纂修四库全书档案 - 第 31 页/共 196 页

乾隆五十九年五月初十日  一五○二 军机大臣奏查《御批通鉴辑览》内「邪」系「牙」之误应请一体改缮片   乾隆五十九年七月初九日  一五○三 军机大臣奏将《御批通鉴辑览》承办各员查明核办片   乾隆五十九年七月初十日  一五○四 谕内阁原办《通鉴辑览》总裁等姑念成书已久免其交部议处   乾隆五十九年七月初十日  一五○五 两广总督长麟等奏本年查无《通鉴纲目续编》情形折   乾隆五十九年十月初八日  一五○六 军机大臣奏遵查《永乐大典》存贮情形并将首卷黏签呈览片   乾隆五十九年十月十七日  一五○七 军机大臣奏遵查《永乐大典》内有御题诗章者一并呈览片   乾隆五十九年十月二十日  一五○八 谕内阁原任礼部侍郎胡煦着加恩补行赐谥   乾隆五十九年十一月十七日  一五○九 寄谕礼部尚书纪昀原办文津阁书错讹不一而足   乾隆六十年七月十四日  一五一○ 原户部尚书曹文埴奏刊刻《四库全书总目》竣工刷印装潢呈览折   乾隆六十年十一月十六日  一五一一 谕内阁四库全书内未缮入高宗诗文及续办方略等书着一体增入庋藏   嘉庆八年四月初二日  一五一二 礼部尚书纪昀奏拟续缮四库全书事宜十条折   嘉庆八年四月初七日  一五一三 谕内阁着添派庆桂等会同纪昀续行缮办四库全书   嘉庆八年四月初七日  一五一四 军机大臣庆桂等奏酌议续办四库全书事宜情形折   嘉庆八年四月二十日  一五一五 军机大臣庆桂等奏查明四库全书空函及应增书籍情形折   嘉庆八年五月初九日  一五一六 谕《巴勒布纪略》《廓尔喀纪略》《安南纪略》均己颁行着毋庸补入   嘉庆八年五月初九日  一五一七 军机大臣庆桂等奏办理文渊阁空函书籍告竣折   嘉庆八年十二月初七日  一五一八 四阁全书及续三分全书用宝情形单   嘉庆八年  一五一九 军机大臣庆桂等奏文渊阁空函书籍排架完竣折   嘉庆九年二月初一日 附录一  一 热河都统麒庆奏文津阁书籍抖晾需费请旨照例开销片   同治六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二 江苏学政溥良奏拟先行修建文宗阁缘由片   光绪十八年六月二十四日  三 热河总管世纲等奏查明文津阁并园内各殿宇书籍折(附清单二)   光绪二十年五月二十六日 附录二  一 进四库全书表文  二 办理四库全书在事诸臣职名  三 四库全书凡例  四 文渊阁记  五 文源阁记  六 文津阁记  七 文溯阁记 纂修四库全书档案 前言   为了向国内外学术界提供比较系统、完整的清代文化史基本史料,我馆在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决定编辑一套「清代档案史料」,按专题分册陆续出版,这部《纂修四库全书档案》,即是该丛书的一种。   《四库全书》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卷帙最多的一部综合性丛书。它沿用唐代四库的名称,以经、史、子、集为四大部,共收录图书三千四百五十七种,保存了清代乾隆朝以前的很多重要典籍,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由纪昀等人编着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二百卷,对书中收录以及不予收录而存其目的全部古籍,总计一万零二百二十三种,都简要地作了介绍和评论,「凡六经传注之得失,诸史记载之异同,子、集之支分派别,罔不抉奥提纲,溯源彻委」(阮元《揅经室三集 纪文达公集序》),在图书目录学和古籍的整理、编纂、校勘、考证、版本、辑佚等方面,都较前代有了新的发展。此外,精美的《四库全书》写本与其装帧,以及「武英殿聚珍版书」印本,也都显示了十八世纪我国古代图书印制出版事业的生产水平和高超技艺。   《四库全书》的纂修,经历了一个相当繁复的过程。