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耆献类征选编 - 第 2 页/共 35 页

是年二月,廷佐因巡阅江海,密陈海防机宜;言『「海贼」郑成功拥众屯聚海岛,将侵犯江南;而江省各汛兵数无多,且水师舟楫未备,请调发邻省劲兵防御』!疏下部议;以邻省亦需兵防守,寝其事。五月,「海贼」陷镇江,袭据瓜洲,遂犯江宁;时城中守御单弱。会副都统噶楚哈等从贵州凯旋,率兵沿江而下;廷佐与驻防总管喀喀木邀入城,共议击贼,挫其前锋,获舟二十余、伪印二。贼首郑成功旋率贼众偪城,联营八十有三,贼艘蔽江分截要路。廷佐与喀喀木等昼夜坚守,檄调各路步骑及水师俱至,同诸将定计,以满洲兵御击贼营,而令绿旗兵从仪凤、钟阜二门出战,擒伪总统余新及伪总兵二。次日,廷佐居守,议以提督管效忠、总兵梁化凤等分水陆进击,大败贼众,擒伪提督甘辉、伪总兵张禄、郭良玉,焚毁贼艘五百余;贼之在镇江、瓜洲者皆遁入海。捷闻,得旨嘉奖,下部议叙。寻兵部请议前此失陷所属城邑罪;上以廷佐于失陷后能固守江宁、击败逆贼,命免议,只停叙功。嗣复以失纠巡按王秉衡劣蹟,部议降调;得旨宽免。   十八年,圣祖仁皇帝即位,分江南、江西总督为二;以廷佐任江南总督。康熙四年,复旧制;廷佐仍兼督江西。七年十一月,以疾解任。先是,致仕大学士金之俊家居,得匿名书于门,诋其在朝居显秩,曾降流贼李自成;之俊以诉廷佐,令有司穷治之。旋以书有悖逆语,疏闻;上以廷佐穷治匿名书帖,将株连无辜,并谕责之俊违例妄诉,俱下部察议。八年正月,命削之俊加衔;廷佐于病痊起用日,镌二级。   十三年,逆藩耿精忠反,福建总督范承谟遇害;上授廷佐为福建总督。廷佐受命,即奏言『臣孙虽为精忠胞弟之婿,然臣誓不与逆贼俱生;愿力疾前驱,歼除叛寇」。上嘉之;赐鞍马、甲胄以宠其行。时福建俱陷贼,廷佐至浙江,随康亲王杰书驻金华。   十五年六月,卒;赐祭葬如「典礼」,祀江南、江西「名宦」。   ——右「国史馆本传」。   --录自「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一百五十一(「疆臣」三)。   于时跃   于时跃,广宁人;隶正白旗汉军。顺治二年,以生员授合肥令。寻迁怀庆府知府。四年,擢分守河南道。值灵宝、卢氏二县土贼刘芳、张进泽、张三桂等啸聚剽掠,时跃同副将寇徽音、游击孔国养等入山搜剿,连破贼寨,馘其渠,余党尽平。七年,迁陕西按察使。九年,擢山西布政使。寻以陕西蓝田县知县杨行健为巡按高尔位劾罢,时跃坐荐举失当,部议降二级。经略洪承畴荐其才,得旨:『赴军前效用』。十一年,又以承畴请,补湖广驿盐道。   十二年正月,超擢广西巡抚。时流贼张献忠余党孙可望、李定国等降附明桂王朱由榔,据贵州、云南;十二月,明裔朱盛浓偕其弟盛添聚众富川,句连土贼王心、蒋干相等及猺獞肆行劫掠。时跃会提督线国安、总兵全节等进剿,阵擒盛浓、盛添,斩贼无算;贼寨悉平。十三年,伪义宁伯龙韬踞柳州,结可望为寇;时跃密移提督线国安、定南王护卫李茹春与投诚总兵温和珍等会剿,阵斩韬;追逐三十余里,贼溃遁。十四年冬,可望与定国相攻不胜,率所部来降。定国降朱由榔,窜入云南;诏大兵由湖南、四川、广西三路分进。时跃疏言:『广西大兵由柳州、庆远进发,则宾州偪近南宁、太平,宜设重兵防守;而柳州亦宜屯兵以策应』。疏下所司议行。时朱由榔之伪公侯等尚拥众寇掠,郁林则李胜、李乔华,怀集则何奎豹、李盛功,富川、贺县则马宝、梁忠,南宁、太平则贺凡仪、曹友并踞险为窠,侵犯城邑;僮贼罗法达、廖仁伦等复掠临桂、永福、荔蒲、修仁等县。时跃亲督将弁剿抚,所陷城邑次第克复。十七年,叙功,加都察院副都御史。十八年,擢广西总督。伪德阳王朱至浚窜入安南,时跃遣守备袁文举、夏仲英至安南招抚;至浚率众投诚。叙功,加时跃右都御史。   康熙二年十月,卒于官;赐祭葬如例,祀广西名宦祠。   ——右「国史馆本传」。   --录自「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一百五十一(「疆臣三」)。   