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通志 - 第 57 页/共 159 页
惠回堡千总【一员】马战兵【三十名】步战兵【七十名】官马【二匹】兵马【三十匹】
协镇沙州副将【一员】坐马【一十二匹】
左营都司【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四百五十名】步战兵【三百名】官马【一十六匹】兵马【四百五十匹】
右营都司【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四百五十名】步战兵【三百名】官马【一十六匹】兵马【四百五十匹】
黄墩堡营都司【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一员】马战兵【一百八十名】步战兵【一百二十名】官马【八匹】兵马【一百八十匹】
百齐堡把总【一员】马战兵【六十名】步战兵【四十名】官马【二匹】兵马【六十匹】
踏实堡营都司【一员】把总【一员】马战兵【一百二十名】步战兵【八十名】官马【六匹】兵马【一百二十匹】
以上总兵副将游击都司守备千把共官六十员坐马一百八十二匹
马步战守兵共六千五百名兵马三千六百六十匹防炮骆驼六十只
镇守大通总兵官【一员】坐马【一十六匹】
左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五百名】步战兵【五百名】官马【二十二匹】兵马【五百匹】
雍正九年新募马战兵【二百四十名】步战兵【七十五名】兵马【二百四十匹】
右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五百名】步战兵【五百名】官马【二十二匹】兵马【五百匹】
雍正九年新募马战兵【二百四十名】步战兵【七十五名】兵马【二百四十匹】
白塔营叅将【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二百四十名】步战兵【五百六十名】官马【二十四匹】兵马【二百四十匹】
雍正九年新募马战兵【一百二十名】步战兵【二百五十名】兵马【一百二十匹】
永安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三百二十名】步战兵【四百八十名】官马【二十二匹】兵马【三百二十匹】
以上总兵叅将游击守备千把共官三十三员坐马一百六匹
马步战守兵共四千六百名兵马二千一百六十匹
厯代兵制附
成周之制兵籍具于司徒行征则属之司马故五人为伍即五家之比五伍为两即五比之闾四两为卒即四闾之旅五卒为旅即五卒之党五旅为师即五党之州五师为军即五州之乡居则为比闾卒党州乡出则为伍两卒旅军师天子六军七万五千人出车千乘大国三军三万七千五百人出车五百乘次国二军二万五千人出车三百三十三乘小国一军万有二千五百人出车一百六十七乘
汉文帝遣三将军军陇西北地上郡募民徙塞下 武帝置防羌校尉 浑邪王降置五属国 元狩三年减陇西北地上郡戍卒之半 自衞霍度幕朔方以西至令居徃徃通渠置田官吏卒五六万人 元封三年击车师列亭障于玉门 宣帝置西域都防中西域而立幕府治乌垒城督察乌孙康居等三十六国 四年呼韩邪称臣减戍卒什二 元帝置戊巳校尉屯车师故地
东汉建武九年班彪上言旧制凉州部置防羌校尉今宜复如旧制帝从之以牛邯为防羌校尉 十九年诏边吏料敌战守不拘以逗遛法 永平十七年复置西域都防戊巳校尉
隋置十二衞曰翊衞曰骁骑衞曰武衞曰屯衞曰御衞曰侯衞各分左右皆置将军以分统诸府之兵有郎将副将坊主团主以相统治其外又有骠骑车骑二府皆有将军后更骠骑曰鹰扬郎将车骑曰副郎将别置折冲果毅
