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实录世宗实录 - 第 385 页/共 518 页
○右军都督府管府事彰武伯杨质卒赐祭葬如例赉州土官宣尉司安万铨以破都匀凯口囤功辞所赏银币而乞升参政职兵部言赏功自有定格名器不容滥与万铨逾分妄求当罪之 上念万铨功不罪而令其逮沾其拨置者仍令其受赏
○乙亥 中宫千秋节免命妇朝贺
○时辽东岁用不足抚臣以请户部请借支山东扣剩余银二万两补给仍预支太仓银五万两为明年年例诏从之
○庚子
○户部言比年十库内臣增设太冗官多民扰请敕司礼监查议量数员署为令额得旨后勿复增其见在库者仍旧
大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十四
大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十五
嘉靖十七年八月辛丑朔
○升广东廉州知府张岳湖广襄阳府知府韩廷伟俱为按察司副使廷伟湖广岳浙江 诏试御史皮东山陈豪陶谟来聘田大有王达舒汀樊得仁俱实授
○升太仆寺少卿王守为大理寺少卿
○壬寅南京鸿胪寺卿周文兴以疾乞致仕许之
○癸丑 命署都督同知牛桓佥书右军都督府事
○降湿川王府奉国将军聦溻淴认灵丘王府镇国将军俟櫄俱为庶人夺灵丘王府奉国将军聦洿聦氵□委禄米米三之一韩府宁远王融焕禄米半年各以骄纵不法故也
○甲辰
○升山西左布政使卫道为南京太仆寺卿光禄寺少卿陈侃为南京太仆寺少卿
○大同报虏警 上命各守臣整搠士马严为防御仍趣新升巡抚陆钶赴任虏首吉囊犯河西总督刘天和部署将卒御之斩首八十三级兵部以闻 上嘉天和功诏升兵部尚书兼左都御史仍旧总督巡抚都御史刘天麟镇守太监廖斌各赉银币天麟仍升俸一级
○乙巳蜀王府第火奏乞重修许之
○丙午改南京太常寺少卿张星为太常寺少卿提督四夷馆
○吏部考功司郎中缺部臣拟用验封郎中李开先山东人也是时文选郎中黄禛亦山东人 上以明年考察京职事体甚重文选考功何俱用山东人令再推于是部拟稽勋署郎中任翰从之
○朝鲜国王李怿遣陪臣许宽等入贺宴赉如例
○丁未祭先师孔子 命大学士夏言行礼
○衡王祐挥薨遣武靖伯赵世爵致祭有司沾葬
○戊申祭 太社稷
○升河南右布政使陈讲为山西左布政使湖广按察司佥事张素为本布政使司右参议
○己酉祭 帝社稷 命武定侯郭勋代
○以 万寿圣节遣京山侯崔元西宁侯宋良臣驸马都尉谢诏分祭 七陵都指挥方锐祭 恭仁康定景皇帝陵寝长宁伯周大经祭 孝洁皇后陵寝
○庚戌 孝慈高皇后忌辰 景陵殿行祭礼 万寿圣节 上御奉天殿文武群臣及四夷贡使行庆贺礼
○癸丑升河南按察司郑气为本省右布政使
○复除服阕大理寺右寺丞曾锐原职
○甲寅都察院以御史员缺请选补 上曰迩来御史出差在外往往恣肆不遵宪纲今后务拣选老成持重补用不许一概滥援
○丙辰 诏已故彭城伯张钦长男勋袭爵