蒋国柱   蒋国柱,汉军镶白旗人。父筌,官佐领。国柱初充官学生;世祖章皇帝顺治四年,授都察院启心郎。十一年二月,迁佥都御史。十月,擢工部右侍郎。十三年六月,调户部左侍郎。十月,命提督操江兼安徽巡抚。十五年八月,部议国柱任工部时监造干清宫工程不固,应革职;得旨:『追夺赏赉,从宽留任』。九月,以漕额全完,又捐赈宁国太平水灾贫民,加兵部尚书。   十六年二月,疏言:『海贼郑成功谋犯内地,臣膺操江重任,未敢刻忘戒备。如下江南岸圌山营、北岸三江营偪近海洋,洲港错杂;上之瓜洲、京口,人烟辐辏。漕粮数百万;由兹北上。海逆眈眈思逞,匪伊朝夕;臣数次巡视,凡烟墩、炮台、木楼,悉修整以资侦守。抽调操、抚两标官兵,随带战马、船只设防于瓜洲等处溢口,分班巡檄圌山、三江之界。谭家洲以北,则列巨缆横江;洲以南,则置木簰截留。谨以布置机宜及长江险要形势绘图陈奏』。得旨:『图留览;下部知之』。三月,调江宁巡抚。先是,正月,国柱疏劾按察使卢慎言贪虐在巡抚卫贞元纠参之后,奉旨回奏,以「司道未揭、百姓未控」申辩。下部察议:始即徇隐、后复巧言支饰,应草职;得旨留任。六月,国柱自江宁之苏州,抵镇江;「海贼」已陷瓜洲,国柱与提督管效忠率兵沿江堵御。贼众登岸,官军迎战失利,退回江宁;副将高谦等以镇江城降贼,国柱退驻常州,檄调崇明总兵梁化凤率兵四千赴援。七月,国柱进军丹阳,梁化凤趋江宁。会满、汉兵击贼溃遁,国柱即率标兵驰至镇江;遇贼,击败之。城中贼纵火乘船遁,遂复镇江。郑成功引贼船二十余将袭崇明,国柱遣游击刘国玉等趋崇明守御,檄梁化凤还镇。八月,疏言:『自江宁大捷之后,料贼必犯崇明,急令镇臣旋师;未渡而贼■〈舟宗〉大至。臣亲至七了海口,相度形势,海面辽阔,距崇邑二十余里,遥见施翘河等处贼■〈舟宗〉密布;即发各营兵船出口,拒贼于白茆。翌日,郑成功亲统大■〈舟宗〉二十余齐至崇明,上抵平洋沙、下至排沙,衔尾停泊;别遣兵数万登陆,竖木寨、云梯,用炮攻城。游击刘国玉等奋勇堵御,连败贼众;大军出七了口,贼乃南遁,获大炮、器械、船只、木寨无算』。得旨:『下部察叙』。十七年三月,论失陷镇江罪,应斩;诏从宽革职,籍没。十八年四月,国柱以镇江失守后即檄梁化凤军援江宁及崇明败贼事,列疏自陈;圣祖仁皇帝谕曰:『蒋国柱失陷地方在先,其后有效力立功之处,酌量官职补用』。九月,补右通政。十月,迁秘书院学士。   寻授山东巡抚。康熙元年,疏言:『登文两营岁需兵饷十五万有奇,坐派登州府属就近支领。自遭于七变乱以来,征输难继。请动藩库银五万两解运支应,俟催征补还』。下部议行。二年三月,疏报文量清出乐安、寿光等各州县欺隐迷失及混入民地之灶地共一千四百十一顷有奇,有自前明以来编入民粮者、有因人口俱绝报作迷失者;应撤出归灶。其民地缺额粮银,请于荒芜民地内劝谕开垦,补足完课』。从之,五月,丁忧回旗。六月,议叙国柱在山东察解逃入九百余名,加工部尚书,晋阶正一品。   三年六月,授浙江巡抚。四年三月,疏言:『杭州地狭民稠,无尺土不输将国课;驻防满兵樵采,未免病民。请于额饷之外,加给柴价银两』。部议:『各省满兵饷有定额,无支给柴薪之例。其兵丁樵柴,恐损民间桑树,令将军禁止』。五年三月,疏言:『浙江宁、台、温三府,频经海寇自顺治十八年间迁沿海居民于内地,树桩为界以杜通海之奸,而患始息。其界外丁田钱粮,已于康熙元年题准蠲除。界内荒田,招垦九万余亩;尚有水冲沙压一十六万二千一百余亩旧课未除,莫敢承佃:此界内土田之无征也。界外虽经蠲除,尚有匠班、渔户等课不入丁田,失于开报。今海禁既严,片板不许下海,匠户、渔户逃亡,税课叠欠:此界外田土之失报也。今勘丈属实,合界内、界外,请蠲银一万五千八百余两、米二千二百余石以苏民困;仍将界内田地设法招垦,俟三年成熟起科』。又,请捐仙居、临海二县续报荒田无微银五千四百余两。又奏:『台、温等六卫所及归并县征之金乡、海门等四卫屯粮蠲除军兴时加增银数,照旧额征输;内有积欠金乡改入平阳界外屯田无征银三百二十余两,并请捐免』。俱下部议,从之。四月,疏言:『处州一郡僻处万山之中,叠石为田,水旱易困。前明即遭寇虐,至顺治十五、六年始尽减除丁户凋零,岁税缺额。