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实录乾隆朝实录 - 第 359 页/共 1860 页
○授多罗顺承恪郡王之第二女为县主。壻二等侍卫图拉为多罗额驸。
○己亥。谕军机大臣等。朕阅看安徽巡抚本章。见宿州等处地方、盗案甚多。此事切须整顿。魏定国未必能办理及此。可传谕尹继善。令其加意稽查捕缉。务使盗风止息。以除民害。
○又谕、从前李方勉、在洮岷道任内。朕闻其于地方不甚相宜。令查郎阿等、于通省道员内。拣选调补。嗣经查郎阿等、奏称李方勉、循饬有余。而刚果不足。请调补平庆道。朕降旨准行。后经丁忧回籍。近已服阕。朕因其系候补道员。用为广东粮驿道。但看李方勉、甚属平常。似非方正之人。可传谕该督抚留心试看。
○庚子。谕军机大臣等。从前策楞奏请清查仓粮、造具廒口注册一摺。朕令各省督抚阅看。查明各处情形。或可仿照广东之法办理。今迟至半年有余。尹继善、魏定国、始行陈奏。凡交军机处传谕之件。原欲各省督抚、将应行应止之处。速行回奏定夺。今尹继善等、如此迟延。甚属不合。其他寄谕之件。如地方补葺城工、分别存拨闲款银两等案。各省督抚回奏先后亦不一。有经久不到者。有离京甚近、而较迟于远省者。朕思外省钦部案件。俱有一定限期。稍有迟延。便干处分。是以各督抚自顾考成。尚不敢留滞。至于传谕之事。便以为无从稽查。任意担搁。是特交之件。转不若寻常案件之得以速结也。尹继善等、此次姑免处分。尔等可寄信申饬之。并传谕各省督抚。嗣后如有仍前因循怠缓者。朕必加以处分。
○兵部议覆、广州将军锡特库等疏称、八旗马乾余银五千七百两。原奉交盐道。借商二分生息、营运足数后。其原本仍留道库生息。充修军装。今军装业经全修。此后不过随时粘补。需费无多。请减生息之数。每两以一分五厘起息。俟息银充裕。另行题减。应如所请。从之。
○一等侯朱震故。以其子朱绍美袭爵。
○辛丑。谕军机大臣等。漕运关系紧要。回空粮艘。俱有一定限期。不得稍有迟误。以便各省收兑米粮。上年湖南粮船回空迟延。曾经降旨与顾琮。令其将督催官员查参。今新漕陆续过淮。务须严催北上。沿途勿致逗遛。俾抵通交兑。及早回空。尔等可寄信顾琮。令其严饬官弁。尽力督催。毋仍蹈上年因循怠忽之故辙也。
○军机大臣等奏、直省每年题奏成效之例。所以稽查政绩。课其实效。使不至因循。立法原为尽善。乃岁底具题。渐成故套。是以令该督抚等详核。悉心条对。今各督抚陆续奏到成效事件。前案后案、分合各殊。用摺用本、亦不画一。且所奏条款。虽胪列分明。其实在教养等事。未尝确有证据。若仍令照常汇奏。则条件纷繁。临时凑集。易于粉饰。殊非务实之意。应令各督抚悉心详查。务从实政。不必克期程效。仍以空文塞责。亦不必分案办理。转至繁杂。至二三年后。再将实在有无成效。汇齐一摺。核明陈奏。再查前于御史史积琦修奏案内奉旨。于各督抚奏到后。令大学士九卿、再行详议。应请敕交大学士九卿、将如何立定章程、画一办理之处。遵旨一并详议具奏。得旨、各省奏报。统以明年年底为准。余依议。
○以驻劄青海办事副都统莽古赉、为镶红旗护军统领。
○北路军营参赞大臣拉布敦、乌勒登、期满。以护军统领塔尔玛善、副都统衔努三、代之。
○壬寅。大学士公管川陕总督庆复、具摺谢恩。并恳辞补授大学士新命。得旨、以卿公忠干济。德望素著。故俾掌纶扉。以风庶位。宜从新命。毋执前辞。
○旌表守正被戕之直隶安平县民陈直心妻秦氏。
