畿辅通志 - 第 189 页/共 974 页

卫水发源灵寿之良同村东南流四十里入滹沱   河 陆陇其畿 辅地图志   嵩阳河 一作松阳河在灵寿县西南五里源出楸   山东南流入滹沱又淤泥河在县东北二里亦曰   温泉南流入嵩阳河居人资以灌溉  魏河 在元氏县西南六里源出赞皇县黄沙岭东   北流入县界与泜水合又东入髙邑县境   槐水出赞皇县黄石山本赞皇山别阜连元氏县   界一曰渡水 寰宇 记    槐水在元氏县西南六里源出赞皇县之黄沙岭   东流经县界又东歴高邑 方舆 纪要    泜水流经县西南六里合槐河 元氏 县志   泜水河 在元氏县南源出封龙山流经县西南六   里纸屯村合槐河入髙邑县界   泜水源出封龙山东南合流于槐水地名纸屯渡   口 方舆 纪要     按泜河有二此为北泜其南泜详赵州  猪龙河 在元氏北八里源自山西流经县界又东   至赵州合于洨河  冶河 在栾城县北即古太白渠也源出山西平定   州之松岭流经井陉县合绵蔓水亦曰甘陶河又   东北经平山县又东南流入栾城县界后自平山   县城西决入滹沱今改流自平山经正定栾城达   于洨水   冶河相传即汉太白渠时遇水溢逆薪横流人争   取之以供炊爨宋金间因以供陶冶之用故谓之   冶河 正定 府志    冶河一名甘陶河源发山西平定州松岭自娘子   闗流经井陉县合绵蔓河流至本县湍激之声可   闻数里冬月不冰由城西北入滹沱河为两河口   一清一浊如泾渭然 平山 县志    冶河在栾城县西北旧时自平山县流经此其后   自平山县东北流合于滹沱滹沱不能容决溢为   患元至元末引冶河分流滹沱水势遂杀数年下   流湮塞仍决入滹沱皇庆初又议自平山县西北   改辟河道下至寜晋使冶水仍入旧河则滹沱势   分正定之害必少但栾城地形颇低拟于县北圣    母堂东冶河东岸开[减水河]一道以杀其势于是    冶河复导流于此未几复废 方舆 纪要      按汉志太白渠首受绵蔓水东南下至曲阳入     斯洨水经注绵蔓水又东谓之太白渠白渠水     又东谓之斯洨水是冶河故道本与洨通自并     入滹沱决溢为患 今上雍正四年兴修水利于冶河入滹沱之处坚筑大堤     以遏絶之引入洨河以适其性由是冶河复循     故道而滹沱亦庆安澜矣   旺娄河在平山县西十五里地暖泉温隆冬不冰    居人于此造楮为业亦名望楼河   濊河 在平山县北源出房山东南流入于滹沱    房山在平山县西北濊水出焉东出行唐入博陵    谓之木刀沟又从此过石疃山南流入滹沱河 寰 宇      记      濊河在县西北六十里流至县北入滹沱河 平山 县志   派河 即沙河也在阜平县南源自山西繁峙县之   白坡头口流经县界又东南经定州之曲阳县流   至行唐县南又南入于新乐   阜平县派河在县北源自恒山流经大派小派二   山而南 行唐县派河在县西南东入新乐界 方 舆     纪 要    沙水即派水发源山西太原府繁峙县白坡头口   流经直阜平曲阳行唐新乐 陆陇其畿 辅地图记   平阳河 在阜平县东六十里发源太茂山南流入   派河又班峪河在县东四十里发源本县炭火铺   流经县东入派河又鹞子河源出山西灵邱县亦   经县东入派河又有小河在县东闗外发源大派   山南流入派河  胭脂河 在阜平县西南五十里发源本县清竿岭   东流入派河水有红色故名又当城河在县西南   发源山西五台县流至县南与胭脂河合流入派   河  兆流河 在阜平县龙泉闗外发源闗西八里之印   钞石山下流至县西北入派河  郜河 在行唐县南一里源出县西北两岭口山谷   间曰颍水南行三十里经箕山之东许由村之南   即所云洗耳溪也又东流曰郜河又东经新乐县   界入派河又县西北三十五里有甘泉河源出甘   泉庙南流入郜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