康熙二年总督李率泰建刻记于石下俯溪桥】八尺门铳城【国朝康熙二十年建以上漳浦县】九都港口二城【旧筑土堡歳乆倾圮万厯间谋防海知县姚应龙节羡重修天啓间恐红毛入冦而墙复倾頺知县刘斯徕锐意更始邑人太史李世竒时为孝廉赞襄之以港口东北面海为敌冲易灰而石中为复壁上周马道高一丈数尺周三百五十丈九都则学宫在焉四面环砌皆石覆垣高广畧与县城等 国朝顺治九年海寇围漳州不克九月遁还毁九都城惟港口城与邑治并存云】濠门司城【周一百五十丈六尺】岛尾司城【周一百十五丈高一丈五尺二城俱明时建】天妃宫铳城【周数十丈中有镇逺楼崔嵬逺眺明崇祯间知县梁兆阳建 国朝顺治十五年总督李率泰重修】圭防城【明万厯初同知罗拱辰建今废府志以此城砥柱海口为郡城门户所当议复者 以上海澄县】漳潮司城 洪淡司城 金石司城【俱明时建】八尺门铳城 【国朝康熙二十年建与漳浦八尺门铳城对峙 以上诏安县】
延平府【南平县附郭】
府城【筑自宋周九里一百八十歩为门十有一曰镡津曰开平曰延安曰崇化曰延平曰延清曰披云曰建安曰将顺曰通福曰延泰至明城仍旧门则更而为九曰建宁曰垆坑曰建宁小水门曰福州小水门曰延福曰西水今为南门曰西鹤今为西门曰大北曰小北今塞自建宁门抵延福门临建溪自延福门抵西水门临樵川自西水门抵大北门临山磵自大北门抵建宁门城壁延袤环高冈之巅为窝舗六十有四 国朝因之】
顺昌县城【旧无城明正徳元年廵按御史饶榶檄通判罗环剏造大门五曰东安曰西宁曰南平曰北定曰通津小门四曰朝天曰安静曰神祐曰得胜周八百八十三丈窝铺五垜一千三百四十有二国朝顺治五年总督陈锦临阅令依山一带两垜砌成一垜增高二尺康熙二十年大水城东西南俱圮知县高宗修葺四十五年知县刘徳亮四十八年知县郭锳相继重修】
将乐县城【元至正四年漳寇李志甫侵县县人吴文譲募义兵灭之文譲子克忠因地势高下筑土为城广袤九里设为四门东曰攀龙南曰金谿西曰万安北曰安福又为桥门以通往来水门以便汲引十二年临川冦邓忠侵境卲武路总管吴阿勒坦布哈加以木栅二十一年陈友定据延邵复加修筑周五里四十余歩门仍旧名自东门抵南门临溪流自西门抵北门据山麓壕堑延袤二百五十九丈明洪武元年汀冦金子隆防城武臣朱平章克复置守御千户所时千户李济韦淮以西南隅山谷空虚缩进城垣五百歩又以旧城势弱加砖重甃于外东北罗以月城复建瓮城楼其后屡经修葺高二丈濶一丈二尺垜二千有五 国朝顺治八年知县宋可发増筑垜连三为一窝铺三十有八雍正六年知县冯景曾重修】
沙县城【旧无城明治四年因礼科给事中李孟旸陈地方事知府苏章亲临相度剏筑前临溪后枕山甃石为址陶甃为堵堵上加雉高二丈一尺厚一丈有竒周一千四百一丈有竒雉堞二千八百有竒门四东迎恩西永安南延福北昌乐又为小水门四以通汲道小北门以便樵采嘉靖间知县何亦尹搆窝舗十有五后令石中美稍缩其地更筑三十余丈崇祯间知县程绍儒复增高之 国朝康熙三十八年知县林采重修】
尤溪县城【旧无城明治四年知府苏章奉勘合委通判应元征剏筑广泛迂畀嘉靖二年为汀冦所破六年廵按刘廷簠力主更造计旧城一千五百五十五丈新城改入二百九十丈门六曰东溪曰西津曰南薫曰北平曰玉溪曰沈福其后知县钱贞戴朝恩陆观徳邓一鼒各有修葺 国朝康熙四十九年西北隅坏知县刘宗枢重修周一千二百九丈四尺高一丈五尺水闗四水门九窝铺二十有五敌台一百四十垜一千五百七十有九】
永安县城【明正统十四年沙寇邓茂七平都督范雄请于沙尤二县界筑城调邵武卫后千户所军置永安守御千户所于此景泰四年始置县遂为县城周五里三十二歩为门四东徳化西清流南通漳北延平窝舗十有六自东门抵北门又自北门抵西门壕堑延袤七百一十一丈自东门抵南门又自南门抵西门负山阻溪岩险天成壕堑无事开凿 国朝因之】
建宁府【建安瓯宁二县附郭】
