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实录嘉庆朝实录 - 第 517 页/共 523 页
○以正黄旗领侍卫内大臣和宁、为内大臣。伊犁将军晋昌、为正黄旗领侍卫内大臣。伊犁参赞大臣庆祥、为将军。
○甲午。上临曹八里庄、故庆亲王暂安处赐奠。并赏其子绵悌、绵性、三品顶带。
○谕内阁、兵部遗失行印一案。自三月初八日、派绵课等会同刑部堂官审讯。迄今一月有余。并未讯有端倪。即周恩绶私换劄付一节。据称系盗用空白。亦与行印无涉。另为一事。所有审讯之王大臣、及刑部堂官、各司员等。殊属懈玩。绵课著罚职任俸半年。曹振镛、英和、刑部堂官、俱著罚俸半年。各衙门所派承审此案之司员等、俱著罚俸一年。以示薄惩。绵课、曹振镛、英和、三人。自初十日始。每日必应赴部。早去晚散。不可懈怠。上紧严究。务得确情。若再迟延。严谴立降。凛之。
○以刑部尚书和宁、为满洲繙译会试正考官。吏部右侍郎常起、为副考官。
○陕西延绥镇总兵官韦陀保、因病乞休。允之。以贵州平远协副将和伦、为延绥镇总兵官。
○乙未。谕内阁、朕恭阅皇考高宗纯皇帝实录。内载乾隆二十年正月。钦奉谕上□日。昨于几暇。恭读皇考世宗宪皇帝上谕。有江西抚臣谢旻、以原任学道高鐄、崇祀名宦。降上□日训饬。并询问江西通省绅士。应否崇祀。令其据实陈奏。因忆近时大臣中。曾有祖父得祀乡贤者。即尚书王安国、左都御史杨锡绂之父。其同时题请部驳者曰徐景京。则其子固非身列显要者也。可见该抚之所请。原在可驳可准之列。而部臣之所议。即寓高下其手之心。嗣后子孙现任九卿者。其祖父概不得题请入祠。其身后乡评允当者听。著为令等因钦此。仰见我皇祖皇考于崇祀名宦乡贤一事。加意慎重。以励名教而肃典章。前年直省曾将万承风、钱樾、二人。题请入祀乡贤。朕以伊二人不过循分供职。并无杰出谋猷。当经饬令礼部分别准驳、核实办理。景仰前谟。若合符节。诚以崇德尚贤。原以风励众庶。必其人无忝公论。方能矜式里闾。有光俎豆。其事殊有关系。嗣后各直省凡题请入祀名宦乡贤者。该督抚务当确切查核。不得以名实不符者、滥竽陈奏。部臣尤应秉公核议。不可稍涉瞻徇。庶扬清激浊。公议昭然。其有裨于世道人心者非浅也。将此再通谕知之。
○谕军机大臣等、吴璥等奏、通筹仪封漫口办理情形一摺。现在已交四月中旬。距大汛之期不远。河水日近增长。坝工难于进占。且大雨时行。引河亦不能挑挖。徒然虚糜帑项。此时自应停止兴工。即照吴璥等所议。于七八月闲估挑引河。霜降后开工堵筑。计年内当可蒇事。惟该处口门。现已塌至一百七十余丈西边虽已裹住。东边仍随裹随塌。若不上紧裹护盘头。必致愈塌愈宽。著吴璥等即相机设法督饬员弁兵夫。将口门东西。赶紧裹护。再赴江南会同孙玉庭、黎世序、察看洪湖水势情形。将此谕令知之。
○丙申。上幸静明园。
○幸静宜园。
○以太常寺卿舒宁、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是日。驻跸静宜园至庚子皆如之。
