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府舆图纂要 - 第 42 页/共 43 页
吉贝澳:吉贝社(旧有炮台一座,相传红毛所筑;今址亦无存。水程八十里)。
右吉贝一澳,乃孤屿也;为大山屿极北之地。北山屿是南卫,澳北藏沙线一片,最为险隘;该澳恃此以为设险。雍正五年,从镇海分设,另为一澳。
西屿澳(在大山屿之西,出产文石);内堑社(乃北风泊船之处,文武汛口在此。水程二十里)、外堑社(此山颇高,有石塔一座,黑夜必燃灯;台、厦往来船只,皆视此为标准,亦北风泊船之处。水程二十三里)、缉马湾社(水程十五里)、小池角社(水程十六里)、大池角社(水程十八里)、二嵌社(水程十八里)、竹篙湾社(水程二十二里)、合界头社(水程二十三里)、后螺社(水程二十五里)、横礁社(水程三十里)。
右西屿一澳,中分十社。屿山颇高,凡自台往厦、自厦往台船只,必望见此屿,然后放洋;实标准也。
网埯澳:网埯社(水程五十里)、将军澳社(水程五十里)、西吉屿社(水程八十里)、东吉屿社(水程八十里)、屿坪社(水程七十里)、大屿社(水程一百里)。
水埯澳(此澳于雍正五年从网埯澳分设):水埯社(水程五十里)、花完社(水程五十里)、花屿社(水程七十里)。
右网埯、水埯,即八罩屿与大山屿极南之地也。水路最为险要,在汪洋大海之中。
岛屿
澎湖之有岛屿,犹他郡之有冈峦也。凡冈峦,必识其主从起伏、去来盘结之势,然后地方之险易可知也。若澎湖,则大山屿居中为主,南有八罩、北有吉贝、东有阴阳诸屿、西有西屿环抱;兼之四隅星布,疏密相间、大小相维,层层从卫以及水口沙线左萦右拂:其起伏盘结为何如哉!故「海防志」云:『澎湖三十六岛如排衙』。此略举其概而已;以今考之,实五十有五焉。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合五十有五,以备天地之数;此澎湖所以为天造地设之险也哉!居澎湖之中者,则为大山屿(厅署、协营在焉。中分立五澳,幅员约有百里)。大山屿之东(诸屿水程俱从厅治起):阳屿(水程三十里)、阴屿(水程三十里)、香炉屿(水程三十里)、鸡膳屿(水程三十三里)、鼓架屿(水程三十里)、椗钩屿(水程四十五里)。
东北:长岸礁屿(水程十九里)、湾贝屿(有民居。水程二十里)、雁净屿(水程二十里)、蓝笨屿(水程三十里)、屈瓜屿(水程三十里)、鸟屿(有民居。水程四十里)、白沙仔屿(水程四十五里)。
北:大仓仔屿(有民居。水程十五里)、凉伞礁屿(水程十八里)、中墩屿(有民居。水程二十里)、北山屿(有民居。中分四澳。水程四十里)、金屿(水程四十里)、险礁屿(水程四十里)、土地公屿(水程四十里)、吉贝屿(有民居。水程八十里。此屿之北有北礁,半沉半浮隐跃水面,沙线屈曲,形如「吉」字;最为险要。水程一百里)。
西北:大烈屿(水程三十五里)、小烈屿(二屿斜对,中分一水。水程三十五里。内有吼门,船只出入经此;最为险要)、空壳屿(水程四十里)、北铁砧屿(水程四十里)、姑婆屿(水程五十里)、目屿(水程六十里)。
西:师公礁屿(水程二十里)、牛心湾屿(水程二十六里)、西屿(内有民居,中分十社。台、厦往来船只,皆以此屿为标准。北风,可泊船于屿之内堑、外堑二处;系文武查船汛口。水程三十里)、小门屿(在西屿之西北。水程三十五里)。
西南:四角仔屿(乃大山屿水口形如。凡妈宫往来船只,皆从此进出。水程十里)、鸡笼屿(水程十五里)、花屿(内有民居。水程六十里)、草屿(「通志」云:『澎湖诸屿,惟二屿青葱,故以花、草名』。水程七十里)、大猫屿(水程八十里)、小猫屿(与大猫斜对,中分一水。水程八十里)。
南:虎井屿(内有民居。水程四十五里)、桶盘屿(内有民居。水程四十五里)、沙狗屿(水程六十五里)、马鞍屿(水程六十五里)、船路礁屿(一名布袋屿。凡台、厦往来船只,入八罩必由此进出;水口仅容一舟,最为险要。水程七十里)、金瓜屿(水程七十里)、挽门屿(内有民居,即八罩水埯社。水程七十里)、将军屿(内有民居,即八罩网埯澳。南风时,可以泊船。与挽门屿东西平分,中隔一水。船帆屿即在此屿之东,非两屿也。水程八十里)、锺仔屿(其形如钟,因以名)、头巾屿(水程九十里)、南铁砧屿(水程九十里)、南屿(即南大屿。广袤三十里,内有民居。水程一百四十里)。