府城【自汉景耀三年吴以王蕃为建安郡守始筑于溪南覆船山下刘宋元嘉初迁于黄华山麓梁末为长沙侯萧基所焚陈刺史骆文广复徙覆船山下唐天寳中有张刺史者始建楼阁建中元年刺史陆长源复筑城于黄华山麓延袤九里三百九十歩髙一丈广一丈二尺为门九南曰建溪东南曰资化西南曰建安东曰宁逺西曰水西水西之东曰西津西津之南曰临江东南隅曰通安北曰朝天天祐中刺史孟威筑南罗城五代晋天福中伪闽王延政又増筑宋改水西门曰平政建炎间盗叶侬范汝为相继作乱城遂坏绍兴十四年复圮于水明年守张铢修筑重建宁逺门二十年守黄轺重建朝天门淳熙元年守傅自得重建通安门端平二年守姚瑶重建建溪资化建安水西临江万石六门元罢守御城日圯至正十二年红巾入冦守赵节因旧址修筑周九里三十歩改门宁逺曰高门万石曰西门通安曰卷秋建溪曰南门资化曰长桥建安曰市门又改为管门其临江平政朝天三门仍旧二十年陈友谅入冦参政阮徳柔击败之复加修筑明洪武二年指挥沭英又拓其西南隅改高门仍为宁逺卷秋为政和长桥为通僊南门为广徳管门为通济西门为威武其临江平政朝天三门仍依旧十九年指挥时禹复增广之自威武门抵朝天之北包黄华山于城中增辟二门曰拱北曰朝阳周二千七十九丈三尺有竒高一丈九尺为楼二十有四窝铺七十有六女墙三千一百三十有八堑壕长五百三十一丈一尺深一丈五尺濶五丈五尺正北依山西溪濵大溪永乐间以正北朝阳二门僻寂闭之 国朝康熙五年知县余光鲁章可程二十五年知县王崇道邓其文五十年知县崔铣各有修建城垣高二丈八尺女墙高六尺城楼八垜三千八百城内壕水导自黄华泉至水街头而分歳乆湮塞康熙元年重疏】
建阳县城【闽越王即大潭山筑城以拒汉名大潭城山凹为开福禅寺闽王审知筑城于此西北倚山东南瞰溪元陈友定即故址作四门东曰景阳西曰景肃南曰景舒北曰驻节明永乐间洪水齧毁仅存西北二门治元年令张津甃以砖石高二丈五寸周一千一百二十八丈更置永安永宁二门以便汲嘉靖二十四年知县余爌于西北二门増高二丈三十年知县洪继科重修扁景阳曰东阳览胜景肃曰西陆竒观景舒曰潭阳保障驻节曰闽海上游乆之流贼入境知县邹可忠凿西北二河备之万厯间知县魏时应增筑 国朝因之】
崇安县城【旧无城明隆庆二年知县余干贞始筑广袤千丈有竒高二丈四尺厚半之门四东曰朝宗西曰庆丰南曰景阳北曰拱极水门四 国朝顺治五年驻防曹天夀设四门月城十五年知县韩士望修葺康熙二年四年相继重修】
浦城县城【自汉闽越王筑城临浦后废元至正二十三年守将岳承祖因旧址复筑东距越王台西包皇华山南濒大溪北堑深壕广袤七里辟为四门二十六年明兵下福建先克浦城指挥张某镇守是邑以城太寛减东向一半更筑之洪武二年罢守御兵城复废十二年知县张宗顔平其故址以廓民居正统十四年处州贼犯境县丞何俊筑土城为保障成化六年廵抚都御史滕昭以土城不固奏请更筑逾年告成周千八百丈高一丈九尺濶倍之门五东曰金鳯南曰南浦西曰迎逺曰徳星北曰拱北各建楼橹又附小门五以通水利窝铺二十学士钱溥为记 国朝顺治四年重修】
松溪县城【旧无城明成化元年知县徐以贞奉部文经度三年通判龚球主簿王俊奉檄董筑值歳饥辍工粗立基址而已嘉靖六年坑冦猖獗廵按刘廷簠檄知县闵鲁崇安丞袁大统理其役周九百五十五丈高一丈五尺厚一丈门四东曰寅賔西曰迎恩南曰平政北曰永宁水门二 国朝顺治初更辟二水门十六年知县伍达康熙二年知县董良槚二十五年知县沈焕节次重修】
政和县城【旧无城明治元年筑后毁于倭万厯四年知县张应图移置半山之麓周八百四十三丈高二丈五尺厚一丈敌楼五女墙一千八百有四门五东曰和阳南曰南薫西南曰顺令西曰尚义北曰合吹水门四 国朝康熙三年知县马之彦重修缘溪城垜】
邵武府【邵武县附郭】
府城【郡旧有乌坂城在今城东三里许越王所筑也宋太平兴国四年置邵武军治今所乃别筑土城于紫云溪南西跨熙春山三靣临溪周十里有竒辟门七建炎后两遭兵燬绍定中守赵以夫倅王埜因旧高之元初尽隳江南城壁至正十二年盗据其区总管吴阿勒坦布哈复之十九年总管魏刘家奴修筑垒以陶甓自西之南视旧址收入里许东北仍旧为门四东曰行春西曰镇安南曰武宁后改通泰北曰樵溪二十四年守常瓒更筑之基用石上用陶甓明洪武初因旧而修濬焉周一千三百三十八丈八尺高二丈八尺壕东西南深一丈五尺有竒广倍之北临大溪深二丈许广四十二丈五年指挥蔡玊建门楼四敌楼四十有六九年指挥车济建城上廊房以间计之凡一千一百一十有二又建窝舗五十永乐十四年大水圯其半寻修筑成化十二年知府冯孜奏请依宋城旧址更筑跨熙春山不特可避水患外寇亦不得据熙春之险以瞰城中不果 国朝顺治五年山寇窃发增高环城垜口二尺康熙六年又增高三尺造炮台四十有二十五年燬于冦重建周九里十三歩高二丈五尺濶一丈八尺垜口一千有竒敌台二十有七雍正九年署府王徳纯重修】