○丁酉。谕内阁、马济胜奏、工次巡查事竣、带领官兵回营一摺。马营坝兴办大工。前派马济胜带领官兵。赴工巡查弹压。在工人夫。至六七十万之多。料厂共有二十余处。时阅数月。管束甚为安静。马济胜著加恩赏加一级。其仪封堵筑漫口。届时著派南阳镇总兵呢玛善、酌带官兵。前往巡防。
○又谕、钱臻奏邻省行销盐引、请厘定额数、以免侵越影射一摺。江西盐务。叠经整顿。官引渐见畅销。而私煎私运。仍未能尽绝。据该抚奏称粤盐浙盐、私煎私运、侵入该省之敝□大总因粤盐于正额之外。又有融销借销代销搭销等项名目。浙盐亦有溢销余引名目。江省不知应销定额。无凭稽察。以致奸商私贩。串通影射。易滋透越。嗣后著两广总督、浙江盐政。各将该省行销江西引盐数目。及粤省应设子店官锅。详悉核定额数。知照江省。该省即按额稽查俾得实力缉私以肃鹾政。
○己亥。上御演武厅。阅健锐营操。
○以前任山东巡抚程国仁、为刑部右侍郎。
○调安徽巡抚姚祖同、为河南巡抚。以刑部右侍郎吴邦庆、为安徽巡抚。
○旌表守正被戕山东菏泽县民赵泳安女隐姐。
○辛丑。上还圆明园。
○缓徵山东菏泽、临清、夏津、武城、恩、济宁、德、清平、堂邑、鱼台、齐东、汶上、海丰、平阴、十四州县、德州、临清、二卫、水灾新旧额赋。并贷给金乡、海丰、临清、夏津、武城、恩、济宁、鱼台菏泽九州县、耔种口粮有差。
○壬寅。孝端文皇后忌辰。遣官祭昭陵。
○谕内阁、本年三月初七日。兵部查知行印被窃。初八日在汤山具奏。实属奇事。必应立时严讯。刻不容缓。当即降上□日。交绵课等会同刑部堂官审讯。乃绵课等因循怠玩。疲惰性成。迟至数日。始将兵部吏役等传齐到案。此数日内该部司员。以及吏役人等。业经串就供词。众口如一。而承审之堂司各官。又不及时认真推鞫。即如鲍干、于初七日请行印时乍知失印。并无张慌情状。转以车驾司行印搪抵。并将同进库之任安太、指为纪三。此等情节。于到案时即应究出。乃延宕月余。始行讯有此供。岂非故纵致令苟延乎。况既得此供。仍不加紧严讯。转称鲍干气体虚弱。未便刑求。藉词展缓。绵课等于派审此案。因循疲玩。推委迁延。实属咎无可辞。本日因日久未能审出实据。奏请议处。冀图另派他人。脱然事外。此等伎俩。岂能逃朕洞鉴乎。绵课等毋庸交吏部都察院议处。绵课、英和、和宁、韩崶、俱著先行拔去花翎。曹振镛、和宁、韩崶、俱著降为二品顶带。英和素日办事。较胜于彼。姑留顶带。俟五月再降。恩宁、王鼎、海龄、俱著降为三品顶带。所有派审司员等、俱著摘去顶带。仍责令上紧研鞫。此案经伊等集讯多日。犯供屡改辗转游移。断不能另行派人审办。将来即将伊等全行斥革。仍必令将此案究出实情。方能卸责。著再限至五月初五日。绵课等三人。每日赴刑部衙门。会同该堂官督率司员等、将各犯证昼夜熬讯。自降上□日之日为始。绵课等及刑部堂官。俱不准来园奏事。吏部引见人员。著托津带领。刑部应奏事件。著司员送园。交戴均元具奏绵课、英和、和宁、所管旗务。俱交该旗副都统来园具奏。步军统领衙门应奏事件。著左右翼总兵具奏。内务府引见奏事。该总管大臣。尚有数人。英和亦不准来园。如初五日以前。或究出正贼。或起获行印奏上时必当立予开复。傥仍不能讯出实据。朕于初六日再降上□日治伊等之罪凛之慎之。
