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实录乾隆朝实录 - 第 570 页/共 1860 页

○又谕巡台御史立柱、钱琦、台湾彰化县凶番戕杀兵民一案。据提督李有用奏、据弁兵禀报。称彰化县相验时。吊责本庄业户简耕等、占垦番界。以致生番杀人。时有被伤走脱老人。认系该县擡轿熟番。而该县谓系生番。与熟番无干。以致乡民不平。又柳树浦汛凶番焚杀营盘。杀伤兵民。亦系熟番作歹。又搜获奸民勾通番社。并查出通事张达京、巧卸生番。希图了事等语。御史为耳目之官。事无远近。俱应据实入告。该地方既有此等情节即当备细陈明。今该提督一一奏闻。而该御史等并无摺奏。此岂设立巡察本意耶。况此系地方官承办之案。该御史虽非道府有司可比。而身处其地。耳目易周。当日之情形。与现在之舆论。禀报之真伪。办理之当否。俱可逐一究访。得其确实。著即明晰奏闻。以赎前愆。若与地方有司通同隐讳。以苟且了事为心。必将该御史等从重治罪。   ○以大理寺少卿张映辰、充续文献通考馆副总裁官。   ○乙亥。上耕耤。诣先农坛行礼。更服至耤田所。躬耕三推。复加一推。御观耕台。命庄亲王允禄、怡亲王弘晓、和亲王弘画、各五推。吏部尚书达勒当阿、户部尚书蒋溥、礼部尚书伍龄安、兵部尚书李元亮、刑部尚书刘统勋、工部左侍郎何国宗、左副都御史胡宝瑔、通政使多德、大理寺卿齐达色。各九推毕。顺天府府尹、率农夫终亩赏赉耆老农夫如例。   ○谕曰。蕴著著施恩宽免释放。交伊族长留心管束。毋使滋事。   ○丙子。上御太和殿视朝。文武升转各官谢恩。   ○谕现在工部事务。总理需人。著庄亲王暂行管理。俟大学士史贻直病愈后。庄亲王不必管理。   ○乡试考官孙嘉淦、介福、奏、前经礼部覆准御史欧阳瑾条奏。内帘刻字刷字工匠。俱于十六日放出贡院。查同考分经。概不许外帘与闻。以杜弊窦。令工匠刻刷各房荐条。已知某人阅看某经。且三场题目。不无知觉。若将此项人役放出。彼此传播。必致招摇影射。大滋弊端。请仍照旧例。俟揭晓日一同放出。从之。   大清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实录卷之四百十 大清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实录卷之四百十一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 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刑部户部三库事务世袭骑都尉军功加十九级随带加二级又加二级臣董诰内大臣户部尚书镶蓝旗满洲都统军功纪录五次寻常纪录十四次臣德瑛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工部尚书纪录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十七年。壬申。三月。丁丑。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幸圆明园。   ○戊寅。上御勤政殿听政。   ○谕曰。潘思榘、简任巡抚。实心黾勉。今患病溘逝。深为轸惜。著照江苏巡抚徐士林之例。入京师贤良祠。以示优恤。其遗摺内所请封典貤赠之处。著加恩赏给一品封典。所有应得恤典。亦著加恩照一品之例赏给。寻赐谥敏惠。   ○谕军机大臣等福建巡抚员缺。已降旨将陈宏谋调补。濒海岩疆。地方紧要。著传谕陈宏谋、令其速赴福建巡抚之任。不必候新抚交代。亦不必来京陛见。以速至闽省为要。   ○陕西布政使张若震奏请定原籍呈报丁忧之例。凡现任官之父母在籍病故者。令家属呈报及地方官详抚咨部。俱以五日为限。庶该员不得迟隐。而应题应选之缺。亦无稽滞。得旨此奏似有所见。该部议奏。寻议、应如所奏、嗣后除现任各官、父母在任所病故者。仍照旧办理外。其在籍病故者。该家属取、具亲族里邻甘结。于五日内呈报本籍州县。该州县确查具结。五日径详督抚。该督抚等即移咨任所。其任所督抚。不拘部文、及原籍之咨。以先到者即知照该员离任。仍将日期咨明臣部。扣算年限起复。其在京各官。父母在原籍病故者。向无督抚。具题之例。应令原籍督抚遵照定限。取具印甘各结。移咨臣部。照例分别题咨开缺。至京外各官。有本员闻讣日期。在先。各督抚移咨在后者。仍以本员开讣日期、咨部查办。再外任官员、因公出差。父母在任所病故者。令该家属依限呈报。由任所督抚。分别题咨臣部。查照开缺。仍令该督抚一面行文出差处所及原籍地方、查取印甘各结、闻讣日期。咨部查核。八旗外任官员。父母在本旗病故者。令该家属依限呈报。该旗照例取结咨部。查明府道以上。具题开缺。同知以下。分别照例开缺。一面行文该员任所督抚。知照该员离任。仍将该员闻讣日期、咨部察核。再治丧人员。本生父母在籍病故者。照此办理。从之。   ○己卯。上诣安佑宫行礼。   ○谕曰。都察院此所议宗人府王公处分。又属观望。全不实心。前因宗人府议处和亲王弘昼。以两请具奏。瞻徇取巧。是以特命都察院严察议处。夫议者议其罪也。且八议之义全焉。王公等非干大故。从无革去王爵、降为庶人之理。都察院果以此议为当乎。否乎。亦不过云如此议上。必不依议。另定处分而已。即云比较臣工犯瞻徇取巧之例应革职。则王等本由宗令宗正任内议事获罪。亦应议革宗令宗正之职。于革去亲王何有。是明知朕必不革去两亲王两郡王。而故如此立议。以为可以立身无过。而于朝廷之体制。事理之当然。概不之论。是岂大臣实心敬事之道。朕办理庶政。务协厥中。从宽从严。毫无成见。乃诸臣议事。一不衷之于理。非以尝试取巧。则以从重而恩出自上、为自全之术。无以实心为国家任事者。朕将奚望亦甚自惭。此案亦不必再交另议。裕亲王广禄、履亲王允祹、慎郡王允禧、顺承郡王泰斐英阿、俱著罚王俸一年足矣。其都察院官、交该部严加议处具奏。寻吏部议上。得旨。梅珏成、积德、广成、胡宝瑔、舒敏、戴章甫、常海、王应彩、俱著革职从宽留任。陈德华著从宽免其革任。仍注册。   ○庚辰。谕、向例部院衙门。行文宗人府。俱用咨呈。所以敬礼天潢。异于台省列署。于体制为宜。但此指寻常来往文移耳。若因奉到谕旨。行文宗人府。亦复循用旧例。是以朕谕旨咨呈该王公矣。有是理乎。如昨都察院本内、称奉到议处宗人府王公谕旨。钦遵即于某日咨呈宗人府。文义甚为不顺。此亦向来习而不察漫不留心之一端。嗣后特交谕旨。专行宗人府。而该衙门并未置议者。行文时俱著改正。不用咨呈。   ○辛巳。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立训守冠服骑射碑。谕、朕恭阅太宗文皇帝实录。内载崇德元年十一月癸丑日。上御翔凤楼。集诸亲王、郡王贝勒固山额真、都察院官。命宏文院大臣。读大金世宗本纪。上谕众曰。尔等审听之。世宗者。蒙古汉人诸国。声名显著之贤君也。故当时后世。咸称为小尧舜。朕披览此书。悉其梗概。殊觉心往神驰。