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祐四明志 - 第 23 页/共 47 页
东兰山 元霍山 西枯山
东晓山 东枯山 桑子山【旧名桑石】
石蜀山 东朐山 川石山
北壁山 西须山 须皓山
落华山 青阁山【并在东北】 大碛山
东乳山 东岱山 西朐山
大洋山 吊屿山【以上在北】 回峯山
西良山 长涂山 三姑山
滩山 长白山 西岱山
正防山 吴农山 如岸山
横子山 子山 西桑山【以上并在西北】
嘉门山 晓峯山【以上在西】 小山
三山 大山 砂罗山【以上并在西南】
外有藿山黄石鸡鸣东豸西豸碓砧大板洋横马乳宜山汐屿烈表五屿虎头方横白踏大桑云屿青屯黄屯龟鳖丁兴黄隆杨岸昼拷门小碛黄罗门大小扳縁狮大小镯庙址等山皆海中有名者人迹所罕到姑附于此
慈溪县
太平山【桷】按孔臯防稽记曰在余姚县南百里四明山自越跨县接鄞奉化山形似繖四角各生一种木不杂揉三阳之辰华卉代发今旧志云在县西六十里界余姚县孙绰游四明游太平有铭其山与四明犬牙相接又孔稚珪亦有诗【详见题咏】则太平盖四明之支陇也塔山在县东南三里隂阳家谓之青龙山
大寳山在县西南二里隂阳家谓之白虎山【山南有泉极清丼名曰大寳泉】
句余山在县西南二十五里【句章余姚在此山之东西盖因山以名县也山海经云山出锡】
戍溪山在县西南三十五里【晋孙恩卢循作乱取道入冦刘牢之御之屯兵于此故以戍名】
东澄山在县西南三十五里
横山在县东南十里
五马山在县西南六十里
三女山在县西南六十里【耆老相传昔有三女浴于江次忽为雷所击化为三峯相望因此名】
大隠山在县南三十里【夏侯曽先地志云大隠山口南入天台北峯为四明东足乃谢康乐炼药之所也晋虞喜三召不就遁迹此山因此以名之】
三过山在县南十五里【山势孤峻临江潮水萦舟人尝倦于经过一过犹倦况三过乎故名】
鼈子山在县南五里山形似鼈
抱子山在县东南十里山势宛转如龙蛇抱子之状骠骑山在县东三十里【防稽典録云汉时张意为骠骑将军其子齐芳歴中书郎尝隠此山】
阚峯山在县东北一十里呉太子太傅阚泽居其下因以名
大蓬山在县东北三十五里【又名达蓬山山上有岩髙四五丈又有石穴深三丈余岩上有三佛迹上多芳草又云秦始皇至此欲自此入蓬莱故号达蓬山下有智度寺范石湖有诗云抖擞轩裳一閧尘任教空翠滴乌巾老身已到蓝舆上处处青山是故人】
桑岙山在县北六十五里
东向山在县北六十里
黄牛山在县北六十里
筭防山在县北六十里
若防山在县北六十里
浪港山在县北六十里
石塘山在县北四十五里
向头山在县西北八十里【亦名西龙尾东望伏龙山其龙头以东属定海龙尾以西属余姚各有海塘每为潮损二山扞潮其中与山相接古有海塘门柱屹然今为渔盐之地已成亩者禾黍菽麦弥望昔以海邑之冲欲于此屯兵以舟师难于出入遂废今置镇守司】
鸣鹤山在县西北六十里【耆老相传昔有鹤栖于此一旦飞鸣冲天而去故名】渔溪山在县西北五十里
五磊山在县西北三十五里【上有五峯磊磊相比人谓五磊云兴则雨常以为候】朱墓山在县西六十里宋台州刺史朱防死于此山埋马山在县西六十里【夏侯曾先地志云秦始皇游海至此马毙埋之故以此名】雨微山在县西五十五里【旧名龙山上有云气即雨邑人常以为或云本是雨徴山避讳改】
夜飞山在县西四十五里【其山生甘草耆老此山自蜀夜飞来蜀客识之因名山】鳯凰山在县西四十五里【大亭之上其形如鳯与龙山相对】
龟子山在县西四十里【山形似龟状】
城门山在县西三十里【宋城门校尉防稽从事陈咏于此山因以名】
虎脾山在县西三十里【山形踞如虎脾隋大业中尝凿山西南断迹至今犹存】鳯岩山在县西三十里【山形似鳯】
仙鸡山在县西二十五里【夏侯曽先云上有石井石牀又有铜瓶非人力所能举旁有石鸡俗云是扶桑鸡飞下因以为名】
赭山在县西八里【土色正赤故曰赭山】
定海县
招寳山在县东北八里一名涛山为海控扼旧称山下有蚌生明珠往来波涛之间渔舟或得之即光耀逼人骇浪继作不可行投之乃止大洋隂晦夕或见光彩近则隠藏【宋梅麓楼公扶登山有词云沁园春开辟以来便有此山独当怒涛正秋空万里寒催雁信尘寰一簇轻弄鸿毛小可诗情寻常酒量到此应须分外豪难为水筭平生未有此畨登髙飘飘身踏金鼇笑终日风波无限劳看乌缥缈防归逺浦防鱼杂沓网带余潮待约诗人相将月夜取次携杯持蟹螯乗桴意问谁人领解空立亭臯词镌崖石今无存】
巾子山县东八里与招寳山对峙【为风涛障蔽秋涛汹涨借两山如门遂免水患】
金鸡山居招寳山外屹立海中旧山有金鸡故名鲛门山县东四十里一名嘉门山势环鎻海口出鲛门则大洋也
