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书直笔 - 第 3 页/共 8 页
絶域内属书本传儆慢防之易也
圣人内宁必有外忧故四夷奉珍献寳奔走京师其心非素被天王之化顾其势使然故不列帝纪是不忘豫防之警
结好之盟先书戎狄以明汲汲也
徳宗纪书曰建中四年正月吐蕃及鳯翔节度使张镒盟于清水戎狄无信盟诅末节要以神明之信非中国之福故先书吐蕃示汲汲于中国也不书吐蕃相尚结赞之名所以重中夏也
渝盟有变则不地
徳宗纪书曰贞元二年閠月吐蕃及侍中浑瑊盟执我行人崔汉衡路泌以下皆不书微也
戎狄乞盟不书莅盟之臣蒙上文也
穆宗纪书曰长庆元年九月吐蕃乞盟十月及吐蕃盟不地不书丞相植莅盟皆具吐蕃本传
乱臣
乱臣贼子其谋有渐王者执驭下之柄必防微塞源焉书起而不云叛贵失御也
明皇纪书曰天寳十四年十一月安禄山起于渔阳是也
负固怙乱之雄乘伺衅隙而作有国所不免书叛有地也
徳宗纪书曰兴元元年二月李怀光以河中叛宪宗纪书曰元和二年十月李锜以润州叛是也
无地书据
刘辟以西川行军司马因韦皋之薨窃据成都宪宗纪书曰贞元二十一年八月刘辟据成都以叛无地也
窃地自固非君命所授用自立文
徳宗纪书曰建中二年二月梁崇义以襄阳自立以五使宣谕李舟如荆襄拒境不纳是反状已明至是加崇义同平章事不受诏故以崇义自立为文
军逐其帅不预谋而立用众立文
穆宗纪书曰长庆元年七月幽州立其帅朱克融是也不书立洄具本传
蕃臣失抚驭之和以罹逼胁用众逐文
穆宗纪书曰长庆元年七月幽州逐其帅张弘正是也
非意之变失备见逐书奔
文宗纪书曰【案文宗原本讹太宗今校改】太和五年正月李载义自幽州出奔是也
春秋诸侯之子列于盟会则位定方镇之孤以留后自立朝廷因而授之容非篡盗书立
徳宗纪书曰贞元二年六月沧州程懐直立是也不书程日华卒者方镇不卒
拒君命于外失臣子之义书拒命以见恶
肃宗纪书曰上元元年二月来琪以襄阳拒命是也不云叛其恶轻
唐书直笔卷一
●钦定四库全书
唐书直笔卷二
(宋)吕夏卿 撰
○帝纪第一
方镇
方镇逞兵以窥王土侵蹂得地围城皆同文
穆宗纪书曰长庆元年十一月成徳王庭凑围牛元翼于深州二年三月成徳王庭凑入幽州【案新旧唐书纪传自长庆元年七月后幽州为朱克融叛据二年三月当书王庭凑入深州此讹深作幽或上文有脱佚】书曰入者恶其专也徳宗建中四年正月淮西李希烈寇汝州不书其将以希烈首恶也
方镇违命擅甲兵以侵佚其首酋恶故不书将
春秋诸侯大夫师帅皆书方镇专征犯上无君之恶莫大焉故削其将兵之臣名则其恶不分葢深绳之也
王师破方镇之兵书而系以名
徳宗纪书曰建中二年七月马燧破魏博田悦之军于双冈书破示剿絶凶逆魏博者恶悦以地自专故书用国文
弃地不书名重围絶援其力不足以自全虽奔讳其恶
肃宗纪书曰至徳元年十月初弃平原郡二年八月初弃灵昌郡不书颜真卿许叔冀之名力不足也肃宗纪书曰至徳二年五月鲁炅自南阳归襄阳穆宗纪书曰长庆二年四月牛元翼自深州归京师若全师归来也
方镇不轨王臣不能固守隳节而丧国土书地以见重
徳宗纪书曰建中四年十二月李澄以滑州降李希烈懿宗纪书曰咸通九年十月崔雍以和州降庞勋是也
方镇叛亡之人书归以明同恶
代宗纪书曰大厯十年正月昭义叛卒裴志清归于田承嗣是也
方镇败王者之师书不利以避衂国
徳宗纪书曰建中四年九月王师及淮西李希烈战于襄城失利不书哥舒翰者师为重也
方镇炽结扼王土之冲足以为一时之患则书之
徳宗纪书曰建中二年三月淄青李正己以兵屯济阴是也
方镇擅徙所居则书之
徳宗纪书曰建中三年七月淮西李希烈迁于许州代宗纪书曰大厯十二年某月淄青李正己迁于郓州是也
方镇因衅篡逐用两下相图文
代宗纪书曰大厯十四年淮西李希烈逐李忠臣宪宗纪书曰元和四年十一月蔡州呉少阳杀呉元庆皆不书其帅
方镇承命以讨叛则书帅师
徳宗纪书曰建中二年八月淮西李希烈帅师伐山南梁崇义是也
攻伐非君命则以国抗
代宗纪书曰大厯十年十月易定李寳臣败魏博之军于清水不书败田承嗣之将卢子期者不与寳臣寻戈擅命也
王师克土书收大将以恩信得其地书入其下舍逆以聴命书归顺其下取元恶以自効书献
徳宗纪书曰建中四年三月李皋收黄州某月李皋入安州明不用甲兵也代宗纪书曰大厯十年十一月呉希光以瀛州归顺【案旧书作呉希光以城降新书作呉希光以瀛州降】宪宗纪书曰元和二年十月浙西裴文良执李锜以献十四年二月淄青刘悟斩李师道以献不云其帅者获罪于朝不得以臣子申故用两下文
王师平方镇先得地而申戮若凶渠授首而阖境甫定则先得隽而后地
宪宗纪书曰元和十二年十月王师平淮西呉元济斩于京师其民乆染污俗无向化之心环数千里之地甲兵富强踰年然后破繇先翦其境土乃得元恶故先书平淮西后云元济斩也武宗纪书曰会昌四年八月王师斩刘稹泽潞平罪人共得故书王师斩刘稹各用便文也平淮西泽潞不书李愬石雄而书王师申国威也
方镇之寄胁于权宜则书失地之渐宰相失庙堂之谋循方镇之请则书授地以罪之
穆宗纪书曰元和十五年十月初失泽潞谓以刘悟为昭义军节度使是书失地之渐也敬宗纪书曰寳厯元年十二月宰相李逢吉以泽潞授刘从諌以弃地罪逢吉
方镇拒命夺官爵絶朝贡示天罚之必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