○癸卯。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幸南苑行围。
○是日驻跸旧衙门。至乙巳。皆如之。
○甲辰。户部议覆、漕运总督顾琮疏称、凤阳中卫二帮旗丁钮张美、装运宜兴县乾隆十年起运漕粮正耗平米、六百三十三石三斗八升零。五米、三十一石六斗六升零。于乾隆十年二月初八日。行至清河县黄河中流。陡遇暴风。板片米石。尽行漂没。查无捏饰。请予豁免。应如所题。从之。
○乙巳。谕、停运漕船。例给一半月粮、以资苫盖。上年两江被水。朕降旨蠲缓、并截留漕粮、以备赈恤之用。其减歇船只。自应照例支给。但念该地方被灾之后。丁力未免艰难。一半月粮。虞不敷用。著加恩于常例五分之外。增给二分。俾穷丁不至拮据。该部遵谕速行。
○户部议覆、湖南巡抚杨锡绂奏称、湖南地滨洞庭。民间筑堤垦田。与水争地。常有冲决漫溢之忧。先经大学士议准浙江布政使潘思榘条奏、凡湖荡蓄水之处。禁民开垦。第从前止指湖荡官地。未及民业塘池。应请一并饬禁。查塘池虽小民自有之业。然其中或为蓄水之沟。或为通水之径。若皆培土为田。一遇旱潦。水无蓄洩。既无益于己业。转为害于邻田。应如所请。除已经开垦之田。毋庸清厘滋扰外。嗣后无论官地民业。凡有关水道蓄洩者。概禁报垦。从之。
○又议覆、福建巡抚周学健疏称、闽县、侯官、长乐、连江、罗源、晋江、惠安、顺昌、等八县、共无著渔课银六百九十一两零。米二石三斗零。确查属实。请依原题年分。分别豁除。应如所题。嗣后如有新开澳地。新造船只。应行升课之处。再照例报部。从之。
○丙午。户部议覆、陕西巡抚陈宏谋疏称、陕省各州县。每年出陈易新。粜少借多。即粜后贮额仍须买补。所有收捐监粮。实无空仓收贮。前请建廒九百七十六间。并宜川贮粮一千四百八十三石零。亦应建廒三座。均应如所请。从之。
○是日。驻跸南红门。翌日如之。
○丁未。孝康章皇后忌辰。遣官祭孝陵。
○户部议准、广东巡抚准泰疏报、乾隆十年分、被水之新宁县田五百六十一顷五十二亩零。被旱之潮州府隆澳田一十六顷三十八亩零。潮阳县田四百二十五顷七十五亩零。阳春县田九十二顷三十一亩零。化州田三百五十一顷四十五亩零。罗定州田三百七十五顷七十三亩零。勘俱成灾。请缓徵蠲赋如例。其乏食贫民、及被风被水倒坏房船。压毙人口。分别赈恤。并动项修造。得旨、依议速行。
○又议准、云南总督兼管巡抚事张允随疏报、乾隆十年分、鹤庆府属金登等二十六村、被水民屯田、共三十三顷六十亩有奇。应免额徵银米十分之七。并赈借如例。从之。
○调山东胶州营副将马负书、赴部引见。
○戊申。兵部议覆、贵州总督兼管巡抚事张广泗疏称、苗疆平定已久。各镇协营兵。已两次裁减。原设塘哨船。亦应量减节帑。请裁都匀协哨船三、塘船十一。裁上江协哨船十四、改设塘船三。裁古州镇标哨船三、改设塘船三。裁下江营哨船三。裁朗洞营哨船二。改设塘船一。裁台拱营哨船一、改设塘船一。裁镇远镇标哨船三、塘船一。裁凯里营哨船二、塘船四。裁铜仁协哨船二、改设塘船三。均应如所请。从之。
