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实录乾隆朝实录 - 第 468 页/共 1860 页
○旌表守正捐躯之直隶平山县民王之栋奏郝氏。
○辛卯。以举行仲春经筵。遣官告祭奉先殿、传心殿。上御文华殿。讲官、暨侍班之大学士、九卿、詹事等。行二跪六叩礼。分班入殿内序立。直讲官四人出就讲案前、行一跪三叩礼。复位。直讲官刘统勋、介福、进讲论语、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二句。讲毕。上宣御论曰。一贯不外于忠恕。而实则忠恕即一贯而已。盖一贯即所云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此其道无端倪之可见。而非不可见也。于忠恕见之。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地不可见也。于四时之行、百物之生见之。谓四时百物非天地、可乎。谓天地将借四时百物以见、可乎。忠恕之于一贯。亦如是而已矣。形而上者谓之道。天地是也。一贯是也。形而下者谓之器。四时百物是也。忠恕是也。夫圣人又何尝有告曾子之别传。而曾子乃假借是语以泛应门人之问哉。讲官、暨侍班官、跪聆毕。兴。直讲官钱陈群、观保进讲周易、上下交而其志同一句。讲毕。上宣御谕曰。易曰。上下交而其志同。此语当与君子和而不同句并观。盖所云同者。非同其私也。同其志也。其志维何。敬天勤民而已。夫惟同其志。则都俞、同也。吁咈、亦同也。使以其私。则都俞乃阿謀之风。而吁咈亦后言之渐。安得谓之其志同乎。故天地有高卑之经。而上下有气机之应。君子法乎此。是以志气相孚。畴咨交儆。无非钦若亮采之心也。此所谓和而不同也。而适成其为上下交而其志同也。魏徵之面折廷诤。韩范之上殿相争。胥是道而已尔。讲官、暨侍班官、跪聆毕。大学士来保等奏曰。皇上德符天运。体忠恕之自然。治协泰交。辨和同之有本。至道精研乎一贯。元功妙合乎两仪。臣等亲承圣训。不胜荣庆。奏毕。诸臣出就拜位。行二跪六叩礼。礼成。上还宫。赐讲官、及侍班官等、宴于协和门。
○遣官祭关帝庙。
○壬辰。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幸瀛台。
○吏部议覆、山东巡抚准泰奏称、登州府知府华栻、非方面之才。该员年仅四十有一。与年老勒休之例不符。东省又无简于登州之缺。请以别省专简之缺补用。碍无成例查遵。应令确切声明再议。得旨、各省督抚、于所属道府内。有不能胜任者。或奏请调简。或勒令休致。不得仍请以部曹改用。此定例也。朕思此等人员。既以不能胜任。经督抚奏请改补。内部执例诘驳。往返之间。转得迁延时日。该员明知不能久留。未免志意隳颓。视同传舍。甚至萦情囊橐。簠簋不饬。于地方殊属无益。嗣后各督抚题奏改补人员。务于本摺内分晰声明。或宜调简。或勒令休致。其才具平常。而年未衰老者。或以同知降补。俱著送部引见。有违例、仍请改用部曹者。吏部一面将该督抚议处。一面行令离任。毋致贻误地方。此本内、山东巡抚准泰、所请改补之登州府知府华栻、著送部引见。
○癸巳。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御太和殿视朝。文武升转各官谢恩。
