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徽商资料选编 - 第 15 页/共 55 页

411 鲍简锡,字无傲(清歙县新馆人)。自幼聪隽敏悟,常出其曹。……先君……视仲弟(简锡)可继先业,遂挈之游武林。仲弟既弃举业,专治盐策,参佐谋划,用能分先君之劳。……庚辰以还西台,视鹾诸宪,总理盐法,诸道皆引为知己。仲弟亦尽心经纪,知无不言,言无不听。……仲弟既久游浙东,练达时务,平日谨厚之性,一变而为慷慨卓荤。而且结纳四方名流,缟纟宀一往还,几无虚日。……当子丑之际,盐业凋敝已极,覆蓠之羞,灭趾之戒,公私交困,而当路者犹且以仲弟素有干济才,必能排难解纷,公庭召议,或寅入酉出,或漏下数刻不归。……务期公帑实而商力纾……    《歙县新馆鲍氏著存堂宗谱》卷2《仲弟无傲行状》 412 公姓鲍氏,讳志道,字诚一,自号肯园。安徽歙县人。鲍于歙为著姓,而居棠樾者尤盛,公棠樾之鲍也。……公之曾祖讳士臣,以廉贾称,皇赠奉直大夫。祖讳逢仁,考讳宜瑷,皆赠朝议大夫。……鲍世大家,及是中落,犹居尚书旧第之宣忠堂。顾贫甚,无以为生。歙人多外服贾,其贫者趋事尤早,以是公七岁读书,年十一,即弃家习会计于鄱阳。顷之,转客金华,又客扬州之颗茶场,南游及楚,无所遇。年二十,乃之扬州佐人业盐,所佐者得公起其家。而公亦退自居积操奇赢,所进常过所期,久之大饶,遂自占商数于淮南,不复佐人。故事,推择淮商之干敏者,以承有司之事,谓之总商。凡盐事之消长赢缩,以逮公私百役巨细,无所不当问。号难处。轻重不得,辄召怨,以是其人相习为巽避无可否。而公在其间二十年,遇事划然见可不可,自当事以若四方,经由一口与之讫,其殁无悔恶者。……少侍母郑太恭人,夜诵所读书必精熟,母色喜,然后敢卧。……郑太恭人早逝,常曰:“吾兹服贾充饶,何一非母之教!”    歙县《棠樾鲍氏宣忠堂支谱》卷21《中宪大夫肯园鲍公行状》 413 大父讳直润,后更绍翔,字凤占,尚志公次子,程太宜人出也。……十四赴杭习贾,贾肆初入者惟供洒扫。居半年,虑无所益,私语同辈曰:“我曹居此,谁无门闾之望,今师不我教,奈何 请相约,如有所闻,必互告勿秘,则一日不啻两日矣。”师闻而嘉之,遂尽教。思既卒业,佐尚志公理鹾业,课贵问贱,出入罔不留意。遇事必询,询必和其辞色,虽厕仆亦引坐与语,以故人多亲之。市价低昂,闻者莫之或先。贸易不占小利,或以为言,大父曰:“利者人所同欲,必使彼无所图,虽招之将不来矣。缓急无所恃,所失滋多非善贾之道也。”人服其远见,尚志公晚年事皆委任焉。    《歙县新馆鲍氏著存堂宗谱》卷2《中议大夫大父凤占公行状》 414 (鲍肯园)先生由困而亨,顾恒思于物有济,修宗祠、纂家牒、置田赡族人之不能婚者,举苦节之不能请旌者,则有关于伦纪;而世孝祠之建,世孝事实之刻,则有关于风俗人心。至捐金三千,复紫阳书院;捐金八千,复山间书院,则功在名教。……乾隆末年,福建盐阑入江西,其势蜂拥不可止,淮商颇困,而事体重大莫能撄也。先生身任其事,支拄两载,其患始平。    歙县《棠樾鲍氏宣忠堂支谱》卷21《鲍肯园先生小传》 415 大父讳直润,后更绍翔,字凤占,尚志公次子,程太宜人出也。