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续通志 - 第 82 页/共 284 页
【臣】等谨案明成以酌献其庙中各室曰开成【烈祖室】曰武成【太祖室】曰文成【太宗室】曰弼成【至元皇伯考卓沁室】曰协成【皇伯考察罕岱室】曰明成【睿宗室】曰熙成【定宗室】曰威成【宪宗室】曰混成【世祖室】曰昭成【裕宗室】曰庆成【顺宗室】曰守成【成宗室】曰威成【武宗室】曰歆成【仁宗室】曰献成【英宗室】曰永成【明宗室】武宗至大中改武成曰开成以献太祖明成曰武成以献睿宗史志云词仍其旧则不过易名而已盖本同律之曲虽并更其词亦不得为异乐攷世祖至元三年以前各室酌献之曲有庆成熙成昌成鸿成乐成康成明成诸名及后更定则以庆成献顺宗熙成献定宗明成献睿宗余并废其饮福奏厘成不与明成通用乃沿金制而渐改唐宋以来之旧要以曲律断之不得竟分为二也
和成
【臣】等谨案和成以出入二舞以亚献终献其后杂用肃成顺成与皇帝出入同一曲奏非也
【臣】等又案元祭文宣王袭用宋乐十二安曲其后尝譔易命之曰明于通行乐曲之外更制雅音以祭先圣尊崇之意已极惜乎当事畏难卒废不用也兹列其名于左曰文明【迎神】曰昭明【盥洗】曰景明【升降】曰徳明【奠币】曰诚明【酌献配位同】曰灵明【亚献终献】曰庆明【送神】凡七曲
明雅乐
【臣】等谨案明代雅乐其名曰和与唐相然其曲奏天人并用统纪不分十二和遗法至斯大变葢草创之初未遑考正其后嵗【月】寖更补苴修饰莫能发明作述之防以论定而整齐之于是明代乐律与前世判然异矣兹谨依郑樵论次旧例序其曲目凡所施行备为条注俾览者错综求之自可知其视唐宋以来迥不相侔之故云
中和【太祖洪武元年圜丘迎神二年方丘迎神三年朝日夕月亚献四年祀周天星辰亚献七年祀歴代帝王亚献八年圜丘方丘迎神十二年合祀天地迎神世宗嘉靖九年圜丘方丘迎神十年祈谷迎神十一年雩迎神十七年大飨迎神十八年兴都大飨迎神】保和【洪武三年朝日夕月奠玉币四年祀周天星辰奠玉币初献六年合祀天神地只迎神奠币七年祀歴代帝王奠玉币初献 世宗嘉靖九年夕月送神十年祭社稷彻馔】
【臣】等谨案明史乐志太祖洪武六年有合祀天神地只乐章考礼志元年从李善长等议分祀天地九年以分祭未安命作大祀殿于南郊是嵗冬至殿工未成乃合祀于奉天殿十二年始合祀于大祀殿悉与本纪合则在六年于天地尚未合祀安得于神只先有合祀乐章疑六年或系十二年之讹葢十二年既有合祀天地乐章自应即有合祀天神地只乐章耳
熙和【太祖洪武元年圜丘终献宗庙终献二年方丘终献三年朝日夕月迎神八年方丘终献十一年合祭太社稷终献十二年合祀天地终献 世宗嘉靖九年圜丘终献朝日迎神十七年大飨终献】凝和【太祖洪武元年圜丘社稷奉俎二年方丘奉俎三年朝日夕月彻馔夕月迎神四年祀周天星辰迎神七年祀歴代帝王彻馔八年圜丘方丘奉俎十二年合祀天地奉俎 世宗嘉靖九年圜丘奉俎朝日奠玉币夕月迎神十年祈谷彻馔十一年雩彻馔十七年大飨奉俎十八年兴都大飨奉俎】广和【太祖洪武元年十一年社稷迎神 