○升狭西布政使司右参政庞浩为河南按察使 诏赠故太子少保南京兵部尚书李铳嗣太子太保谥康和赐祭葬如例充嗣四川内江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户部主事改刑部忤刘瑾罚米三百石调岳州通判升按察司佥事累升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户部右侍郎工部尚书兼巡抚应天兴修江南水利加太子少保寻升南京兵部尚书嘉靖七年以疾致仕卒充嗣大器度干局严办所至有声性俭素好学禄入輙散之贫乏布袍蔬食终自不废吟诵幼从其父侨居湖广之澧州遂葬焉至是其子松始以恤典请 诏悉补给之 命掌詹事府事太子太保礼部尚书顾鼎臣兼文渊阁大学士入内阁办事鼎臣<锍-釒>辞 上优诏不允 命皇亲指挥以下千百户等官俱得陪祀 郊庙不在武官四品例著为令
○庚申秋分祭夜明于夕月坛 命武定侯郭勋行礼尚书严嵩分献 宪庙端妃潘氏薨礼官奏辍朝祭葬皆如仪初议发引自玄武门出有旨改西安门
○四川酉阳宣抚冉玄献大木二十根乞准男维翰龚替免其赴京许之
○辛酉升礼科左给事中钱亮兵科左给事中管见俱为都给事中工科给事中潘九龄户科给事中吴希孟俱户科原添注吏科右给事中丁堪填补刑科改户科左给事中曾烶于吏科
○壬戌 宪宗纯皇帝忌辰 景神殿行祭礼遣定国公徐延德祭 茂陵
○甲子升尚宝司少卿楚书为太仆寺少卿尚宝司司丞高澄为光禄寺少卿礼部仪制司郎中陈箎为尚宝司卿
○乙丑升福建按察司佥事陈逅为河南按察司副使
○改工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温仁和为礼部尚书掌詹事府事兼官如故
○丙寅诏给赵王厚煜修理始祖简王及曾祖悼王以上六坟工价银二万二千四百两有奇从王请也
○丁卯录大同业王沟及甘州张家庄斩获功升赏官军郝英等四十五人李泰等二十八人
○戊辰祭历代帝王命英国公张溶行礼
○升山西太原府知府张承祚为山东按察司副使湖广永州府通州知州应廷肓为福建按察司佥事
○选授行人吴从义席大宾余广任道充张辐知县朱廷臣为给事中从义吏科大宾户科爌兵科道充廷臣俱刑科辐南京兵科行人高崶何允魁萧祥跃张祐郑寅中书舍人包孝国子监学录彭世湖助教周伦知县冯彬杨逢春为试监察御史崶允魁俱浙江道祥曜道俱云南道祐山东道寅广西道世湖狭西道孝南京河南道逢春南京浙江道海南京湖广道
○庚午初 上钦定每岁季秋朔大宗伯朝服捧进次年大报等祀日册时大学士夏言为礼部尚书捧册次年九月朔礼部以 皇子生称贺于时言已入内阁仍捧摄之及是月朔复颁 明堂大享敕谕礼部尚书严嵩请仍以祀册命言摄俸 上曰俸册原定大宗伯何节以他事诿自今其令初捧官岁摄大宗伯上之以重厥事乃仍以言捧
大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十五
大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十六
嘉靖十七年九月辛未朔 上谕礼部曰朕为我国家之兴始 皇祖高皇帝也中定艰难则我 皇祖文皇帝也 二圣同创大业功德并焉宜称 祖号我 皇考献皇帝躬备大德是以延及朕身入嗣 祖位宜荐 宗称矧今 大享已成议奉 皇孝配将当举事之期先用荐上 鸿号尊 文皇帝庙号为 成祖谥曰 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以十一日行礼导 皇孝庙号为 睿宗谥曰 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俭敬文献皇帝同日异时行礼九日预告 郊庙 社稷二十一日恭举 大亨明堂之祀于奉天殿奉 皇考睿宗献皇帝配 上帝是日礼毕即诏示天下所有礼仪礼部会同翰林院恭议以闻敬哉