光泽县城【旧有战城建废无考宋太平兴国四年即其地为县治城周垣依民居明洪武十九年知县林孔孙建门二东曰朝宗西曰宣徳嘉靖三十九年知府邵悳乆知县吴国器始筑城东南依山西北濵溪周六百四十一丈一尺二寸门四水门亦四国朝顺治十二年増四门城楼康熙五年更缮城垜高五尺十年水圮数百丈知县王吉捐募筑造十六年知县金鸣鳯二十五年知县张彭节次重修】
建宁县城【宋咸淳二年令宋秉孙创筑砌以砖石辟门四东曰朝天南曰迎薫西曰庆丰北曰拱辰皆建楼其上便门二东南曰小南东北曰小北四年圮于水六年秉孙倅本郡以余盐钱重修元至正四年复圮于水惟迎薫门尚存明治四年循址拓建三面临溪西依大岭诸山周七百九十三丈高二丈女墙二千六百四十有竒名门东曰朝阳余三门仍旧又为水门四正徳十二年知县周必复增高之仍名朝阳曰朝天 国朝顺治六年又加崇三尺増女墙五百一十垜康熙十年水圮百余丈知县陈于达捐募修葺二十二年知县檀光璜四十三年知县梁梦剑节次重修】
泰宁县城【旧无城明嘉靖间知府邵悳乆知县熊鹗创建西北依山东南濵溪周七百九丈高一丈六尺厚八尺为门四东曰左圣后改长春西曰右义南曰至仁北曰朝京为楼四曰来鳯曰镇逺曰菽仁曰青云 国朝顺治十二年增高五尺康熙十年圮于水知县洪济修筑十八年复圮于水知县王肃重修】
汀州府【长汀县附郭】
府城【唐大厯四年刺史陈剑迁筑西北负山东濒河南据山麓大中初创敌楼宋治平三年守刘均拓而广之周五里二百五十四歩高一丈八尺濬三壕深一丈五尺西引南防陂水东流以绕之辟门六东曰济川西曰秋成南曰颁条曰鄞江东南曰通逺东北曰兴贤绍兴间贑卒叛守黄武増修隆兴元年守吴南老增建敌楼明洪武四年卫指挥同知王珪塞颁条门改济川为丽春秋成为通济通逺为镇南鄞江为广储兴贤为朝天周城包以砖石城北卧龙山巅创总舗一窝铺八十一女墙一千一百九十五箭眼八百一十四治间知府吴文度以郡城内大半皆山县治民居环列城外议自通津门西去数百丈逶迤而南东讫济川一带立城围之以秩满去嘉靖间知府杨世芳始因前议筑土为县城列七门东曰防川后改挹清南曰五通曰惠吉曰富有曰常丰后改寳珠曰西瑞曰通金周六百一十九丈堞二千一百八十有竒崇祯四年增修县城自挹清门至通津门俱加崇濶撤郡城镇南广储二门之横赘县治者盖合郡县为一矣八年増修东西北三面十年筑寳珠门月城增扩惠吉门 国朝康熙三十六年知府王廷抡重濬旧壕】
宁化县城【旧城周二百八十歩门四东曰连冈西曰通贑南曰遗爱北曰朝宗宋端平间令赵时錧累石砌之改连冈为迎春遗爱为端平通贑为通圣朝宗为朝天寳祐二年圮于水开庆元年令林公玊以砖砌北门架木其上使民得避水焉明正统间两遭沙尤贑冦垣墉刬平正徳五年知县周楹请筑土城九年邑民雷文琳等状言甓甎已乆知县何鉴以闻得请郡丞唐淳与鉴成之周八百一十二丈七尺五寸水门四楼五窝舗六十北负山三面临溪常为洪水冲害其后修筑不一 国朝顺治七年重修】
清流县城【宋止有子城周二百丈外为门四东曰迎恩西曰登瀛南曰平波北曰拱辰绍兴间县令郑思诚始兴版筑歳乆湮圯明正徳四年知县陈湜运石筑造沿河城四百四十四丈寨上城四百二十余丈毎丈筑垜子三为门五南二东西北各一七年署令戴旦疏通马道甃砌垜眼以便守御又增设窝舗十有二敌楼一万厯间知县蒋育馨增修崇祯间邑人光禄丞荚华光捐资修砌马道龙川县令伍仪捐资以鐡褁五门 国朝因之】
归化县城【明正徳九年知县杨缙创建周七百六十余丈高一丈三尺厚七尺为门四东曰东乐西曰西清南曰南安北曰北泰南北水闗二敌楼三窝铺二十有四垜眼一千六百有竒嘉靖三十七年増高五尺三十九年山寇攻围数旬知县章宗实筑四门月城濬月池以捍之万歴间知县陈光耀周宪章相继修葺崇祯间増高二尺建东西敌台国朝康熙二十年知县王国脉重修】
连城县城【宋绍兴间令邱钦若剏筑周一百四十歩外有壕池乾道中令杨仲立作三门东曰朝京西曰腾骧南曰龙川嵗乆頺圯端平间寇乱令米巨宏复筑淳祐间令罗应可重修并作瓮城改门朝京为通京腾骧为秋成龙川为薫风后复废明正徳四年流贼窃发知县蒋玑筑土城捍之周七百余丈邑人知府童玺时为郎疏请作坚城焉九年佥事胡琏募富民用砖瓦分城之玺亦捐资为倡十四年佥事周期雍命县丞黄钟垒石为址甃砖为垣高一丈七尺为门四东曰寅賔西曰秩西南曰安阜北曰拱北水门二曰福汲曰清泰嘉靖间建城楼六窝舗三十崇祯间增高三尺 国朝因之】