……大父以尚志公之志,在为商也,必思有以慰之。至是始谋认引地,所认西安,再认歙,皆失利。乃谋认江山,将尽质其田。时售业者为董姓,方以讼累,不支,谋弃,势甚艰,家人咸忧相谏阻。大父曰:“吾岂以孤注博浪掷哉!曩者再战再北,非左计也,假手于人,人负我耳。今江山口岸,众商星散,势将食淡,所谓人弃则我取,譬如逐鹿,他人角之,我踣其后,时不可失,吾意决矣。”逐屏营以行,命仲父随往。世父理灶业,我父尚少,仍事举业,内事悉由大母主之。时嘉庆丙子年事也。……道光之季,以盐务报效海疆军需,议叙盐课提举司提举衔,例授奉直大夫。……生于乾隆三十三年戊子三月三日,享年八十五岁。    《歙县新馆鲍氏著存堂宗谱》卷2《中议大夫大父凤占公行状》 416 鲍勋茂,字树堂,志道次子(清歙县人,其父祖业盐于扬州)。由举人、内阁中书,历官至通政使司通政使。在台谏时,数陈天下大计。生平慷慨好义,尝捐淮北运本,助江南防守费。堵筑淮扬千里河堤。又仿河工旧制,造混江龙铁筏子百余具,供海口浚治之用。郡中紫阳书院学舍甚众,捐银千两,增卷烛费。江南会城地广人稠,特立崇义堂,以资诸生课读;集英堂以教贫家子弟。扬州岁歉,设兴化县赈厂。他如恤颐堂、普济堂诸义举,竭力施与,终身不倦。子时基,字叙眉,官贵州黔西州知州。工书,兼善诗,有《和陶诗》三卷。    民国《歙县志》卷9《人物 义行》 417 鲍光甸,字治南,蜀源人。幼通经艺,长往扬州营盐策,性俭约而乐于济人。于族中置祠产义田,修谱谍,立家塾于里中,设社田,治坏道,葺废桥,凡有匮乏者,告必应。后以子孙宦,累受封赠。    民国《歙县志》卷9《人物志 义行》 418 (许)公讳达,字仲善(明初婺源人)。其先世以孝友闻。大父讳天祥,讲学谈道,人所宗师。考讳寿,文艺渊邃。公风度嶷峻,恬淡寡欲,以勤俭教家,非其有不取。业商于江淮,时天下草创,盐课未盈,公率诸商宣力以资国榷。厚赀饶,业甲于乡。既富矣,济人之贫,悯人之孤,大小咸德之。    《许氏统宗世谱 处士忠善公行状》 419 (许大兴,字充晚,生于成化甲戌年,卒以嘉靖甲午年)自高曾以来,累叶家食,不治商贾业。公一日忽自念曰:“予闻本富为上,末富次之,谓贾不若耕也。吾郡保界山谷间,即富者无可耕之田,不贾何待 且耕者十一,贾之廉者亦十一,贾何负于耕,古人非病贾也,病不廉耳。”乃挟素封之重而出息之。公故知取予,能时低昂,曾不逾期,赀用大起,遂以盐策往来淮楚间,起家累巨万,堂构田园大异往昔,而声名奕奕然盛矣。久之以税甲于乡,输粟赈边,得如诏令赐爵淮南府典膳,累檄不起。春秋且六十,即以淮楚谢客归休里中。    《新安歙北许氏东支世谱》卷8 420 绩山多土瘠,邑小民贫,惟守农业,罔事商贾。是以从来并无盐商、盐牙,每年只分销歙盐四千三百小引。国朝顺治十七年,歙商汪玉立等以歙引壅滞,控绩代销十分之三,推官林云铭判云:“食盐之法,计口而课,诚如鹾引勘谍中所云:‘照户口之多寡,即为分买之定数。’”其议亦确乎为定案矣。今查《赋役全书》,歙之户口人丁七万四千六百四十七丁,绩则一万二百六十九丁,合而计之,比而分之,是绩应分歙引八分之一,则原额四万八千一百六十九引中,绩止应代销六千另二十引有奇。