○癸卯。谕内阁、本日庆保奏参均州知州胡大典、违例给示、扰害商民、摺内声叙请将该员革职、勒令交出门丁蔡升、又陈若霖奏参泰顺县知县林轩开、玩视命案、解证迟延、摺内声叙该革员门丁孙安、避匿不到、知情徇纵、二事相同。门丁为奴隶下贱。控案中一经干涉。即应立时解审。如到案少迟。该上司迅速查拏。何至纵令远扬。若州县官于督抚行提丁役。皆敢抗不申解。必俟督抚奏参始能提案审讯。则属员藐视上官。全无畏惧。其风断不可长。嗣后直省督抚。于所属州县。无论官亲幕友门丁胥役。如有被人指控者。即行提讯。稍有迁延。立即派人入署锁拏。按律惩办。若讯系被诬。不妨再为省释。其摺奏内均毋庸声叙。以昭体制。
○谕军机大臣等、御史叶继雯奏沁黄交汇之处、形势尤要、应豫筹捍御、以护堤防一摺。所奏甚是。沁河入黄。其势迅而且猛。该处地形。又系南高北卑北岸堤防。尤为紧要。闻武陟大工合龙之后沁水仍复甚旺。转瞬大汛经临。沁黄二水自必日渐加增堤工处处著重。上年兰仪漫口时。吴璥等专在南岸办工。并未虑及上游北岸以致武陟猝成钜工现在北岸大工甫竣其堤堰卑薄河身淤垫处所。必应先事豫防。著那彦宝张文浩即遴派晓畅河务形势之员。速赴沁黄交汇之处。悉心查勘。或应加培堤堰或应疏浚支流。奏明先期办理。将来伏秋两汛。沁黄长发之时。再专派干员。加意防护保守万全那彦宝、俟姚祖同到任时将此上□日详细告知。令其一体钦遵办理。将此谕令知之。
○礼部以满洲繙译会试中额请。得上□日取中四名。
○缓徵直隶大兴、宛平、固安、永清、东安、新安、开、东明、长垣、武清霸、保定、大城、安高阳雄青静海、宁晋、元城、大名、南乐、清丰南皮沧、隆平、二十六州县、水灾本年额赋并吴桥东光二县、新旧额赋。
○缓徵河南汲、辉淇浚四县、水灾新旧额赋漕粮。并加价银。
○甲辰。上幸万寿山。诣广润祠拈香。
○赏会试年老举人熊清泰等七名、编修、检讨、学正、职衔有差。
○乙巳。上御勤政殿听政。
○谕内阁、兵部遗失行印一案。审讯日久。尚未究出正犯。昨据绵课等推鞫该衙门平日直宿请印情形。奏称该部当月司员、夜闲并不直宿、闲有一二人在署过夜、亦系一早回家、其堂印及库门钥匙、昼则由该班之莫即戈掌管、夜则归当月科直宿书吏收存、作敝□大甚易、又查出该部库后围墙、有新堵门形、系该部皂隶黄勇兴、于上年九月十一日、因娶子媳开启、直通街外、本年三月初七日堵砌、黄勇兴旋于四月初一日病故等语。各衙门当月司员。在署直宿。库门印钥。即其官守。乃并不自行监管。全委之吏役人等。听其取携自便。启闭随时。至官廨为办事公所。门户墙垣。关防紧要。乃以皂隶贱役。辄敢穿穴围墙。自辟门径。其娶媳之花轿嫁装。竟穿衙门而走。而堂司官竟毫无见闻。全同木偶。实属溺职。即此二事。可见该衙门废弛已极。所有当月司员。系每日更换。俟审明失印日期。再将是日直宿司员。从重惩处。其平日任听官吏懈玩。漫无觉察之各堂官。实属咎无可逭。戴联奎等虽经降调。不足蔽辜。仍交部严加议处。松筠、和世泰、俱著交部严加议处。普恭于三月初三日署任。虽仅数日。亦著交部议处。各员之罪。限五日内具奏。皂隶黄勇兴私开墙门。本应从重治罪。业经身故。幸免于法。其开门之日。失察之该管司务。