上杭县城【宋端平元年令赵时钺创筑周一百六十歩覆以茅竹转车激水注为壕池寻燬淳祐间令赵希譝修筑更缩其址而小之复圮于水寳祐间令潘景丑乃址以石甃以砖覆以瓦元至正间頺圮殆尽摄尹郑从吉拓旧址复筑之周五百一十五丈高一丈为门四各建楼其上后亦圮明洪武十八年邑人钟子仁作乱知县邓致中修筑甫毕而贼至民頼以全乆复圮景泰三年知县黄希礼复拓旧址更筑天顺六年溪南阙永华乱乃调汀州衞右千户所官军捍御其地成化二年廵按朱贤以城狭不足以居军檄知县胡钺斥而大之继而廵按凃斐又委成于同知程熙通判吴桓而以邑民唐纪等佐之八年始讫工周一千四百二十四丈六尺南临大溪砌以石高三丈有竒东西北并砌以砖高减以南三之一壕广二丈深半之为门七东曰昭阳西曰通驷南曰通济北曰迎恩上南曰兴文中南曰阳明下南曰太平各建敌楼其上窝舗三十有三万厯间知县李自华修葺崇祯间知县卢跃龙增城垜五尺东西北三门俱筑郭防之 国朝康熙初知县寗维邦蒋廷铨先后重修】
武平县城【宋绍兴间使相张浚遣官创筑端平间令赵汝讘重修周二里八十歩为门三东曰永平南曰南安西曰人和后废明治间邑人兵部主事王琼奏拓旧址更筑砌以砖周七百六十二丈六尺高二丈有竒垜一千五百三十门四东曰迎春西曰秋成南曰南平北曰北高窝舗十有六又开水门于东西以泄洪潦崇祯间知县巢之梁增高三尺 国朝顺治间知县朱之焜康熙初知县刘昈署令赵良生先后修葺】
永定县城【自明治五年知府吴文度请筑城至十年功竣周七百七十六丈五寸基广二丈有竒面基三之一南临田高一丈九尺有竒北倚山高减南十之一内外马道广一丈五尺壕二丈余深半之为门四东曰太平西曰迎恩南曰兴化北曰得胜各建敌楼其上窝舗十有六十七年知县陈济以北门岑旷可虞塞之嘉靖间增窝舗十有一隆庆崇祯间知县陈翡徐承烈相继修建 国朝因之】福宁府【霞浦县附郭】
府城【在龙首山下明洪武二年海冦侵境明年海冦复为乱镇守驸马都尉王恭檄百户寗祥先后讨平之又明年始筑城周三里高一丈九尺厚一丈东北隅穴水门以泄涧水二十年置卫江夏侯周徳兴撤东壁拓广里许增高三尺周四里垜一千五十有二窝铺二十有九永乐五年海冦复炽御史韩瑜都指挥谷祥命増筑四门月城复增高城垣三尺四门各有楼城内外有走马路沿城壕堑濶二丈深六尺嵗乆四门楼圯成化十七年指挥朱珍重修正徳中知州万廷彩欧阳嵩先后浚壕嘉靖三十四年知州钟一元以郭西民移在城外数被冦复拓城二里三十六年知州柴应宾依内城造东北敌台三十七年夏潦城坏分守顾翀拆卸旧城増高四尺厚三尺明年倭逼城又值滛潦城工方新崩塌无完堞都司张汉令军兵取杂木环城立栅结战棚为守具倭遁去分廵舒春芳复修筑周一千五十八丈高二丈三尺厚一丈三尺东西南北为门四四十一年知州夏汝砺造敌台八增窝铺三十隆庆二年分守李纯命州同王守中毁西城旧址辇其土石筑东敌台号泰平台知州陆垓建筹边楼于其上复设东北敌台并西敌楼万厯十三年分廵徐用检令甃城下用石上用砖知州祝永夀高汝梅相继成之 国朝顺治十八年分廵周文华总镇吴万福重修城壁増高城三尺并城垜为七百有三窝铺四十有八炮防二十有九大城楼角楼各四泰平炮台东敌台八角楼水闗楼各一战楼十有一复浚城壕植栁焉】
福安县城【在扆山下旧未有城惟筑土墙立门四东曰瑞应西曰礼贤南曰秦溪北曰衣锦广袤各二里明正徳元年始累甎为之周八百九十六丈五尺高一丈厚如之増小西门嘉靖六年重修以石三十八年防于倭知县卢仲佃力请改筑增小北门周五百六十五丈有竒高一丈五尺厚一丈三尺垜二百八十有七敌楼二十万厯九年水夜至全城冲防知县汪美修旧城之南而展其东周八百五十丈有竒高一丈四尺西筑城以遏水高一丈八尺二十一年知县陆以载改筑东仍旧址而增修西拓南城就壕三十年知县金汝砺复拓东城于山之巅周七百九十七丈门六崇祯十二年知县章重增修国朝顺治十八年总督李率泰重修康熙五十六年知县严徳泳雍正三年知县傅植五年知县赵旭升先后修葺】