○谕、本日据经略大学士忠勇公傅恒奏报、天威远畅。平定金川。莎罗奔、郎卡、俯首就降。献捷班师。露布驰上。莎罗奔、郎卡、于二月初五日。设坛除道。带领喇嘛头目多人。焚香顶戴。作乐跪迎。经略大学士忠勇公傅恒、轻骑减从。示以不疑。该酋虔候升帐。先后匍匐稽颡。经略大学士傅恒、开诚训饬。义正词严。因见番酋悔惧哀吁之诚。溢于颜面。宣布朕旨。示以德威。宥之不死。该酋、始则战栗震悚。继则感激欢欣。致词恳切。永誓不敢再有违犯。呈献古佛一尊。银万两。经略大学士傅恒、受佛却银。颁赉恩赏。手授荷包。莎罗奔、膝行领受。叩首称银两不敢领回。愿即以此、为经略大学士傅恒、建祠诵经。子孙戴德。经略大学士傅恒、遣令回巢。远近诸番。观者如堵。莫不踊跃欣喜。敬信畏服。嗣是远徼敉宁。蛮氛尽息。生灵休养。食德饮和。实我大清国亿万年无疆之休。垂诸史册。盛烈光昭。朕闻报不胜欣幸。此皆上苍孚佑。宗社贻庥。有以默相朕躬。皇太后懿训详明。有以启迪朕志。荷兹福庇。感庆实深。经略大学士傅恒、丹衷壮志。勇略宏猷。足以柔怀异类。迅奏肤功。即诸葛之七纵威蛮。汾阳之单骑见虏。何以加兹。实为国家嘉祥上瑞。前已晋爵封公。酬庸更无殊典。所赐四团龙补褂。著祗受服用。再照元勋扬古里额驸之例。加赐豹尾枪二杆。亲军二名。优示宠章。均不必恳辞。此外尚有金黄带、宝石帽顶。俟抵京伊迩。朕遣大阿哥往迎时颁赐。至提督岳钟琪、能承经略大学士傅恒指示。开诚布信。直造贼巢。用致番酋弭耳惕息。厥角恐后。成劳茂著。功在诸将右。著加太子少保。仍交部从优议叙。其参赞诸大臣、及在营大臣等。虽前经议叙。而此番殚心宣力。均属可嘉。著再行交部议叙。此事去岁之徵兵命将。与今岁之决策班师。朕初意第以随宜收局。不料番酋畏威怀德。革面革心。一至于此。固朕宵旰忧勤。事无大小。先机筹画。恰合机宜。亦由经略大学士傅恒、秉心忠亮。克承训示。成此殊勋。可见作善者昌。将来数十年赞化调元。懋襄郅治。实嘉赖焉。著传谕诸王满汉文武大臣、并宣示中外知之。
○又谕、金川大兵奏捷。番酋归诚。皆蒙列祖皇考在天之灵。默佑朕躬。致此嘉庆。理宜展谒陵寝以告成功。拟于三月十三日起程。恭谒孝陵。景陵。礼毕。即由马兰峪前往易州。恭谒泰陵。所有应行一切事宜。各衙门照例敬谨豫备。
○又谕、今日金川奏捷之报。到京甚为迅速。台站官员。著交部议叙。其马上递送报匣人等。著各该督抚、查明酌量赏赉。
○吏部等部议准、福建布政司永宁奏称、调台武职。携带人役。应照文员一例定额。总兵副将三十名。参游都司二十名。守备以下十名。旗员、外任绿旗武职者加倍。违者议处。从之。
○经略大学士傅恒等奏、奉命视师金川。斩奸攻卡。将卒用命。番酋震慑投诚。于正月二十日、遣头人呈献甘结。遵依六事。一、永不敢侵扰诸番。一、供役比各土司黾勉。一、尽返所夺邻番地。一、向来误犯天兵、凶首擒献。一、送还从前侵掠人民马匹。一、照数献出枪炮军器。臣以元凶未经面缚。峻拒其请。贼势益穷。转乞绰斯甲土司、求提督岳钟琪代请贷死。于二月初五日、土司莎罗奔、土舍郎卡、于军门外除道设坛。次第俯伏帐下。臣宣布国威。承旨赦罪。遣令回巢。观者如堵。万声欢庆。得旨、览奏忻悦之外。无可批谕。更有明旨。颁发诸王大臣知之。
○四川提督岳钟琪奏、金酋负险自大。帅臣仰禀庙谟。军威大振。穷酋乞命。臣带兵四五十人、进抵贼巢。迎谒甚恭。是夜即宿勒乌围。明日至其经堂令绰酋擢结、同莎罗奔、郎卡、依番礼誓于佛前。随赴卡撤、告知经略。复至巴郎、带领该土司、土舍、膝行叩降。得旨、此事固经略大学士之忠诚。至于能承大学士之指示。开诚见贼。致彼不疑而来。亦卿之功也。甚慰。甚嘉许之。
