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通志 - 第 179 页/共 700 页

分汛设防一处   东昌峪【守兵五名】   五眼井堡额设把总一员守兵一百四名雍正十年添设马战兵二名步战兵四名又以守兵调换将军防堡马战兵五名步战兵二名实在经制官一员马战兵七名步战兵六名守兵九十七名把总自备马二匹兵丁战马七匹存营操马三匹   毎嵗额支饷银一千四百四十两米三百七十四石四斗折银一十一两六钱六分四厘 春冬二季马料豆六十四石八斗草折银三十两二钱四分夏秋二季草干银三十六两   分汛设防六处   西要边口【兵十名】镇宁台【兵五名】马头楼【兵五名】镇楼台【兵五名】旧市口【兵三名】视远墩【兵三名】   以上共设马步战守兵三十一名   马站堡额设把总一员守兵七十一名雍正十年以守兵调换将军防堡马步战兵四名实在经制官一员马战兵二名步战兵二名守兵六十七名把总自备马二匹兵丁战马二匹存营操马二匹   每嵗额支饷银八百八十八两米二百八十八石春冬二季马料豆三十二石四斗草折银一十四两五钱二分夏秋二季草干银一十八两   分汛设防三处   李家塔【兵五名】黄家营【兵五名】石沟子【兵五名】   以上共设守兵一十五名   永兴堡额设把总一员守兵六十七名雍正十年以守兵调换将军防堡马步战兵四名实在经制官一员马战兵二名步战兵二名守兵六十三名把总自备马二匹兵丁战马二匹存营操马二匹   每嵗额支饷银七百五十六两米二百四十一石二斗 春冬二季马料豆三十二石四斗草折银一十四两五钱二分夏秋二季草干银一十八两   分汛设防二处   石壑子【兵五名】秤逹勾坞【兵五名】   以上共设守兵一十名   乃河堡原属山隂路额设把总一员马战守兵六十九名雍正二年改隶老营营十年以守兵调换将军防堡步战兵二名实在经制官一员马战兵二名步战兵二名守兵六十五名把总自备马二匹兵丁战马二匹   每嵗额支饷银八百六十二两月米给赡军地抵支马干银四十三两二钱   分汛设防四处   孤山坞【兵三名】沙沟堰【兵三名】白店沟【兵三名】土圏沟【兵五名】以上共设守兵一十四名   河保营【辖焦尾楼子唐家防河防河曲五营兼辖保徳营】额设防将一员中军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马步战守兵六百七十四名康熈五十八年改把总为千总一员雍正十年添设把总一员马战兵三十六名步战兵一十二名守兵七十名实在经制官六员马战兵一百一十七名【内外委千总四员外委把总六员】步战兵三百二十七名守兵三百四十名各官自备马二十匹兵丁战马一百一十七匹存营操马二匹   每嵗额支俸饷银一万三千二百六十四两四分五厘米二千八百二十二石四斗 春冬二季马料豆七百五十石六斗草折银三百五十两二钱八分夏秋二季草干银四百一十七两   分汛设防七处   侯家口【兵十名】许家口【兵十名】水门隘口【兵十名】红沟儿梁【兵五名】水壕口【兵二名】守河七墩【兵二名】十墩【兵二名】   以上共设马步战守兵四十一名   焦尾城雍正十年额设经制把总一员马战兵二十名步战兵六十四名守兵一十六名把总自备马二匹兵丁战马二十匹   每嵗额支俸饷银一千八百六十四两米三百六十石 春冬二季马料豆一百一十八石八斗草折银五十五两四钱四分夏秋二季草干银六十六两分汛设防八处   赵家口【兵十名】娘子口【兵十名】鲁家口【兵十名】秦家口【兵十名】鲁家沟【兵五名】罗圏墩【兵三名】靖虎二墩【兵三名】黒土一墩【兵三名】   以上共设马步战守兵五十四名   楼子营额设把总一员守兵七十九名雍正十年添设马步战兵二十四名本营守兵拨入焦尾城八名实在经制官一员马战兵六名步战兵一十八名守兵七十一名把总自备马二匹兵丁战马六匹存营操马二匹   每嵗额支俸饷银一千三百五十六两米三百四十二石 春冬二季马料豆五十四石草折银二十五两二钱夏秋二季草干银三十两   分汛设防一十三处   马连口【兵十名】沙堮口【兵十名】饮马口【兵十名】董家梁【兵五名】石城口【兵二名】牛角尖口【兵二名】吴峪口【兵二名】石城墩【兵二名】董家梁墩【兵二名】董家庄墩【兵二名】井角尖墩【兵二名】马连墩【兵二名】髙家峁墩【兵二名】   