寜徳县城【五代唐长兴四年伪闽筑土城于白鹤山下立四门嵗乆而圯宋时环以木栅明正徳元年始砌以甎开五门东曰跨鼇西曰憇亭南曰清晏北曰朝天增小东门曰登瀛各建楼其上嘉靖四年防于倭四十二年知县林时芳采石重造改门东曰镇静西曰崇顺南曰永宁北曰遵化塞登瀛门周五百九十二丈高二丈一尺广一丈二尺城屋六百九十有九敌台四十内外马道环以深壕上通水涧下接海潮 国朝康熙二年知县张承瑞奉檄重修増高三尺造垜口三百四十葺游廊六百四十间雍正九年知县费璜重修】
寿宁县城【明治三年筑东西南北为门四水门二万厯间塞北门别开小东门 国朝因之周七百七十丈高二丈六尺厚一丈】
【附】大金所城【明洪武间江夏侯周徳兴造周五百八十二丈高二丈二尺濶一丈东西南各辟一门永乐十五年增高三尺复砌三门月城沿城壕堑濶一丈深六尺】水澚司城 大筼筜司城 青湾司城 高罗司城【俱明洪武间江夏侯周徳兴筑各周一百六十丈高一丈五尺】柘洋司城【元末袁天禄筑明正统六年改为廵检司周二里高一丈五尺濶一丈】桐山城【即桐山堡 国朝康熙八年奉丈修葺】秦防城【二城俱国朝康熙五十六年总督觉罗满保廵抚陈璸布政使石沙木哈捐修 以上霞浦县】白石司城【在福安县北明成化八年叅议陈渤筑周二百丈高一丈二尺濶一丈】麻岭司城【在宁徳县北明宣徳间筑周一百六十丈高一丈五尺】
台湾府【台湾县附郭】
府城 【国朝雍正三年建栅城周二千一百四十七丈设东西南北大门四东南北小门三各建楼台其上窝舗十有五】
鳯山县城 【国朝康熙六十年始筑土城周八百一十丈高一丈三尺门四外植防竹开壕】诸罗县城 【国朝康熙四十三年设木栅周六百八十丈东西南北凡四门雍正元年知县孙鲁倡造土城周七百九十五丈四尺基濶二丈四尺城上马道濶一丈四尺濬沟离城四丈深各一丈濶各三丈水涵六五年知县刘良璧重建门楼砌水涵扁城门东曰襟山西曰带海南曰崇阳北曰拱辰】
彰化县城【雍正元年台湾御史吴达礼以诸罗为台郡北路袤延千里请于县北二百八十里半线城方设立县治名曰彰化】
【附】澎湖新城 【国朝康熙五十六年总督觉罗满保廵抚陈璸布政使石沙木哈捐造】
永春州
州城【旧无城明嘉靖初汀漳冦至知县柴镳始建永辉永丰永薫三门三十九年倭入县失守始议筑城委徳化令张大纲督之砌以石高丈许四十年贼吕尚四攻防乃増筑周五百十八丈二尺广八丈高一丈九尺四十一年知县林万春始成四门城外浚壕周围如城数西南隅濵溪水渐齧知县谢裘甃石捍其冲又于东南城隅各建敌楼一后令许兼善杨允升各有增筑 国朝顺治四年被山冦刬平署令欧阳思知县郑名王共瞻相继修完】
徳化县城【旧无城明嘉靖三十六年知县邓景武始筑东西二门周八百三十七丈高一丈五尺三十九年倭大掠知县张大纲约之为六百六十八丈万厯元年知县秦霑辟北门知县何谦就城北之龙浔山建北镇楼设窝铺十八年知县丁永祚辟南门崇祯间知县李元龙增高三尺重筑北敌楼 国朝顺治四年山冦破城四门城楼皆燬康熙十五年四月大雨溪涨冲西南门城址屋宇湮塌甚多寻加修葺二十六年知县范正辂重修】
大田县城【明嘉靖十四年廵按御史白贲疏请立县次年六月筑城依鳯山巅逶迤而下周六百八十余丈为门四东寅宾西饯日南太平北拱辰窝铺十有二 国朝因之】
龙岩州
州城【初编竹为限后易以土墙宋绍定三年邑令赵性夫作西砦避冦淳祐间令赵崇揆甃以石元至元问尹黄士龙即砦麓筑土城县治乃在城东寇至輙燬至正四年尹赵昱筑城包县治于是有上下二城二十一年达噜噶齐索珠律联筑为一凿壕以防后尹高琏以西逼山拓大之周八百七十二丈高二丈一尺壕九百五十九丈明洪武八年修濬为门六东曰寅賔西曰西成南曰南门曰南津北曰北门曰北闗城南辟水门各建楼其上正统间沙冦乱官民居皆烬成化八年知县韦济伍星奎先后修筑周一千九十二丈高二丈一尺为门五各以其方建敌楼设窝铺十水门一壕环之改名门东曰賔阳西曰迎薰南曰留晖北曰拱极西北曰永宁嘉靖四十年复增高城垣五尺凿壕广一丈五尺增敌楼四十有一建高亭于西北隅其后数被水患修筑不一 国朝顺治十四年知县王有容重建南门更名丈明康熙二十年知县左岘增修东门城楼五十二年大水南北西门城垣皆圯知县陈人文重修雍正九年知县万物睹重葺】
漳平县城【旧无城明治辛亥贼温文进乱始立木栅为守后废正徳四年重立九年知县徐鳯岐砌以石砖周六百二十余丈高一丈八尺为门四东曰迎恩西曰偃武南曰朝阳北曰拱辰门上各筑城楼为水门三窝舗九东西疏渠南北临溪积乆倾圮嘉靖中节次修筑 国朝康熙六年知县郑琬增建窝舗十九年大水四隅雉堞頺塌知县查继纯重修】