统计丽水等九县荒田三十九万五千三百余亩、荒地五千八百余亩,每岁无征银三万二千余两、无征米二千四百余石,积下未完正项钱粮十余万两。自顺治十六年以来,县官因钱粮被参降革与忧郁身亡、愤激自经者,计三十余员;催科计拙,官民交困。请全行蠲免逋欠荒额,责令道、府、县招垦,照例起科』。得旨:『丽水等九县田土荒芜,钱粮叠欠,经征县官被参降革、亡故至三十余员,巡抚以下官平日所司何事?着明白回奏』。于是前任巡抚朱昌祚、总督赵廷臣皆奏言:『向以处州田荒赋欠,屡檄清查实荒田亩确数,实因处属田段零星,崖榖溪涧按弓积步,未易科算。且数年间印官缘逋赋降革、死亡者多,册报不齐,未经题请。今丈量确实,应如国柱奏捐免』。并下部议行。六年九月,自陈求罢。下部议:『国柱莅任以来,于地方事务颇有勤劳』;诏照旧供职。七年正月,疏言:『部议裁守、巡各道一百八员,以为节省裕饷之计。浙省九道,尽在裁汰之中;所留四十员,内有福建、广东巡海道各一,江南淮海道一,山东登莱道一。盖因封疆重务,惟防海为急。浙省宁、台、温三府尤为海洋冲要之区,有招抚投诚、安插流移诸务。请设宁台温巡海一道,驻扎台州』。下部议,从之。八月,浙东被水,国柱由台、温至处州、绍兴履勘,请分别捐免各县银五千七百余两,并临海、天台二县冲没田亩全除额赋。下部议如所请。   十二月,卒于官;赐祭葬如例。   ——右「国史馆本传」。   --录自「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一百五十二(「疆臣」四)。   白登明   白林九,名登明;辽东盖平人,隶汉军镶白旗。顺治二年贡生,授河南柘城令。禽诸盗渠,按以法;设条教,劝民耕读。   考最,迁知江南太仓州;厘赋税、除耗羡,雪诸冤狱。时海壖民居因乱荡析,林九召民开垦,复成聚落。十年,「海寇」犯刘河堡,阑入内地;林九备御甚力,寇遁。十六年夏,「海寇」破镇江、犯江宁;败走,急攻崇明,火炮声三昼夜不绝。巡抚蒋国柱治兵策应,欲先遣一人往以师期告,莫敢前;林九乃驾一艘夜半渡,经城入。众知援兵将至,守益力;寇遂遁。州有刘河久塞,林九按刘河北支有朱泾者,宋范文正新塘遗蹟在焉;请于院司,开凿五十里。巡按李森先知其能,令开大刘河六十里,复故道。于是震泽东北诸水并得入海,居民赖之。崇明民田,旧有加征芦课银一万三千余两;力请于院司以免。有大吏按州,索贿;弗予。先是,寇棘时,需饷无出,以云南协饷应之;卒为大吏所纠,落职。州人列治状上院司,乞为申请,弗得;遂立祠生祀之。坐废二十余年。   会台湾用兵,许入赀赎诖误。福建总督姚启圣、巡抚吴兴祚素知林九,代为入赀,复任高邮州。值湖决,筑清水堤;林九设法授食,禁吏胥克减,役人踊跃。堤成,命曰「永安」。岁荒,请蠲赈,劝富民分食。明年,复大水,再请蠲赈;溺者拯之,病者拊之。   以劳,卒官。高邮人醵金以敛,哭声震野;太仓人闻,亦巷哭,设祭于生祠。康熙二十六年,入名宦祠。其乡镇诸民,各肖像立私祠凡四处。   ——右「述(?)」,彭绍升撰。   ——录自「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二百十五(「守令」一)。   鄂罗塞臣   鄂罗塞臣,满洲正蓝旗人;姓郭络罗氏,额驸达尔汉长子也。天聪元年,从其父征明锦州,有斩获。寻任护军参领。三年,从征明燕京,同护军统领哈宁阿破明巡抚袁崇焕营;太宗文皇帝嘉其善战,授骑都尉世职。四年,署都统事,随贝勒阿巴泰等镇守永平;因取粮,遇明兵自开平卫迎战,击败之。五年,从征明,围大凌河城;连败城中出战兵。八年,随贝勒萨哈廉略明山西边境,与崞县兵遇,鄂罗塞臣从第三队先众击敌,斩四人,获其马。累功,晋二等轻车都尉。崇德元年,从征朝鲜,与副都统萨穆什喀等败其援兵。二年,列议政大臣。三年十月,随豫亲王多铎征明宁远、锦州,有擒斩谍卒功。十一月,豫亲王至中后所,将往会郑亲王济哈尔朗军,为明总兵祖大寿所袭,参领温克等及随征土默特部兵先奔;鄂罗塞臣同护军统领哈宁阿等且战且退,士卒有死伤者。论罪,罚赎、革世职。六年三月,随征明,围锦州;以听从睿亲王多尔衮等私遣兵丁归家及离城远驻,坐罚锾。