畿辅通志 - 第 864 页/共 974 页

要矣然尤自嫌心粗悠忽庐墓时益知变化气质之  学笔其躬行自得者为在疚记其言性天多苦思力  诣之语所论兵法时政不尽可行然矻矻勤苦忍嗜  欲任纲常死生以之亦可槩见其志云  金字伯玉号一箴大兴人先世居武进郯村永乐  七年以留守前卫军籍随至北京十世而至之  祖汝升万厯壬辰进士由教职歴官南京户部郎中  祀乐安名宦父显名万厯戊午顺天举人亦以教职  歴汀州知府祀乡贤十八岁举天启丁卯顺天第  一次年成进士乞教授杨州进国子监博士工部主  事时有诏命太监张彝宪总理戸工二部且建署  曰是将部堂自处以我曹为之属耶吾生平见阉辈  辄如千虱万蚤不可忍宁不官奈何为之俯上疏极  论不报已而署成彝宪将上檄两部司官以属礼见  铉曰言验矣复疏争谓彝宪受勅总理与巡视等耳  非堂属也奈何妄自尊大以朝廷迪简之臣子舍自  有之堂属而趋跄于刀锯刑余之前轻朝廷而辱当  世之士此日谄彼日骄且干交结近侍之条诏谓不  必借题沽激有事自宜礼见其余不必通谒铉乃约  两部诸寮有敢私谒阉者非人也吾且以鞋底挞其  面于是诸司无一至者阉大惭恚乃以试火器不适  用坐铉罪除名是时铉年二十三直声震天下一时  人望黄道周刘宗周陈龙正等皆愿交铉乃益肆力  学问研究六经及宋元明儒折衷其学久益有得归  于切实后学或问宗旨正色曰日用躬行未之有得  何宗旨为家居十余年荐章屡上弗允铉孝友雍容  天性自乐人皆羡之初铉乡试文父不谓善深督过  之及举首父终不许曰尔勿自以为足也服官以后  仍孺子畜之见父执侍立逡巡父不命坐不敢坐父  卒甲申二月服阕起兵部主事巡视皇城时流贼已  长驱向阙铉与朱之冯相期致命俄闻之冯死率弟  辈哭之曰今与若哭勉斋复数日若哭我矣贼入都    铉拜辞母嘱诸弟奔赴皇城投河死年三十五弟镜    等卫其母避匿母不可投井死铉妾王氏及弟錝皆    死镜有学行集铉诗文语録年谱共八卷行世镜尝    见孙之獬獬问铉死状瞑目咤曰尔兄何为死如崇    祯者亦为之死耶闻者掩耳獬魏阉党也顺治十年    十月 世祖章皇帝命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髙珩致祭于铉  赐谥曰忠洁    史可法字宪之号道邻大兴人先世自祥符迁京师    六世至应元万厯甲午顺天举人仕至沁州黄平知    州祀乡贤名宦应元居官廉子从质贫甚授闾塾    自给生可法聪颖异常数岁时短衣无火寒涕交颐    然好诵读受书辄求益数倍常儿稍长从师林某为    执葢行道中惟谨抵客舍侍立移日不敢动受知于    督学御史左公光斗一见决其为担当名教人戊辰    成进士可法为人躯小貌寝不称其服语不能出口  然有大志好经世方畧初授陜西西安府推官监司  为洪承畴大得军民心可法慕之每仿效其所为治  声起召为戸部云南司主事山西司员外郎郎中尚  书深器之使掌本科寻升安池兵备道江西右参议  兼佥事协理剿寇军务才望益着擢都察院右佥都  御史巡抚安徽廉公勤果信赏必罚将士皆用命数  与流贼战贼辄奔避当是时史都堂之兵号称强在  军中与士卒同甘苦临阵以身先之矢必死所衣布  袍徧书己姓名曰战殁后易识也丁父忧读书城外  遇者不知其为贵人或窃听所诵朗朗多匡济天下  语竟不知其何书也服阕起总督漕运侍郎濒河豪  戸多窃引水漕易涸可法一切绳以法漕赖以济寻  进南京兵部尚书时天下岌岌人才尽矣东南半壁  无可倚者亟以赞机务畀可法后卒毕命维扬承  畴语人曰彼事事学我我乃不能学彼也  论曰三君子可谓信友矣相期殉国终各捐躯所谓  久要不忘者耶夫士必有志然后终身以之无志则  无事又何践焉传曰君子务在逺者大者声音笑貌  衣食之间欲以相人难矣   张罗彦张罗俊金毓峒传  本朝张 烈  甲申春流寇犯阙所过争迎降其力战不屈者惟宁  武闗固守不下者惟保定府京城既陷保定犹死守  六日督师大学士李建泰导贼入城乃破士民死无  筭其主议殉城者乡绅光禄寺少卿张罗彦进士张  罗俊御史金毓峒  张罗彦字仲美号二酉清苑人崇祯戊辰进士由行  人歴吏部文选司郎中擢光禄寺少卿庚辰谪归罗  彦素刚果有气槩少从父都督佥事纯臣歴行间习  戎事每家居城守郡中辄推罗彦主之给事中时敏  奉勅保定夜半呼城门不纳敏怒劾罗彦擅司城钥  诏勿问及李自成陷全陜而东绅士争为乱首相与  称仁诵义曰迎真主罗彦闻之不胜愤与兄罗俊计  今久无保督新太守未至镇帅又尽挈其兵以去我  乡绅犹不主其事奈天子何于是约署印同知邵宗  元合官绅士民望阙拜誓为死守计乡兵仅二千捐  私财激以忠义正定兵反杀巡抚人心愈危罗彦  壅两城门不必死众始定贼刘宗亮既下河间欲北  向京师闻保定固守遂移向保定适李建泰兵至建  泰有二志故以勒饷激散其众独以百余人入城而  刘宗亮亦傅东城下使人诱降罗彦曰是必毙其来  诱者人始絶观望悬重赏购先击者人争用炮击贼  贼怒攻城罗彦宻遣人突出击之贼败益治攻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