○都察院差御史曾守约周道监试武举<锍-釒>名以闻 上命自后文武举监试御史湏其题请旨毋得擅委
○癸酉
○遣逐安伯陈鏸祭风云雷雨岳镇海滨山川等神
○云南地震
○改太子少保南京工部尚书蒋瑶为工部尚书瑶<锍-釒>辞不允 诏吉府光化王载均禄米如初封例岁支二千石米钞中半兼支从王请也已而荣王祐枢分封四子惠安诸王各给禄米千石岁用不足亦以为请户部执奏 上不听命如光化王例给之自后郡王初封袭封者悉依 祖训给禄毋增减定制
○甲戌 孝恭章皇帝忌辰 景神殿行祭礼遣英国公张溶祭 景陵
○乙亥
○初礼部拟山 成祖 睿宗尊称各日行礼俱次日题 主及朔日颁敕谕同日上 尊称已复谕内阁及礼臣 成祖上册毕即诣 睿宗庙上册即题 主俱题 主毕就祭 二庙礼俱毕憩二三时即待祔 庙祭享礼嵩等议 二庙一时往复四次末复祫祭 太庙许举礼凡五次不惟 圣躬大劳且事体亦非便似应 成祖庙上册题 主举祭一并行礼乃诣 睿宗庙行礼如之庶节奏归一往来不扰而礼成于一日矣 上曰朕意王如此上册题 主非二事也于是礼部遵谕更议仪注以上一 九日 南郊奏告仪先期司设大次于外遗神路之东至早免朝 上帝服御奉天门锦衣卫脩随朝贺如常仪是日 车驾至 郊 上即大次易祭服诣 圜丘行奏告礼文官五品以上武官四品以上六科都给事中皇亲指挥以下照例具祭服先付南天门外候 驾陪拜同日寅时遣官各具祭服诣北郊 太庙 成祖庙 昭穆群庙 睿庙 社稷坛恭告行礼一十一日恭上 二圣册宝改题 神主祔庙仪初九日太常寺奏致斋三日初九日太常同光禄卿面奏省牲同日内侍官设册宝案四于奉天殿册东宝西设册宝彩舆四千丹墀内设香亭于册宝舆前教坊司设中和乐及大乐锦衣卫设卤簿大驾并举舆亭官校司设监及太常寺官设册宝案于 成祖庙 睿庙各神座前设 上拜位于 各庙殿内正中设具服御幄于 二庙戟门外左设香案于 成祖 睿宗各庙寝殿神龛前又设 神主案于正殿神座前设题 主案于东十一日早免朝鸣钟文武百官具朝服于金水桥南东西向席立文武陪祀官各具祭服于庙街门南北南序立 上兑服御华盖殿鸿胪寺官奏请行礼导驾官导 上出至奉天殿内侍官捧各册宝至于案鸿胪寺官举案由殿中门出导驾官导 上随行至丹陛下鸿胪寺堂上官各取册宝置于舆内锦衣卫官举舆 上乘板轿出奉天门降轿阝□至□车□右□信卫鼓吹如仪导驾官退册宝舆至金水桥南文武百官皆跪俱退毕兴随至庙街门退册宝舆入庙街门陪祀官皆跪过毕兴 上至 太庙门降辂册宝舆至 各庙太常寺堂上官四员各取册宝由中门入至 各庙神御前东西向立册东宝西陪祀官先赴 成祖庙丹墀内东西序立太常寺导引官导 上至 成祖庙左门由殿左门入 寝殿左门请 主出 正殿奉安讫典仪唱乐舞生就位执事官各司其事内赞就位 上就位典仪唱迎神奏乐导引官导 上至香案前司香官捧香跪进于 上左内赞奏跪 上跪奏进主奏上香 上三上香讫奏复位乐止内赞奏四拜传赞陪祀官同典仪唱上册宝奏乐 上至册宝案前内赞奏跪奏榗主奏进册宝捧册官以册跪进于 上右 上受册献讫仍授捧册官置于案捧宝官以宝跪近于 上左 上受宝献讫仍授捧宝官置于案奏宣册太常寺官取册跪于 上右宣讫置于案奏宣宝太常官取宝跪于 上左宣讫置于案奏出圭俯伏兴内赞奏复位乐止读告辞官捧告辞跪于 神主右内赞奏跪典仪唱读告辞讫内赞奏俯伏兴平身典仪唱改题 