耳目倍加明快。不胜叹赏。朕思金太祖太宗。法度详明。可垂久远。至熙宗合喇、及守颜亮之世。尽废之。耽于酒色。盘乐无度。效汉人之陋习。世宗即位。奋图法祖。勤求治理。惟恐子孙仍效汉俗。豫为禁约。屡以无忘祖宗为训。衣服语言。悉遵旧制。时时练习骑射。以备武功。虽垂训如此。后世之君。渐至懈废。忘其骑射。至于哀宗。社稷倾危。国遂灭亡。乃知凡为君者。耽于酒色。未有不亡者也。先时儒臣巴克什达海、库尔缠、屡劝朕改满洲衣冠。效汉人服饰制度。朕不从、辄以为朕不纳谏。朕试设为比喻。如我等于此聚集。宽衣大袖。左佩矢。右挟弓。忽遇硕翁科罗巴图鲁劳萨、挺身突入。我等能御之乎。若废骑射。宽衣大袖。待他人割肉而后食。与尚左手之人何以异耶。朕发此言。实为子孙万世之计也。在朕身岂有更变之理。恐日后子孙。忘旧制。废骑射。以效汉俗。故常切此虑耳我国士卒。初有几何。因娴于骑射。所以野战则克。攻城则取天下咸称我兵曰。立则不动摇。进则不回顾。威名震慑。莫与争锋。此番往征燕兵出边我之军威。竟为尔八大臣所累矣。故谕尔等、其谨识朕言。钦此。朕每敬读圣谟。不胜钦凛感慕。深惟国家开创之时。我祖宗躬亲劳瘁。勤求治理。矩矱相传。罔敢渝越。以立万世之丕基。至于今、咸受无疆之福者。皆仰遵明训所致也。我朝满洲先正遗风。自当永远遵循。守而勿替。是以朕常躬率八旗臣仆行围较猎。时时以学习国语。熟练骑射。操演技勇。谆切训诲。无非率由旧章。期以传之奕<衤异>。永绵福祚。惟是我皇祖太宗圣训所垂。载在实录。若非刊刻宣示。则累朝相传之家法。外庭臣仆。何由共悉。且自古显谟令典。多泐之金石。晓喻群工。我皇祖太宗之睿圣。特申诰诫。昭示来兹。益当敬勒贞珉。永垂法守。著于紫禁箭亭。御园引见楼。及侍卫教场。八旗教场。各立碑刊刻。以昭朕绍述推广至意。俾我后世子孙臣庶。咸知满洲旧制。敬谨遵循。学习骑射。娴熟国语。敦崇淳朴。屏去浮华。毋或稍有怠惰。式克钦承彝训。冀亿万世子孙、共享无疆之庥焉。   ○又谕曰。据云南提督冶大雄、参奏伊子蓝翎侍卫冶继钧。前在滇省。向回民马颖等辗转借贷。是否确实。无凭诘问。请将伊子发回。交该督抚饬审等语。看来情节似不仅止于此。显有含糊取巧之意。冶继钧著革职。发往滇省。交与该督抚等、秉公查讯具奏。如有别项情节。即将冶大雄一并严参治罪。若系伊子实止借贷生事。冶大雄不过失察之咎。亦照例议处。   ○谕军机大臣等。冶大雄参奏伊子冶继钧、向云南客民白姓借银五百两。无从措还。又向回民马颖等辗转借贷。有无别故。现密札按察使沈嘉徵查明等语。冶继钧已革去蓝翎侍卫。交该督抚审明具奏。看来此事必有别故。冶大雄见事不可掩。故先行参奏、以为取巧之术。硕色、爱必达、自必有所闻见。何以不行奏闻。著明白回奏。前交该督查明张凌霞、参奏冶大雄摺内各款。该督显有回护冶大雄之意。经朕批示。此案务当秉公据实查办。该督抚等、试思此时尚有人能偏向回护、自行己私者乎。有稍涉偏徇。能逃朕洞鉴者乎。果属秉公。原于该督抚毫无干涉。一有偏徇。是将自罹其咎矣。又安能庇人耶。思之慎之。   ○又谕、瀛台内至有醉人擅入、持刀伤人。应惟该管太监是问。若挑取此等人。正奉宸苑大臣官员应办之事。与太监等何涉。伊等挑选时。漫不留心。今失察民人陈四冒入。并不自行请罪。竟似太监等亦有挑选之权。所奏殊属非是。奉宸苑大臣官员。著交内务府大臣察议。此案亦交内务府审拟具奏。   ○壬午。谕曰。两江总督尹继善奏称、江宁驻防旗兵饷米。每年正四七十等月关支本色。其余八个月概给折色。江省上年秋成虽大概有收。而川广米船、多搬运赴浙。