从乾隆三十七年(一七七二)正月乾隆帝谕令各地征集遗书开始,于翌年二月设立四库全书馆,直至乾隆四十六年(一七八一)十二月第一份《全书》缮竣,贮于紫禁城文渊阁,历时十年。其后,第二、三、四份《全书》相继于乾隆四十七、八、九年缮竣,分贮于盛京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以上是为北四阁《全书》。乾隆四十七年(一七八二)七月,乾隆帝又谕令续缮《全书》三份,分贮于扬州大观堂文汇阁、镇江金山寺文宗阁、杭州圣因寺文澜阁,迨乾隆五十二年(一七八七)告竣,历时七年。以上是为南三阁《全书》。在各份《全书》完竣之后,根据乾隆帝的谕旨又进行了全面覆校、审阅,其间迭有「添改抽挖」。至于各份《全书》缮竣后的空函书籍,在乾隆帝的督催下,虽然一直在赶办之中,然终乾隆帝去世,仍未完成。如文渊阁之空函书籍,直至嘉庆八年(一八○三)十二月方告蒇事,而于翌年二月归架。在纂修《四库全书》期间,乾隆帝先后任命过总裁以下的编校人员约四百名,集中了当时的大批名流学者,如纪昀、陆锡熊、戴震、邵晋涵、程晋芳、朱筠、翁方纲、姚鼐、王念孙等,为《四库全书》的问世作出了极大贡献。同时,《四库全书》卷帙浩繁,每一份《全书》就有三万六千余册之多,需要抄成七份(不包括翰林院所存底本),仅前后参与抄缮的人员就几近四千人。我国古代的图书典籍,几经战乱和社会动荡之后,损坏散佚严重,清政府集中大量人力物力搜集全国图书,辑录已佚典籍,纂成《四库全书》,确是我国古代图书编纂史、学术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   《四库全书》在乾隆年闻编纂问世,不是偶然的。清王朝入关之后,经过一百余年的恢复和发展,迨乾隆中期,社会经济呈现繁荣,国家政权比较巩固,政治局势相对稳定,为《四库全书》的纂修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充裕的物质条件。同时,清初的几代君主,为了维持和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都十分重视学习并利用汉族的传统文化,以笼络汉族知识分子和地方绅衿,加强对全国人民的思想控制。一方面,竭力标榜「稽古右文,崇儒兴学」,在实行科举取士、提倡尊孔读经的同时,大举编纂、注释经书古籍,除出版了一批所谓「御注」、「御纂」或「钦定」的图书外,还编纂了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类书——《古今图书集成》,积累了丰富的整理、注释,编纂古籍的经验。另一方面,又强力推行文化专制政策,大兴「文字之狱」,深文周纳,罗织罪状,以消弭人民中的反清思想。乾隆帝继承乃祖乃父的文化政策,对《四库全书》的修纂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和精力,从采访遗籍,开馆修书,到编纂体例、收书标准的确定,乃至《全书》缮竣后的审阅定稿,无不亲与筹划,最后裁定。诚如《钦定四库全书 凡例》所言:「是书卷帙浩博,为亘古所无。然每进一编,必经亲览,宏纲巨目,悉秉天裁。」   乾隆帝曾经宜称:「前经降旨博访遗编,汇为《四库全书》,用昭石渠美备,并以嘉惠艺林。……所有进到各书,并交总裁等同《永乐大典》内现有各种详加核勘,分别刊钞。择其中罕见之书,有益于世道人心者,寿之梨枣,以广流传,余则选派誊录,汇缮成编,陈之册府。其中有俚浅讹谬者,止存书名,汇为总目,以彰右文之盛。此采择《四库全书》本旨也。」(见本书第七四件)显然,通过对所进书籍进行筛选和「净化」,用「钦定」的《四库全书》模板作为思想武器,正人心而厚风俗,维系封建统洽秩序,固是乾隆帝纂修《四库全书》的本旨之一。但还有另一个目的,即「寓禁于征」,以采访遗籍、开馆修书为名,对全国书籍进行一次彻底清查,把所谓「悖逆」、「违碍」书籍,或全部销毁,或部分「删改抽撤」。