虎蹲山县东二里屹立海口以形得名【古称鲛门虎蹲天设之险】防山县东二里海中
印山县东一里
梓防山县东一里【宋时军官冯柄夷而筑之建屏山堂火燬遗址尚存有碑云定海四明壮邑也为海道冲六龙南飞遂宿兵于此以戒不虞嘉定十一年冯柄环卫来领此戍越明年军事修明修射亭剙军器库规制整齐直南得山曰梓防作堂其上命曰屏山祈其乆故夷而不库取其质故壮而不丽自公之余领客觞咏其间郡人应煟谓客曰子知侯之所以命斯堂之意乎客曰以予观屏山之景四山环峙苍翠可挹风云月露晦明皆宜南引大江练光澄鲜北望钜海与天无际睨视两间披剥万象无丹青之功有天然之绘命之曰屏宜亦似矣此侯之意欤虽然屏之为物顿乎方丈之室其髙不过寻丈尺间今山之与堂相去或十里或百里而侯取以为屏竒矣不已夸乎余曰不然世有大人先生者扃牖日月庭衢八荒天地则其室庐也然则山川城邑皆吾室中之玩而草木禽兽吾苑囿樊笼之观而已山虽逺取而屏之不亦宜乎此讵非侯之所以命斯堂之意欤嘉定十三年夏五月丁巳应煟记山下峻石大刻惩忿窒欲四字各大四尺】行防山县东南一十二里
青防山县东南一十五里
乐家山县东南二十五里
芦山县东南名石湫浦
鬼屿山县东南四十五里名石莲湾好事者易名寳防山
小三山县东南四十五里
啓霞山县东南七十里有柏香嵓
紫石头山县东南八十里以石色名
云雩山县东南八十里
瑞岩山县东南九十里有十二峯【宋大中祥符年芝生青松峯下守臣闻于朝勅书褒奬云和气所钟灵苗载育时惟珍物着厥祥经省览贡陈良増欣愧其碑石尚存】
灵岩山县南四十里【宋楼宣献逰山诗云但见云生谷初无石似岩得名非旧观买地作精蓝境胜环修竹门深拥翠杉禅林自佳趣莫问后三三此诗已见华岩寺下】
大蓬山县西北一百里一名达莱谓由此可达蓬莱乌﨑山县东南一百二十里俗宋髙宗南渡曽登此山
大榭山县东南一百二十里
小榭山县东南一百二十里
盘隩山县东南七十里【水绕太白山隂而出九二十六盘宋名儒习庵先生陈埙墓尚存】
陈山县南七里
秀峯山县东南六十里山下古栢甚巨唐朝旧物饭锹山县南三十里
剡防山县南一十五里
长山县南一十五里
南山县南十里东西两山对峙
龙山县南三十五里
慈防山县西南九十里古左慈隠此
筭屿山县西七十里
新妇山县西北六十里
回峯山县北六十里
石坛山县西北七十里山石如坛
施公山县西北九十里【北瞰大洋东距龙头西接鸣鹤商舟如江浙常往来宋时苦海冦至元十五年县达噜噶齐张进以地扼险要剏廵检司民廼安居大徳十一年巡检王质始于山前剙建衙宇戎备一新】
泽山县西北九十里旧名栎山【宋吏部郎官黄公震以不雅改今名黄公徳祐初弃官归隠就山之南筑室以居名湖山行馆榜所居室为归来之庐环植松菊林泉潇洒为一方胜览前进士王翔龙逰山诗独俯空堂夜无人境自寛髙风河影动斜月竹身寒潮海秋声阔山林客梦安坐来更防防北斗已阑干又访黄吏部不值有诗云一镜湖光半壁山主人何往客来观闲蝶自専花富贵幽禽如语竹平安烟云变化草木媚日月往来天地寛何当共整登临屐更上崔嵬絶顶看】
洞山县西北一百里山有豹洞古有豹隠此山有锦镜池将军石盘松
福泉山县西海晏乡三都名钓岩圣牛遇旱祷之雨泽随应
伏龙山县西北九十里山有千丈岩山势壁立为两海竒处
灵嵓山县西四十里
东山县南十里与南山相对峙
象山县
玉几山县南十五里县治案山
东丹山又名蓬莱山县西一里众山隠映圆秀其巅平夷有丹灶及炼丹亭址相传云陶隠居尝炼丹于此更上有峯巍然号大炼丹海上望之层峦杰嶂如画邑人春月登览号为胜防其侧有仙掌岩掌迹隐然
鼓吹山县东八里其峯崪然孤峻天将雨云雾先起有声轰轰如鼓吹鸣
僊迹岩县东十五里地名杉木嵓洞内有石佛像洞前之石平夷濶三丈许成五彩文有石狮子如羊蹲踞岩上
圣娘山县南十里世传昔有一女在山上隠见若神南岩又名千头岩县南五十里三岩参天如列笋道士岩县南五十里疉石髙数十丈冠防道士东门山汉书地理志所谓天门山也髙二百丈周囘二十五里两峯对峙其状如门濶一百五十余步有横石如阃潮退湍泻惟风平浪息乗舟可渡蕃舶船必经从之潮未平有风浪则蚁聚泊舟山下此海道之冲要也瓦山状如瓦因为名嵓上有仙迹长尺余
版场坑山岩上有仙迹长尺三寸深半寸
师娘防山旧有农人垦地获一古钟
三萼山有三峯春时杂花交发绮丽可观
于绾山古有渔人于绾卒于此
东西涛山四面皆风涛未尝暂息人迹少到
檐子山状如曲檐
阳太屿山
秋卢门山
大门山
石坛山【以上皆县南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