以上共设马步战守兵五十三名   唐家防营额设经制把总一员守兵五十九名把总自备马二匹存营操马二匹   每嵗额支俸饷银八百一十六两米二百一十二石四斗 春冬二季马料豆二十一石六斗草折银一十两八分夏秋二季草干银一十二两   分汛设防一十四处   河湾口【兵五名】张家口【兵三名】李家口【兵三名】沙渠口【兵二名】暗门口【兵二名】险崖寨【兵二名】马头墩【兵二名】下窊墩【兵二名】歇虎墩【兵二名】平泉墩【兵二名】防城墩【兵二名】观音梁【兵二名】杨家梁【兵二名】杨家寨【兵二名】   以上共设守兵三十三名   河防营额设经制把总一员守兵六十七名把总自备马二匹存营操马二匹   每嵗额支俸饷银八百四十两米二百四十一石二斗 春冬二季马料豆二十一石六斗草折银一十两八分夏秋二季草干银一十二两   分汛设防七处   沙沟滩【兵五名】镇河口【兵二名】司河口【兵二名】狗儿窊【兵二名】下营墩【兵二名】红崖墩【兵二名】寺坞墩【兵二名】   以上共设守兵一十七名   河曲营驻防河曲县额设经制把总一员守兵六十八名把总自备马二匹存营操马二匹   每嵗额支俸饷银八百五十二两米二百四十四石八斗 春冬二季马料豆二十一石六斗草折银一十两八分夏秋二季草干银一十二两   分汛设防八处   水草沟【兵五名】曲峪口【兵四名】石梯口【兵四名】沙泉驿【兵三名】王异庄【兵二名】黄尾梁【兵二名】石板沟【兵二名】土沟墩【兵二名】以上共设守兵二十四名   保徳营驻防保徳州原设守备一员把总一员马步战守兵一百七十六名雍正十年改守备为都司佥书添设中军千总一员马战兵五十八名【内外委把总二员】步战兵八十六名实在经制官三员马战兵八十八名步战兵一百六十二名守兵七十名各官自备马八匹兵丁战马八十八匹   每嵗额支俸饷银六千八十六两三钱九分米一千一百四十八石六斗 春冬二季马料豆五百一十八石四斗草折银二百四十一两九钱二分夏秋二季草干银二百八十八两   分汛设防五处   边墩二十座【兵二十名】窰峁村【兵五名】界牌村【兵五名】平延村【兵三名】天桥子【兵三名】   以上共设守兵三十六名   水泉营驻劄水泉城【辖草垜山滑石涧二堡】额设游击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一员马步战守兵五百六十名康熈三年后陆续奉裁一百三十一名二十二年拨入抚标马步战守兵一十七名二十三年奉裁马战兵一名二十九年拨入左卫马战守兵三名三十六年添设马一十四匹实在经制官三员马战兵五十九名【内外委千总二员外委把总二员】步战兵一百六十三名守兵一百八十六名各官自备马十匹兵丁战马五十九匹   每嵗额支俸饷银七千三百五十八两七钱米一千四百六十八石八斗 马料豆三百七十二石六斗干银三百八十两八钱八分   分汛设防五处   红门隘口【本营千总一员兵五十名】本界边墩九座【兵三十名】接火烽墩台一十一座【兵二十二名】西沟【兵三名】五眼井【兵三名】以上共设马步战守兵一百八名   草垜山堡额设把总一员守兵一百四名雍正十年添设马步战兵六名实在经制官一员马战兵二名步战兵四名守兵一百四名把总自备马二匹兵丁战马二匹存营操马二匹   每嵗额支俸饷银一千四百四两米三百九十六石马料豆三十二石四斗干银三十三两一钱二分   分汛设防六处   本界边墩二座【兵四名】接火烽墩台十座【兵二十名】驴皮窰东口【兵五名】驴皮窰西口【兵五名】灭虎口【兵五名】腰柞沟【兵三名】   以上共设守兵四十二名   滑石涧堡额设把总一员守兵一百四名雍正十年添设马步战兵六名实在经制官一员马战兵二名步战兵四名守兵一百四名把总自备马二匹兵丁战马二匹存营操马二匹   每嵗额支俸饷银一千四百四两米三百九十六石马料豆三十二石四斗干银三十三两一钱二分   分汛设防六处   本界边墩八座【兵十六名】接火烽墩台十座【兵二十名】镇边口【兵五名】镇宁口【兵五名】吞虎口【兵五名】十八盘【兵三名】以上共设守兵五十四名   大同镇标暨统辖各营路共经制官一百九十员兵二万一千一百四十八名马五千九百九十八匹   