在此期间,文字狱也空前增多,大大超过了康、雍两朝。因此,在肯定清政府纂修《四库全书》,使历史上的大量古籍得以保存的同时,对其实行的「寓禁于征」,大规模禁毁、删改古籍的劣行,及其在学术界造成的消极影响,也是不能低估的。   《四库全书》是一部大型官修书,其纂修经过,私家绝少记载。迨本世纪三十年代,北平图书馆出版了陈垣先生所辑《办理四库全书档案》一书,对此作出了有益的贡献。惟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所辑档案仍有很多缺漏,尚不足以反映纂修《四库全书》的全过程。为此,现将我馆所藏有关档案史料编辑出版,以供学术界研究参考。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一)乾隆帝为纂修《四库全书》及禁毁书籍所颁发的谕旨,以及嘉庆帝为办理空函书籍所颁发的谕旨;(二)军机大臣及四库全书馆总裁、总纂等官员关于编纂、审阅、覆校《全书》情形及对各级纂校人员进行考核、议叙奖赏、记过罚俸和缮写舛误情形的奏折、奏片、信函、清单;(三)各地督抚及学政、盐政等有关征缴、查禁书籍等情形的奏折、奏片、咨呈、书目清单;(四)办理《四库全书》空函书籍的奏折等。此外,还附录了同治、光绪年间有关抖晒、清查文津阁全书的奏折和书目清单,以及办理《四库全书》在事诸臣名单等。这些档案多系首次公布,从各个侧面如实地反映了《四库全书》的纂修历史,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本书主编为张书才,责任编辑为吕坚,谭令仰参加了选材和少量编辑加工工作。由于水平所限,难免有错误不当之处,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在编辑出版过程中,得到了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谨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编者   一九八七年七月 凡例   一、本书系有关纂修《四库全书》的档案史料汇编,所辑史料起自乾隆三十七年(一七七二)正月,迄于嘉庆九年(一八○四)二月,计一千五百八十件。此外,还附录了同治、光绪年间抖晒、清查文津阁书籍的奏折、书目清单,以及办理《四库全书》在事诸臣职名、乾隆帝弘历所撰《文渊阁记》等。这些史料绝大部分是本馆所藏档案原件,惟个别文件系从有关书籍资料中补入。   二、本书所辑史料,按各件具文时间先后编排,并编列顺序号码。少量无具文时间者,则依收文或朱批时间编排,并以*符号注明。个别既无具文又无收文时间者,则考定大致时间,于文末加注说明。至有年无月日或有年月无日者,则一般编排在该年或该月之后。   三、本书所辑史料,均由编者拟加标题,并酌加标点、分段,书名均加书名号。每件史料的时间放在标题之后,文种出处放在正文之后,均用六号老宋字排印。   四、本书所辑史料,凡文末有皇帝批语者,标明「朱批」二字,另行排印。其行间批语,则于所批正文之后以六号老宋字排在括号内,并于其上标明「朱批」字样。其人名、书名之上有皇帝朱笔圈点者,则于文末加注说明,不再将圈点如式排印。   五、本书所辑史料,凡原件之讹错字,【真按:原件难免有错字,如陈垣办理四库全书档案中,于记过统计索引即有小字注明,又排印错误者,则有手批笔迹于讹字旁,或乙之,如此不一而足。有人名异文或错误者甚多,的为难事矣。】以正字注写其下,用()符号表示。凡原文有漏字漏句而酌情补注者,用〔〕符号表示。凡残缺文字以□符号代之,大段残文则以<上残>、<中残>、<下残>字样表示。   六、本书所辑史料,凡文中有汉大臣祇书姓而未书名字,【真按:陈垣办理四库全书档案亦多此情形,殆清朝档案之例耶?俟研读档案学等文献再夺。】或满蒙大臣祇书名字之第一字而未书全名者,为方便读者检阅,特于<>符号内补足全名,如于<敏中>、和<珅>者是。 