○四川总督策楞奏、番性难驯。睚眦启争。互相倾陷。或亲戚微嫌。或疆场未析。仇杀攘夺。数十年不解。臣奉命善后。惟有示以诚信。消其蘖萌。川省官疲民玩。抚藩应办之事。竟不相知。档案无稽。章程久斁。守令一日可延。簿领不问。地方休戚。漠然罔闻。现在审其缓急。次第整顿。一二年内。可涤颓风。得旨、卿所见、亦得其大端矣。其善甚慰。其加意为之。
○建广西、太平府属、思陵上下冻二土州吏目衙署。
大清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三十四
大清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三十五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
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刑部户部三库事务世袭骑都尉军功加十九级随带加二级又加二级臣董诰内大臣户部尚书镶蓝旗满洲都统军功纪录五次寻常纪录十四次臣德瑛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工部尚书纪录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十四年己巳。二月。甲午。谕、金川告捷。边徼敉宁。大学士张廷玉、来保等、查照会典、奏请升殿受贺。此次肤功克奏。番酋向化革心。仰赖上苍福佑。宗社垂庥。朕何敢自以为功。现经蠲吉谒陵。并依典礼、遣官祭告。但从前青海平定。皇考世宗宪皇帝。俯允廷臣之请。曾经举行朝贺典礼。具有成宪。著勉从所请。一切礼仪、该部查例具奏。
○又谕曰、大学士张廷玉、来保等、以金川荡平。肤功迅奏。由朕指授机宜。应垂方册。请照皇祖圣祖仁皇帝平定朔漠、纂修方略之例。编缉成书。朕惟金川一役。原非好大喜功。此番奏凯班师。仰荷天祖默佑。贻庆无疆。而元辅之抒忠奋勇。将士之敌忾腾欢。有以震慑蛮方。廓清荒徼。朕非自诩其功。欲以铺张夸耀。第军旅为国家大事。其端委曲折。非纪载详明。无由稽考。且圣母皇太后懿训之慈祥恺恻。朕于此事始终经画之宵旰焦劳。不可不垂示后嗣子孙。俾共喻保大定功之艰。止戈为武之义。著照所请行。
○又谕、办理金川军务以来。军机处行走官员。甚属黾勉供职。著分别等次。交部议叙。其随经略大学士忠勇公傅恒办事未经议叙之沈作朋、常亮、富显、程焘、并随尚书舒赫德出差之三宝、著一并交部议叙。
○又谕曰、归化城都统噶尔玺等、奏左翼副都统扎木素病故。现在右翼都统班达尔锡患病。彼处无人办事。副都统四十六、原系归化城副都统。扎木素员缺。仍著四十六补授。
○军机大臣等奏、平定金川。天威遐畅。请依雍正二年平定青海、告祭典礼。遣官祭告。坛、庙、社、稷。用荐成功。从之。
○又奏、圣祖仁皇帝平定沙漠。世宗宪皇帝平定青海。均御制碑文。垂示久远。金川平定。恭请御制文勒石太学。从之。
○御制平定金川、告成太学、碑文曰。天畀我皇清。握乾符。俯坤轴。函括万邦。悉主悉臣。五后缵承。创守佑启。亦惟是二三荩臣。布德宣力。予曰有先后。予曰有御侮。用造我丕丕基。罔有蘖芽。罔不煦妪长养。游于大当。粤有金川莎罗奔者。居西蜀桃关以外。界绰斯甲小金川之间。向曾从征。得授符檄。与诸土司齿。顾恃其险远。夜郎自大。构衅邻番。各土司申诉封疆吏。吏曰、蔓之不图。岂其视为瓯脱乃请兵筹饷。期扫其穴。而司其事者。或怯缩以老师。或犭□票狡以蓄志。军无适从,事用弗集。予心憪然。念边徼之不宁。