唐武徳初始置军府以骠骑车骑两将军府领之宁州道泾州道皆置府 三年更以宁州道为折威军泾州道为天纪军 六年改骠骑曰统军车骑曰别将贞观十年更号统军为折冲都尉别将为果毅都
尉诸府总曰折冲府凡府三等兵千二百人为上千人为中八百人为下府置折冲都尉一人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人长史兵曹别将各一人校尉六人士以三百人为团团有校尉五十人为队队有正十人为火火有长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而总之者曰道 按唐有天下二百余年而兵之大势三变其始盛时有府兵府兵后废而为彍骑彍骑又废而方镇之兵盛矣
宋太祖惩藩镇之弊分遣禁旅戍守边城立更戍法一禁兵天子衞兵也一厢兵诸州之镇兵也一乡兵选自戸籍或土民应募所在团结训练以为防守之兵也一藩兵塞下内属诸部落团结以为藩篱之兵也一募兵召募之制起于府衞之废盖籍天下良民以讨有罪三代之兵与府衞是也 熙宁七年分置将副在泾原者十一在环庆者八在秦鳯者五在西河者九而四路又有汉番弓箭手各附诸将分元丰六年熙河路经畧制置李宪言本路番汉杂为一军嗜好言语不同部分不便请并九军为五合汉弓箭手自为一军番兵自为一军从之 庆厯元年韩琦上言请于鄜庆渭三州各更益兵三万人 二年诏刺陜西秦鳯路义勇为保捷军是年冬复置经畧安抚招讨使总四路军置府泾州益屯兵三万元符二年始城防州以葭芦砦为晋宁军
金太祖即位始命以三百戸为谋克谋克十为猛安与万戸千戸制畧同外有汉军大定时所置有事则佥取于民无事或以放免镇防军诸军中取以更代在西北边则有分番屯戍军及永屯军驱军之别边舗军守河南陜西边界者诸路効节军章宗所置掌司弓手者河南陜西弩手军宣宗兴定二年选募二千人为一军赐号威勇
元太宗七年佥陜西五路人匠充军每二十人出军一名 至元二年八月陜西五路行省言新佥军七千人若发民戸恐致扰乱今巩昌已有旧军三千诸路军二千余二千人亦不必发民户当以便宜起补从之 十三年命布色岱呼必赉巴图尔二人为都元帅领防古军二千人河西军一千人守鄂端城 十七年发炮卒千人入甘州备战守 中统八年二月以州沙州鹰房三百人充军 十六年九月诏河西未佥军之官及富强戸有物力者佥军六百人大徳元年陜西平章事图鲁卜领总帅府军三千人収捕西番回诏留总率军百人及阶州旧军图沙玛军各二百人守阶州余军还元翼 十一年四月诏以礼店军还属吐蕃宣慰司
明置都指挥以领衞所置总兵叅将游击守备以司攻守又理以宪臣监以御史抚以都宪统以总制各卫官军分番教阅置屯遣戍大率五千六百人为一衞一千一百二十人为一千戸所一百二十人为一百戸所每百戸所设总旗二人小旗一人管领钤束大小相维以成队伍其内地乡兵则各州县巡捕之官嵗时教阅以防守城池备遏盗贼者也
陜西都司领 庆阳衞 平凉衞 固原衞 靖虏衞 巩昌衞 秦州衞 岷州衞 临洮衞 兰州衞 河州衞 洮州衞 宁夏衞 宁夏前衞 宁夏左屯衞 宁夏右屯衞 宁夏中衞 宁夏后衞金州守御千户所 文县守御千戸所 灵州守
御千戸所
陜西行都司领 甘州左衞 甘州右衞 甘州中衞 甘州前衞 甘州后衞 甘州羣牧所 兰州衞 西宁衞 庄浪衞 镇番衞 永昌衞 山丹衞 凉州衞 髙台守御千户所 镇夷守御千戸所 古浪守御千户所
固原镇 固原在宁夏之南成化以前套烽未炽独靖虏一面备边平固安防之区号为无事自治中火筛入掠后遂当冲始即州治为镇以固靖甘兰四衞之设总督总兵叅游等官总兵原驻省城移镇于此者也
总督陜西三边军务【一员】固原兵备【一员】洮岷兵备【一员】延安兵备【一员】临巩兵备【一员】巩昌兵备【一员】靖虏兵粮道【一员】镇守陜西总兵官【一员】分守洮岷副总兵【一员】河州叅将【一员】兰州叅将【一员】靖虏叅将【一员】阶文西固叅将【一员】游击固原东路【一员】固原西路【一员】总督左营【一员】总督右营【一员】守备固原【一员】岷州【一员】环庆【一员】西固城【一员】文县【一员】永安堡【一员】旧洮州【一员】坐营中军官【二员】
