畿辅通志 - 第 455 页/共 974 页
里董保邱元末兵毁
蒲吾故城 在平山县东南战国时番吾汉置县隋
省入井陉后复置唐改曰平山元和志故城在县
东二十里
桑中故城 在平山县东南汉侯国属常山郡后汉
废水经注桃水南径蒲吾县故城西又东南径桑
中故城北世谓之石勒城又谓之髙功城
南行唐故城 在行唐县北战国时赵邑汉置县后
魏去南字置唐郡治此后徙废新志今县北三十
里有行唐故城俗谓之故郡城置故郡社以后魏
常置唐郡于此也
赞皇旧城 今县治 详建 置卷
故权城 在正定县北二十里名胜志古犍乡也后
汉建武元年贾复破青犊于射犬北与五校战于
正定大破之即此地
潭城 在正定县即镇州牙城也欧阳修曰常山宫
后有池亦曰北潭州之胜游惟此故牙城亦谓之
潭地
灵真城 在井陉县西南二十五里名胜志韩信伐
赵随蛇迹开道而过因筑此后人名为灵真城
回星城 在井陉县西三里新教场以在回星河侧
而名
秀林城 在井陉县东南十五里城邑考后魏贼杜
洛周葛荣遣其党王秀林筑此城因名
赵王城 在灵寿县西北十五里相传赵武灵王所
筑中有赵王台
嘉阳城 今平山县治元和志房山县东南至恒州
八十里其城内实外险一名嘉阳城葢隋时于此
城置县也名胜志又有西平州城在县西门外昔
为西平州治遗址尚存今县葢因房山西平二名
而兼用之
封城 在平山县西二十里俗呼宋王城遗址犹存
今名封城社
回车城 在赞皇县新志在县南十里回车村相传
汉李左车所筑亦名左车城旁有韩信将台
苇泽废县 在井陉县西南三十里隋义和元年置
县唐武徳元年改为并州贞观元年废
灵山废县 在元氏县西北隋开皇年置县大业初
废
滋阳废县 在行唐县西南隋开皇六年置十六年
又置玊亭县大业初省入焉唐武徳四年置玊成
县五年省滋阳入焉长寿二年曰章武神龙元年
复故名旧志县北有东玊亭村西玉亭村县西北
有滋羊村皆以故县得名
宋行宫 在府城外俗名潭园宋史五行志太平兴
国五年正定府行宫殿梁生芝如荷花知府赵贤
进以图来上又玉华宫元史泰定帝纪三年二月
葺玊华宫
龙吟阁 在平山县东闗半里许明万歴中知县陈
楹建阁三层悬钟于内晨暮击之与滹沱冶河涛
声间杂谓之龙吟
望台 在府城内太平御览恒州望台赵武灵王所
筑以望赵境亦曰寒台
舒啸台 在正定县古城东元苏天爵隠居之所至
正中天爵建台朱泽民为记
猎台 在井陉县陉山上相传周穆王猎铏山时筑
孤台 在井陉县南六十里相传春秋时程婴藏孤
儿处
銮驾台 在井陉县东南七十五里旧志隋文帝邀
妙阳公主驻跸之地故名
韩台 在元氏县南三里泜水之阳有土阜连亘不
絶唐天寳初龙宫碑汉韩信与赵相距时所筑今
有韩台村及韩台河
纪信台 在灵寿县东十里上有纪信庙
栾武台 在栾城县明志相传晋大夫栾武子筑
白鹿台 在平山县西四十里明志世传汉武帝登
此有白鹿至故名
滋溪书堂 在正定县滋河北新市元苏天爵读书
之所宋本为记
始生堂 在元氏县北三十五里相传汉阴后生明
帝处俗呼为万年村名胜志光武四年北征彭宠
阴后从行生明帝于元氏后章帝廵幸祠光武显
宗于始生堂
麦饭亭 在正定县滹沱河上后汉冯异进光武麦
饭处今废
歩乐亭 在正定县北元丞相史天泽建
白鹿泉亭 在获鹿县元邑令张渊因白鹿泉遂覆
以亭
华阳亭 在阜平县明志元志云稽康学琴处
环山亭 在赞皇县西北隅明志环山亭宋宣和四
年建地势特起环亭皆山故名
阳和楼 在府治南元至正十七年建
神女楼 在府治北畿辅旧志元建旧有台俗呼神
女楼
苍岩楼 在井陉县东南七十里福庆寺两山并峙
构桥于上桥上有楼髙出云表
望京楼 在平山县二十里东林山相传赵武灵王
建故址尚存
李徽伯旧宅 在元氏县西北十五里今为开业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