六月,复随郑亲王围锦州,歼其樵采者九人;连败明总督洪承畴松山援兵。是时,祖大寿据锦州,突纠步兵出城来犯我镶黄旗营,我左翼三旗骑兵多避敌;鄂罗塞臣同参领阿桑喜率护军直前奋击,敌挫衄乃遁。肃亲王豪格欲袒庇三旗之未战者,睿亲王附和之;皆使人谓鄂罗塞臣曰:『尔所败明兵,勿言皆尔护军力,亦勿言战时未见骑兵也』!于是功罪概勿论。明年事闻,上命罚睿亲王白金五百、肃亲王白金千两予鄂罗塞臣以旌之;复授二等轻车都尉世职,擢任副都统。八年,同参政巴都礼等征黑龙江,克之;抚定其地。顺治元年,凯旋;世祖章皇帝遣侍郎明安达礼往迎宴劳,以所获户口分隶八旗。   二年,随大军击流贼李自成师。抵潼关,贼婴城固守;鄂罗塞臣奋勇先登,杀贼无算。五年正月,命统兵驻守沧州。十二月,复率兵从英亲王阿济格军前协剿叛镇姜镶。六年,以叙录世效劳绩旧臣,晋一等轻车都尉。诏以鄂罗塞臣为和硕公主子;予特恩,晋爵三等男,世袭罔替。是岁七月,擢正蓝旗蒙古都统;寻兼任刑部侍郎。两遇恩诏,晋二等子。七年,坐谳狱徇情,罢侍郎任。明年,授都察院左都御史。寻解任,专管都统事。十三年,以疾乞休;不允。   十六年,同安南将军明安达礼率兵驻防荆州。会「海贼」郑成功犯江宁,鄂罗塞臣同明安达礼等赴援;战于扬子江中,「海贼」败窜。十七年还京,仍任都统。   康熙三年,卒;赠太子太保,赐祭葬,諡「果敏」。子鄂忒浑袭。   ——右「国史馆本传」。   ——录自「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二百六十三(「将帅」三)。   索浑   索浑,满洲镶白旗人;姓瓜尔佳氏。初事太宗文皇帝,以佐领兼前锋参领。崇德三年,同参领沙尔虎达等率兵五十人往侦明义州,擒八人归。四年,上亲征明锦州,命索浑分兵略杏山,获牲畜无算。寻以所部兵在松山遇敌退缩,被夺弓矢、櫜鞬;索浑坐约束不严,命逮系。寻释之。五年,随睿亲王多尔衮围锦州;遇敌兵于松山,奋力迎战,多斩获。六年,复从上亲征锦州;败明马步军于松山,斩二十九人。明兵自松山宵遁,追至海岸,俘斩甚众。旋遇明杏山骑兵,复同参领席特库等击败之,追斩百余人。时蒙古兵有降明者,立寨山巅;索浑同参领瑚里布进攻,尽歼其众。七年,随贝勒阿巴泰征明蓟州,败明总督范志完兵;复与都统武赖败敌于三河,敌援兵踵至,索浑同都统巴哈纳奋力击,敌遂溃走。八年,随郑亲王济尔哈朗征宁远,有骑兵千余迎拒;索浑率前锋力战却敌。既而敌军扰我牧群,复击却之;擒二人。叙功,授云骑尉世职。   世祖章皇帝顺治元年,大兵入山海关,讨流贼李自成;索浑击败伪总兵唐通于一片石。复随豫亲王多铎追剿自成,师至陕州,分兵先驱;伪将军张有曾纠贼骑二百余屯踞灵宝城外,索浑率二十人乘夜袭击,获马四十匹。二年,叙入关功,晋世职为骑都尉兼一云骑尉。嗣遇恩诏,晋一等轻车都尉。   六年七月,擢护军统领。十月,随征西大将军巽亲王满达海征叛镇姜镶余党。索浑率兵往围平遥,伪知县已先率兵民遁走,复纠贼五百人回取储糗;我军夺门入,尽歼之。七年,任吏部侍郎。八年,改授镶白旗副都统。十五年,擢本旗都统。   十六年,同内大臣达素征「海贼」郑成功于福建。明年,剿贼厦门;官军不习水战,失利。   康熙元年,论罢任,削世职。寻卒。   ——右「国史馆本传」。   --录自「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二百六十七(「将帅」七)。   喀喀木   喀喀木,满洲镶黄旗人;姓萨哈尔察氏。先世居乌喇部。父塘阿礼,当太祖高皇帝时,率百人来归;授佐领,使辖之。从征辽东有功,予三等轻车都尉世职。后从征瓦尔喀,为熊伤而卒;喀喀木袭职。太宗文皇帝崇德三年,授吏部理事官。五年,随承政索海征虎尔哈部;敌据栅拒战,喀喀木率众攻破其栅,击斩二百人,生擒索伦兵一百三十人以归。七年,随征明松山;以本旗将领失律未察举,降世职为骑都尉。八年二月,擢吏部参政。   世祖章皇帝顺治元年,署副都统。随大军入山海关,督后队兵击败流贼李自成;叙功加一云骑尉。时改参政曰侍郎,喀喀木仍任吏部。四年,考满,复三等轻车都尉世职。寻奉命率兵征郧阳。