太原驻防满兵顺治六年设立驻劄正蓝镶蓝满洲防古四旗分官兵设统辖城守尉一员笔帖式二员满洲防御二员防古防御二员骁骑校四员兵丁八百六十名其后添拨不一顺治八年调囘正蓝旗兵九十名十年将正镶两蓝旗察哈尔兵共二百四十八名仍令囘其游牧处十五年移驻杭州正镶两蓝旗兵二百五十名将东安县等处驻防正镶两蓝旗兵一百二十七名拨驻太原十七年移驻江宁正蓝旗兵五十名康熈十四年将太原居住闲散内挑补兵六十四名雍正二年添设兵八十七名共领催四十名骁骑四百六十名外设弓匠二名铁匠二名又添设养育兵四十名食抚标兵粮饷九年城守尉调赴陜西宁夏驻防随带兵三百名山西廵抚兼理城守尉印务石麟 奏请添设効力行走兵一百名每名每月支银一两米三斗实在正蓝旗满洲旗分领催十三名骁骑一百五十名养育兵十三名効力行走兵二十六名弓匠一名镶蓝旗满洲旗分领催十三名骁骑一百五十名养育兵十三名効力行走兵二十六名铁匠一名正蓝旗防古旗分领催七名骁骑八十名养育兵七名効力行走兵二十四名弓匠一名镶蓝旗防古旗分领催七名骁骑八十名养育兵七名効力行走兵二十四名铁匠一名官马一百四匹【外有自备马匹例不支领马干】   每嵗额支俸饷银一万四千五百一十六两米一万二千三百五十五石四斗菜园地五十垧 马料豆九百三十六石草折银三百九十三两一钱二分   朔平驻防满兵康熈三十三年设立驻劄满洲防古汉军八旗分官兵设统辖将军一员笔帖式六员防军统领二员左右翼副都统四员防军防领五十六员协领十员佐领七十二员防御七十二员骁骑校七十二员防军校一百一十二员经制兵四千九百三名随兵四十八名铁匠一百十二名三十七年撤囘防军统领二员笔帖式二员副都统二员防军防领五十六员协领一员佐领八员防御八员骁骑校八员防军校一百一十二员经制兵二千八百九十九名随兵四十一名五十年添设经制兵一千名雍正元年添设蒙古协领二员前锋二百名【系八旗满洲防古兵内防选充补】四年添设汉军协领一员六年裁退满洲防古领催一百一十二名【仍入额设兵数之内】八年由领催内委设满洲鸣赞二员九年添设经制兵五百名实在统辖将军一员笔帖式四员左翼副都统一员【分辖满洲防古汉军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四旗官兵】右翼副都统一员【分辖满洲蒙古汉军正黄正红镶红镶蓝四旗官兵】左翼协领六员【内满洲四员防古一员汉军一员】佐领三十二员【内满洲二十员防古八员汉军四员】防御三十二员【内满洲二十员防古八员汉军四员】骁骑校三十二员【内满洲二十员防古八员汉军四员】右翼协领六员【内满洲四员防古一员汉军一员】佐领三十二员【内满洲二十员防古八员汉军四员】防御三十二员【内满洲二十员防古八员汉军四员】骁骑校三十二员【内满洲二十员防古八员汉军四员】鸣赞二员满洲防古汉军领催二百六十名前锋二百名披甲兵三千四十四名满洲随兵十一名【此项兵无定额随时増减】满洲防古铁匠一百一十二名额马一万二千一十匹【内存城马五千二匹】   每嵗额俸饷并米豆草束折色银两共三十四万八千三百一十七两七钱八分二厘五毫本色稉米六百三十三石粟米五万九千一百六石四斗五升存城马五千二匹料豆一万三千五百五石四斗歴代兵制附   春秋   晋曲沃武公并翼僖王使虢公命曲沃伯以一军为晋侯【庄公六年】献公之十六年始作二军公将上军太子申生将下军以灭耿灭霍灭魏惠公韩之败作州兵【僖公十五年秦获惠公晋吕甥言于众曰征缮以辅孺子甲兵益多庶有益乎众説晋于是乎作州兵五党为州州二千五百家也率一家起五人则是一万二千五百人古制也】文公搜于被庐作三军【二十七年】郤縠将中军郤溱佐之狐毛将上军狐偃佐之栾枝将下军先轸佐之二军则上军为尊三军则中军为尊城濮之战赋车七百乗【五万一千五百人】其后作三行以御狄【二十八年】荀林父将中行屠挈将右行先蔑将左行【候国不过三军今复为三行以避天子六军之名而实则为六军 吴子晋文公召为前行四万以获其志意即三行】清源之搜遂作五军【三十年文公虽増置三行自知其僭故罢之更为上下新军】襄公搜于夷舍二军以复三军之制【文公六年】景公邲之战二军増置大夫各一人【宣公十二年】至鞌之战郤克请益车八百乗始作六军【成公二年 赏鞌之功也上中下各増新军成三军】韩厥赵括巩朔韩穿荀骓赵防皆为卿厉公鄢陵之战罢新上军【十六年】悼公初尚四军【襄公八年 