著查明即行革职。自上年九月初三日起、至本年三月初七日止。该部当月司员。不自行收管印钥。怠惰玩公。积习甚为可恶。俱著永远停升。其有记名应升及加级纪录议叙之处。一并彻销。以示惩儆。寻议上。得上□日、兵部库后围墙该衙门皂役。辄敢私开门径。直通街外。娶媳花轿。任意行走。自上年九月至本年三月。新任堂官。始行堵闭。该部堂司各官。漫无觉察。废弛已极。除司务二员、业经革职外。吏部议将各该堂官照溺职例革职。实属咎所应得。但念其过、究与私罪有闲。尚不至全行罢斥。松筠著革去盛京将军。降补山海关副都统。仍带革职留任。俟新任将军松宁到任交卸后。即赴山海关本任。不准来京谢恩。和世泰著革去宫衔。紫禁城内骑马。御前侍卫。兵部尚书。正蓝旗满洲都统。留总管内务府大臣之任。管理茶膳房、清漪园、等处事务。仍带革职留任。普恭署任仅止数日。著改为降三级留任。戴联奎、常福、曹师曾、常英、前已降调。俱著改为革职留任。
○命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润德、太仆寺卿何铣、驰往热河审案。
○以太常寺卿鲍勋茂、为通政使司通政使。
○以大学士托津、兵部尚书刘镮之、工部尚书茹棻、都察院左都御史汪廷珍、吏部左侍郎顾德庆、礼部右侍郎汤金钊、工部左侍郎王以衔、右侍郎陆以庄、为殿试读卷官。
○旌表守正捐躯云南大关厅民妇王吴氏、女王氏。
○丙午。策试天下贡士陈继昌等二百四十六人于太和殿。制曰。朕寅承大宝。抚御寰区。二十有五年。孜孜汲汲罔敢一日暇逸。仰荷昊縡笃祐。列圣贻庥。函夏乂宁。民人乐业。冀与内外臣工。早作夜思。由小康而跻上理。洪惟帝王治道之原。学校教人之法。儆群僚以励翼。奠德水以安流。所为斟元阐绎。以保万世丕丕基者。爰广咨诹。用资启沃。尔多士其敬听之。道莫高于唐虞。法莫备于成周。典谟官礼。万世之圭臬也。皋陶之谟曰知人安民。而其文何以有详略。三公之职曰经邦论道。而其官何以独不传人心道心。授受之要。而荀卿何以引为道经。乐德乐语。教胄之规。而窦公何独传其遗法。玑衡为测天之器。而浑天周髀。何以殊涂同归。什一为取民之常。而乡遂都鄙。何以因地异制。以至虞五服。周九服。虞十二州。周九州。虞服十二章。周九章。虞五载巡守。周十二年巡守。礼乐虞分为二。周合为一。兵刑虞合为一。周分为二。变通损益。其道安在。若夫虞书五篇。约之以一钦。周礼六官。统之以为民极。古帝王所以握万化之原。而端出治之本者。不更有心法在乎。辟雍之名。见于诗礼。郑氏笺注。何以不同。或以辟雍为文王乐名。其说何本。蔡邕袁准。其论何以互异。汉以明堂灵台辟雍为三雍何故。释奠释菜视学合语。其典若何。汉代圜桥观听。称制临决。其时讲论于白虎观者谁氏。东汉魏周养老。为老更者何人。北面乞言。所对何辞。唐七学三馆宋六学三舍。明六堂积分。其法若何。我朝辟雍肇建聿举上仪。石鼓石经。灿然昭列。诸生沐浴教泽。有能通经述古。扬扢而言之者欤。书曰。无教逸欲有邦。又曰。天工人其代之。明乎居官行政。不可以不勤也。为吏者苟能厉廉隅。循法度其亦可矣。然或怠玩因循。燕燕居息以废弛为安静。以颟顸为老成。狱讼积而不问。