先是,大兵定湖广,明郧阳总兵王光恩迎降,即以原官留镇。至是,以罪逮系,其弟王光泰遂叛,纠众踞郧阳,自称明镇武伯,联结叛贼贺珍、武大定等为应援;提督孙定辽战殁,贼势猖獗。喀喀木自河南进征,将薄郧阳,光泰乃遁;喀喀木偕副将王平率兵渡河追剿至房县,斩级千余。光泰及伪总兵李世英等窜四川,喀喀木还驻郧阳。五年春,总督罗绣锦以叛镇金声桓自江西窥湖广,请留喀喀木驻防荆州。六年,还京。七年,兼任镶黄旗副都统。三遇恩诏,晋爵三等男。初,鄂尔多斯部扎穆素、多尔济屯牧神木边外,害我使臣叛逃;既而扎穆素悔罪来归,多尔济窜匿贺兰山,屡犯边界,肆劫掠。八年九月,喀喀木奉命同都统噶达浑等率兵讨之。九年正月,自宁夏出水驿口;至贺兰山后,分兵搜剿,斩多尔济及其弟二人,并部众悉歼之,俘幼弱及妇女以归,获马驼各数百、牛千余、羊万余。   是年五月,授镇守江宁总管。十年,命为靖南将军,剿广东贼寇。时流贼张献忠余党李定国自广西掠广东,潮州总兵郝尚久应之,踞城以叛。喀喀木至广州,同靖南王耿继茂进征潮州,攻围逾月,以云梯兵克城;尚久投井死,潮州及附近州、县悉平;乃还驻江宁。   十六年六月,「海贼」郑成功陷镇江,袭踞瓜洲,遂犯江宁;喀喀木与总督郎廷佐、提督管效忠协谋御击,檄调苏松总兵梁化凤等赴援。会贵州凯旋之副都统噶褚哈玛尔赛率兵由长江而东,亦使人邀之驻守;喀喀木与密议曰:『贼势盛,宜乘其未集,先击之』。简兵逆击贼众之先至者;贼败却,获舟二十余。七月,成功悉众薄城,连营八十有三,贼艘蔽江;喀喀木与文武官昼夜防守,俟援兵;既议悉以绿旗兵先击贼营于仪凤、钟阜门外,梁化凤出仪凤、管效忠出钟阜夹攻截击,歼贼甚众,阵擒伪总统余新及伪总兵二,贼气夺。次日,喀喀木同噶褚哈玛尔赛率兵出神策门,见贼踞山列阵,乃先分兵左右仰攻,而自率精锐捣其中坚;阵擒伪提督甘辉及伪总兵数人,斩馘无算。成功收溃众乘船遁,我水师复截击之,淹毙过半,焚其船五百余;又分水路追剿,贼之在镇江、瓜洲者皆遁。捷闻,下部优叙。寻兵部请议前此失陷镇江、瓜洲罪,上念其固守江宁,功可抵罪;予免议。   圣祖仁皇帝康熙元年,改江宁总管为将军,仍以喀喀木任之。七年八月,卒;以其子喇扬阿袭一等轻车都尉兼一云骑尉。   ——右「国史馆本传」。   ——录自「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二百六十八(「将帅」八)。   梁化凤   梁化凤,陕西长安人。顺治三年武进士;四年,授山西高山卫守备。   五年,大同总兵姜镶叛,化凤从英亲王阿济格攻克阳和城,贼将郭二用就擒;叙功,升大同掌印都司。时大同左卫、浑源、太原、汾、泽诸郡邑贼众蜂起;六年,化凤破大同北窑沟,生擒贼将李义、张豹。二月,攻浑源州,克三堡、破贾庄城,擒贼帅王平;进攻左卫,下之。论功,加都督佥事,以副将推用。五月,攻太原,贼悉众殊死战;化凤身被重创,督攻益力,执其伪巡抚姜建勳。六月,攻汾州,进薄孝义县;穴地置火药,药发城圮,拔其北关。贼帅沈海袭大营,化凤破走之;遂下曹家、记古、善信诸寨堡,介休、平遥、祁县望风悉降。十月,攻太原、延安,皆下;进偪沈海于九台,火其寨,海降;遂乘胜进定泽州。七年,复歼余寇于牛鼻寨;晋地悉平。   八年,授江南芜永营参将,剿石皿、鹭鹚二湖盗。十二年,升浙江宁波副将。「海寇」张名振犯崇明之平洋沙,总督马国柱委化凤署苏松总兵事,至则遣都司谈忠出战;名振复围高桥,化凤亲驰援剿,击败其众。十三年三月,实授苏松总兵。化凤以平洋沙悬隔海中,为贼占聚;因沿海筑坝袤十余里,引平洋沙入内地,且灌田千顷,俾斥卤尽为膏腴。时「海寇」郑成功率众号百万,先犯崇明;化凤擒间谍、督兵逆战,获贼渠,余众溃遁。   十六年七月,成功以大舰陷镇江、瓜洲,直犯江宁,南北中梗;化凤率所部兵三千人疾抵江宁,登高审视,见贼精锐尽屯江干,遂偕驻防都统喀喀木、副都统噶褚哈分仪凤、钟阜二门,身先搏战,拔贼巨纛,毁其木寨;命勇士踞高发巨炮、飞火镞,乘势奋击,擒伪总兵余自新等,贼众奔溃。是夜,伪帅连营屯白土山冈;化凤由陆路进兵,贼列阵迎师,化凤督诸军自下仰攻,生擒伪提督甘辉等。