此减彼加,各称其便。然后责成官考,严禁私贩,庚戌规例永垂,课额无亏矣。    乾隆《绩溪县志 赋役》 421 某少从先君居浙久,颇闻诸商言:两浙之盐只勤掣放,令商盐流通,私盐自阻。私盐既阻,国课益充,何者 盐行不滞,即市价不踊。夫盐不滞则商利,价不踊则民便。凡私盐盛行者,皆由商滞而市踊,故民乐与私盐为市,谓宜反其术而收其权,此通商益课之道也。……敝郡僻在山谷,虽食浙盐,非产盐地,无大利弊,不足以辱轺车。恃爱厚,肆陈所闻,幸亮。其无他。    《许文穆公集》卷9《与马柳坡》 按:此段文字又见《重修古歙东门许氏宗谱》卷10 422 德兴县香屯卡宜分路梭巡以免透漏也。查香屯距安徽婺源小港五里饶郡南河,浙私侵入之,源最为扼要。水涨之时,私盐由小港装载,大船连樯直下,水涸之时,有自香屯以上与小港相连之。江村坂,陆路挑赴浮梁、乐平二县者,有绕过香屯后山至河西王家垣者,有由距小港半里之马石至河东杨家溪下船者,水陆路路可通向于香屯卡。    光绪《两淮盐法志》卷61《转运门 辑私》 423 (道光二十四年刘良驹奏):臣查淮南盐务近十载来,江南湖广各大吏非不协力整顿,智勇俱困,而银价愈昂,私盐愈甚,官销愈滞,场岸至积至三纲之多。初请筹折引盐即全缓杂课,旋请两纲展摊又并援正课。向之徽商、晋商又经倒歇,新募并不殷实,但遂私图,每奏销届期,百计挪凑而不就,几有岌岌不可终日之势。    光绪《两淮盐法志》卷53《转运门 淮南改票》 424 (凌)维仲,名爱敬,歙人也。魁岸多力,家贫以负贩为业,与其弟三人供父母甘旨。国朝定鼎之初,伏莽未靖,有盗魁数人壮其状貌,欲罗致之,乃伪为富商说与同贾绍兴某地。……(按:后维仲摆脱诸盗,至衢州。)越十余年,自为盐贾,列肆于衢市。老归于歙。子和贵,至今世其业焉。    《沙溪集略》卷6《凌维仲遇盗记》 425 李长公名世贤,字圣甫,尝拜皋司从事不就,人称长公。其先唐宗人,避黄巢乱居歙,初迁界田,再迁婺严田,三迁环田。三田李氏之望甲郡中。长公少有大志,业儒不竟。……念父苦治生,弃去从诸父贾云间白下,心计过人。己治盐策货荆楚,数为上官陈便宜,上官善之,使领袖其曹偶。既念远涉江湖,风波不可知,具白诸父休矣,请就姑孰,业日益饶。    《大泌山房集》卷73《李长公家传》 426 (李廷玑,字碧泉,号琴峰,明正德万历间人)运盐两浙之间,凡盐户有欠货者,怜其贫而毁其券,故感恩之家皆祀之。于是贾渐落,罄囊东归矣。    婺源《三田李氏统宗谱 琴峰李公行状》 427 先君讳道鲁,字惟敏,别号南麓主人(明万历时人)。……幼习举业,后弃儒而商,盐于淮扬,家计日裕。    《祁门倪氏族谱》卷下《南麓公实录》 428 倪氏慕麟公,伊川止斋翁仲子也。名一圣,化之其字。……(公)习儒不得志,废书汉曰:“男子生桑弧蓬矢六以射天地四方,不贵则富,安事毛锥子终老乡井乎 ”寻仿鸱夷猗顿术,邀游江湖。一日抵荆涂,见其地为江北要区,可贩盐鹾。直走淮阴,运筹以鬻诸市,不数载辄拥素封。止斋翁奇之,曰:“此儿一不为少,百不为多。”……子三:长宗魁,少异敏,弱冠知名,寻入泮,克冠多士。……次宗典,慷慨明大义,绍父志贩盐养亲。