职事惰而不修。国家安赖有是官为。至若曹参之治齐。宽而<闲>。诸葛亮之治蜀。严而详。而二人皆以贤相称。龚黄之治民以慈仁。张赵之治民以明敏。而四人皆以贤守著。为道不同。同归于治。其故若何。悃愊之吏。可以宁人。而缓急或不足恃。武健之才。易以集事。而跅弛或至踰闲。量才器使。其道何若。朕宵旰厉精。率作兴事内而曹司。外而守令。实繁有徒。惟赖为大吏者。躬亲倡导。以熙庶绩。而或徒以旅进旅退、谨身寡过为事。岂所谓靖共匪懈者乎。江淮河济。古称四渎。何以河之为患。独甚于今。尔雅河出昆仑。言河源者。汉张骞、唐薛元鼎、元都实、孰得其真。周定王时。河始南徙。迄今迁变凡几。古谓河不两行。禹何以播之为九。汉武帝之塞宣房。王景之治汴渠。其事若何。贾让三策。其议若何。潘季驯之治河。主于束清刷黄。其切实可施行者安在。方今河道所关至钜。北决则虑穿运。而转漕或碍。南溢则恐入淮。而高堰可虞。自桃汛以至秋汛。自兖豫以至徐扬。司事者昼夜巡防。培筑之法。疏浚之宜。坝堰之宣洩。薪料之储备。在在宜慎。朕不惜巨万帑金。为生民图安宅。欲使绩厎平成。民无垫隘。万世永赖。计将安出。凡此者。法古以立治。兴学以作人。廉法而庶政和。清晏而百川理。尔多士学古入官。先资拜献。今日陈之为谠论。异日施之则为嘉猷。毋泛毋隐。毋袭陈言。朕将亲第焉。
○谕内阁、上年御史佟济参奏国子监堂官斋戒不到降上□日将祭酒敏登额等均实降一级调用。本日敏登额张鳞二人因补官召见。同称是日系于亥时到署斋戒。已在御史查斋之后。其言是否属实。姑不深究。斋戒所以致洁明敬理宜夙夜在公非仅夜闲入署斋宿即为蠲洁也。嗣后凡应行斋戒人员。俱著昼夜住宿公所。不准潜回私宅。其派出查斋之员。于日闲稽查一次。夜闲稽查一次。如有不到者。即行指名参奏。以儆旷怠。
○旌表守正被戕。四川华阳县民李光炳妻王氏。
○丁未谕内阁、文孚等奏审讯秀宁雒昂互相参揭各款分别定拟一摺。文孚长龄、俱系满洲大员查办此案。毫无回护秀宁之处。实属公正可嘉。秀宁驱逐番帐。于原奏兵数外。多调兵三百余名。又在署演戏宴会。均有应得之咎。且以武职官员。违例坐轿。其咎尤重。其所参雒昂四款。现在审属全虚。是秀宁因被雒昂详揭在先。辄肆口反噬。更为谬妄。秀宁著即照所拟。发往伊犁效力赎罪。至秀宁之妾陈氏在署自缢。若雒昂所揭款内。有污伊名节之处。以致气忿轻生。自应坐雒昂以威逼之罪。今雒昂详揭秀宁。其妾因有烧香一事致累伊主。捐躯明志。非雒昂意计所及料。惟伊本因挟忿攻讦。其所揭各款。虽有得实之处。其余均已自认偏见怀疑。误行揭报。文孚等拟以发遣军台。所办甚是。但念其前在军营著有微劳。雒昂著从宽免其发往军台。业已革职。即行饬令回籍。庆廉等应行察议议处之处。交吏兵二部分别核议。余俱照所拟完结。
○又谕、本日据瑺弼奏查起把总郭定元劄付。封固进呈御览。朕详阅劄付印信。实系兵部堂印。并非行在印信。其年月墨笔字迹系用印在前。书写在后。是周恩绶前供以空白劄付私行填写换给。情节并无捏饰。与遗失行印一事。毫无关涉。著刑部即将周恩绶串通沈文元等私换劄付案内各犯。按律分别定拟罪名。另案具奏。其遗失行印一案。仍即上紧推鞫。务得确情。毋再玩延。寻议上得上□日、此案周恩绶私行换给把总郭定元之劄付虽系检获空白印劄。但该犯先曾向鲍干商浼盗用印信。因其谋未遂。始行改图。周恩绶著加枷号一月满日照拟发遣。