贼大败奔北,化凤追斩甚众;别遣部将烧贼船五百余艘,贼众自相蹂躏,溺死者无算,江南遂通。成功败遁,扬帆入海,化凤遣将防崇明。贼果薄城下,适化凤兵自江宁回,声势相应,括民舟出白茆港,绝流迅击;贼复大败,成功仅以身免。八月,授轻车都尉世职,赐金甲貂裘。   十七年,擢苏松提督,加太子太保、左都督。化凤疏言:『苏、松滨海要地,延袤八百余里,原设标兵仅二千余名;请酌调省兵三千八百名,立为中、左、右、前、后、城守六营,以资扞御』。下部议行。   十八年七月,上特诏曰:『海寇入犯江宁时,梁化凤击败其众;继援崇明,保全孤城,功亦不小。应再叙捷功,加授世职,以示鼓励』。遂晋爵三等男,准袭八次。八月,以病乞休,温旨慰留之。九月,裁江安庐凤提督缺,以化凤为江南全省提督。时议者以「海寇」初平,游氛未靖,欲文界迁沿海居民于内地;化凤曰:『沿海设兵,以所弃地亩赋之,则国既足,兵民无废业;迁界何为』?奏上,诏从其言。   康熙元年,丁父忧;令在任终制。十年十一月,卒于宜;赐祭葬如「典礼」,赠少保,諡「敏壮」,以其孙作长袭爵。四十二年,圣祖仁皇帝巡幸西安府,遣官奠其墓。子鼐,另有传。   ——右「国史馆本传」。   康熙十四年,明桂王遣使自云南航海晋封郑成功延平郡王、招讨大将军。成功分所部为七十二镇,设六官理事,假明永历号便宜卦拜,遂议大举入寇;戈船之士十七万,以五万习水战、五万习骑射、五万习步击、以万人来往策应,又以铁人万,披铁甲、绘朱碧彪文,峙阵前,专斫马足,矢铳不能入。时张名振已死,张煌言代领其军,为向导。抵浙,陷温州、台州;师次羊山,飓发,碎巨舰数十,乃旋师。嗣闻王师三路攻永历于云、贵,乃大举内犯江南,以图牵制;十六年六月,由崇明入江。时苏松提督驻松江、江宁提督驻福山,分守要害;圌山及谭家洲皆设大炮,金、焦二山皆铁锁横江。煌言屡却不前,令人泅水断铁索,遂乘风潮,以十七舟径进,沿江木城俱溃。破瓜洲,获提督管效忠;围镇江,五路叠垒而阵,周麾传炮,声沸江水;攻北固山,士卒皆下马死战。官兵退入城,成功军逐之而入,遂陷镇江,属邑皆下。部将甘辉请取杨州,断山东之师;据京口,断两浙之漕:严扼咽喉,号召各郡,南畿可不战自困。成功不听。七月,直薄金陵,谒孝陵;而煌言别领所部,由芜湖进取徽、宁诸路。时江宁重兵移征云、贵,大半西上,城内守备空虚;松江提马进宝(改名逢知)不赴援,阴通于寇,拥兵观望。成功移檄远近,太平、宁国、池州、徽州、广德、无为、和州等四府三州二十四县望风纳款,维扬、常、苏旦夕待变;东南大震,军报阻绝。世祖幸南苑,集六师,议亲征;两江总督郎廷佐佯使人通款,以缓其攻。成功信之,按兵仪凤门外,依山为营,连亘数里;巡抚蒋国柱、崇明总兵梁化凤皆赴援。化凤登高望敌,见敌营不整,樵苏四出,军士浮后湖而嬉;乃率劲骑五百,夜出神策门,先捣白土山,破其一营以作士气。次日,大出师,由仪凤、钟阜二门以三路攻其前,而骑兵绕出山后夹攻;成功令甘辉守营,而自出江上调舟师。诸营见山上麾盖不动,不敢退;又未奉号令,不暇相救:遂大溃,甘辉被执死。化凤复遣兵烧海艘五百余,成功遂以余舰扬帆出海;攻崇明,不下。冬十月,还岛。而煌言军遇我征贵州凯旋兵浮江下,亦战败,走徽、宁山中,出钱塘入海。   是役也,梁化凤首功,诏先图其形以进。十七年,擢苏松提督。十八年,裁江安庐凤提督,以化凤为江南全省提督。   ——右「记」,魏源撰。   ——以上录自「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二百六十九(「将帅」九)。   刘之源   刘之源,汉军镶黄旗人。太宗文皇帝天聪九年三月,授参领。崇德五年五月,从上征明锦州。距城东五里,以红衣炮攻克其台;复列炮城北,攻克晾马台,击毙六人,降其卒十三人。是年,镶黄旗汉军都统马光远因疾解任,以之源代之。六年八月,随睿亲王多尔衮围松山,以炮攻克近城四台,斩守备二、都司一、擒副将王希贤、参将崔定国、都司杨重镇等。明兵寻自松山遁高桥迤南王台;之源率前队兵攻克之,多斩馘。七年四月,随郑亲王济尔哈朗围塔山。列炮城西,击毁城垣二十余丈,歼其守城兵众,进克杏山城北一台;复击毁杏山城,城中人惊惧,悉降。