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通志 - 第 108 页/共 731 页
金牛迹在建平县东北十五里相传昔有神人驱金牛至此为人所见人牛俱没石上牛迹尚存祠山三寳在州西五里一白玉磬篆书宣和旧物也一火珠名轩辕镜一赵孟頫手疏
六安州
六县故城在今州北臯陶之后封此秦为六县属九江郡汉元年项羽立英布为九江王都六括地志云六县故城在安丰县南一百三十二里而寰宇记又谓六城在舒城县东南六十里葢譌或侨置非故县也
马头城在盛唐县北今州有马头集即其处白沙城在州北十三里寰宇记云六安二古城一曰六合一曰白沙莫知所始上有臯陶庙所谓六合城者六安之譌也又有东古城在州东南三十里西古城在州西十五里裴家滩又有新城在州东北十五里今为新城寺
广王城在州南百里高岑突起尚存石迹今为寺霍州治在州南五十里霍山县界梁置
边城故郡在州西沈约宋志有边城左郡领史水边城等县大明八年省为县魏收志云霍州有边城郡治麻歩山今州西南九十里有麻埠鎭即麻歩山也
岳安故郡即故霍山县也在今霍山县北五十里梁置
古英国在英山县东北界盖近英山而名史记云封臯陶之后于蓼六或作英六索隐曰英后改号曰蓼也
博乡旧县在州南汉竟宁元年封六安缪王子交为博乡侯国于此
开化旧县在州西四十里霍山县北宋元嘉时立六安故县即州治本唐盛唐地间元间改霍山县曰盛唐移治驺虞城即其地也宋开寳初改为六安
淠水废县即故新蔡县也在霍山县东北梁侨置新蔡县隋改为淠水县以淠水而名
弩台在州西南四十里相传汉武帝试弩于台下仙人台在英山县吴山之坎世传有仙飞升于此灊台在霍山县威远门外五里古城西突兀中流石状如台有观澜亭下临大河石壁上镌小赤壁三字
钓鱼台在霍山县西三十里石生水濵若台然传为左慈钓鱼处
梳妆台在霍山县南五十里东流河即仙女台世传宋南迁有尼飞升在此
螺蛳店塔在霍山县西北五十里高九丈宋元祐年建
鲁班门楼在霍山县南四十里
焦家庄在州西二十里宋状元焦焕故居又有万卷堂在霍山上旧传焕读书处
江立信读书处在州龙穴山广福寺
英布故宅在英山尖
道士冲在霍山县西九十里道士徐隐元修眞于此
石门关在英山县东九十里
柳林关在英山县北四十里
英山寨即今英山县治宋罗田县地淳祐间立鹰山寨咸淳初更名英山因立为县寻废德祐二年复置
第十泉在州龙穴山顶水味香甘张又新品为天下第十泉
玉虹泉在英山县西北三十里太平桥石壁镌此三字并有石刻题咏
落涙洪在霍山县西四十里有孝子舁榇至此泣尽继之以血
龙爪石在州城西巨石临水上镌龙爪二字防画遒劲大如斗谚云龙爪见状元出
老子鹤迹在英山县羊角山顶石上指爪宛然唐高祖时老子降此
凌霄树在霍山上相传为汉武帝手植
复览山臼在霍山县东二十里复览山顶宋末戍边设
泗州
徐城有二一在州东北八十里周时徐子国尚书费誓云淮夷徐戎并兴史记云穆王时徐有偃王即此汉置徐县寰宇记云大徐城一名薄薄城又名故故城即古徐国也一在州西五十里隋开皇初置徐城县属下邳郡治大徐城今有徐城庙高平郡城在州北一百十里汉为高平侯国陈太建六年吴明彻建高平郡于此亦名吴城今为吴城鎭亦名城儿头集
高冢城在州西北寰宇记云魏义兴郡城也在徐城县西北七十里梁以为兴安郡领高冢城淮阳城在旧徐城东北一百五十里晋义熈中置郡
角城在州东南晋义熈中置城临泗水
朱沛故城在州西去故徐城六十里其地有朱沛水故名梁武帝置
巉石城在州西北一百三十里梁天监时筑沥桥城在州西北寰宇记云在徐城县西南二十五里梁天监二年筑置戍南临沥水桥故名古屯城在州西寰宇记云在徐城县西南八十五里陈太建五年吴明彻于此置堰断淮水以灌濠州缘此筑城
拖城在州北三十里又半城在州北九十里北朝时置
李千城在州西北寰宇记云在徐城县西北三十里后魏李千于此筑城置戍因名
南重冈城在州西北寰宇记云在旧徐城县西北九十里通济渠南一里隋大业八年移置重冈县于此缘重冈山为名
临淮故城今州治本徐城县地唐武氏长安四年割徐城南界两乡于沙塾邨置临淮县南临淮水西枕汴河
淮平故城在州西二十里宋绍兴二十一年析临淮县地置淮平县
盱眙故城在今盱眙县东北盱山之麓淮水之濵阮胜之南兖州记云盱眙本春秋吴善道地也秦置盱眙县许愼曰张目为盱举目为眙城居山上可以眺远故名
