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通志列传选 - 第 19 页/共 29 页
沈瑜庆字爱苍,侯官人。父葆桢,自有传。瑜庆因营葆桢赐祠于省垣鸟石山,购许友涛园别墅,因自号涛园。少好大言,自命必封侯。读书专喜左氐传、檀弓、庾开府哀江南诸赋、杜诗、苏诗、吴梅村七言古诗,行坐背诵;余不屑措意。葆桢工时文,极望诸子得科第;为求师资,则必于鳌峰、凤池、正谊三书院屦考取前数名者选择之。而瑜庆留心当代掌故,翻阅一时曾、胡诸巨公奏议,学为章奏书牍,下笔动千百言;时文非其所嗜也。同治末年,葆桢以船政大臣视师台湾,命子弟每旬必作家书以觇言论。瑜庆方弱冠,畅言时事;并谓『中兴诸功臣类闇海国绩势,恐遗他日之悔。独郭侍郎嵩焘、丁巡抚日昌明达,喜言外事;方见排清议,可惜』!屦言葆桢,葆桢韪之,举二人自代。光绪元年,葆桢督两江,瑜庆随侍;饫闻前言、往行、军务、吏事及江南利弊,悉其大要。己卯,葆桢卒,瑜庆恩赏主事,入都谒选。
乙酉,中顺天乡举。丙戌,签分刑部。庚寅,以道员改官江南,委办水师学堂。辛巳,刘坤一督两江,委办宜昌盐局,往来鄂渚。时督部南皮张之洞、按察使新宁陈宝箴皆好士,名流毕集,时与文酒之会。甲午,日本构衅,之洞移督两江,檄随节;详询江南应兴应革诸务,条陈甚寀。总督署文案兼筹防局营务处,时南北征调饷械,文书旁午、延接诸将领僚属,昕夕不遑。海军既熸,领舰者率南奔;瑜庆以皆葆桢旧人,言之洞分别留置,使自效。后庚子之变,言于坤一者亦如之;用稍收余烬,保聚于南纪。方联军之入京也,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倡东南互保之约,瑜庆奔走,参与其议。辛丑秋,补淮扬海兵备道,办学堂、兴市政、设农事试验场、修马路以达板浦;护理漕督,兼淮安关监督。癸卯,升湖南按察使。未到任,授顺天府尹。奏请修京城道路,并厘定度量衡制度。时日、俄构衅,京师浩穰,一切督奸倚步军统领应故事;瑜庆自请募骑步编队各一营督捕治,近畿盗贼敛迹。简山西按蔡使,未到任,调广东。丙午,升江西布政使。丁未,护理巡抚。两江督端方以赈务为名,欲提赣藩及关粮库款,据例驳之。赣州有戕教士毁堂之狱,江督欲移军剿办;瑜庆急奏止,极陈不烦用兵状。廷旨责成议结,遂无事。按察使瑞澄欲提案在沪议结、新任巡抚冯汝骙欲提库款办贡品,瑜庆均峻拒之。于是比而嗾言官中伤之,遂罢去。入都数月,乃简贵州布政使,调河南,升贵州巡抚。辛亥革命军起,引疾归。侨居上海;憔悴,皤然遽成一老。一时海内遗老多羁于沪,瑜庆朝夕过从,恃以遣曰;而侘傺哀歌不能自解,敝车赢马竟日忘返。饥饱不时、寒暖失节,如是者七年。以戊午九月,冑病不食数日卒,年六十一;清少帝予谥「敬裕」。
晚喜为诗,丙申榷盐皖岸及正阳关,与同里陈县令书女夫林京卿旭日课一诗,不数月成正阳集一巨册;后并涛园集(子成鹄撰行述、陈三立撰墓志、石遗室文集)。
陈季同
陈季同字敬如,侯官人。少孤,读书目数行下?同治间,肄业于船政前学堂,习法国语言文字。历经甄别,皆冠其曹,拔充办公所翻译。时举人王葆辰为所中文案,一日,论汉书某事,忘其文;季同曰:『出某传』,能背诵之。癸酉,朝议拟派使驻西洋各国,然不知崖略,须先遣人往探,令船政大臣沈葆桢举其人;众皆燀风涛,季同独请行,遂保以都司,偕洋员日尔格游历英、法、德、奥四国,与彼都人士周旋晋接,悉合窾窍。明年归,着有西行日记四卷;升参将,并加副将衔。
光绪乙亥,政府派李凤苞出洋,肄业局监督以季同为舌人,带领驾驶学生刘步蟾、林泰曾、制造学生魏瀚、陈兆翱等同往。季同自兼习英、德、罗马、腊丁各种文字,尤精熟于法国政治并拿布仑律;虽其国之律师学士号称老宿者莫能难。已而凤苞任驻德、法使者,季同为翻译官;升副将,加总兵衔。船政又派出洋学生二十余人,季同仍兼出洋局翻译。旋升驻德、驻法参赞,代理驻法公使兼比、奥、丹、荷四国参赞。以法文译中国礼教并聊斋志异等书刊于巴黎,西国文学之士无不折服。朝廷属有交涉疑难事,皆饬使者委令办理,无不得当。凡购船舰、炮械,亦皆由季同折验而后运归。甲申中法之役将启衅,饬季同由德之法,与议分越南地,以红河为界;事将成,曾袭侯纪泽闻而争焉。遂启战,并红河北岸数百里之地亦不可得。