神主 上诣 神主前亲捧 主置于东案上 上复就拜位北向立内侍官洗出旧字别涂以粉中书官写题主官盥手西向立题 主题讫 上亲捧复置于座内赞奏跪 上跪太常寺卿跪于 上左奏诣 成祖文皇帝神灵上神主内赞奏俯伏兴 上击退就幄具祭服入内赞奏就位典仪唱奠帛行初献礼奏乐导引官导 上至 神御前奏搢圭奏献帛献讫奏献爵献讫奏出圭奏诣读祝位内赞奏跪赞读祝读祝官读讫奏俯伏兴平身传赞同奏复位乐止典仪唱行亚献礼奏乐仪同初献惟不读祝乐止典仪唱行终献礼奏乐仪同亚献乐止太常寺卿进立于殿东西向唱赐福胙光禄寺官捧福酒胙内赞奏跪奉搢圭光禄寺官捧福酒胙内赞奏跪搢圭光禄寺官以福酒跪近内赞奏饮福酒 上饮讫光禄寺官以福胙跪进内赞奏受福胙 上受讫奏出圭俯伏兴典仪唱彻馔奏乐执事官彻馔讫乐止太常寺卿诣 神御前跪奏礼毕请还宫乐作内赞奏四拜兴平身传赞同乐止典仪唱读祝官捧祝进帛官捧帛各诣燎位乐复作内奏赞礼毕乐止 上捧 主太常寺官捧册宝先行诣 寝殿奉安讫导引官导 上出至 太庙门东乘板轿诣 睿庙门外 上降轿至戟门外易冕服太常寺导引官导 上至 睿宗庙行礼如 成祖庙仪一同日未时祔享仪先期太常寺奏请命恭捧 太祖神主官一员恭献 睿宗帛爵官一员 群庙捧 主官七员文武官员照例陪祀太常寺设特醴于 太庙如时祫礼司设监官恭设 睿宗献皇帝神座衣冠于 孝宗敬皇帝位之次遣官请 太庙 群庙帝后主诣 太庙各安讫 上诣 睿庙请 主太常寺卿跪舆前奏请 睿宗献皇帝神主升舆太常寺卿诣 神御前跪奏礼毕请还宫乐作内赞奏四拜兴平身传赞同乐止典仪唱读祝官捧祝进帛官捧帛各诣燎位乐复作内奏赞礼毕乐止 上捧 主太常寺官捧册宝先行诣 寝殿奉安讫导引官导 上出至 太庙门东乘板轿诣 睿庙门外 上降轿至戟门外易冕服太常寺导引官导 上至 睿宗庙行礼如 成祖庙仪一同日未时祔享仪先期太常寺奏请命恭捧 太祖神主官一员恭献 睿宗帛爵官一员 群庙捧 主官七员文武官员照例陪祀太常寺设特醴于 太庙如时祫礼司设监官恭设 睿宗献皇帝神座衣冠于 孝宗敬皇帝位之次遣官请 太庙 群庙帝后主诣 太庙各安讫 上诣 睿庙请 主太常寺卿跪舆前奏请 睿宗献皇帝神主升舆上安 主舆内出圭至 太庙门东 上至舆前跪太常卿跪奏请 睿宗献皇帝神主降舆 主搢圭捧 主由中门入至 庙升典仪奏 睿宗献皇帝谒庙 上捧 主入内赞奏就位 上捧 主就位安 主于拜褥上内赞奏出圭 上出圭内赞奏五拜三叩头礼 上代拜奏搢圭 上捧 主朝上立太常卿唱赐座 上捧 主安于 神座上内赞奏出圭导引官导 上复位典仪唱乐舞生就位执事官各司其事唱迎 神奏乐导引官导 上至香案前司香官捧香跪进于 上左内赞奏跪 上跪奏搢圭奏上香三上香讫奏复位乐止内赞奏四拜兴平身传赞陪祀同典仪唱奠帛行初献礼奏乐导引官导 上至 太祖神立前奏搢圭奏献帛献讫奏献爵献讫奏出圭奏复位各庙捧 主官捧帛爵诣 各庙献讫奏诣读祝位内赞奏跪赞读祝读祝官读讫奏俯伏兴平身传赞同奏复位乐止典仪唱行亚献礼奏乐仪同初献惟不读祝乐止典仪唱行终献礼奏乐仪同亚献乐止太常寺卿进立西向唱赐福胙光禄寺官捧福酒胙内赞奏跪奏搢圭光禄寺官以福酒跪进内赞奏饮福酒 上饮讫光禄寺官以福胙跪进内赞奏受福胙 上受讫奏出圭俯伏兴典仪唱彻馔奏乐执事官彻馔讫乐止太常卿诣 神主前跪奏礼毕请还宫乐作内赞奏四拜兴平身传赞同乐止典仪唱读祝官捧祝进帛官捧帛各诣燎位乐复作内赞奏礼毕乐止 