○谕军机大臣等文孚等奏、遵查秀宁奏驳法礼哈咨商动用青海蒙古乌拉一案。溯查乾隆四十五年旧案。陕甘总督、及西宁办事大臣衙门均无动用青海蒙古乌拉明文。此次喀尔喀四部落盟长等、凑备银两。奉派玛呢巴达喇、前往西藏迎接哲布尊丹巴呼毕勒罕本不应再用乌拉。法礼哈及随带司员等、已由西宁县动用银六千余两。置备长行驼马口粮锅帐等物。亦不应复动用乌拉。其上年理藩院移文。系指该呼毕勒罕自热河旋回时。由边外行走。始令照例办给乌拉票张。前已有上□日因该呼毕勒罕年甫七岁。不令前来热河。是此项乌拉更无可动用之处。今据青海台吉恭藏等、呈控玛呢巴达喇、护卫索诺木等、在柴达木地方。硬拏乌拉。讹索银两。自应究明惩办。文孚现已回京。著长龄于法礼哈回至西宁时。即由省前往提集索诺木等、与该台吉等质对。如系该护卫、及随带司员笔帖式领催等藉端影射。讹诈勒索。即审明按律治罪如法礼哈有知情纵容情事。将法礼哈据实严参。若该副都统祇系失察。并无染指亦于定案时。一并声叙附参。将此谕令知之。
○戊申引见己卯科散馆人员。得上□日、此次散馆之修□□弓弓一八□陈沆、编修杨九畹、胡达源、业经授职其清书二甲之庶吉士姜坚、韩大信、汉书二甲庶吉士周祖培、邵正笏、周曰炳、吴文镕、徐士芬、沈鑅彪、钱宝琛、阮灿辉、郑瑞玉、但明伦、慕维德、巫宜福、李绍昉、王云岫、蒋立诚、杨峻、魏建中、李昭美、程澐、吴敬恒、德春、俱著授为编修。三甲庶吉士蔡如蘅、宗室铁麟、何辉绶、朱嶟、汪淦、俱著授为检讨。朱国淳、胡美彦、方长庚、尚开模、刘荣熙、盛思本、叶敏昌、陆荫奎、戴修道、俞诵芬、刘梦兰、孙起端、李印万、蔡家玕松峻俱著以部属用。裴鉴、杨景曾、花咏春、俱著以内阁中书用。朱德华、廖鸿苞、周濂、吕梦飞、焦维域、谢兴峣、王文骧、郭应辰、朱澜、刘宇昌、俱著以知县即用。王宝华、强上林、俱著归原班铨□辶弓弓一八□。
○以正黄旗领侍卫内大臣晋昌、为宗人府右宗人。兼总管内务府大臣。
○以协办大学士云贵总督伯麟、为兵部尚书。兼正红旗汉军都统。调正红旗汉军都统景安、为正蓝旗满洲都统。正白旗汉军都统乌尔恭阿、为镶红旗满洲都统。以山海关副都统富兰、为正白旗汉军都统。
○调湖广总督庆保、为云贵总督。以湖北巡抚张映汉、为湖广总督。调贵州巡抚毓岱、为湖北巡抚。以福建布政使明山、为贵州巡抚。福建按察使孙尔准、为布政使。浙江杭嘉湖道舒灵阿、为福建按察使。
○调黑龙江将军松宁、为盛京将军。以镶红旗满洲都统奕颢、为黑龙江将军。
○旌表守正被戕内务府镶黄旗闲散丁十妻得氏。
○己酉。上还宫。
○御乾清宫召读卷官入亲阅定进呈十卷甲第
○赈河南仪封、兰阳、杞、睢、柘城五厅州县、被水灾民。
○庚戌。上御太和殿传胪。赐一甲陈继昌、许乃普、陈銮三人进士及第。二甲龚文煇等一百人进士出身三甲劳逢源等一百四十三人同进士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