叙功,予二等轻车都尉世职。时分设八旗汉军都统,授之源镶黄旗汉军都统。八年十月,随郑亲王攻明中后所,拔其城;斩游击吴良弼,都司王国安等。进征前屯卫,复以炮攻克其城。叙功,晋一等轻车都尉世职。   世祖章皇帝顺治元年,大兵定燕京,命之源同都统李国翰剿平畿南余贼。时流贼李自成遁陕西,伪伯陈永福等窃据太原;之源同都统叶臣等攻克其城。又同都统巴哈纳自汾州剿贼;至平阳,斩馘四千余,山西州、县悉就招抚。师还,得优赉。二年,随顺承郡王勒克德浑征流贼;至湖广,同李国翰歼贼应山县。时伪总兵马进忠降而复叛,之源同都统金砺击败之武昌,夺贼艘六十余;复追败余党于湖北。明年,叙功,加一等云骑尉。   五年,命为定南将军,率左翼汉军随郑亲王征湖广。六年,进攻湘潭,明总督何腾蛟分兵三队出城拒敌;我军分击,大败之,克其城,生擒腾蛟。乘夜率兵追剿马进忠,平明薄其营,奋力冲击,遂克宝庆,并破南山坡九营;阵斩总兵马有志,胡进玉等,进忠仅以身免。又破贼渠袁宗第营于洪江。驻师沅州,伪总兵王永强来犯;之源败之于便水驿,斩伪副将三人、贼众七百余级。累遇恩诏,晋世职至一等男又一云骑尉。   八年,同都统金砺驻防杭州。时伪大学士张肯堂、伪荡湖侯阮进、伪定西侯张名振等拥明鲁王朱以海踞舟山,之源与总督陈锦、总兵田雄会师进剿,由宁波之定关出海;阮进集战舰以拒我师,败之于横水洋,生擒进。复分兵击剿,三战皆捷,遂至舟山之螺头门。肯堂集城中兵六千坚守十余日,我兵用云梯破城,肯堂及伪尚书李向中、吴钟峦、伪侍郎朱永佑等纵火自焚死。名振拥鲁王遁三盘岛,之源遣总兵马进宝等率兵追克之,焚其积聚;复败之于沙埕,收各■〈山奥〉户口八千五百余,悉令归农。因与陈锦、金砺奏设陆兵一千为中营,水兵二千为左、右营、驻守舟山;增设弁备,统以副将。叙功,晋三等子世袭罔替。   十六年八月,授镇海大将军,驻防镇江。疏言:『京口要地,百川汇流;所以通江南半壁之财赋,挽运北输。近因「海贼」郑成功狡逞,纠逆党联■〈舟宗〉入江来犯,几至横截运道。臣思贼之所长在水,宜先练习水师,以资防御。夫防海之策有三:出海会哨,勿使入江;上策也。循塘拒敌,勿使登陆;中策也。列阵备兵,勿使近城;斯下矣。顾水师必先儹造船只,今炮火器具、水手舵工百无一备,何以御贼!乞敕总督郎廷佐速为制备』。下兵部速议行之。十七年七月,疏陈三事:『一、沿海民向有双桅沙船,一名「捕鱼」,亦名「立功」。自明时因引倭人入寇,久经饬禁;至今未尽革除。奸民多夤绿汛官,买口私出。因臣申严海禁,始开报船户花名,投营效力。此等船只,造作坚固;其人皆熟于洋面水道。若徒许令投营,不为安插得所,日久必仍贩载禁货出洋;或且为海贼耳。目今令京口水师造船二百,招募水手舵工八千余名,一时正难精当。莫若悉将两项船只,查验堪用者,量给价值,各船户照例给以粮饷;既可省鸠庀制造之费,亦可杜私通海逆之弊。一、汛防向设战船,分散各营。船式低小,猝遇海贼大艘,势难向抵。臣思京口水师既造船只,旌旗舳舻焕然改色,江南亦有沙号各船备用;则此等小船,除狼山、福山、吴淞各口酌留数号以备传递哨探之用,其余不必概行修补,以省无益之费。一、边海汛地紧要,凡炮台、烽墩、桥路宜修葺高广,预备不虞。臣已屡饬沿海州、县,至今玩误不行。请敕督、抚严行申饬』。疏下兵部,并从其言;诏江南督、抚、提、镇实心奉行,无得因循怠玩。是年,缉获「海贼」郑成功所遣伪兵部黄征明,得交结苏松提督马逢知及逢知受贿关通状;奏入,特命刑部侍郎尼满赴江南会同之源审拟。事俱实,逢知伏诛。圣祖仁皇帝康熙元年十二月,招降伪肇敏将军陈文达、伪总兵罗永德等。   三年四月,以疾乞休;召还京,仍任都统。四年七月,复乞休;得旨:『刘之源自太宗时委任,勤劳年久;着以原衔加太子太保致仕』。旋以其子副都统刘光代为都统。八年,内大臣鳌拜获罪,拘禁之源与光,并坐党附,革职任,拟立斩、籍没;上命从宽俱免死。之源寻卒。二十年,妻胡氏叩阍,诉之源功可抵罪;诏复原衔,并予三等子爵,以光袭。   ——右「国史馆本传」。   ——录自「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二百六十九(「将帅」九)。   