上捧 太祖主捧 主官捧 各庙主献 睿宗帛爵官捧 睿宗主各诣 庙奉安于 寝殿 上易祭服还宫大乐鼓吹振作一二十一日 大享仪十四日礼部率太常寺陈设如常仪十五日礼部率诸执事官恭诣奉天殿演礼十六日 上议牺牲所视牲锦衣卫备随朝贺如常仪由大明门正阳门西天旧路视毕还京次日以后太常寺具奏请命大臣轮视十七日 上御奉天门太常寺奏祭祀齐戒如常仪十八日 上诣 睿庙告请 皇考睿宗献皇帝配 帝行一献礼百官自本日为始致斋三日十九日 上御奉天门太常卿同光禄卿面奏省牲如常仪二十日免朝锦衣卫备法设板舆于左顺门 上常服乘舆至奉天门降舆由左门入礼部太常官导 上升奉天殿左升由殿左门入恭视 神位毕还斋宫是日司设监设幕次于奉天门左二十一日子时鸣钟 上出左顺门乘板舆至奉天左门降舆具祭服导引官导 上由左升升典仪唱乐舞生就位执事官各司其事 上至御拜位前内赞奏就位 上就位典仪唱迎 神奏乐内赞奏诣香案前奏跪搢圭 上跪搢圭司香官捧香跪进于 上左奏上香三上香讫奏出圭至 配帝前仪同奏复位乐止内赞奏四拜 上四拜平身传赞百官同典仪唱奠玉帛奏乐内赞奏诣 神御前奏搢圭捧玉帛官以玉帛跪进于 上右 上受玉帛奠讫奏出圭导至 配帝前仪同奏复位乐止典仪唱进俎奏乐斋郎舁馔至内赞奏诣 神御前奏搢圭进俎出圭导至 配帝至仪同奏复位乐止典仪唱行初献礼奏乐内赞奏诣 神御前司尊者举幕杯酒捧爵官受酒内赞奏搢圭捧官以爵跪进于 上右 上受爵奏献爵 上献讫奏出圭奏诣读祝位奏跪 上至读祝位跪传赞百官皆跪乐暂止内赞赞读祝官跪读讫乐复作内赞奏俯伏兴平身传赞百官同导至 配帝前奏搢圭捧爵官以爵跪于 上右 上受爵奏献爵 上献讫奏出圭奏复位乐止典仪唱行亚献礼奏乐仪同初献惟不读祝乐止典仪唱行终献礼奏乐仪同亚献乐止太常卿进立东向唱赐福胙内赞奏诣饮福位 上至饮酒位奏跪奏进圭光禄卿捧福酒跪于 上左内赞奏饮福酒 上饮讫光禄官捧福胙跪于 上左内赞奏受福胙 上受讫奏出圭俯伏兴平身奏复位 上复位内赞奏四拜 上四拜平身传赞百官同典仪唱彻馔奏乐执事官彻馔讫乐止典仪唱送 神奏乐内赞奏四拜 上四拜平身传赞百官同乐止典仪唱读祝官捧祝进帛官捧帛各诣燎位 上退拜位之东立典仪唱望燎奏乐半内赞奏福毕乐止导驾官导 上至幕次易常服还宫奏上诏俱如拟惟题 主更于十四日命大学士李时夏言题 主已复以劄谕礼官后殿题 主不用奏礼上香拜叩头毕至 神床前跪太常卿奏云谨请 皇祖成祖文皇帝 皇考睿宗献皇帝神灵上 神主降殿奉享出于前殿祭如常遂命武定侯郭勋代 太祖至纳 睿宗主并奠献成国公朱希忠英国公张溶京山侯崔元遂安伯陈鏸宣城伯卫錞大学士李时夏言顾鼎臣捧 群庙主
○南和伯方寿祥卒赐祭葬如例谥康顺
○戊寅
○以辽东频灾诏抚按官勘免屯粮如例
○以水灾免顺天保定河涧真定广平顺德大名永平等府属州县秋粮有差 命灵壁侯汤祐贤于团营伸威营坐营管操
○己卯
○以将举 大享礼 上祭告 南郊遣文武大臣郭勋朱希忠张溶李时夏言顾鼎臣崔元许赞谢诏徐延德卫錞祭告 北郊及 宗庙社稷
○罢百官重阳莭宴
○户部覆给事中樊深言地方灾伤必俟奏勘方议蠲赈缓不及事自今被灾地方宜令有司上状抚按且奏且核本部不必屡勘即为议处听将预备蓄积先发役闻不足则多方措置务在惠民钱粮当免者即行蠲免当徵者及时徵收其起运不足之数听将库银通融处补毋得专委灾伤致误国计从之