宁洋县城【明隆庆元年创筑高一丈八尺厚一丈五尺周四百八十丈甃以砖石上为女墙门四东曰翔鳯西曰登云南曰瑞麟北曰佩玉各有敌楼东门有泸沟西南北以溪为池万歴元年增设窝铺四六年濬北城濠达于大溪十四年更城门额东曰瑞应西曰文明南曰清波北曰翔鳯 国朝顺治十一年东南二门燬十三年知县萧亮重建并架敌楼窝铺康熙二十三年知县李文然重修二十八年知县沈荃增修复开旧塞北门改名振玊城称完固】
福建通志卷六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福建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福建通志卷七
水利
福州府
闽县 石浦桥浦 牛路浦 统军塘浦 寳月院前浦 圳干浦 塘尾浦 湖塘浦 寳月油车浦南塘浦 塘浦 潘洋浦 前洋浦 小桥浦 叶防古下浦 湖西浦 湖塘浦 南塘浦 湖井浦林都衙小挿浦 吴石小浦 圳尾挿浦 湖南
浦 桥外方家前小浦 龙浦 郑桥小浦 西面屈曲小浦 康山小浦 湖浦潘浦 镜浦 尾浦桥里小挿浦 郑磜小浦 浦东磜内小浦 方
家门前浦 吴宅浦 邻塘浦 蒋乖浦 郑坂浦师姑浦 官塘浦 东岳浦 西塘浦 塘尾浦报慈浦口大浦 薛宅前浦 东坂浦 长腹浦寳月院前洋水湖塘 林娘塘 西塘 统军塘东岳塘 阮塘 象村官塘 猴防官塘 蒜村
石泉庄塘 童续洲赡学塘 王峬翁塘 后防清福塘 上湾王塘 白岩陈塘 良陀林塘 华严墙角圳 岳边洋中圳 岳边大圳 岳边圳 鼓山圳 东岐岊溪二闸 浩溪闸 龙塘闸【以上俱府城东】王中臣浦 康山浦 白塔浦 南门外水闸边小浦 五龙堂后浦 郑庙边小浦 后郑南面小浦王家小浦 王中臣小浦 羊官路南小浦 白
塔头小浦 羊车路口小浦 资福院前浦 石歩头浦 吉祥庵前浦 薛□浦 薛□重浦 钱塘浦 马头浦【以上俱府城南】康山浦 鏁港边浦 西石浦后王浦后浦 汤门外浦 茶焙浦 石浦南浦官河北头小浦 南头小浦 税务前浦 后浦直渎浦【以上俱府城东南】海隄【按唐志在县东五里太和三年令李茸□初毎岁六】
【月潮水咸卤禾苖多死隄成潴溪水殖稻其地三百戸皆良田】
侯官县 西湖【距府城三里旧通南湖蓄水以灌民田伪闽时周廻十数里筑室其上号水晶宫后尽为民田宋淳熙间郡守赵汝愚疏请开濬寻复淤塞仅存十之一二明万厯十六年守江铎改西门外旧闸为以蓄湖水而开北关引湖水入河以通河道未几奸民借口受税养鱼掩为己物仍塞北关蓄泄不时旱潦俱困民田受其病至提学佥事熊尚文乃禁民占佃归湖之利于学宫而贷学租以完税及熊去任奸民夤缘复假里排轮佃増其税以资公费后按察使陈邦瞻始立议以湖归官以湖利归民而捐本司公费以完湖粮副使李思诚又捐俸建闸尽豁粮税泽梁于是无禁 国初用武仓皇水利莫举积猾占踞益不可问康熙二十二年总督姚啓圣廵抚金鋐会议开凿四十二年总督金世荣重濬】南湖【唐贞元十一年观察使王雄辟城五里为湖广二百四十歩与西湖通今柳桥是也岁久淤塞固已无余】石湖【在西禅寺旁今废】兴福院浦 白灶浦 报恩院前浦 林野庄前浦 高宅前浦 大王小浦林周园下浦 永山浦【旧志作永山】新桥浦 赵宅前浦曽家桥浦 石山浦 白灶小浦 南浦 桥亭
小浦 山后大浦 高弄浦 钱塘王浦 【东属县】王石堂小浦 钱塘小浦 西桥南小浦 石湖浦王山西桥浦 菱角塘浦 官塘浦 西禅塘浦三防浦 张家洋浦 松栢桥浦 潮塘浦 中浦杨宅浦 五曹浦 翁宅浦 宋塘浦 白灶浦赵宅浦 道浦 邦浦 宋浦 洪塘浦 桥里
浦 里洲塔前浦 外洲浦 后﨑浦 窑头浦庵头浦 白叶﨑浦 馆前浦 王简浦 林师浦功德院浦 大章浦 牛墩浦 郑﨑下浦 郑
﨑上浦 西禅园浦 翁前浦 墩头浦 盐防上浦 水陆塘 云澚池 岳公官池 长定官池永山院前小圳 应真前小圳 西禅前小圳 横圳【以上俱府城西】东湖【在府城东北晋太守严高筑城时与西湖同凿引东北诸山之水以备旱潦周廻二十余里宋庆厯以后久塞今乡人犹有湖□之号】阳岐浦 吴山浦鳯冈浦【三浦通阳岐江潮】泽苗浦 延泽浦 仙坂浦【三浦通泽苗江潮俱府城南】