东南:东屿坪(水程七十里)、西屿坪(二屿平分对峙。水程七十里)、东吉屿(有民居。水程一百二十里)、西吉屿(二屿平分,中隔一水。厦船往来,观此为标准。内有民居。水程一百二十里)、斧头增屿(水程一百二十里)。
右所列五十五屿,有主有从、有朝有对,如排衙、如执戟;外则巨海包罗,中则支流穿插:亦海表之胜概也。形家云:『大山屿形如莲花;共余四面八方诸屿,则荷叶田田者是也』。以形象观之,说亦近似有理焉。
山水
按山水,自然之金汤也;重险要,不重名胜。而澎则水之要害,详见于五十五屿之口矣。至于山,虽无高峰要岭而有一二足以奠民居、立标准者,亦海岛中不可无也。故特详之。
大城顶山:厅治东大城北社前。此山为山屿之最峻,高十余丈。上有红毛城,因名大城;今基址已废。
太武山:厅治东北大武社前。在大城顶山之东北,高十余丈。台船回澎,南则先见大城顶山、北则先见太武山。
纱帽山:厅治南,在嵵里社后。此山为厅治案外峰;其形如纱帽,因名。
狮山:厅治东南菜园社后。以狮名,山形东西肖。虽无岩岩之势,而东接大城顶山、南距内港,亦一方之镇也。
瞭望山:厅治正北,在后寮社后。是山为北山屿最高处,渔人出捕未曰置(?)风雨时,则登其上以望,故名之。
天台山:厅治极南之处,在八罩花之社(?)。上一仙〔人〕足迹印在石上,至今尚存。是为八罩最高之峰;渔人远归,视此为标准。
防汛
按澎湖左、右营兵分驻汛口,共有一十三处,互为巡防。各派千总一员为专汛之官,按季轮流更替;凡以专责成、均劳逸者,制甚周也。
水师协镇署、左右营游击署、左右营守备署、教场一所(在协镇署之西偏):以上衙署,俱在妈宫社。
左营
妈宫新城东汛:与新城西汛,乃澎湖居中最要之地,为本标营署驻札之所;密迩文澳。澎粮厅署、仓库、钱粮与两营军装、火药局,皆在于此。铺舍、民居星罗云集,又为台、厦商艘出入口岸:在在均关紧要。稽查防守,责任綦重;例派汛兵二十八名。炮台一座、战船一只,系专汛之官管辖。
嵵里汛:系外洋最冲要口。汛兵一十名,按季派拨千总一员,统辖文良港、风柜尾二汛。东至阴、阳诸屿,西至鸡笼屿,南至虎井屿,北距妈宫汛二十五里。
文良港汛:系外洋次冲要口。属嵵里汛兼辖,按季派拨外委千把总一员、汛兵一十一名防守。东至阴、阳诸屿,西则陆路距妈宫汛二十五里,南至锁管港,北至鸡膳诸屿。
风柜尾汛:系外洋次冲要口。属嵵里汛管辖,按季派目兵防守。四至与挽里汛同。
八罩将军澳汛:系外洋最冲要口。驻汛兵二十八名,按季派拨千把总一员,统辖挽门、水埯二汛。东至东、西吉屿,西至金瓜屿,南至屿坪、头巾,北至虎井屿。
挽门汛:系外洋最冲要口。驻汛兵二十八名,属将军澳汛兼辖,按季派拨外委千把总一员防守。东至金瓜屿,西至草屿,北至桶盘屿。
水埯汛:系外洋最冲要口。属挽门汛管辖,按季派拨目兵防守。四至与挽门同。
右营
妈宫新城西汛:派拨汛兵二十八名、战船一只。炮台一座。系专汛官管辖。
西屿内堑汛:系外洋最冲要口。汛兵二十八名,按季派拨千把总一员,统辖外堑、小门二汛。东至狮公礁屿,西至外堑山尾,南至桶盘屿,北至大仓仔屿。
外堑汛:系外洋最冲要口。属内堑汛兼辖,按季派拨外委千把总一员、汛兵十五名,兼辖小门汛。东至本汛山鼻尾,西至青水墘,南至花屿,北至吼门。
小门汛:系外洋次冲要口。属外堑管辖,按季派拨目兵防守。东至吼门,西至鼎湾屿;南、北则一片汪洋巨海,渺无际涯。
北山汛:系外洋次冲要口。按季派拨千把总一员,配汛兵一百名,兼辖吉贝汛。东至乌屿,西至姑婆屿,南至中墩屿、湾贝屿;北至礁外则茫茫大海,渺无涯际。
吉贝汛:系外洋次冲要口。按季派拨外委千把总一员,配目兵五十名。东至蓝笨屿,西至目屿,南至险礁诸屿;北则一片大海,渺无涯际。
道里
按道里所经,乡里、山水、衙署、防汛无不由也、无不该也,而总不出乎疆界之中。今以文澳社厅治为主,详核里数,条列于后;兼分陆程、水程二道。
东:东出文澳社八里至双头挂社、一里至乌嵌社(即界大海)。
西:西出文澳社二里至樾荫亭、一里至妈宫(即界内海)
南:南出文澳社三里至石泉社、十三里至井仔埯社、四里至嵵里社(即界大海)。
北:北出文澳社四里至东卫社、二里至蚱脚屿社、一里至港尾仔社、二里至潭边社、五里至中墩社、五里至港尾社、三里至镇海社、二里至港仔社、五里至大赤嵌社(即界大海)。
东南:东南出文澳社四里至菜园社、七里至铁线尾社、二里至锁管港社、二里至猪母落水社(即界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