○辛巳 上奉册宝恭诣 皇祖文皇帝庙行上 尊号礼册文曰臣伏闻古先圣王有大功德者必有大名称是以见诸当时则盛大而莫及施诸后世则震耀而无穷然莭惠之谥虽表抚至公而述德之辞未足以尽实则为子孙臣庶永言孝思而弗可谖者岂容不崇荐 鸿号以丕扬大烈乎恭惟 皇祖文皇帝躬英圣之资抱神睿之略文章焕然而可述功烈巍乎以有成当眷顾维新之命遭艰难未造之家将周公东征之思而大定王室则所以成继述之孝者何其勤迁武王镐京之都而永建帝业则所以成创守之功者何其大表章六京垂万世礼乐明备教化大行有经天纬地之文 亲御六飞威振绝汉四裔君长咸奉职贡有戡乱除凶之武光践宝阼而二犯之治坐致太平晚付 皇储而寓几之勤不废总揽至于敬 天勤民右文重道亲贤远佞兼有君师之众善乃若懋赏轻刑畏灾重谷悯农优艾备有帝王之全德此则自载籍之传未有农坊骏业而可以加兹者也臣 忝以支童托承 大德比以恭建 特庙用图百世不迁兹者加上 尊号期于配 天罔极谨奉册宝上 尊谥曰 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 成祖伏惟 灵德在天顾歆庙祐鉴兹微悃临享徽称保我子孙亿万斯世谨言同日奉册宝恭 皇考献皇帝庙行上 尊号礼册文曰臣闻古训德莫显于基命孝莫大乎尊亲是故有圣人之德必膺天命之归惟天子之孝尤以尊亲为至洪惟我明开国百年业承八圣乃小子获奉 郊庙进陟 祖位匪我 皇考大德受命以敷锡眇躬曷克臻兹顾欲申罔极之恩实久郁追崇之典兹欲光于前闻垂之来载不有隆称显号其何以表至圣而昭眷命乎恭惟 皇考献皇帝睿明天纵恭俭性成荡荡难名道配乎帝尧之大乾乾不息德比于文王之纯学本圣传心契乎四书六经之旨国封南服化行于江沱汝汉之滨方 宪宗宾遐之后当 孝皇在祚之年迎餋一辞昭昭乎神明享其孝遗治一疏恢恢乎帝王同其情奉藩二十五年心罔不在王室而昭事上帝之心翼翼如有临阅世四十四载身罔敢自暇逸而学道爱人之志孜孜不少(惓)[(倦?)]乃若游情翰墨则精究古法非经训之辞弗书至于怡神宫庭即应接斯湏非圣贤之事弗语喜怒不迁赏罚必当有发而中节之和明照无私幽隐毕达有无所不通之睿摛辞电发焕然其有文章冥心天游廓乎其有容德诚可谓包众善而难名兼百行而备有者也臣 祇继遗庥茂承 余烈永惟 至恩大德无物可称是以恪稽典礼率吁群心谨奉册宝更上 尊谥曰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俭敬文献皇帝庙号 睿宗伏维 圣灵如在 皇鉴孔昭应显大于无疆与乾坤而同久永昌祚<彳胤-丿>攸宁万邦谨言是日 上即奉 皇考神主祔享 太庙礼成当饮福受胙冕旒(文)[(交)]结如虬龙焉 上以 皇天下鉴 祖考居歆作福瑞赋 奉 圣母章圣皇太后入居慈宁宫礼官请称贺 上以慈恙未安不许
○是日恭上 二圣册宝太常寺少卿徐可成不候宣册先奏俯伏光禄寺典簿张福进胙失误捧进奉御马奉张冲不先辞候福胙为礼官所劾夺光禄寺少卿彭黯俸两月高澄冯惠及寺丞窦一桂胡奎久一月徐可成免究张福下镇抚司问马奉等下法司问