世宗嘉靖九年方丘奠玉币十年社稷送神望瘗】时和【太祖洪武元年圜丘望燎社稷望瘗二年方丘望瘗八年圜丘望燎方丘望瘗十一年社稷望瘗十二年合祭天地望燎 世宗嘉靖九年圜丘望燎方丘终献朝日亚献十年社稷迎神十七年大飨望燎】太和【太祖洪武元年宗庙迎神二年享先农望瘗 世宗嘉靖十年祈谷望燎十一年雩望燎十五年孟春时享大祫时祫迎神大禘彻馔】元和【大禘迎神】雍和【太祖洪武元年圜丘方丘社稷宗庙彻馔二年享先农奉俎四年祀周天星辰送神望燎七年祀歴代帝王迎神八年圜丘方丘彻馔十一年社稷彻馔十二年合祭天地彻馔 世宗嘉靖九年圜丘彻馔十年社稷亚献十五年孟春时享彻馔十七年大飨彻馔】咸和【太祖洪武六年祀先师孔子迎神彻馔送神 世宗嘉靖九年方丘奉俎十年祈谷奉俎十一年雩奉俎】永和【太祖洪武二年享先农迎神奠玉币彻馔送神 世宗嘉靖十年祈谷终献十一年雩终献十八年兴都大飨彻馔大禘送神】贞和【世宗嘉靖九年享先蚕迎神方丘彻馔】肃和【太祖洪武元年圜丘社稷奠玉币二年方丘奠玉币三年朝日夕月终献四年祀周天星辰终献七年祀歴代帝王终献八年圜丘方丘奠玉币十二年合祭天地奠玉币世宗嘉靖九年圜丘奠玉币十年祈谷奠玉币十一年雩奠玉币十七年大飨奠玉币】寜和【太祖洪武六年祀先师孔子奠玉币 世宗嘉靖九年方丘送神享先蚕终献十年社稷终献十五年孟春时享终献】夀和【太祖洪武元年圜丘社稷宗庙初献二年方丘初献享先农初献亚献终献三年朝日夕月送神七年祀歴代帝王送神八年圜丘方丘初献十一年社稷初献十二年合祭天地初献 世宗嘉靖九年圜丘方丘朝日夕月初献享先农奠玉币享先蚕初献奠帛十年社稷祈谷初献十一年雩初献十五年孟春时享初献十七年大飨初献十八年兴都大飨初献大禘初献】安和【太祖洪武元年圜丘社稷宗庙送神二年方丘送神三年朝日夕月初献六年祀先师孔子初献八年圜丘方丘送神十一年社稷送神十二年合祭天地送神 世宗嘉靖九年方丘亚献朝日夕月享先蚕彻馔十五年孟春时享时祫还宫】豫和【太祖洪武元年圜丘亚献社稷亚献终献宗庙亚献二年方丘亚献三年朝日夕月望燎四年祀周天星辰彻豆七年祀歴代帝王望燎十一年社稷亚献 世宗嘉靖九年圜丘夕月亚献十七年孟春时享亚献彻馔大飨时祫亚献】康和【世宗嘉靖九年夕月终献】景和【太祖洪武六年祀先师孔子亚献终献 世宗嘉靖十年祈谷亚献十一年雩亚献】敷和【世宗嘉靖十八年兴都大飨亚献】承和【世宗嘉靖十八年兴都大飨终献】仁和【大禘亚献】徳和【大禘终献】顺和【世宗嘉靖九年享先蚕亚献】清和【世宗嘉靖九年圜丘送神十年祈谷送神十一年雩送神十七年大飨送神】昭和【世宗嘉靖九年朝日送神】感和【世宗嘉靖十八年兴都大飨送神】恒和【世宗嘉靖九年享先蚕送神望燎】
【臣】等谨案明制王国享祀别奏雅乐取名曰清兹列于左凡七曲
太清【迎神社稷山川改曰广清】寿清【初献】豫清【亚献】熙清【终献】雍清【彻馔】安清【送神】时清【社稷山川望燎】
【臣】等谨案明制朝贺别奏雅乐取名曰安兹列于左凡三曲