【真按:如是则今作为电子文本检索,若非网页索引,则不易检出矣。名字为<>符割断。查于敏中与于<敏中>自是不同调矣。麻烦。另有明显或疑误者,则亦不知该忠于原文或径改,以便检索矣。兹亦于网页搜寻时尚便,而于愚数据库检索则除加书签式索引外,甚为不便矣。大抵若我有暇,则会出按语补强其正确文字或名字,则搜寻应无遗漏之憾。若无暇一一案正,则难免遗珠。兹又难事一桩矣。不知今在线数据库者有更好的方式解决否。如迪志之文渊阁四库电子版,异体讹字关联亦一佳法,然有时关联太多,反而又检索出许多不需要的信息。凡此均使用电子文本者须留意事也。】 一 谕内阁着直省督抚学政购访遗书   乾隆三十七年正月初四日   乾隆三十七年正月初四日内阁奉上谕:   朕稽古右文,聿资治理,几余典学,日有孜孜。因思策府缥缃,载籍极博。其巨者,羽翼经训,垂范方来,固足备千秋法鉴;卽在识小之徒,专门撰述,细及名物象数,兼综条贯,各自成家,亦莫不有所发明,可为游艺养心之一助。是以御极之初,卽诏中外搜访遗书;并命儒臣校刊十三经、二十二史,遍布黉宫,嘉惠后学;复开馆纂修《纲目三编》、《通鉴辑览》及三通诸书。凡艺林承学之士,所当户诵家弦者,既已荟萃略备。   第念读书,固在得其要领,而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惟搜罗益广,则研讨愈精。如康熙年间所修《图书集成》,全部兼收并录,极方策之大观,引用诸编,率属因类取裁,势不能悉载全文,使阅者沿流溯源,一一征其来处。今内府藏书,插架不为不富,然古今来著作之手,无虑数千百家,或逸在名山,未登柱史,正宜及时采集,汇送京师,以彰稽古右文之盛。其令直省督抚会同学政等,通饬所属,加意购访。除坊肆所售举业时文,及民间无用之族谱、尺牍、屏幛、寿言等类,又其人本无实学,不过嫁名驰骛,编刻酬倡诗文,琐碎无当者,均毋庸采取外,其历代流传旧书,有阐明性学治法,关系世道人心者,自当首先购觅。至若发挥传注,考核典章,旁暨九流百家之言,有裨实用者,亦应备为甄择。又如历代名人,洎本朝士林宿望,向有诗文专集,及近时沈潜经史,原本风雅,如顾栋高、陈祖范、任启运、沈德潜辈,亦各有成编,并非剿说、巵言可比,均应概行查明。在坊肆者,或量为给价;家藏者,或官为装印。其有未经镌刊,祇系钞本存留,不妨缮录副本,原书给还。并严饬所属,一切善为经理,毋任吏胥藉端滋扰。但各省搜辑之书,卷帙必多,若不加之鉴别,悉行呈送,烦复皆所不免。着该督抚等先将各书叙列目录,注系某朝某人所著,书中要指何在,简明开载,具折奏闻。候汇齐后,令廷臣检核,有堪备览者,再开单行知取进。庶几副在石渠,用储乙览,从此四库七略,益昭美备,称朕意焉。钦此。 (军机处上谕档) 二 贵州巡抚觉罗图思德奏查明黔省鲜有书籍可供采择折   乾隆三十七年十月初三日   贵州巡抚臣觉罗图思德跪奏,为遵旨查明覆奏事。   乾隆三十七年三月二十四日,准礼部咨钦奉上谕:古今来著作之手,无虑千百家,或逸在名山,未登柱史,正宜及时采集,汇送京师,以彰千古同文之盛。着该督抚等先将各书叙列目录,注系某朝某人所著,书中要指何在,简明开载,具折奏闻。候汇齐后,令廷臣检核,有堪备阅者,再开单行知取进。庶几副在石渠,用储一览,从此四库七略,益昭美备,称朕意焉。钦此。钦遵。抄录到臣。   臣跪诵之下,仰见我皇上稽古右文,缥缃极博,凡可以羽翼经传、阐明道法者,靡不藏诸内府,既具百代之典章,实为千古所未有。兹特颁谕旨购访遗书,以昭美备,凡在士林,苟有一得,正当亟为搜罗,开呈御览,仰承圣主旁求之至意。遵卽会同学臣孙士毅,通饬所属,逐一访查去后。兹据黔省十三府属咸称,黔省夙号荒徼,人文卑陋,自我朝敎养百十余年以来,士知力学,文亦蒸蒸日上,第地居山僻,书籍罕临,明经之士,于时艺诗章之外,鲜有撰述,可邀圣明采择等情。由署布政使事 按察使韦谦恒汇覆前来。   臣复加遍查无异,理合会同学臣孙士毅恭折覆奏,伏乞皇上睿鉴。谨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