○癸未 上谕内阁 大享神御位 配帝位 二圣内殿神位俱不宜过期湏十一日戌刻南宫制造十五日先奉安 神御位 配帝位于 玄极宝殿吉服祭之礼毕即诣 景神殿奉安 神御位 配帝位仪注翰林院撰祝文太常寺备脯醢酒果制帛香烛前一日太常设 神舆香案于重华殿同日太常寺同司设监官设 神案二香案二于 玄极宝殿设祭品如常仪司设等监设 上拜位读祝位于殿中是日质明遣官恭诣重华殿行上香一拜三叩头礼毕捧 上帝神位捧 睿宗献皇帝神位各奉安舆中讫锦衣卫官校举舆礼部太常寺堂上官随行至 玄极宝殿丹陛下遣官就 神舆中捧 神御位 配帝位各奉安讫 驾至遣官诣前跪奏 神位奉安讫礼部太常寺堂上官各二员遵 上由左门入殿左门典仪唱执事官各司其事内赞奏就位典仪唱迎 神内赞导 上诣香案前奏跪奏上香 上三上香讫奏复位奏四拜兴平身典仪唱奠帛行初献礼内赞导 上诣 上帝神位前奏奠讫奏献爵献讫奏请读祝位奏跪赞读祝读祝官跪读讫奏俯伏兴平身导 上诣 睿宗神位前仪同奏复位典仪唱行亚献终礼如前仪惟不读祝 上复位内赞奏四拜兴平身典仪唱读祝官捧祝进帛官捧帛各请燎位 上退拜位之东内赞奏礼毕 驾还宫一 景神殿奉安 二圣神位仪注翰林院撰祝文太常寺备脯醢酒果制帛香烛前一日太常寺设 神舆香案于重华殿同日礼部率太常寺备脯醢酒官恭设 神座香案于 景神殿设祭品如常仪 上拜位于后殿中是日礼部尚书恭诣重华殿行上香一拜三叩头礼毕太常官捧 成祖文皇帝神位 睿宗献皇帝神位各奉纳舆中讫锦衣卫官校舆举礼部太常寺堂上官随行至 景神殿丹陛下太常寺官就 神舆中出 成祖神位 睿宗神位各奉安讫 驾至礼部尚书诣前跪 神位奉安讫礼部太常寺堂上官各二员导 上由左门入殿左门典仪唱执事官各司其事内赞奏就位典仪唱迎 神内赞道 上诣香案前奏跪奏上香 上三上香讫奏复位奏二拜兴平身典仪唱奠帛行初献礼内赞导 上诣 成祖神位前奏奠帛奠讫奏献爵献讫导 上诣 睿宗神位前奏奠帛奠讫奏献爵献讫奏跪赞读祝读祝官读讫奏俯伏兴平身典仪唱行亚献终献礼如常仪惟不读祝内赞奏二拜兴平身典仪唱读祝官捧祝进帛官捧帛各诣燎位 上退拜位之东内赞奏礼毕 上还宫诏俱如拟命礼部尚书上香行礼太常寺官捧 神位 诏 大享礼增设从位八坛一大明二夜明三星辰四云雨风雷五 太社帝社六 太稷帝稷七天下司辰之神八天下司谷之神俱设于 奉天殿丹陛太常寺请用大臣分祭报出
○乙酉
○奉安 大享神御位 配帝位于 玄极宝殿奉安 成祖文皇帝 睿宗献皇帝神位于 景神殿
○户部言泾简王所遗永清县地土已清查顷亩请近以邻近五顷为护坟地百顷为坆所供奉香火之资余地八百二十九顷给王继妃魏氏为餋膳之资谷照例徵银角□羊部给领从之
○丙戌 上以大享亲诣 郊坛视牲 命希伯鏸大学士时尚书赞轮视
○丁亥
○更命举 大享礼于 玄极殿先是 上谕内阁大享预告 睿宗配 帝俱于 玄极宝殿至是太常寺言 睿宗位已设 玄极宝殿之傍十八日奏请似乎 神位相去咫尺不便行礼宜如大报祈谷礼于 睿宗庙奏请 上曰 上帝前奏请告即有 配帝在傍一体奠献即寓请配之意矣
○升南京都察院掌院事右都御史周用为南京工部尚书
○戊子
○日傍有五色云见
○太常寺言 玄极宝殿大享备用祈谷殿乐器而钟磬鼓架瑟琴皆长大陛上不能陈设请用春祈秋报乐器有旨 二配二坛暂设于台上爵盘玉行内监取用乐器列殿左右四间乐舞在陛上
○原任总督南京粮储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杭雄卒赐祭葬如例
○己丑
○兵部<锍-釒>请武科额数诏取六十五人
○庚寅