圣安【朝贺驾出】定安【朝贺驾还】治安【公卿入门】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八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九
乐畧
祀飨别声序论
【臣】等谨按郑樵于祀飨正声后系以别声盖凡非常祭所用又非古今通行体制乃出于一时之事被诸管形为歌咏者皆列入此焉所以条其流别而甄综之也顾自唐以后常乐而外朝廷新制以希所有者大抵皆纪述灵符导扬功伐而已独金之本曲眷懐祖宗垂训后嗣可为典型明太祖御銮歌亦存古者蒙瞍奏诗之义兹所采择谨分而载之
汉上夀乐一
四防
【臣】等谨按四防之乐有钟鼓而无歌诗颇为近古魏初改用琴筑
唐述佛法曲一
文叙子
【臣】等谨按右曲因吟经而作与梁时善哉等曲同宋云韶部乐曲十三
万年欢 中和乐 普天献夀 梁州 泛清波 大定乐 喜新春 胡渭州 清平乐 长夀仙 罢金钲 緑腰 防云归
【臣】等谨按云韶部者黄门乐也始名箫韶部太宗雍熙初改曰云韶毎上元观灯上已端午观水嬉皆令作于宫中遇南至元正清明春秋分社之节亲王内中宴射亦用之
【臣】等又按太宗太平兴国三年籍军中之善乐者命曰引龙直毎巡幸游省则骑导车驾而奏乐若御楼观灯赐酺则载第一山车端拱二年又选捧日天武拱圣军晓畅音律者増多其数藩臣以乐工贡者亦之淳化三年改名钧容直其所用乐工视云韶部云韶部乐遂革钧容直有三十六大曲鼔笛二十一曲并他曲甚众其后监领内侍言钧容直乐调与教坊乐不谐乃取教坊十七调肄习之至髙宗绍兴三十年遂蠲钧容直悉用教坊故其曲名亦窜入教坊不复传于世云
宋法曲二
望瀛 献仙音
【臣】等谨按法曲乃鼗之遗制传为秦汉所作唐时为棃园法部之曲宋二曲未详所用
宋瑞曲三十
神 甘露 紫芝 嘉禾 玉兔 瑞文 驯象玉乌 皓雀
【臣】等谨按太祖干徳四年和岘言近岁荆南进甘露京兆果州进嘉禾黄州进紫芝和州进緑毛黄州进白兔请依月律撰五瑞曲毎朝防登歌首奏之六年又言合州进瑞木成文驯象由逺方自至秦州白乌黄州获白雀并合播在管弦荐于郊庙诏岘作四瑞乐章以备登歌自后遇有祯祥辄形诸歌咏焉
祥麟 丹鳯 河清 白 瑞麦
【臣】等谨按太宗太平兴国中岚州献祥麟雍熙中苏州贡白端拱初澶州河清广州鳯凰集诸州麦两穂三穂者连岁来上因作五瑞之曲先时冬至朝防上夀用教坊乐至是改用祥麟诸篇迨淳化中和防又请择本朝祥瑞之尤者作四瑞乐章备郊庙奠献以代旧曲从之有司承诏不能奉行四瑞乐章遂不传于世云
醴泉 祥芝 庆云 灵鹤 瑞木
【臣】等谨按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制五瑞曲亦朝防宴飨时所用也
甘露 瑞木 嘉禾 玉芝 夀星 竒木连理【臣】等谨按仁宗天圣五年大朝防羣臣上夀有甘露瑞木嘉禾之曲乃当时新制以纪灵符者非建隆旧乐也仁宗明道初章献皇太后御前殿见羣臣复以瑞应作玉芝夀星竒木连理三曲
