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广通志 - 第 302 页/共 373 页

谷城县   洛阳城在县东十三里不知何时筑址尚存   谷城在县西北五里盛之荆州记樊城西北有鄾城西百余里有谷城谷伯绥之国城门有石人刋其腹云摩兠鞬摩兠鞬慎莫言此亦周太史庙金人缄口铭背之流也   隂城在县北左传迁隂于下隂即此汉为隂县属南阳郡西魏改曰隂城县今城存   延岑城在县西南八里岑汉南阳人起兵武当于此筑城   张飞城在县西南五里相传张飞筑址存   废筑阳县在县东四里汉为县汉书萧何之子封筑阳侯即此梁置郡隋废郡改县曰谷城   废干徳县在县治宋史地理志分谷城置此县后改为光化县   光化县   酂城在县东北汉江上秦为酂县汉书萧何封此梁立酂城郡后周废入隂城   顺阳王城固封山下   空城在县北五里   古城在县东北三十里基地尚存   古隂城即隂城镇为北集街明万厯间迁城改为西集街   霁景楼在旧县前宋李豸诗层楼压清汉初上便忘归夕霭藏平野晴烟漏翠防   均州   三王城在州前汉末王莽支庶王康王常王鳯三人各筑一城故名   濮王宫在州内今报恩寺即其地   飞升台真武飞升之所明方升太岳记从大殿后西望舍身崖空悬若垂天之翼状甚可怖其上为飞升台元帝改服于此   元始台 礼斗台以上三台俱在太和山   宗海楼在州东一里宋陆恺记下临清汉江山映带景物之变无穷   太和楼在州城上面太和峯为一州壮观   紫云亭州志在净乐宫内宋端夫云面迎武当之叠嶂左瞰汉江之巨浸明永乐十七年奉勅重建太岳记净乐宫左紫云亭亭之制八棱其上去梁桷重檐叠拱而旋结于顶如揽囊口圎起城中状垂葢江行者皆见之   望仙亭在州治内旧记西南纪胜之境   沧浪亭在州东北三里濵阳江   舜耕迹在土陂窰子铺去州九里舜碣仅存螭首不知何代立   社柏树水经注南阳武当有社柏树大四十围梁萧欣为守伐之忽有一大蛇从树中出羣蛇随之入南山声如风雨之撼树人皆惊异旧治树在州前   郧阳府   郧县   濮王城在县东一百二十里唐太宗第三子泰封此梳妆台在县东六十里王震诗俗缘磨未尽空上傍妆台溪云惹粉黛岩花寳靥开   镇郧楼在县治前治中建初为谯楼正徳中易今名   履坛在县西北百里龙山之顶昔有张黄二羽士飞升遗履而去后履于坛有二石道士侍立坛所天马山字在城南一里下临汉江传有白马昼夜出啮田稻土人逐之急即投崖下水中乆之崖忽崩裂如劈壁上有天马山三字甚明马不复见字至今存房县   庐陵王城在县南门外唐中宗废为庐陵王迁房州时居此   废永清县在县东一百一十里隋书地理志本曰大洪后周改焉宋并入房陵   望花台在县治东   熈春楼在旧州圃   围春堂在县治后圃   梅来亭在县北二十里今名至喜铺   尹吉甫宅在县南去庐陵王城一里   忠孝里在县内嘉靖中知县夏维寜立坊名以邑有吉甫之忠黄香之孝也   袁天纲迹在县东北百里髙冢尚存林木森然竹山县   方城在县东三十里古县址存又名庸城山上平坦四面险固围防如城方舆胜览山南有城周十余里春秋庸地楚使卢戢黎侵庸方城即此   秦城在县南昔人濬塘掘地得石云秦白起伐楚屯兵于此   子房城在县南一百里无心者至之有丹炉铁棊莫可举大竹二根垂叶扫地有心往谒即不见   废上庸县后汉书郡国志上庸本庸国属汉中郡隋唐属房州宋省入竹山   喜丰亭在县东宋庆元间建   登爽亭在县东宋姚叔勉诗有登临安乐襟懐爽之句   学古洞在县北七十里洞极幽邃其规制像学舎深濶容众台橙砚俱石相传夫子适楚讲学于此田在县东二里有地二顷不生树木惟有茅茨每嵗清明日祭而燎之预卜嵗丰歉燎草尽即丰多验竹谿县   白云岩吕洞賔题诗剑昼尚在   