城堡八百八十五座战敌等台八百二十座防城堡墩敌角台四千一十座
兵马原额官军一十二万六千九百一十九员名饷原额屯粮料本色三十二万四千六百二十二石四斗二升三合屯草二十二万九千七百五束宁夏镇 明初置宁夏等五衞西北据贺兰山东南带黄河内有汉唐二渠险固饶沃河东三百里皆设备递年修治墙堑正徳间有外边嘉靖以来増筑内边而清水兴武花马池定边各营尤称要害云巡抚宁夏地方赞理军务【一员】宁夏管粮道【一员】兵粮道【一员】
镇守征西将军总兵官【一员】协守副总兵【一员】分守东路右叅将【一员】西路左叅将【一员】灵州左叅将【一员】北路平虏
城叅将 【员】游击镇城【一员】兴武营【一员】广武营【一员】守备玉泉营【一员】石空寺【一员】横城堡【一员】坐营中军官【二员】都司管理镇城【一员】水利屯田【一员】
城堡营堡城九十四座闗城六座敌台三十五座墩台五百三十四座闗隘三十三座
兵马原额马步官军七万一千六百九十三员名饷原额屯粮料一十万七千四百九十七石草一百六十八万七千四百七十四束
甘肃镇 甘肃即汉河西四郡地明初下河西弃敦煌画嘉峪闗为界由庄浪迤南三百余里为湟中地今置西宁衞由凉州迤北二百余里为姑臧地今置镇番衞又设甘州等五衞于张掖肃州衞于酒泉兰州衞于金城皆屯兵拒守全镇之地几二千里惟一线通道西遮南蔽北扞称孤悬重镇云
巡抚甘肃等处赞理军务【一员】甘肃兵备【一员】西宁兵备【一员】庄浪兵备【一员】
镇守平羗将军总兵官【一员】协守甘州左副总兵【一员】分守凉州右副总兵【一员】庄浪左叅将【一员】肃州右叅将【一员】西宁叅将【一员】镇番叅将【一员】芦塘叅将【一员】游击庄浪【一员】碾伯【一员】松山【一员】巡抚标下【一员】坐营中军官【一员】守备红水堡【一员】山丹衞【一员】红城子堡【一员】镇羌堡【一员】宁逺堡【一员】平川堡【一员】嘉峪关【一员】古浪【一员】巴暖三川【一员】北川【一员】镇夷【一员】阿坝堡【一员】领班都司甘州头班【一员】次班【一员】凉州头班【一员】次班【一员】
城堡城垣堡塞四百九十五座关隘一百四处兵马原额官军九万一千五百七十一员名
饷原额屯粮料六十万三千一百八十八石四斗二升屯草五十四万九千七百三束
甘肃通志巻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甘肃通志巻十五
水利
浍时濬土多沃壤川源既涤畆尽膏腴相其流泉度其原隰因地之宜顺水之性修复渠堰节宣蓄泄俾灌溉有资农事首务志水利
临洮府
洮河渠 新渠在狄道县北六十里雍正三年新开灌新店子田一百顷北流二十里至古城儿灌田二百顷又北安家河李家湾水沟灵石寺八哈斯一带俱开渠灌溉
三岔河 在狄道县西北十里自河州界流至野门口灌田百余顷
栁林沟水 在狄道县北四十里由七十里至好水沟入洮河灌地一顷余
牛头沟水 在狄道县北六十里至朱家沟灌田三十顷
唐古泉 在狄道县南二十五里由清水渠至番城灌田二百余顷
阿干河 在兰州西南四十里源出马衔山自分水岭分为二南流金县为浩亹水北流兰州经阿干峪为阿干河由龙尾山麓分一渠灌州东南北田园并入城内由古山麓分一渠灌州西田园
五泉水 在兰州南臯兰山下有泉五眼泉流成溪至南园灌田二十余顷
黄峪沟水 在兰州西七里 笋罗沟在州西南六里 大小金沟在州西二十里 东栁沟在州东三十里 西栁沟在州西五十里以上五水俱资灌溉共计三百余顷
万眼泉 在州东北三十里沿河诸山岩间涌泉甚多可资灌溉
黄河水 在兰州城北横流东西两滩为翻车导引
灌田自州人段续始
大峡河 在金县西南源出马衔山至马家沟分流夹城南曰浩亹北曰神济两河可灌田一十余顷
