畿辅通志 - 第 830 页/共 974 页

尤甚上以为淮阳楚地之郊乃召拜黯为淮阳太守  黯伏谢不受印诏数强予然后奉诏诏召见黯黯为  上泣曰臣自以为填沟壑不复见陛下不意陛下复  收用之臣尝有狗马病力不能任郡事臣愿为中郎  出入禁闼补过拾遗臣之愿也上曰君薄淮阳耶吾  今召君矣顾淮阳吏民不相得吾徒得君之重卧而  治之黯既辞行过太行李息曰黯弃居郡不得与朝  廷议也然御史大夫张汤智足以拒谏诈足以饰非  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肻正为天下言専阿主意  主意所不欲因而毁之主意所欲因而誉之好兴事  舞文法内懐诈以御主心外挟贼吏以为威重公列  九卿不早言之公与之俱受其僇矣息畏汤终不敢  言黯居郡如故治淮阳政清后张汤果败上闻黯与  息言抵息罪令黯以诸侯相秩居淮阳七岁而卒卒  后上以黯故官其弟汲仁至九卿子汲偃至诸侯相  黯姑姊子司马安亦少与黯为太子洗马安文深巧  善宦官四至九卿以河南太守卒昆弟以安故同时  至二千石者十人濮阳叚宏始事盖侯信信任宏宏  亦再至九卿然卫人仕者皆严惮汲黯出其下   董仲舒传          司马迁  董仲舒广川人也以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  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董仲  舒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  皆师尊之今上即位为江都相以春秋灾异之变推  阴阳所以错行故求雨闭诸阳纵诸阴其止雨反是  行之一国未尝不得所欲中废为中大夫居舍着灾  异之记是时辽东髙庙灾主父偃疾之取其书奏之  天子天子召诸生示其书有刺讥董仲舒弟子吕步  舒不知其师书以为下愚于是下董仲舒吏当死诏  赦之于是董仲舒竟不敢复言灾异董仲舒为人  直是时方外攘四夷公孙治春秋不如董仲舒而  弘希世用事位至公卿董仲舒以为从疾之  乃言上曰独董仲舒可使相胶西王胶西王素闻董  仲舒有行亦善待之董仲舒恐久获罪疾免居家至  卒终不治产业以修学著书为事故汉兴至于五世  之间唯董仲舒名为明于春秋其传公羊氏也   河间献王传         班 固  河间献王徳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加金帛赐以招  之繇是四方道术之人不逺千里或有先祖旧书多  奉以奏献王者故得书多与汉朝等是时淮南王安  亦好书所招致率多浮辩献王所得书皆古文先秦  旧书周官尚书礼礼记孟子老子之属皆经传说记  七十子之徒所论其学举六蓺立毛氏诗左氏春秋  博士修礼乐被服儒术造次必于儒者山东诸儒者  从而游武帝时献王来朝献雅乐对三雍宫及诏策  所问三十余事其对推道术而言得事之中文约指  明立二十六年薨中尉常丽以闻曰王身端行治温  仁恭俭笃敬爱下明知深察恵于鳏寡大行令奏谥  法曰聪明睿知曰献宜谥曰献王   隽不疑传          班 固  隽不疑字曼倩勃海人也治春秋为郡文学进退必  以礼名闻州郡武帝末郡国盗贼羣起暴胜之为直  指使者衣绣衣持斧逐捕盗贼督课郡国东至海以  军兴诛不从命者威振州郡胜之素闻不疑贤至渤  海遣吏请与相见不疑冠进贤冠带櫑具劔佩环玦  襃衣博带盛服至门上谒门下欲使解剑不疑曰剑  者君子武备所以卫身不可解请退吏白胜之胜之  开合延请望见不疑容貌尊严衣冠甚伟胜之躧履  起迎登堂坐定不疑据地曰窃伏海濒闻暴公子威  名旧矣今乃承颜接辞凡为吏太刚则折太柔则废  威行施之以恩然后树功扬名永终天禄胜之知不  疑非庸人敬纳其戒深接以礼意问当世所施行门  下诸从事皆州郡选吏侧听不疑莫不惊骇至昏夜  罢去胜之遂表荐不疑征诣公交车拜为青州刺史久  之武帝崩昭帝即位而齐孝王孙刘泽交结郡国豪  桀谋反欲先杀青州刺史不疑发觉收捕皆伏其辜  擢为京兆尹赐钱百万京师吏民敬其威信每行县  録囚徒还其母辄问不疑有所平反活几何人即不  疑多有所平反母喜笑为饮食语言异于他时或亡  所出毋怒为之不食故不疑为吏严而不残始元五  年有一男子乗黄犊车建黄旐衣黄着冒诣北  阙自谓卫太子公交车以闻诏使公卿将军中二千石  杂识视长安中吏民聚观者数万人右将军勒兵阙  下以备非常丞相御史中二千石至者立莫敢发言  京兆尹不疑后到叱从吏收缚或曰是非未可知且  安之不疑曰诸君何患于卫太子昔蒯瞶违命出奔  辄距而不纳春秋是之卫太子得罪先帝亡不即死  今来自诣此罪人也遂送诏狱天子与大将军霍光  闻而嘉之曰公卿大臣当用经术明于大谊繇是名  声重于朝廷在位者皆自以不及也大将军光欲以  女妻之不疑固辞不肻当久之以病免终于家京师  纪之后赵广汉为京兆尹言我禁奸止邪行于吏民  至于朝廷事不及不疑逺甚廷尉验治何人竟得奸  诈本夏阳人姓成名方遂居湖以卜筮为事有故太  子舍人尝从方遂卜谓曰子状貌甚似卫太子方遂  心利其言几得以富贵即诈自称诣阙廷尉逮召乡  里识知者张宗禄等方遂坐诬罔不道要斩东市一  姓张名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