……三宗章,幼嗜经史,后弃儒而业盐江淮,尝与缙绅、贤士、大贾、高人游,莫不钦其豪举。……宗魁二子……仲国昌……常偕二叔业盐濠淮间,协力营谋,为举家图生计。    《祁门倪氏族谱》卷下《慕麟公纪略》 429 (余)飞骑君,讳逢盛,字际虞,号唐珊,行四(清乾隆道光间人)。……五岁失怙,育于母,师于兄,恂恂如率循子弟职。稍长,奋志芸窗,攻苦下帷,作文辍(辄)惊老成名宿。旋试不利,思赴监肆业,爰捐国子生。乃时与命违,三兄蕴章谢世,接理江右“源源”米号。以数未售所愿,而在在多与文人学士游,卒不废书史。嗣创鹾业,凡整纲裕课,杜弊昶销,一应章程,悉息心妥置几五十年,口岸同业赖之。嘉庆、道光时,两次淮商报效,得捐叙营千总加戴卫千总,遇缺即补,人因称为“飞骑君”云。    黟县《环山余氏宗谱》卷21《飞骑唐珊余君传》 430 《初月楼闻见录》云:闵世章,字象南,歙西岩镇人。少孤贫,九岁废书,长而自求识字,旋晓文义。读《史记 蔡泽传》,喟然思欲有见于世,遂走扬州,赤手为乡人掌计簿,以忠信见倚任。久之,自致千金,行盐策,累赀巨万。自是遂不复贾,岁入自家食外,余尽以行善事。故管财利数十年而产不更饶。象南为德多自讳,或假名他人,或辞多居少,事恒不彰,然士君子及里巷行旅之人,指其事而口颂之者,不胜计。象南晚岁好观书,每夜漏下二三十筹,犹手不释卷。尝谓人曰:“吾生平不博奕,不美食炫服,不游倡优,无他嗜好也。”……其时,同县长林里人吴自充幼符,亦业盐策,而慷慨好施与。年三十三病卒。方病亟时,取负券悉焚之,谓妻子曰:“吾当留遗足给疒粥,无求多于人,且当见贷时,吾已心赠之矣。”    《歙事闲谭》第28册 431 (章必林)一名玉琳。明练庶务,通大义。家故贫乏,偕仲兄佐伯兄外贸,寓于杭。暇时即讲韬略,习骑射,二十二遂获中隽。晚循例为国子生,往来杭嘉间。然诺不欺,亿每多中,族叔盐经历公需次浙江,坐补原缺,历署诸场务,宦邸相从,时与数晨夕,以故得名鹾政。是时,绩之业盐者,半出其手,而于艰难兴替之会,皆为经划得宜,感其恩者不一而足。仲兄三娶无子,以鲜财产,隐不言嗣,林揣其意,心悬许之。厥后次子生,抚育长成即令承仲兄嗣,仲兄未之强也,且以己租及租本分给,人咸称其义。四都原有祖遗庄田,后各自转变仅余祀产,林恐祖制就湮,矢志恢复。曰:“若置田业必于是乎先。”竟得遂其所愿,而祀田之为佃侵匿荒芜者,皆兴复如初。    绩溪《西关章氏族谱》卷24《家传》 432 (章)必焕,字斗南(清嘉道时人)。壮年随父经商,往来吴越间,以诚信见重于时。后父迈,家居奉养。有休宁朱姓者,业盐策,闻其醇实朴诚,聘委重任,历三十余年,运筹硷鹾,名著两浙,嗣是绩之业盐者,以斗南为鼻祖。族叔道源始创盐业,知其熟谙盐务,亦以重任委之。于是同行不能作梗昂价,斗南功居多。    绩溪《西关章氏族谱》卷24《家传》 433 (章)有元,一名瑞,尊祖敬宗。豁达慷慨,尝输己田倡立文会,鼓励后进。独出己赀建造敦伦堂,为小宗家庙。宗祠椅桌亦其所置。以鹾业客维扬,遂家焉。    绩溪《西关章氏族谱》卷24《家传》 434 章献钰,字良甫,号少邱(明绩溪人)。少失怙,业儒。以兄习举业,不克治生,家益落,乃弃学务农以毋苦兄。