霸王城在盱眙县东北三十里又有汉王城小儿城相传皆项王立义帝时屯兵处
富陵故城在盱眙县东北六十里汉置
睢陵城在盱眙县西五十里汉置睢陵县在今睢宁县界刘宋泰始中没于魏因侨置于此
淮陵城在盱眙县西八十五里汉县今为淮陵乡又县西北六十五里有三城今为湖又淮陵之西有焦城梁天监时王燮保焦城即此
公路城在盱眙县西北寰宇记云在故招信县西北六十里北带淮水汉建安中袁术所筑
考城故城在盱眙县南晋义熈中改盱眙县置考城直渎阳城三县属盱眙郡
鲁县故城魏收志云淮隂郡有鲁县北齐废寰宇记云废鲁城在盱眙县南三十里
九山城在盱眙县西北胡三省通鉴注云九山店之东则陷冈湖南则马城淮流至此谓之九山湾土人呼为狮子渡北兵渡淮之津要其东凤凰洲在淮水中约长十里
奔精城在盱眙县西南寰宇记云在故招信县南六十里相传是蛮精王所筑
龟山城在盱眙县东北三十里宋文帝筑以拒魏隋置济隂县即此
铜城在天长县西北四十五里相传吴王濞筑城于此铸钱
东阳城在天长县西北七十五里北至东阳山秦县陈婴为东阳令史即此寻置东阳郡俗谓之屈城
石梁故城在天长县西三十里东晋所置为戍守处俗名古城遗址犹存又有土城在县东北三十里一名新城盖齐时泾州治此
横山故城在天长县东南三十里梁置县又有义城在县南二十五里或曰梁时即于此置县五河故城在今五河县浍河南岸金冈山北宋端平二年于五河口筑城屯田咸淳七年始置安淮军及五河县以有浍潼沱崇淮五河合流而名又宋安淮军城在县北二里沱河北岸俗谓之故军城遗址犹存
虹县故城在五河县西汉置旧说入今虹县误详见辨讹
大屯城在五河县南七里俗名大城坪又小屯城在县西南六里俗名小城坪皆宋末屯军地边军城在五河县东宋末夏贵所筑今为儒学曹公城在五河县南二十里明曹国公李贞游兵淮西时所筑
韩信坛在州东七里信屯兵处也
隋离宫在州北青阳鎭西十里炀帝所建俗名花园
都梁宫在盱眙县南十六里都梁山上隋大业元年建置离宫四十余所此其一也宫之西有流杯殿钓鱼台四望殿其侧有曲河以安龙舟大舸翠屏堂在盱眙县玻璃门外起秀亭前宋陆游记云方国家承平时边郡游观有雅歌之堂万柳之亭而翠屏之盛又非雅歌万柳之所可及也先春亭在州城上东北隅宋时建
玻璃泉亭在盱眙县治东第一山下有亭覆焉为十景之一
牛搏虎碑亭在天长县西郊外岳庙今亭圮碑移于庙
挂劒台在州北寰宇记云在大徐城北临朱沛水相传为延陵季子挂劔处或入于邳州或入于徐州皆误也详见辨讹
八仙台在盱眙县东三里上有八仙坐石坐处有石棋枰为十景之一
望夫台在天长县西南三里相传有女子望夫不归立化为石
分金店在州西三十里相传管鲍分金处
下阿邨在天长县东北下阿溪上接高邮州界即晋时三阿唐光宅初徐敬业拒李孝逸于下阿即此寰宇记云唐开元三十九年于下阿邨置千秋县盖本属高邮时乃割属也
朱寿昌故里在天长县东南四十里秦兰鎭麋畯在天长县界博物记云东阳县多麋食草根其处成泥名曰麋畯居人随此畯种稻不耕而获乐乐堆在天长县北十里旧传炀帝南幸宴乐于此俗呼雁落墩音之讹也
水晶营在盱眙县东南十里外连亘数十里相传隋炀帝设此
鲍家寨在天长县南五十里又颜家寨在县西四十里二寨传是宋高宗南渡所筑
李制使栅在五河县东二里横跨河口宋咸淳五年两淮制置使李庭芝所立石基尚存
浮山堰在盱眙县城外梁天监中筑堰遏淮水以灌寿阳南起浮山北抵巉石极丁夫之力百计而成宋秦观有梁堰赋
红罗幛在盱眙县西七十里明太祖生时取水浴之忽有红罗一幅浮来即取以为襁褓后人因名其水
圣水在盱眙县六十里相传汉高祖祷山得水饮军士于此因名
圣母井在盱眙县东北三十里龟山寺
丫沟在天长县城东旧传韩世忠于此破敌第一山碑在盱眙县堂东壁宋米芾书
古铁桥在五河县东南二里淮河中流水涸时见两傍有铁柱
江南通志卷三十六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江南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江南通志卷三十七
舆地志
坛庙 祠墓附【江宁一府】
江宁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