兼之省城户口殷繁。入春以来。粮价渐增。兵丁不敷买食。请于节年支存米石内、赏借一月本色。自本年十月起。在于冬季应得本色内、分作八个月扣还等语。著照所请。即交与该督、酌量于五六月间青黄不接之时。将江宁驻防兵米。借支一月本色。以资接济。   ○又谕、据江西巡抚鄂昌奏称。南康、九江、广信、饶州、四府属。上年收成既歉。经冬及春。雨雪严寒。粮价益贵。无业穷民。佣工无地。觅食无方等语。朕心深为轸念。著交与该抚鄂昌、速行妥协筹画。或就近动拨仓粮。大为减价平粜。以资接济。或即赐以一月赈恤。总不必拘定勘不成灾常例。务俾穷黎得续饔飧。不致失所。以副朕痌瘝一体之意。   ○谕军机大臣等。传钞伪稿一案。办理许久。未见端绪。前据尹继善奏、有江西省城钞报房章锦等犯、似为近可根寻。冀该督抚等悉心研究。完此重案。如尚有咨提追讯人犯。俱应随时附奏。今日尹继善、鄂昌、俱有奏摺。竟不奏及此案。看来伊等全然不以为事。如果不应办理。何妨将不可查办之处。据实奏闻。否则应将现在如何办理。详晰具奏。岂可置之度外。颟顸了事。全非实心任事之道。著传旨申饬。其现在查办情节。即速据实具奏。寻奏、钞报房章锦等一案。于二月中旬。拏获章锦供出之顾章周等、严加究讯。该犯因质证无人。肆口狡赖。当即奏解江西。与章锦质审。于三月十六日。江西按察使丁廷让、江南盐驿道周承勃禀报。讯据顾章周供出得稿于江宁之周麻子、朱老三等。臣于凤泗查河途次。飞行江安粮道钱度、江宁知府朱奎扬、密拏讯究。于二十四日途间。接据该道府禀报。拏获各犯、俱坚不承认再三刑讯。始据供出曾于钱恒处见稿等情。随于二十八日回署。亲提审讯。将所审情节。现已另摺奏闻。并非敢于迟滞。自蹈怠玩误公之重咎。得旨。若追至此而欲弥缝将就。归于终无头绪。以博人之称颂。则恐非怠玩误公四字。所能了事者矣。此事将大有关系。慎之勉之。   ○又谕、前因新柱、奏江西广信、饶州、等处。有采运米石、科派累民之处。谕令该抚、等查明实在情形。今鄂昌覆奏。甚属含糊。上年广、饶、二府。初报旱灾。复称晚禾成熟。恐未切实。时廑朕怀。春初新柱适有此奏。益深轸念。但所奏原据汀州府知府曾曰瑛之禀。而曾曰瑛本籍江西。或因市惠桑梓。过甚其辞。非出公论。是以谕令查明。如果采运累民。该抚为所朦蔽。而邻省已有传闻。其办理不善。亦前抚舒辂任内之事。鄂昌自当切实查明。据实入告。而乃闪烁其词。称另摺奏闻。至另摺中又称亲身前往查勘。俟回署奏闻。俱为不了之语。虽地方果有其事。亦不敢以其言为信耶。似此怀疑观望。殊不实心。著传旨严行申饬。其地方应行抚恤之处。另有旨谕。如仍不督率有司。实力奉行。致穷黎稍不得所。惟鄂昌是问。   ○又谕、前因喀尔吉善、奏浙省传钞伪稿案内。有关涉吴进义内衙之处。令该督等秉公查审。吴进义两次奏辩。俱经传谕。今吴进义又奏地方米价情形。其时系二月二十九日。当在已见解任邸钞之后。其意殆欲使督抚闻知其差人进摺。为足以耸动观听。又属取巧之术耳。伪稿一案。该督抚等查办。惟当一秉虚公。若谓此稿出自吴进义之手。自属理所必无。或如前谕所云提塘钞送。吴进义失于检点。一并发出。庶乎近之。朕亦并无成见。喀尔吉善现已回闽。可传谕雅尔哈善、令其秉公办理。据实奏闻。   ○甲申。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兵部议准、直隶总督方观承、疏请涿州、新城、赵北口、等处行宫。添设弁兵。建给营房。从之。   ○以大理寺卿李世倬、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乙酉。