瑞木成文 沧海澄清 瑞粟呈祥 灵芝 瑞麦【臣】等谨按髙宗朝瑞曲有五其乐专以太蔟为宫取其生气凑达万物故以元防时奏之
宋大乐三曲
恭膺天命 旧疆来归 永清四海
【臣】等谨按宁宗嘉定十四年诏明年元日命宫架奏大乐三章即恭膺天命等曲也
宋闻喜宴乐曲四
賔兴贤能 于乐辟雍 乐育英才 乐且有仪
宋鹿鸣宴乐曲四
乐育人才 贤贤好徳 烝我髦士 利用賔王【臣】等谨按宋制闻喜鹿鸣二宴并制乐章取六经之词以作篇目至太宗淳化中有乡饮酒乐则用词臣所撰曲而傅以鹿鸣南陔嘉鱼崇邱闗睢鹊巢之名似涉傅防今不録
金宴乐一曲
君臣乐
【臣】等谨按右曲世宗所制也尝于皇太子生日宴羣臣用之
金本曲一
猗欤我祖
【臣】等谨按世宗大定二十五年幸上京宴宗室于皇武殿自歌本曲道祖宗创业艰难及所以继述之意其事与汉髙祖过沛宫畧同但此曲无名兹谨録其曲词之首句以当篇目亦仿大风名歌之法也
明宴乐四十三曲
起临濠 开太平 安建业 削羣雄 平幽都 抚四夷 定封赏 大一统 守承平
【臣】等谨按太祖洪武三年定宴飨之乐凡九奏大都述创造以来迄享太平之事皆用杂剧填词曲调以飞龙引奏起临濠以风云防奏开太平以庆皇都奏安建业以喜升平奏削羣雄以贺圣朝奏平幽都以龙池宴奏抚四夷以九重欢奏定封赏以凤凰吟奏大一统以万年春奏守承平
本太初 仰大明 民初生 品物亨 御六龙 泰阶平 君徳成 圣道行 乐清宁
【臣】等谨按右九曲太祖洪武四年更定命陶凯詹同等制词其曲调本太初用朝天子仰大明用归朝欢民初生二曲用沽美酒太平令品物亨用醉太平御六龙二曲用清江引碧玉箫泰阶平用十二月君徳成二曲用十二月尧民歌圣道行二曲用金殿万年欢得胜令乐清宁三曲用普天乐沽美酒太平令世宗嘉靖间仁夀宫落成宴飨乐章奏本太初仰大明民初生品物亨御六龙五曲其曲调惟仰大明用殿前欢余俱同前又风亭宴讲官乐章亦奏此五曲其调俱同惟词异耳
炎精开运 皇风 眷皇明 天道 振皇纲 金陵 长杨 芳醴 驾六龙
【臣】等谨按右九曲太祖洪武十五年更定曲调未详
上万夀 仰天恩 感地徳 民乐生 感皇恩 庆丰年 集祯应 永皇图 乐太平
【臣】等谨按右九曲成祖永乐中更定曲调与太祖洪武四年同至世宗嘉靖宴飨并更制乐章改上万夀为上万岁感地徳为感昊徳余俱不改
喜千春 永南山 桂枝香 初春晓 乾坤泰 昌运颂 泰道开
【臣】等谨按右七曲东宫宴乐亦成祖永乐中所定者其曲调喜千春用贺圣朝永南山用水仙子桂枝香用蟾官曲初春晓用小梁州乾坤泰用满庭芳昌运颂用喜秋风泰道开用沽美酒
明御銮歌五曲
神降祥 神贶 酣酒 色荒 禽荒
【臣】等谨按明太祖尝命儒臣撰御銮歌于法驾囘宫时奏之皆寓讽谏之词以自儆有古者瞽蒙诵诗之风当时有三十九曲仅传其五
明中宫朝防乐一曲
天香凤韶
【臣】等谨按右曲太祖洪武二十六年所制凡命妇朝中宫用之世宗嘉靖间皇后亲蚕亦以为宴命妇乐但词异耳
乐舞序论
【臣】等谨按文武二舞厯代相因其来逺矣郑志所録至唐而止至于各庙之舞悉从删削顾以纷纷改制诋议前人其论髙而近狭兹谨溯汉迄明递増其阙畧然后乐舞之名乃备