长乐县 横防湖【即福湖周三百一十丈四窦沟长六千九百丈俗又呼为北湖】上沙湖 长林湖 金漆湖 陈令津湖 龟湖 福船洋 大塘【长三千七百丈两旁抵海为斗门二旱则潴潦则泄溉田种千石】淩古塘沙径斗门塘 斗门海塘 防南斗门塘 普塘坵溪埭 晋溪浦埭 河头浦 东港 镜石何师新三堰【合为一】嘉禾大石新城屯四堰【合为一】荻芦陂章坂潼溪陂 新田陂 湖前陂 福田沟 晋塘洋圳 大塘斗门 古浐斗门 大塘堤【以上俱县城南】延祥湖【一带两岐溉田千余顷】郑湖 桃坑湖【即桃枝湖也东西一百三丈四尺南北三百一十六丈五尺垾堘圳四溉田种千余石伪闽时势家私相转鬻为田宋咸平间民讼之勅复为湖熙宁间又有侵耕之者令萧竑因括湖塘陂堰簿而图之择主岭立经界培堤岸碑于湖之旁今周五百一十丈为石斗门三圳长二千三百余丈潴干溪水溉田二十九顷俗呼南湖】东洋塘西洋塘【即白芒坑】郑湖塘 崔塘 海路塘 后﨑塘闾山塘 漳港塘 董塘 南纲塘 大圳浦 湖堘浦 米宠浦 新塘浦 官丘四浦 还珠浦王坵浦 白灶浦 鳖石浦 后角浦 银盏浦渡龙浦 坂塘浦 官堰浦 古塘浦 师娘浦浦口小浦 下笼坂浦 桥头浦 蛎殻浦 笼臂浦 朱湖高浦 沙坂后洋溪 黄弄溪 获洋王背大溪 中圳刘背二溪 崔塘洋沟 承天沟韩塘沟 元祐沟 百石沟 横圳 延祥斗门溪口三坑 普塘堤 海塘隄 旒山塘堤 后﨑塘堤 东西二堤 白芒二塘堤 前塘堤【以上俱县东南】严湖【即西湖陈大建间里人严光舍田为之周三千二百八十丈溉田四百五十顷相传光之子恭商贩维扬尝市鼋五十而舍之光家居一日有被黒衣者五十人送钱五十千曰君之子扬州所附还也及恭回騐之实未尝有乃悟赎龟之报遂舍田为湖云】滨湖【唐大厯五年南郊沙合里人仓曹林□与其妻赵氏舍田为上下二湖周一千三百丈窦八沟八涵八溉民田七百余顷因奏请立石于炉峯皇恩寺纪其界限禁民不得侵傍湖余地为田以妨水利宋淳熙间鶠十九世孙亚文修濬后寖为豪右所占明隆庆四年知县蒋以忠厘清宿弊尽复其旧复建祠湖上祀鸥夫妇以报其功以忠自为记俗呼为东湖一呼林婆湖】填沙湖 岭口山塘 倪塘 林简塘上湖石塘 屈尺塘 元祐港【宋元祐中邑令袁正规以十七都之】
【田洼下岁被渰没遂开卓县尉后山为港以泄水抵陈塘港西注之海又凿寺簿林岊庄前之山为渠直出漳港石梁南注之江民徳之因请名正规辞曰此天子之功也遂名元祐港】陈塘港 卓岭港 岭柄港 稠港 保丰塘埭 横埭 陈塘大官沟 东沟【唐仓曹林鶠开凿潦则泄水归陈塘港旱则潴水以溉民田转流而东至登贤官路而止后令袁正规开各洋水路凿梁而接此沟遂名龙津】潭头斗门 陈塘斗门 金冬坑【以上俱县东北】前曽塘 丁塘 赵塘浦芦荨浦 官塘浦 孤塘浦 九石浦 车下浦新塘浦 圳兑浦 孤洲浦 石濑陂 古散陂灌洋陂 周陂【以上俱县西南】
福清县 东西二塘 西陂塘 东陂塘 后塘 王洋塘 后塘 石塘陂 古龙塘 程溪陂 王粤陂 龙潭陂 建临陂 择善院前陂 东溪陂琵琶槽【以上俱县东】镜塘 后塘 戴塘 王塘 姚塘莲荷塘 陈塘 游塘 梁塘 前塘 乌焦塘竹头塘 宅舍塘 古塘 白鲛塘 兴塘 章
塘 庆陀陂 姚下陂 石蛇陂 万安陂 冯陂上姚陂 石滩 后陈陂 姚陂 黄陂 下
洋陂 龙潭陂 潘兜陂 张洋陂 大洋陂 景洋陂 里后洋陂 陂头陂 新洋陂 岭口陂叚平陂 长潭陂 北洋陂 龙溪陂 新陂 南洋陂 郭陂 张陂 岭口陂 师姑陂 程陂新陂 董陂 吴陂 大莒陂 文殊陂 官陂小陂 简陂 游陂 下宅陂 郑马陇陂 大洋陂 溪西陂 周陂 磨陂 龙陂 膳陂 小洋陂 翁前陂 漳塘陂 马陂 陈陂 里洋陂昆仑陂 岩陂 许陂 曽舍前陂 西陂 滩陂王陂 寺后陂 防畎陂 章东陂 百象陂
麻洋陂 周重陂 林塘陂 张塘陂 无患陂田源陂 杜蒿陂 郑神陂 赌饮陂【一作赌饭】上牙陂两尽陂 神宫陂 张公陂 南坑龙溪 北湖马栖埧【以上俱县西】东禅塘 林横塘 郭塘 麻车
塘 陈坑塘 刘坑塘 郑塘 垆洋塘 倪宅塘潘占塘 曹塘 福坑塘 白塘葛坑塘 龙