○四川巡抚纪山议覆、布政使李如兰奏称、前抚臣宪德、饬令同城兵饷等项、搭钱二成。今请将同城满汉兵饷、搭放一成等语。查宪德原奏、设炉一十五座。嗣因滇铜不敷。止开八炉。岁铸钱除支给工料等项外。尚不敷搭配一成之数。今自乾隆七年。设炉一十五座。铸钱已多。同城满汉兵饷。应如该布政使所奏、搭放一成。又奏称各镇协营饷、无论远近。每银一百两。搭钱八千文。其运费动支公项等语。查各镇协营、情形互异。如夔协、巫山、梁万、忠州、各营。向因赴省领饷维艰。题请于夔关就近支领。今又以搭钱为未便。即应毋庸搭放。此外无论营汛远近。均请如该布政使所奏。概以每百两、搭钱八千文。如有支钱回营。仍称未便者。即仅搭以在省需用钱数。以顺兵情。至运费一节。查领银一两。搭钱一千。较之市兑。长银几及二钱。应请即以所长之银、定为运费。其公项为修整军装所必需。未便动支。又奏称炉铸钱文。除搭放兵饷外。余请留为修补炉座房屋、酌给囚粮、并零星工程之用。各官养廉。应毋庸搭给等语。查从前设炉铸钱。宪德原议养廉与兵饷并搭。经部覆准。今应仍照原议。酌量配搭。其修补炉座等费。请划出一千串。已属敷用。均下部议行。
○奉恩辅国公广龄故。赐祭葬如例。谥敦僖。
○三姓副都统崇悌故。赐祭葬如例。
○是日驻跸新衙门。翌日如之。
○己酉。户部议准、署广西巡抚托庸疏称、乾隆十年分、思恩、兴业、二县、原报秋禾被旱各村。今确勘虽有六七分不等。然核计不过十分之一。其余收成均有六分。晚禾虽仅三分。其本年早稻收成、实有八分。所有贫民、于每户借给常平仓谷一石、并借银俾购麦种。俟春间再粜借兼施。毋庸另议加赈。至被灾各户。应徵乾隆十年分地丁银一百二十六两零。本色米四百四十八石零。请照例缓徵。所借银谷、缓至秋收后、免息还款。得旨、依议速行。
○庚戌。上自南苑还宫。
○诣皇太后宫问安。
○辛亥。谕、本月十六日、月食。三月初一日、日食。且自上冬以及今春。雨雪稀少。土膏待泽。朕敬天勤民之心。倍增乾惕。所望大小臣工。共体朕意。加修省。迓天和。夫修省之道。以实不以文。其有关于民生国计者。当尽心筹画。竭诚办理。以尽职守。若朕躬有愆谬。政事有阙失。应行陈奏者。即据实以闻。不得避忌瞻徇。亦不得牵引虚文。负朕咨询之意。
○又谕、皇后亲蚕典礼。于不行亲祭之年。经该部议照旧例。遣太常寺堂官致祭。朕思从前建立蚕祠。未议皇后亲蚕之礼。是以照祭祀例遣官。今既举行皇后亲蚕典礼。若遇不行亲祭之年。自应遣妃内一人。恭代致祭西陵氏之神。以昭诚敬为是。所有行礼位次、及一切仪注、应如何酌定之处。著大学士会同各该衙门妥议具奏。寻奏、皇后不行亲蚕之年。既遣妃恭代行礼。应令礼部届期照例两请具题。其致祭前期斋戒二日。不进铜人。行礼位次、应照先农坛遣官恭代之例。设拜位于坛阶下正中。不设幄次。升坛由西阶登降。除仍用先蚕坛乐章、不饮福受胙外。一切赞引、导引、拜跪、奠献、仪注。俱照遣官例行。再遣妃恭代行礼。应令文武大臣命妇、照例陪祀。其需用执事女官、及所用祭品。由各该衙门豫备。养蚕、交奉宸苑蚕宫令、丞、率蚕母蚕妇饲养。所得丝觔数、仍照例呈报内务府具题。从之。
○谕军机大臣等。从前策楞奏称、左江镇总兵杨刚。人虽粗有才情。而不无轻举妄动之意。恐将来或生边衅。似应调用内地。特简老成之员。镇守边境等语。朕看杨刚、于事体不甚明白。但汉仗尚好。且在粤省已久。尚为熟习。若一时更换。未必即能得人。朕已面加训谕之。尔等可寄信与策楞。令其随时教导。再行试看。若果操守不妥。旧习不改。实于地方不宜。策楞自必据实奏闻。
大清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五十八
大清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五十九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