汉郊庙配食乐舞
云翘之舞【立春迎春东郊立夏迎夏南郊亦用之魏改为翔】育命之舞【立秋迎秋西郊立冬迎冬北郊亦用之至季夏迎黄灵于中兆则兼舞二舞魏改育命为灵应】
【臣】等谨按皇览曰迎礼春夏秋冬之乐以顺天道天子迎春于东堂唱之以角舞之以羽翟此迎春之乐也迎夏于南堂唱之以征舞之以鼓鞉此迎夏之乐也迎秋于西堂唱之以商舞之以干戚此迎秋之乐也迎冬于北堂唱之以羽舞之以干戈此迎冬之乐也据此则云翘乃文舞育命乃武舞也春夏用文舞者象其茂豫秋冬用武舞者象其严肃也
汉庙乐舞
武徳舞【髙祖庙光武明帝章帝同魏改为武颂】昭徳舞【孝文庙】盛徳舞【孝武庙】大武舞【光武庙】文始舞【本舜韶舞也髙祖六年更名为文始以示不相袭也魏改为大韶】五行舞【本周舞也秦始皇二十六年更名曰五行魏改为大武】四时舞【孝文所作以示天下之安和也】
【臣】等谨按文始五行四时三舞汉诸帝庙皆常奏故列于次云
魏庙乐舞
武始舞【武帝庙】咸熈舞【文帝庙】章斌舞【明帝庙】
【臣】等谨按右三舞总名大钧之乐凡天地宗庙荐享及朝飨皆用之又王肃等议设宫悬之乐八佾之舞髙皇大帝太祖髙祖文昭庙皆当兼用先代及武始大钧之舞以文始大武武徳武始大钧可以备四代之乐犹周存六代之乐也故奏黄钟舞文始以礼天地奏太蔟舞大武以祀五郊明堂奏姑洗舞武徳巡狩以祭四望山川奏防賔舞武始大钧以祀宗庙二至祀丘泽可兼舞四代又汉云翘育命之舞旧以祀天今可兼以云翘祀圜丘育命祀方泽卒如肃议据此则魏用前代之乐与汉相似按周官大司乐云舞大濩以享先妣舞大武以享先祖又云九防之舞于太庙之中奏之则汉魏之庙乐犹有周人遗意也
齐庙乐舞
髙徳宣烈之舞【太祖室】穆徳凯容之舞【穆后室】明徳凯容之舞【髙祖室】
北齐庙乐舞
恢祚之舞【六世至曽祖祖室并奏之】昭烈之舞【髙祖神武室】宣政之舞【文襄室】光大之舞【文宣室】休徳之舞【孝昭室】
唐庙乐舞
光大之舞【献祖室】长发之舞【懿祖室】大政之舞【太祖室】大成之舞【世祖室】大明之舞【髙祖室】崇徳之舞【太宗室】钧天之舞【髙宗室】大和之舞【中宗室】景云之舞【睿宗室】广运之舞【宗室】惟新之舞【肃宗室】保大之舞【代宗室】文明之舞【徳宗室】大顺之舞【顺宗室】象徳之舞【宪宗室】和宁之舞【穆宗室】大钧之舞【敬宗室】文成之舞【文宗室】大定之舞【武宗室】咸宁之舞【昭宗室 按唐庙舞名惟宣宗懿宗僖宗三室阙】
五代梁庙乐舞
大合之舞【一室】象功之舞【二室】来仪之舞【三室】昭徳之舞【四室】
后唐庙乐舞
昭徳之舞【懿宗室】文明之舞【献祖室】应天之舞【太祖室】永平之舞【昭宗室】武成之舞【庄宗室】雍熙之舞【明宗室】
汉庙乐舞
灵长之舞【一室】积善之舞【二室】显仁之舞【三室】章庆之舞【四室按右四舞乃髙祖即位之初太常张昭所定后髙祖庙则有司所上观徳之舞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