畿辅通志 - 第 265 页/共 974 页

蒙泉书院 在宁晋县西北隅  正学书院 在宁晋县文庙西  洨濵书院 在宁晋县城外东南隅  恒麓书院 在深州治东南隅明嘉靖二十六年巡   按御史刘瑶建  乐善书院 在深泽县故罗村元邑人杜儒建   学田  顺天府学田八十四顷七十九亩八分二厘八毫租   银四百三十四两六钱三厘三毫钱四万二百四   十文租榖一十八石一斗八升一合杂粮六斗三   升  永平府学田六百一十一顷一亩五分九厘四毫租   银七十九两八分一厘六毫租榖八十二石三斗   五升五合米七百八石八斗七升二合  保定府学田二十七顷四亩九分八厘八毫租银一   百七两五钱八分四厘五毫零租榖二十三石九   升黑豆二石  河间府学田二十五顷三十四亩二分二毫租银四   十八两一分八厘三毫租榖一百六十一石九斗   六升五合  天津府学田二十一顷七十亩四分二厘九毫租银   八十二两六钱六分五厘二毫  正定府学田八十顷八十九亩三分五厘七毫租银   二百六十二两四钱七分一厘一毫租榖一百七   十四石六斗二升四合四勺  顺徳府学田四十顷七十五亩零租银一百四十六   两二钱七厘五毫零  广平府学田一百一十五顷六十九亩三分六毫租   银三百六十一两六钱六分六厘九毫租榖六十   三石五斗七升四合  大名府学田一百一十三顷二十三亩三分九厘租   银六百五十二两九钱四分六厘三毫租米四十   二石一斗二升七合麦四十二石一斗二升七合  宣化府学田四十一顷一十五亩九毫租银一百三   十五两一钱六分五厘三毫租榖四十八石一斗   一升四合米三十九石九斗三升五合三勺黑豆   五石  易州学田九顷一十四亩八分租银三十九两三钱   一分五厘九毫  冀州学田九十三顷三十亩四分五厘九毫租银二   百五十五两一钱五分六厘三毫租榖一百一十   二石六斗六升一合  赵州学田三十二顷八十六亩一分一厘六毫租银   二十五两七钱六分九厘一毫钱六千六百二十   一文租榖二百四十五石七升五合  深州学田一百二十二顷八亩三分八厘七毫租银   九十一两六钱九分五毫租榖三十三石五斗八   升  定州学田三顷八十二亩三分二厘租银一十七两   五钱九分七厘八毫租榖四十五石三斗四升一   合九勺 卷三十 钦定四库全书  畿辅通志卷三十   户口  赋以田科役由方制力役之征旧矣周官制役之法  任以地之媺恶辨以国野之逺近均以岁之上下而  实则以家为率也顾其为役甚烦或于乡或于官或  于兵佗若追胥守政治城郭沟渠涂巷共牛马车辇  委输六乡皆然而大司徒掌稽国中及四郊都鄙之  夫家九比之数下逮族师闾胥无时不以校登民数  为务则畿辅户役为尤艰矣汉唐以来名稍更而实  同名错出则吏易缘以为奸自明定条鞭之法然后  名简而弊清而地媺恶国野逺近岁上下之别则后  世无闻焉我 国家爱民如子恐民力不齐贫户丁钱不能时输乃酌  盈剂虚视地缓急稍均丁于地以纾丁困盖天下有  贫丁无贫地役科于田则地与岁之别在其中矣而   其法尚未行于直雍正元年 皇上饬令畿辅丁役悉均于粮于是户役之征下丁弗扰   视条鞭之法愈益简明矣夫民者天之心也户口之   繁以征昌运非徒制役而已周官孟冬祀司民小司   寇献民数于王王拜受之登于天府明制每岁郊祀   中书省以户籍陈坛下荐之天祭毕而蔵之其重若   此我 圣祖仁皇帝膺图既久念生齿益繁 特降徳音丁口编审如例而丁钱永不加増盖数千年以   来所未有之盛事煌煌 圣典垂为世法庶几天下后世知户口之重不专在力役   之征而民数之稽其义至深逺焉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