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刑部户部三库事务世袭骑都尉军功加十九级随带加二级又加二级臣董诰内大臣户部尚书镶蓝旗满洲都统军功纪录五次寻常纪录十四次臣德瑛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工部尚书纪录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十一年。丙寅。二月。壬子。月食
○谕军机大臣等。上年直隶。有被旱州县。而宣属为尤甚。朕已令拨运豫、东、二省麦粮二十万石。又截留尾帮漕米。三十万石。又拨通仓米、运往宣化五万石。以资赈粜。今思目前正当青黄不接之时。而闰月节气稍迟。去麦收较远。或尚有须为接济之处。亦未可知。上年豫省通属丰收。尔等可寄信与那苏图。令其酌量。如有应需豫省接济之处。可一面奏闻。一面与硕色商酌办理。
○又谕、上年江浙等省、拏获采生折割诸案。惨毒最甚。地方官自应实力躧缉。闻得各州县、因畏避从前处分。多方回护。凶徒每致漏网。即如浙江乌程县知县罗愫、承审富大等一案。因平时失察。遂致容隐被参。此外未经发觉者。谅复不少。夫地方大吏。果能实力督率。留心访察。则有司回护因循之习。又何能施。此等容隐、以致凶徒兔脱。皆督抚平时疎忽所致也。尔等可传谕尹继善、常安、令其严饬各属。尽心缉获。嗣后如有能查察弋获、在都隆额条奏定例以前。其处分奏请量加宽免。失察在奉文以后。仍照部覆新定之例题参。如此、则各属知督抚大吏。留心查办。自必实力缉拏。而量宽其已往。亦不致有如从前回护隐藏也。该督抚身任封疆。锄奸除恶。是其专责。况采割极恶之犯。何可稍为宽纵。务须净绝根株。以靖地方。
○军机大臣等议奏、驻藏副都统傅清奏称、西藏自彻台站官兵后。抢劫杀伤。各案累累。而里塘一带、夹坝更甚于昔。西藏既隶内地。驻有官兵。岂无往来人员。焉能逐起护送。汉夷商贩。岂可尽使隔绝。数月内往来公文。遗误擦损之事甚多。仍请照旧安设官兵等语。应如所奏。自藏至炉一带台站。照旧设兵。总在一千数内、酌量派拨。至所请将巴塘守备、移驻乍了。江达千总、移驻拉里。拉里外委、移驻江达。乍丫粮务。移驻拉里。并沿途塘汛官兵、与藏内官兵、折色口粮等项。不敷者酌增。浮多者量减等语。查从前驻劄员弁。原酌地方情形安设。今若移驻。其营房衙署等项。俱须重新建葺。且兵丁月支折色口粮等银。均属当日酌给。今所议应增之数。浮于应减数目。事关营制。应详慎举行。请交总督庆复。就近详察情形。所有应行事宜。会同巡抚纪山、妥议请旨。从之。
○工部议覆、河东河道总督完颜伟疏称、商邱县汛五堡堤工。乾隆八九两年冬春间。北岸渐长淤滩。河身坐湾。大溜由北岸曹县汛刘家楼东北、折向西南冲激。乾隆十年、桃汛长发。全河直射。该工甚属危险。当于五堡西大河坐湾之处。建筑挑水埽坝一、以资抵御。五堡东、旧有斜土坝。急须加帮高宽。进埽签桩。挑溜循轨。以保堤工。应如所题。从之。
○湖广道监察御史沈景澜奏、顷奉恩旨。将直省地丁银两、蠲免一年。朝野额庆。查向来蠲免地丁清册。州县造报藩司。书吏借端勒派。视县分大小。自数十金、至数百金不等。总吏派之里胥。里胥派之甲户。不遂其欲不止。请敕下直省督抚。严行禁止。并取各州县并无科派册费甘结详报。再有漕之省。旧例地丁漕项。编为一律徵收。不分细数。愚民无从查考。恐不肖官吏。每户暗加分厘。多收入已。并请敕下督抚。遍饬州县、于造报漕项清册时。即填明各甲户应完细数。豫给一单。庶小民一览易知。浮派之源可杜。得旨允行。下部知之。