谕、乾隆十六年浙海关徵收盈余数目。部议驳令确查覆奏。浙省该年被旱。不能丰盛。亦必有因。著免其驳查。然既较雍正十三年分、短少至一万二千余两。明系该抚因已报旱灾。可以藉词推卸。一任官役舞弊。冀邀格外之恩。且永贵去年诸凡有负任使取巧处。亦当示以惩罚。此项短少之处。即著于永贵名下按数追赔。   ○谕军机大臣等。今岁恩科乡试各省奏报士子入闱搜检之处。据称并无怀挟者居多。惟四川总督策楞、搜出夹带十九名。照例发落。此非蜀士之犯科者独多。而他省士子。概能奉法自爱也。察弊之道。实心行之。其弊自见。应以虚文。则见犹弗见耳。策楞办理一切政务。于察弊颇能实心。即此可见其不轻放过。他省或未免姑息从事。取悦士子。以博宽大之名。不知场屋求得真才。容一幸获。即屈抑一正士。惟严则伪不能乱真。此正爱才之实用。岂得以祛除败类为过刻耶。事虽已往。宜慎将来。可于奏事之便。谕、各督抚知之。   ○又谕曰。策楞所奏金川案内。未完核减银两之王靖、安绍祖、倪世枢等三员。请免其革任监追。再予宽限一摺。王靖等俱系微员。所欠银两。为数无多。毋庸特颁谕旨。著该督将奏明量予展限之处。咨明该部查核。朕已于摺内批示。可再传谕知之。再今日策楞所奏各摺。俱属寻常事件。前此岳钟琪奏刁民尹道德、姚景安等、借提督衙门名色。招摇撞骗二案。据称俱系移咨督臣饬审。策楞何以并未奏及。此地方应行严查办理之事。著传谕策楞、令将现在如何查办之处。据实奏闻。寻奏、尹道德撞骗尼僧立扁银两属实。并无提督家人衙役串通各情弊。例应发边卫充军。其王有贵诓骗蛮民一案。曾浼姚景安写词。景安以卖奸自应查禁。不肯代写。王有贵应枷号发遣。报闻。   ○旌表守正捐躯之河南舞阳县民左绳文聘媳阎氏。   ○丙午。谕军机大臣等。扬关、由闸、两处乾隆十六年分、徵收盈余短少之数。已准部议、交该督等确行查覆。据云春季船只办差商旅稀少。则贾客先期贩运上年秋冬之间。税务应加丰裕。而十五年分所徵盈余。已较上届短少。或系董权文等办差往来。不能在关督察。以致员役乘机弊混。亦未可定。但外省督抚、承办此等事件。多不据实清查。一惟循照该关原奏短少缘由。不过以委员访察、并验明经徵底簿。委无徵多报少情弊等语。加结题报而已。如此、则名为查覆。与不查何异。著传谕该督尹继善、该抚庄有恭务将实在情形。详悉查明据实具奏。不得以具文草率了事。   ○浙江巡抚雅尔哈善奏遵旨传提吴进义到案。检齐原供并各犯严究。众供一词。俱称伪稿系吴进义内衙传出。即伊幕友、家人、亦俱供认。于上年四月二十二日误发。而传钞聚看各犯。并取供后自缢之包琳。均系该衙门书办。吴进义于事败后。逐犯传嘱。用言慰吓。令勿供传自内衙。意欲诿卸于史善墨一犯。请将吴进义革职。以便严行根究。得旨。吴进义已经解任。不必另降谕旨发部。即著照所请行。汝咨部知之。   ○旌表守正捐躯之直隶东鹿县民莫玺妻郭氏。   ○旌表守正被戕之四川涪州民王锡周妻李氏。   ○戊子。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旌表守正捐躯之直隶完县民杨得旺妻庞氏。四川富顺县民杨泰琏妻田氏。   ○己丑。上御勤政殿听政。   ○以礼部右侍郎介福为正红旗蒙古副都统。   ○庚寅。上诣黑龙潭行礼。   ○以镶红旗印务参领法起为归化城右翼副都统。   ○辛卯。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