○霜降节先是礼臣 陵祀请 上曰俟 大享礼成朕当亲行是日谕内各臣于二十五日卯时诣 上陵行祭礼其日径至山不必宿沙河其示礼部具仪还京日至彼定之于是礼部具上仪注二十五日至 天寿山行宫二十七日 上具青袍祭 长陵命官分祭 六陵一应礼莭俱如常诏如拟
○○辛卯大享 上帝于 玄极宝殿奉 睿宗献皇帝配礼成 诏示天下诏曰朕惟 天眷我国奉 皇祖太祖高皇帝始肇于先 皇祖成祖文皇帝戢成于后 二帝之玄功盛烈高厚同马朕以支宗荷 天命简用缵宝位于兹已一十七载矣追绎我 文皇帝之功光 太祖泽荫后昆维我 皇考献皇躬备圣德庆延于朕辉前庇后载籍弗闻 文皇帝也宜有功而祖报焉 献皇帝也可有德而宗称焉庶几伸崇显尊[(亲)]之至意适因法古典明堂之举乃(籍)[(稽)]循严考配帝之经议命在廷百官会订至于三再师锡之我佥谓之同朕以九月九日躬祗奏于圜丘敢以大礼请命分诸命使(偏)[(遍)]奉朕诚各诣 方泽 宗庙 社稷以告越二日率群臣奉册宝崇尊 皇祖文皇帝庙号尊谥为 成祖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尊上 皇考献皇帝庙号尊谥为 睿宗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俭敬文献皇帝即日恭奉 皇考祔享于 太庙仍藏 主于原寝是月之二十一日大刚功行季秋明堂礼于大内 玄极宝殿祗享于 上帝奉我 皇考睿宗皇帝配神于戏肇 大享于初成罄(初)[(物)]与民胞之意奉 严亲而上配答生成罔极之恩禋配(祈)[(忻)]成庆同民物凡在堪舆之内闻诏宜悉钦哉
○壬辰 诏群臣勿行贺礼礼毕官以表闻并罢宴令光禄寺分给先是礼部以 大享礼成 上升殿百官表贺如 郊祀庆成仪 上曰大享初举宜钦 帝惠其赐宴群臣于谨身殿于是礼部具仪以请诏许之及是 上以(是)[(足)]疾不御殿命罢之
○命星昼见
○癸巳巡抚湖广右副都御史顾璘言 纯德山为 献皇寝陵重地遣官祭告有加而礼文未备定以称奉先主意请著为定式凡祭告 纯德山仪如 神烈 天寿二山 显陵如 长陵等陵无用浴仪以致烦渎礼部乃具图式以请 上命有司遵行永为遵照
○先是 上谕礼官以 成祖东西井二妃坟并 宪庙十三妃坟宜各立石碣表识又金山诸妃坟所之祭皆宜并之 天寿山各 陵寝设木位配祭金山坟祭罢免及是当举秋祭礼官以木位未成请暂以纸位标致有旨 列圣诸妃今次暂设几案从祭 陵殿诸坟所祭皆罢之所行司及是建立碣石
○甲午
○福建巡按御史李元阳劾原任右参政胡宗明当罢初宗明以不及议调吏部谓御史再谕宜禠职 上命查宗明历年考语俱最特令照旧调用
○乙未 上诣 山陵行秋祭礼命东宁伯焦栋刑部尚书杨志学居守京师日午 驾至沙河从官朝见如常仪昌平州官吏师生及公差官员行五拜三叩头礼是日至 天寿山 上谕大学士夏言明日未刻朕 长陵秋祭行礼 六陵分 命文武大臣溶希忠元瓒廷相仁和各行祭礼宜谨 恭章皇后等处着二十七日行二十七日卯时中行于 长陵祭告吉礼示所司如期备之
○丙申 上躬祭 长陵
○遣公张溶等分祭 各陵
○丁酉 上复诣 长陵以恭让 尊号更题陵碑告礼毕 驾即日还京师
○遣定国公徐延德祭 恭仁康定景皇帝陵寝京山侯崔元祭 恭让章皇后陵寝西宁侯宋良臣祭 孝洁皇后陵寝 哀忡太子坟所
大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