○癸丑。以举行仲春经筵。遣官告祭奉先殿、传心殿、上御文华殿。讲官暨侍班之大学士九卿詹事等、行二跪六叩礼。分班入殿内序立。直讲官四人出就讲案前。行一跪三叩礼。复位。直讲官阿克敦、彭维新、进讲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一节。讲毕。上宣御论曰。天地万物本一体。致中和而天地自位。万物自育。其理自然。不待勉强。夫所谓大本不可不立。达道不可不行。岂非教人以戒惧谨独之意乎。然究而言之。有不可、则有可者在。是尚出于勉强也。出于勉强。则不能致中和而位天地育万物矣。盖天地本无不位也。万物本无不育也。元黄分而清浊奠。形色章而动植殊。历混茫以来。有不位不育之时乎。其不位不育。皆自人心不能致中和而然。初非天地万物之过也。孟子得子思之正传。故其言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反身而诚。致中之道也。强恕而行。致和之道也。信矣致中和而天地自位万物自育也。讲官暨侍班官跪聆毕。兴。直讲官索柱、刘统勋、进讲尚书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三句。讲毕。上宣御论曰。从来释书者。率云辟四方之门以来贤俊。明四方之目。达四方之聪。以去壅蔽。夫明目达聪。以去壅蔽、似矣。而所云辟四方之门。使贤者由此而入。则是门当设于何所乎。舜制九州。幅员不为不广。四岳十二牧之徒。内外弼亮。岂必设之阃阈以限量之哉。盖目为视之门。耳为听之门。辟门者辟此耳。明达者明达此耳。苟其视听无所壅蔽。则贤材亦由是而升。民隐亦由是而达。使不能兼听并观。则所谓贤者未必贤矣。故辟门明目达聪、本为一事。不可歧而二之。且兼听并观。尤以得贤为要。设不能得贤。则兼听并观。适滋丛脞。又何民隐之能周知乎故为君者、以天下人之聪明为聪明则公。以一二人之聪明为聪明则私。言之易而行之难。此吾所以望勋华之世而兴叹也。讲官暨侍班官跪聆毕。大学士讷亲等奏曰。皇上履中蹈和。求贤吁俊。故施诸政事。而天地民物。位育于一心。垂为谟训。而精义微言。昭回于云汉。臣等不胜荣幸。奏毕。诸臣出就拜位。行二跪六叩礼。礼成。上还宫。赐讲官侍班官等宴于协和门。
○谕曰。杨高士、看来人甚平常。年力衰钝。著照部议革职。晏斯盛出具考语。以为年力尚健。居官谨饬。其瞻徇之习。往往如此。著饬行。
○又谕、向来州县等官、经部议降级调用并革职者。若事属因公。朕有降旨于该员交代离任时。令该督抚出具考语送部引见。其原缺例归部选。朕于引见时。阅看其人若尚可用。往往命发还原省、仍以州县用者有之。或即补原缺者亦有之。今思此等人员。既用原官。若发往他省。或即发本省而不用原缺。不独人地不能相习。而该员亦有守候之苦。终不若将伊原缺、暂委署理。不必开选。俟引见后。倘或其人果属平庸。或督抚姑息市恩。将劣员妄行保奏。亦不能逃朕之洞鉴。今日饬行晏斯盛。即其例也。若其人尚属可用。俾该员仍回原任。驾轻就熟。似属有益。再该员原有。应得之处分。即令带于本任。将来照例开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