北天断剑县西南三十里偏头山上传北帝飞升于此至今断剑犹存   郧西县   黄土城在县东六十里隋书地理志西魏置济阳郡后周置县曰长冈后郡省置县曰黄土郡志设县时掘地得断碑上有登云县三字   去思亭明一统志在县东南明知县侯爵有善政去后民思之立此亭   保康县   九斤城在县北五十里相传昔人建城于此同器量土秤之他土较重此土九斤以为风水轻故弃之遗址尚存   直归州   丹阳城在州东七里水经注城据山跨阜周八里二百八十步东北两面悉临絶涧西带亭下溪南枕大江崄峭壁立信天固也楚熊绎始封所都元和郡县志周成王封楚熊绎于荆丹阳之地即此后又移枝江亦曰丹阳   防子城在州东二十里春秋防子之国水经江水又东南迳防城南注熊挚始治巫城后移此春秋僖公二十六年楚令尹子玉城防是也   髙阳城在州境旧兴山县西楚自以为高阳之裔故名   蜀帝城水经注秭归县城东北依山即坂周回二里髙一丈五尺南临大江古老相传谓之蜀帝城葢征呉所筑也   归州故城初在江北宋端平中徙治江南曲沱次徙新滩又徙白沙又徙南浦明初徙丹阳   清风阁晏殊要在州城防门东南   望髙楼在州城南   瀼西草堂在三闾乡杜甫寓处   屈原宅荆州记县北百里方七顷累石为基今名乐平宅其东北六十里有女嬃庙衣石犹存外传云时当秋风夜雨之际砧声隠隠可聴也   宋玉宅按水经注城南有宋玉宅玉邑人通志在归州旧治东五里   三闾乡在州东八十里屈原所居   昭君村在州东北四十里昭君名嫱郡人王穰女玉米田在三闾乡外传云屈原防谗负讥遂放而耕倚耒号泣于天时楚大荒原堕泪处独产白米如玉故名   挿灶宜都记宜都山絶崖壁立数百丈有一火烬揷其崖间望可长数尺传云尧洪水时人泊舟此旁爨余故曰揷灶崖又云禹治水爨此所揷   长阳县   睦州城在县东隋开皇中置寻废   廪君土舟世本廪君名务相姓巴氏与樊氏瞫氏相氏郑氏凡五姓皆争事神以土为船雕文画之而浮于水内约船浮者当以为君他姓船不能浮独廪君船浮因立以为君水经注昔廪君浮土舟于夷水即佷山清江也今在长阳县   仙人室在龙角山东北可容数百人相传昔有仙人憇此村人因采蜜见之俄失所在   兴山县   昭君台在县前南山之阳圗经在兴州山南汉掖庭待诏王嫱字昭君南郡秭归人邑人悯昭君不回立台以祭今有昭君村   巴东县   信陵城在县西十五里隋书地理志归乡梁置信陵郡后周郡废改曰乐乡县开皇末改巴东   乐乡城县治东后周置县又有罗平城双城新化城土城   秋风亭在县大江左宋冦凖建苏辙有诗   白云亭在城内宋冦凖建   莱公柏在县庭前宋冦凖为令手植二柏人比甘棠苏轼有诗   恩施县   清江废县在县东十里后周于此置清江郡隋初郡废置清江县后废   旧施州在城东十里城基碑碣尚存   盐水废县在县东四十里后周置并置资田郡隋初郡废大业初以县属清江郡   废亭州在县东一百七十里后周置以都亭山为名隋并为庸州徙治盐水县   开夷废县距县六十里后周置飞乌县隋初改曰开夷唐废   佷山废县在县西一百八十里   观澜台在县南石镌观澜二字   白坡书室在县南二十里邓梗建   客星山房在县西童防读书处   问月亭在城北有台独出碧波峯之中旧建亭于上李白谪夜郎尝过此酧月   施王屯在县南二十五里广舆记州有施王余址故以为名   湖广通志巻七十七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湖广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湖广通志巻七十八   古迹志【寺观】   武昌府   江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