旧例出使三年,恒得一过班保举。季同由副将而总高而提督,巳奉旨依议;忽兵部有书索巨,弗与,遂创非战功不得保总兵、提督例,仍为副将。季同尝默计当时各省所借外债,为数甚巨,息约六七厘、八九厘不等;若合借一家,年可减息银数百万金。条陈于李鸿章,鸿章韪其说。适醇亲王奕譞当国,鸿章以此告之,拟移此款创卢汉铁路,令季同成其议;往返奥、比,与其富商订明息四厘,每百实收九八五。盖西人借款,两家中润五分均分;若脂膏不润,则国家收数较多。草约成,奕譞薨,事遂中止。薛福成奉使英、法,有庆常者窥季同位,以飞语陷之,谓于此项借款有利。薛心动,讽季同;答言:『此事即成,我亦无利,况未成乎?乃请告归。薛意未巳,电闽督拘之,季同弟寿彭入都营救。总署诘薛,薛于九月摭季同无关紧要事劾之;令北洋讯问,事皆虚枉。明年得白复官,留北洋办理洋务。及秋,永定河洪水崩北岸,京畿震恐;以寿彭习水学建筑法,北洋檄季同兄弟测绘水势。议于卢沟桥筑坝减水,一枝通大清河;甲午夏,告成。
七月,中东事起,季同进高丽地图,请守平壤险要之地;因循弗果行。八月,战事急,檄季同督粮糈赴辽,势巳不支。乙未春,台湾巡抚唐景崧请季同往署台湾布攻使,拟以民政独立,遥奉正朔拒敌人。谋初定,唐无坚守志,遽遁;季同率驾时、斯美等四轮船赴两江呈缴。侨居上海,以文酒自娱。西人有词狱,领事不能决,咸取质焉;为发一言或书数语与之、谳无不定。其精于西律之验如此。西人梯航之来吾国者,莫不交口称季同。尝游黔、游蜀、游齐鲁,登泰岱、谒孔陵。适李鸿章治河在鲁,留勷助。季同着治河刍议,言改堤束水刷沙之法甚详,并谓治水须从源起。鸿章以之入告,因费巨,格不行。
庚子拳匪起京、津各,国纷电调兵。季同曰:『事急矣!为今计,南方数省建议中立,先免兵祸;隐以余力助北方,庶几有济』。着为条陈,由道员沈瑜庆上诸两江总督刘坤一与鄂、粤两督合议,东南互保之约遂成。既而两宫西遁,沪上绅商议仿红十字会例救济京、津被难者;而中国之船不得入战地,众咸束手。季同曰:『我在,则行可无事』。为发电告驻京各公使及主兵之酋;西人闻季同名,皆遵约束。于是季同率救济轮船悬龙旗,直入大沽,两岸洋兵欢呼雷动,而中国避难士民麇集求援。盖南北隔绝音问,巳数月矣,至是而苏。留月余,为部署一切而返。
季同善文墨,下笔不能自休。而击射枪炮尤精稳,兼能驰骋。距马丈许,一跃即登其背;以枪击空中飞鸟,无不中。在泰西十九年,凡各国君长大搜时,咸延往较阅;又时偕其将校会猎,所获较多。闲居久,郁郁不乐,遂寄意于醇酒妇人。初娶刘氏,早卒。在法国时娶法女赖氏,无出。有女博士菂爽慕季同才,随至中国,生一子;取给奢,季同不能应,竟率子去。复纳妓李氏姊妹二人为妾。乙已,季同卒于金陵,时主官报、翻译两局也;年五十有四。每当译书时,目视西书、手挥汉文,顷刻数纸。客至,皆延入坐,各操方言,一一答不误。所著法国书数种外,有三乘槎客诗文集十卷、卢沟吟一卷、黔游集一卷。生平不问家人生产,所得随手辄尽。少李氏遗腹生一子,日璋(沈瑜庆撰事略)。
--以上录自「福建列传」卷三十九。
福建通志列传选卷六
王凤来
陈文海
林谦光
施德馨
黄式度
傅为霖
何朝炳
王璋
刘琦龄
陈芳濂
李倪昱
朱升允
陈日来
张有泌
石国任
张锦
黄继伯
郭文鋕(兄廷筠)
许懿善(子德树)
童浚德
史诚
揭皇谟
林国炫
朱廷鸿(子阳、孙泗)
庄元
陈九龄
陈鹏南(子思敬)
陈元恕
翁怀清
谢金銮
杨大宾
郑兼才
沈廷枫
何轩年
曾光斗
黄汝铭
陈第(子祖念)
李光坡(从弟光墺、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