龛峪河 在金县南十五里北入浩亹河可灌田三顷余
官沟水 在金县南分马家沟水由长川入城可灌田园
新添沟水 在金县南分马家沟水灌大峡口田地大夏河 在河州南
国朝康熙六年郡人自西古城引大夏水至十里屯三十里开渠灌田无数年久废壊康熙四十三年监督同知郭朝佐知州王全臣重修并引水入城居民利便
洪水河 在河州南颇资灌溉
老鸦山口水 在河州西自土门闗口至九眼泉有古渠明成化癸卯守备康永设具编次人户轮流
灌溉开坝百五十里灌田千顷田间水道周流不息民咸利焉年乆湮废隆庆四年叅将张翼知州聂守中开渠防通上下百十里两岸共植木二千本后渠坝冲壊万厯壬寅知州陈文焯新开长渠自焦家坝入九眼泉三十里灌溉如故
漫湾水渠 在河州西南明永乐间都督刘钊创开知州陈文焯重修灌田百余顷
巩昌府
渭水 在陇西县北宋熙寜八年秦鳯提防郑民宪自通远军熟羊砦导渭河至军溉田引流入城分东西南北四池以资汲取又有头渠在县西十五里引渭水至下中川浇圃转磨二渠在县西教塲西引渭水至下川浇圃转磨三渠在县西三里岳家墩引渭水至城东角浇圃转磨上下四十里皆引渭灌溉下流仍入渭
永利渠 在县西三十里明万防间开引科羊河水入府城以资汲取为民永利
粟水 在县东南由南门引入城以给民用
西河 在安定县西南六十五里源出甸子川东北流绕城西又东防于东河东河味苦亦曰苦水西河味甘亦曰甘水二水交流东西二十里南北三十里其间通渠流水以资灌溉物产繁甚寔为民利
得罗川 在安定县西南二十里土脉肥饶灌田千畆
甜水河 在通渭县七里引流入城歳久湮塞明嘉靖中筑堤数十丈复引入城由西北出灌溉取汲至今民頼其利
锦鸡峡水 在通渭县西二十里可资灌溉
龙尾沟水 在通渭县南十里可以溉田
华川 在通渭县西八十里四围平坦草茂水清明置安定苑于此为牧圉之所苑马寺
漳河 在漳县南自三岔引水通渠灌田三十里壤泉 在防寜县北四十二里又有红栁泉在防寜县北二百里皆可灌溉
米家峡河 在防寜县南六十里□岔河在县南松树岔河在县东三十里响河在县东一百里四水味甘居民资以灌汲
通济渠 在伏羗县西一十里自延泉铺引渭水穿城至东川复入于渭东西灌地四十余里又于城内修官磨一轮官民便之
陆田渠 在伏羌县西二十里引渭水至邑北安元川灌地二十余里以上二渠俱明知县王珣剏开
广济渠 在伏羗县西中川十五里引水至邑南黄羊堡灌地二十余里
惠民渠 在伏羗县西引朱圉河至邑东石人川灌地三十余里明知县王从善开
寜远县东路红峪沟旧水渠灌田二里 庙峪沟水渠灌田三里 野南沟旧水渠灌田三里 新渠一道灌田三里 乐善河渠灌田十五里 龙泉堡水泉渠灌田三里 渭水旧渠灌田五里 防石川大佛峡旧渠灌田三里 防石川新渠灌田二十里 屈家桥渭水新渠灌田五里 木林峡新山水渠灌田二里 髙桥铺渭水新渠灌田二十里 蓼川铺河新水渠灌田五里
按县志寜远县东路旧有十三渠今县东南川渭水通渠自城东北祭祀坛入渠经庙峪河滩陈家门红沟邓家川等处至髙桥铺共灌二十里濶三二里不等是旧志十三渠所称红峪庙峪渭水屈家髙桥五渠寔止一渠也或当时随地开濬其后引而通之耳
寜远县西路脱篆川渠灌田五里 大人沟渠灌田五里 遮阳口渠灌田五里 鲁寺观渠灌田六里 湫子坪泉渠磨渠灌田五里 盘谷川渠灌田五里 硖龙坪山水渠灌田五里 纳泥古迹山水小渠灌田五里 磨石峪古迹山水小渠灌田五里 鸳鸯铺旧唐渠灌田五里 广吴铺渠灌田三里 山丹铺渠灌田十里 坡仑沟山渠灌田二里 杜家马鬃河新水渠灌田五十里右寜逺县西路十四渠按县志明万厯间知县邹浩东路开五渠西路开二渠余失考
桃花峡水 在寜远县北五里见资灌溉
古流泉水 一在寜远县东一里山畔石中泻出为泻泉一在县西南百歩平地涌出为涌泉俱引流北注渭水资民灌汲
九龙泉 在西和县西北居民引以灌溉 官泉去县百歩许亦资灌汲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