潭应塘【应一作磨】信坑塘 东龙一塘 王澳塘 嘉塘马屋塘 缺塘 高岑塘 道塲塘 林子洋塘江隂塘 新塘 蟹防塘 郑坑 愿塘 鳯塘祥符陂【宋祥符中令郎简置因名熙宁五年令崔某岁督田户鸣鼔兴筑不至者有罚圳长】
【七百余丈溉田种千余石后乡人乞罢之自是田多损旱元符初令庄柔正奉檄修复镕铁以固其基溉田如旧更名元符明洪武间廵道陈灏檄本县募众重修】灵石庄陂 洪福庄陂后溪陂 林塘陂 东渡陂 漆林白獭陂【唐时黄蘖】
【僧所开】绵亭洋【宋祥符间僧惟真截溪十二筑堤九年乃成】松潭洋 竹湖南沟 北沟 横沟 赤漏沟 中沟【以上俱县南】吴
田塘 寺家塘 郭塘 桑塘 鳗坑塘 洪塘萧塘 门前塘 陈塘 林塘 杨塘 沈塘 潘塘 薛塘 大塘【在海旁闽王筑堤岸以防海潮长千余丈溉田种三千六百石】占计塘【亦闽王筑溉田二千余顷】木椎塘 括塘 黄蘖郑渚 古塘陂 秋芦陂 萧塘陂 前塘陂 三十六脚湖【在海坛山湖水清碧荷花丛生其中鱼鳖甚蕃鼃鼇有高于人者湖旁沙善崩人之往者多陷没毎一二年或三四年有大雷雨则湖水自溢鼋鼇鱼鳖皆乘流入海】大松坑【以上俱县东南】漳塘池家塘 林陂塘 石臼坑塘 塲前塘 横塘灵石蟹防塘【长一千五百丈】陈下塘 南湾塘 如塘
笋坡塘 横溪塘 官塘 镜塘 下莲塘 牛台塘 卓宅陂 窑斜陂 应天寺前陂 溪田陂西洋陂 卓岭陂 朱歩岭陂 苏溪陂【溉田千余顷】羊陂 法海陂 东圳坡 贯林陂 东下陂 林陂高陂 后塘陂 屯塘高陂 黄沙陂 湖潭陂基陂 南洋陂 北洋陂 郑塘陂 赵塘陂
官洋陂 后溪陂 芦塘陂 桥头陂 郑平陂陂头陂 灵石白麟洋【长一千五百丈港大小十有一斗门一】香岩上下洋【长九百丈斗门四泥门五】香岩五老港【老一作峯以上俱县西南】官塘游塘 洪塘 薛洋塘 牛天塘 麻昌塘 加塘施塘 溪田陂 洞子陂 石塍陂 后塘陂
练木陂 刘洋陂 郑前陂 潘陂 严陂 吕陂马槽陂 天竺陂 木溪陂 薛洋陂 玉盆陂陈正陂 官陂【以上俱县西北】
连江县 小桥塘 四□上下路塘 后坂王前塘毗□后大渠塘 毗□塘 防碑塘 县东大渠塘赤炉洋塘 后防塘 王早洋塘 后塘 西林
寺塘 圆塘 师子塘 龙山茭湖新塘 水苋塘王浦塘 峡塘 水合塘 洗马塘 大小柘塘松坞塘 乌烂塘 王孙塘 管渎二塘 橘木
塘 土花塘 横坑塘 刘舍塘 董舍前塘 外埕塘 大埧 财溪埧 大潭埧 郑塘水圳 官圳 后塘圳 南般圳 孙圳 官田圳 小涸溪浦头斗门【以上俱县东】县前塘【抵浦口塘】三脚塘 方﨑里
塘 下塘 四□洋塘 赤炉塘 双木黄塘 双木柴桥塘 北禅小﨑塘 兴庆前墥头五石塘黄贾塘 县前大渠塘 王塘 小防塘 浦下塘乌石塘 刘家洞塘 罗喝塘 大门塘 括大
塘 层屈塘 官路塘 猛浦塘 古塘 林湖塘前塘 张坂埧 王宅埧 炉冲埧 小洄埧
中圳埧 溪西埧 乌石埧 古圳【以上俱县西】秦塘多爻塘 王塘【有斗门】荐福塘 师姑塘 龙潭埧塘圳浦 龙泉圳 荻芦岭圳 西桥圳 西川圳【以上俱县南】东塘湖【隋开皇十三年邑民林尧舍田为之周二十里溉田无算岁久壅阏奸民侵冐唐咸通初邑令刘逵奏复之民为立祠宋淳化初令鞠仲谋以木斗门易坏更造以石复梁而亭之外造小桥六小斗门七又置田园立斗门户司其出纳以备修葺邑人亦为立祠其后士民渐次侵耕庆厯初令陈某汪某又相继复之而乡人陈铸林简复捐赀倡众筑堤于湖之东西北三面计一千四百余丈立石柱一百二十以表湖界后令朱定曽模传伯成陶武游义肃宋日隆各有増修咸淳以后惟侵耕兴取鱼二者厉禁不止明天顺四年知县欧阳瀚大加清理百凡完固天啓末复崩塞 国朝顺治末为迁民占垦成田康熙六年总督赵廷臣知府王之仪纳诸生陈益瀚游光龙陈登等陈请仍断复为湖犹以新田粮饷已经报部为疑乃均粮于各里之受水利者于是鸠工重濬水闸啓闭有常而侵渔始絶】东塘溪埧 洋门埧 柴蛇埧 神宫坂埧 王坂埧东湾村埧 纠泉埧 神宫后埧 南洋石滩埧 石峡神宫埧 郑门前坂埧 溪柄翁前埧 南山埧陈趣埧 新洋埧 石峡埧 大溪埧 溪东埧鳯山埧 溪东大埧【以上俱县北】高梁大塘【有斗门】湖探塘墥桥塘【有南北斗门】官庄塘 陈舍后塘 长浦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