辛苦备尝不以介意。后偕母舅白都公运盐于武林,家稍裕。一日与朱草堂辈谈及家事,愀然不乐,遂辞归。有“戏彩思鹤发,衔杯泣雁秋”之句。    绩溪《西关章氏族谱》卷24《家传》 435 章献罚,字仁甫(绩溪人),幼习博士艺,长而就贾。与其兄榷管子之盐,厉志营运,以适父母欢。力行孝友,每削籍以振人之急,殆所谓富而好礼者也。    绩溪《西关章氏族谱》卷24《家传》 436 巴源绶,字金章,歙县人,慰祖之兄。……长来扬州以盐策起家,好游湖上,家有画舫。子树恒,字士能,世其业,运盐场灶,多奇计。    《扬州画舫录》卷10 437 (正德间)金长公瑭,字伯献,世为休宁中市人。父处士用盐起家,客淮海。……稍长,长公(金瑭)及弟琛皆入胄子籍,游南成均。既长,公释业归,则从父贾淮海。长公深重发,发则皆当于人心,淮海人以为贤,事长公甚谨。    《太函集》卷46《明故太学生金长公墓志铭》 438 (方勉弟,歙西寒山人)父贾中州,折阅不能归,伯氏(勉孝)为邑诸生矣。仲公(勉弟)顾名思义蹶然而起曰:“吾兄以儒致身显亲扬名,此之谓孝;吾代兄为家督,修父之业,此之谓弟。”乃辍学,从父贾中州,坐列贩卖,操其奇赢,久之,积贮倍息,则以中州距家踔远,改而受盐策贾淮南。谈知于尺寸之间,窥窬于分毫之际,虽老宿无以逾也。部使者延见诸贾人问利病,众心推公置对,而有干盐者不欲言,其人以贿故取诸贾人单次纷更之,诸贾人汹汹迟,公身诣台具言所不可状,其人故相难问,公连柱之,谋竟寝,而单次定,诸贾人举手加额,祝公也流。公尝怜乡人病涉者,为石梁。人目为方氏桥,过者辄吁天,愿方氏多男女。又焚券已责,蒿饿莩,掩道诠,乡人诵德不忘。仲公曰:“吾今孰与王曾父时,而不为德乎 ”以数千缗缮宗祠圯者,合族修岁事读宗法,众相观而善,不犯有司。歙古岩寺,远祖建千佛阁其中,至明而积善公更建之,毁于火。父窃有志焉未之逮也,仲公更建之,视昔有加,以终父志。    《大泌山房集》卷72《方仲公家传》 439 (方)楷字则之,小字社(明歙县人)。禀性刚方,工书能文。尝业鹾两浙,不合于同侪,遂飘然云游,不知所之。数十年后,有于五如山见之者,疑其得道云。    《方氏会宗统谱》卷7 440 胡氏母绝贤,自卑内主计盐策,起富。二子修故业,致不赀。    《太函集》卷12《寿张处士序》 441 曹文埴,字竹虚,徽州人。进士。官户部尚书。子馄,字六畲,业盐,居扬州,淮北人多赖之。(曹)振镛,进士,官翰林侍读,族子云衢,官员外。天资颍秀,豪气慨爽,来往扬州,笃于交游,湖上人盛称之。    《扬州画舫录》卷10 442 叶道传,字省三,号诚斋,新州人。寄籍仁和。官户部云南司员外郎,谙练部务,章文简公极倚重之。谢事归,隐盐业中,鹾使征课缉私多赖其力。道光三年,浙中大水,中丞帅公承瀛办理振抚,道传与从弟道春出力协助,民蝉实惠。又创建宗祠于虎跑大路旁圣安山下,捐置盐券巨额,作为义产,族党感德。    民国《歙县志》卷9《人物志 义行》 索引: 133  191  203  219  231  238  240  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