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续通志 - 第 107 页/共 284 页
【臣】等谨案志入小学与晁氏同
宋名臣録八卷宋勲徳传一卷宋两朝名臣传三十卷咸平诸臣録一卷熙宁诸臣传四卷两朝诸臣传三十卷张唐英宋名臣传五卷葛炳奎国朝名臣叙传二十卷
焦竑曰入正史非改传记
编年一百五十一部
焦竑曰日厯起居注实録入编年今别出
【臣】等谨案马贵与之言曰实録即是仿编年之法故以实録入编年而日厯则附起居注云
宋政録十二卷宋圣政编年十二卷黄维之太祖政要二十卷
焦竑曰圣政寳训编年别史故事三出
【臣】等谨案宋志编年惟见政録圣政政要等书而寳训则未之见至别史一门则有圣政纪政要圣政録三朝寳训两朝寳训六朝寳训三朝训览图故事一门又有五朝寳训三朝训览图及高宗圣政光宗圣政诸书是圣政三出而寳训则两出也焦氏经籍志石介三朝圣政録三卷入杂史而富弼三朝圣政録十卷又入时政记吕夷简三朝寳训三十卷入杂史而李淑三朝寳训三十卷又入时政记至宋政録十二卷则杂史时政记两出是亦编纂之讹也案陈振孙书録马贵与经籍考凡圣政寳训皆入故事而编年别史则无之庶从其云
唐僖宗日厯一卷
【臣】等谨案日厯之书己见编年矣兹于别史复出僖宗日厯似于体例未画一也
蔡邕独断二卷
【臣】等谨桉陈振孙之言曰独断一书记汉世制度礼文车服及诸帝世次而兼及前代礼乐盖其书言礼为详故崇文总目遂初堂书目陈振孙书録马贵与经籍考咸入仪注志入故事非也
故事一百九十八部
【臣】等谨按御史台记集贤注记翰林故事史馆故事麟台故事诸书志皆入故事据崇文总目遂初堂书目陈振孙书録马贵与经籍考咸列职官夫书以御史集贤标题则职官之书非故事之书也
司马光百官公卿表十五卷
陈振孙曰本入职官以稽古録序云由三晋开国迄于显徳之末臣既具之于歴年图自六合为宋接于熙宁之元臣又着之于百官表即谓此书盖与通鉴相表里故着之编年
【臣】等谨案宋志在职官
王应麟通鉴地理考一百卷通鉴地理通释十四卷焦竑曰入职官非改编年
汉萟文志考证十卷
焦竑曰入职官非改附正史
汉制考四卷
焦竑曰入职官非改故事
李恕己诫子拾遗四卷
焦竑曰入传记非附儒家
包谞河洛春秋二卷
焦竑曰入传记非改杂史
李涪刋误一卷
焦竑曰入传记非改小説
邱旭賔朋宴语一卷
焦竑曰入传记非改小説
沈立都水记二百卷又名山记一百卷李清臣重修都城记一卷王革天泉河记一卷郑言复交趾録二卷干明防稽録一卷
焦竑曰入传记非改地里
三楚新録一卷
焦竑曰入传记非改杂史
洪遵泉志十五卷张甲浸铜要録一卷
焦竑曰入传记非改食货
【臣】等谨按陈振孙书録列此二书于杂萟而遂初堂书目则以铸钱故事及浸铜要録咸入本朝故事马贵与经籍考同志以铸钱故事入故事而泉志浸铜要録乃入传记顾协钱谱又入小説乱其例矣
曾致尧广中台记八十卷
焦竑曰入传记非改职官
王皥唐余録六十卷
【臣】等谨案陈振孙之言曰其书列韩通于忠义传且表出本朝褒赠之典五代史新旧皆不及此故陈氏书録入别史而焦竑经籍志至列之编年志入别史可也乃于传记又出是书误矣
学士年表一卷
焦竑曰入传记非改职官
欧阳修归田録八卷朱定国归田后録十卷
焦竑曰入传记非改小説
王通元经薛氏传十五卷
焦□曰编年传记两出改儒
五龙秘法一部【卷亡】
焦竑曰入地里非改五行
孟子十四卷
陈振孙曰前志孟子本列于儒家然赵岐固尝以为则象论语矣自韩文公称孔子传之孟轲轲死不得其传天下学者咸曰孔孟孟子之书固非荀扬以降所可同日语也今国家设科取士语孟并列为经而程氏诸儒训解二书常相表里故今合为一【臣】等谨案宋志仍前史入儒家
顔师古纠缪正俗八卷
焦竑曰入儒非改经解
碧云子老子道徳经藏室纂防二卷
焦竑曰陈景元集志云不知名
老子指例略一卷
焦竑曰王弼作志云不知名
李士表庄子十论一卷
焦竑曰庄列十论志作庄子误
徳山集一卷【仰山沩山语録】
焦竑曰三人皆唐僧志云不知撰人
僧宗密禅源诸诠二卷
焦竑曰本百卷作二卷非
魏静永嘉一宿觉禅宗集一卷
焦竑曰永嘉集三出
僧宗世法苑珠林一卷
焦竑曰本百卷作一卷非
僧宗杲语録五卷
焦竑曰本三十卷作五卷非
僧菩提达摩存想法一卷又胎息诀一卷
焦竑曰入释非附道家
陆机正训十卷
崇文总目云不着撰人名氏按唐志有正训二十卷辛徳源撰而此题云陆机又止十卷据隋以前书録皆无陆机正训之目正史机传亦不言尝有此书而徳源所着今世已亡疑是其遗书
罗隠两同书二卷呉筠两同书二卷
【臣】等谨案两同书唐萟文志及中兴书目题吴筠撰崇文总目晁公武读书志题罗隠撰陈振孙书録则两存之而以为未详孰是今志于杂家两出是书一云罗隠一云呉筠误矣
韩熙载格言五卷
【臣】等谨案韩熙载格言五卷已见儒家矣兹于杂家又出是书误
虞荔古今鼎録一卷
【臣】等谨案鼎録入小説非焦氏经籍志改入食货
顾协钱谱一卷
焦竑曰入小説非
【臣】等谨案董逌钱谱十卷志亦入小説家焦氏经籍志改入食货
房千里南方异物志一卷
焦竑曰入小説非改地里
陈致雍晋安海物异名记三卷
焦竑曰入小説非改食货
逢行珪鬻子注一卷
焦竑曰入小説非
【臣】等谨案焦氏经籍志入道家
战国防三十二卷
焦竑曰入兵家非
【臣】等谨案焦氏经籍志改纵横
事三百七部
焦竑曰防典通典要诸书入事非改故事防求诸书改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