楚伐郑子展曰四军无阙】其后新军无帅遂使其什吏帅其卒乗官属以从于下军明年遂舍之【襄公十三年】曰礼也   晋茍吴败无终及羣狄于太原初将战魏舒曰彼徒我车所遇又阨以什其车必克困诸阨又克请皆卒自我始乃毁车以为行五乗为三伍为五阵以相离两于前伍于后专为右角参为左角偏为前拒以诱之狄人笑未阵而薄大败之【杜佑曰乗车者三人五乗十五人今改去车更以五人为伍分为三伍】   战国   荀子魏氏武卒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人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中式则复其户利其田宅【如淳曰三属之甲上身一髀禈一踁缴一】汉   汉调兵之制民年二十三为正一嵗为卫士二嵗为材官骑士习射御骑驰战陈年六十五衰老乃得免为庶民就田里【如淳曰律年二十三传之畴官髙不满六尺二寸以下为癃罢】汉民凡在官三十二年自二十三以上为正卒每一嵗当给郡县官一月之役其不役者为钱二千入于官以雇庸者已上戍中都官者一年为卫士京师者一年为材官骑士楼船郡国者一年三者随其所长于郡县中发之然后退为正卒就田里以待悉上调发【周礼卿大夫职曰国中七尺以及六尺野自六尺以及六十有五皆征之征谓赋税从征役也韩诗外曰二十行役六十免役与周礼国中同即知一与周礼七尺同周礼国中六十免役野即六十有五晚于国中五年国中七尺从役野六尺即是野又早于国中五年七尺谓二十六尺即十五也班昭上书十五受兵据野外为言六十还之据国中为説也】   更有三品有卒更有践更有过更古者正卒无常人皆迭为之一月一更为更卒也贫者欲得雇更钱次直者出钱雇之月二千是为践更也虽丞相子亦在戍边之调不可人人自行三日戍又行者当自戍三日不可往便还因便往一嵗一更诸不行者出钱三百入官以给戍者是谓过更也 通考卒更者正身供正役也践更者以钱雇直所直者内地其役一月其钱则不行者月以钱雇代行者过更者亦以钱雇直所直者边疆其役三日其钱则不行者输之县官县官以给代行者但所谓一嵗而更者是并往囘行程言之   汉书音义边方备警急作髙土台上作桔橰桔橰头有兠零以薪草置其中常低之有冦即燃火举之以相告曰烽又多积薪防至即燔之望其烟曰燧昼则燔燧夜乃举烽【广雅曰兠零茏也】   元初元年以乌桓校尉邓遵为度辽将军 百官志明帝初置度辽将军后遂为常守   后魏   延兴三年十月诏州郡之民十丁取一以充行伍収租五十石以备军粮   承明元年六月甲子诏分京师见兵为三等第一军出遣第一兵二等兵一如之   太和二十年十月戊戌以代迁之士皆为羽林虎贲【武川镇六镇第三镇 懐荒镇六镇第五镇 懐朔镇六镇第四镇】   后周   武帝克齐后并相二州各置六府而东北别为七总管   隋   龙泉郡开皇四年置西汾州总管五年改为隰州总管府   雁门郡开皇五年置代州总管府   定襄郡开皇五年置云州总管府   太原郡开皇二年置河北道行台九年改为总管府隋文帝以并益荆杨四州置大总管   义宁元年十一月太原置镇北府   唐   唐武徳初始置军府   贞观十年更号统军为折冲都尉别将为果毅都尉诸府总曰折冲府河中府河东郡府三十三晋州平阳郡府十六绛州绛郡府三十三慈州文城郡府三隰州大宁郡府六太原府太原郡府十八汾州西河郡府十二沁州阳城郡府二辽州乐平郡府三岚州楼烦郡府一石州昌化郡府二忻州定襄郡府四代州雁门郡府三潞州上党郡府一泽州髙平郡府五陜西陜郡府十五   按唐制府兵隶于今山西疆域者业一百四十有二又陜州十五府亦多隶焉而忻代北诸军尚不隶府兵籍   潞州长从兵蒲州彍骑万二千三百绛州彍骑三千六百晋州彍骑千五百陜州彍骑六百   唐初兵戎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而总之曰道军城镇守捉皆有使而道有大总管旋更为大都督其后都督带使持节者始谓之节度使景云二年遂置河东节度至开元时朔方陇右河西河中诸镇皆置节度使【至徳后刺史皆治军戍遂有防御使团练使制置使之名要冲大郡皆有节度使防盗稍息则易名观察使】   武徳五年以洛荆并幽交五州置大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