或致增防置戍。重劳吾民。大学士忠勇公傅恒、义同休戚。毅然请肩斯任。乃命以经略印。益厚集诸路军。刍粟相继。闾阎不惊。卜吉于戊辰十一月之三日。祃牙以指所征。朕亲御武帐。赐经略酒以行。天日和昶。阳气宣复。都人士听睹耸跃。罔不忭喜。谓露布之旦暮至也。乃历燕晋。驱秦陇。越剑阁。绝川江。陵桃关之巇。径天射之峻。又日讨军实而教诫拊循之。均其渴饮饥食。同其晓征夜眠。至于密赞机务。亲草奏章。则又经略独勤其劳。而诸武臣有所不知。有弗能共者。恩威既明。士用益励。度番落如户庭。过部伍于衽席。奸酋授首。军声大振。复以巨炮击其碉。坚碉以摧。将俟诸军之集捣其中坚。而番酋骙瞿駾喙。稽首请降。经略臣以彼罪重恶极。穷而乞生。久或渝且偝焉。虑不允所请朕惟天地之德在好生。彼蚁溃而鼠骇者。毋宁赦而宥之。且求降而尽歼之。不可谓武。矧不足以污我斧也。于是经略宣朕明旨。登坛受降。己巳二月之望日。金川平定。捷音至京。是役也冞入数千里。奏凯未七旬。而振旅之师。多有返自中途。未究其用者。昔之成功巴蜀。如建武之定公孙。江陵之降李势。皆在版图之内。无足比数。廷臣举皇祖朔漠皇考青海成例。请勒碑成均。以示来许。夫秉丹诚而运筹决胜。永靖荒徼者。经略大学士之功也。商可否于帷幄。冲矢石于行阵者。参赞大臣、及诸将士力也。朕何有焉。惟是体乾元之德。凛佳兵之戒。保大定功。安民和众。庶几可以垂则乎。乃系之辞曰。维天生人。类聚群分。凡兹林林。孰非我民有羁而縻。有诲而谆。岂伊异视。远近殊伦。守在四夷。稽古名言。无已用之。寓义于仁。蠢彼金夷。恃其险阻。蚕食豨张。谓莫我拒。不靖不庭。侵厥邻聚。骇奔叫呶。以干大咎。匪棘匪纾。玁狁之故。我张我伐。玁狁之故。我师既集。贼亦相持。匪敢相持。惧诛自支。两易寒暑。敉功稍稽。贼益以狂。怒臂当车。罪臣既诛。以徇我师朕咨于恒。汝往视之。朕咨于恒。惟汝同德。惟我庶士。亦久于役。将兹旗兵。羽林神策。其勇熊罴。其心金石。何敌弗摧。何攻弗克。济以汝忠。奏捷顷刻。恒拜稽首。臣敢弗□□侵。既祃既宜。师出于京。师出于京。时惟一阳。未逾五旬。乃压其疆。前旌猎猎。有节煌煌。群番迺惊。谓自天降。惟彼攸恃。曰良尔吉。以侦以谍。如鬼如蜮。其恃爰诛。其类股栗。纪律是明。戎兵是诘。铸炮攻碉。其守以失。惟是惧诛。潜弗敢出。其潜弗出。乃旦夕延。将齐我军。披其中坚。大鞣大膊。期目之前。彼乃穷蹙。乞降悚虔。惟命是从。六事永遵。除道筑坛。肉袒羊牵。赳赳钟琪。乃度之愬。聿抵贼巢。开诚以谕。携其二酋。军门亲赴。悔罪归诚。车尘马足。顺斯抚之。昭我王度。昔也雷霆。今也雨露。七纵诸葛。单骑汾阳。曰我相臣。于前有光。晋爵锡服。黼黻龙章。速归黄阁。左右赞襄。休养生息。惠鲜蜀邦。我武既扬。无疆惟庆。
○户部议准、黑龙江将军傅森疏请、默尔根官庄十一所。夏旱秋霜成灾田亩。不能满交额粮。免其补交。从之。
○缓徵山东滋阳、宁阳、邹县、金乡、鱼台、济宁、汶上、新城、八州县、乾隆十三年额赋。并邹县、金乡、鱼台、济宁、汶上、五州县带徵十一年、十二年、额赋。
○乙未。上至静安庄、孝贤皇后梓宫前奠酒。
○遣官祭。历代帝王庙。
○谕、自直隶以达军营。设立台站。原期驿递无稽。以速军务。前因安设之初。章程未定。屡有迟误。特命尚书舒赫德、挨站查察。将各员参奏。已降旨交部议处。今据经略大学士忠勇公傅恒奏称、自前次查察之后。各员咸知警畏。黾勉办理。奏报往来。尚能如期飞送。所有交议之处。恳请量予从宽等语。经略大学士傅恒所奏甚是。近来军营一切章奏。传送颇觉迅速。此番飞报大捷。甫及八日。即达京师。朕已降旨赏赉。是各该员犹知奋往急公。从前迟误。既属无心之过。且系初犯。著照大学士所请。各员均从宽免其议处。至各省驿递。何一不关军国重务。该督抚等自应遵照前旨。平时责成驿道。加意整饬。若因此次宽免台站官员。遂玩视驿务。渐至废弛。则是有心旷误。该督抚无所辞咎。
○谕军机大臣等、此次军行台站马匹。需用繁多。长途驱策。疲瘦倒毙。均所不免。将来买补开销。自有定例宜循。但当军兴旁午之时。究非寻常可比。虽钱粮关系。不可不核实查办。而过于拘泥。又恐州县各官、不无拮据赔垫。著传谕各该督抚、令其详加斟酌。妥协办理。固不得有意从严。使属员难于补苴。亦不得因有此旨。遂任意开销。致滋浮冒。如有应行通融之处。据实恳切具奏。候朕酌量加恩。
○以昭通镇总兵冶大雄为云南提督。
○丙申。清明节。上诣奉先殿行礼。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
○遣官祭端慧皇太子园寝。
○上御乾清门听政。
○诣静安庄、孝贤皇后梓宫前奠酒。
○谕、金川平定。振旅功成。当朕运筹决策。宵旰焦劳。仰赖圣母皇太后慈训。详明恺切。至再至三。启迪朕心。得以有所遵循。竣兹重务。生灵蒙福。边徼永宁。所有祇告成功应行典礼。悉皆诹吉次第举行。敬维国有大庆。归美尊亲。矧兹蛮服之廓清。悉本慈闱之圣教。宜循令典。恭上徽称。前者仰蒙圣母皇太后懿旨。于本年四月内、册封皇贵妃摄六宫事。今逢嘉庆。适遇吉期。晋显号之加隆。笃璇宫之欣豫。所有应行一切礼仪。著该部详悉具议以闻。
○又谕、朕此次恭谒祖陵。著庄亲王、裕亲王、大学士来保、史贻直、在京总理事务。
○又谕、金川奏凯。大功已成。而始事之轻遽。则纪山究难辞责。至于班第、固系专办粮运。而其奏请重臣督师。居心亦不可问。是伊二人情罪。虽与张广泗、讷亲、有间。未便照张广泗之例以处纪山。照讷亲之例以处班第。然均有过无功。岂可置之不论。今若概从宽典。仍令回京。或授为副都统侍郎之职。伊等亦有何颜。与在廷诸臣同列班行。且返衷自问。谅亦难安。而众人见纪山班第之负过重而受罚轻。将来遇有军国重务。即不肯力任艰钜。亦不至身罹重典。惟思巧图侥幸。苟免自全。实无裨于国事。朕思纪山曾经驻藏。班第亦颇谙夷情。俱著赏给副都统衔。自备鞍马。纪山前往西藏。换回拉布敦办理部务。班第前往青海。换回众佛保来京另用。如此则既开其自新之路。亦足以警戒将来。朕于臣工功罪赏罚。一秉大公至正。从无丝毫假借。亦无丝毫容心。纪山、班第、现有经手事宜。尚须留办。著总督策楞酌量。俟伊等诸事清结。即令由川起程。各赴驻守之地。
○以翰林院侍读学士李因培、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仍留山东学政任。
○以头等侍卫达清阿、为镶蓝旗蒙古副都统。
○大计乾隆十三年分、直隶省官员。不谨官三员。罢软官一员。年老官七员。有疾官二员。才力不及官五员。浮躁官一员。福建省官员。不谨官四员。罢软官二员。年老官二员。有疾官一员。才力不及官一员。浮躁官三员。贵州省官员。不谨官二员。罢软官一员。年老官四员。有疾官一员。才力不及官一员。云南省官员。不谨官四员。年老官二员。才力不及官一员。浮躁官一员。奉天府官员。才力不及官一员。分别处分如例。
○移建直隶河间县张各庄巡检衙署于束城镇。从总督那苏图请也。
○丁酉。上诣大高殿行礼。
○诣皇太后宫问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