王国光(子永誉)   王国光,汉军正红旗人。先是,为满洲姓完颜氏。父王一屏,初为明千总。太祖高皇帝天命四年征明,取开原城;一屏率所属来归,赐人口、马驼、银币,授佐领。太宗文皇帝天聪八年,予三等轻车都尉世职。   国光,初任佐领兼户部理事官。崇德七年,袭父职;擢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兼户部参政。八年,随郑亲王尔济哈朗征明,攻克前屯卫、中后所二城。世祖章皇帝顺治元年,叙功,晋世职二等轻车都尉。是年,改六部参政曰侍郎,国光仍任户部侍郎兼副都统。   三年,随定西大将军和洛辉御贼西安,国光率兵击却之;又击败贼党欧文炳等,以云梯拔其寨,获马骡、器械无算。五年,考满,晋一等轻车都尉。是年十月,迁本旗都统。六年,随英亲王阿济格征大同叛镇姜镶,攻克左卫、朔州、汾州、太榖四城。八年正月,叙功,晋三等男。寻遇恩诏,加一等男。四月,河间佐领硕尔对讦告给饷不均等事,户部诸臣降革有差;国光以前任侍郎,降一等轻车都尉。九年,遇恩诏,加一云骑尉。十年正月,上以前此户部诸臣处分过重,令核议宽减,复国光一等男。二月,随定远大将军贝勒屯齐征湖广,击败伪晋王李定国于永州;又败伪秦王孙可望于岔路口,多所斩获。   十二年,「海贼」郑成功、张名振等合犯浙江,国光同宁海大将军伊尔德率师往征之;败贼于舟山。   十三年二月,授两广总督,踢蟒服、鞍马;并谕奖其才品优长、足胜委任,加太子太保。十五年,大兵三路分剿明桂王朱由榔,征南将军卓卜特由广西柳州、庆远一路进征;国光疏言:『大兵取道柳、庆,恐黔、滇诸贼由西宁来犯;因遣参将张荣、周贵率兵赴梧、浔等处协力堵御』。疏入,报闻。六月,以疾解任,还京。   十八年,圣祖仁皇帝御极,授镇海将军,统兵驻防潮州。康熙三年,同平南王尚可喜会师剿碣石叛镇苏利。至海丰,侦贼设伏要路,欲夺我大炮;随分兵击败其众,遂进师镫笼山。苏利乘我军未及成列,率众万余突来搏战;我军左右夹击,贼众溃遁。追薄碣石卫城,四面环攻,拔之;擒斩苏利及伪总兵陈英、伪副将李慧等。余党窜匿各寨,国光督兵由惠来分剿,连破贼寨;伪总兵陈义、郑盛率众扼险拒抗,我兵奋勇掩击。郑盛势穷,自缢死;陈义中创,仅以身免。   四年,因病乞休;温旨慰留之。明年,诏率所属还京,仍任本旗都统。八年,以老致仕。九年正月,卒;赐祭葬如「典礼」,諡「襄壮」。   子王永誉,袭爵。康熙十三年正月,授河南提督。四月,河北总兵蔡禄叛应逆藩吴三桂,内大臣阿密达率兵往剿,擒斩之;永誉奉诏赴怀庆拊循士卒,因请暂驻其地防守。九月,上以安庆为两江重地,令设提督,调永誉任之。时逆藩耿精忠遣伪都督宋标等陷江西饶州,遂犯徽州。十四年,永誉督兵驻建德,令参将傅尔学进剿;贼众千余于沿山扼险,我兵分队击之,斩级无算。俘宋标,磔于市。寻以简亲王喇布疏请增兵,永誉率所属移守徽州。十二月,征南将军穆占以吴逆坚守衡州,乞调永誉助征;上以徽州要地,未便调遣,不允。十七年,江西平,裁安庆提督;改永誉为江南提督,移驻松江。十九年,迁广东将军。二十年,疏言:『粤东濒海地,宜修理战舰,移兵防守。请改陆路两镇各一营为水师,以供调遣』。部议如所请。二十二年,王大臣议以两镇官兵归总督统摄,分拨各汛地防守;永誉疏言:『海疆重地,省城尤为扼要;应留兵四千驻防』。上允所请。二十七年,授本旗汉军都统。三十年三月,命定北将军瓦岱领兵赴张家口侦防噶尔丹,永誉同都统喀岱等参赞军务。三十五年,上亲征噶尔丹,分汉军为四营,永誉统领正黄、正红两旗,由中路进;噶尔丹闻大兵至,不战而遁。永誉同平北将军马斯喀督兵追蹑,侦贼远窜,乃还。三十六年,随驾幸宁夏,命督运军粮留贮黄河西岸要地,监守之。及大将军费扬古奏报噶尔丹窜死,凯旋兵出境,乃还京。四十三年二月,卒;祀河南「名宦」。子王兴武,改袭一等轻车都尉兼一云骑尉。今上乾隆十八年二月,王兴武之子福山及族人,并得旨改隶满洲正红、镶白二旗。   ——右「国史馆本传」。   ——录自「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二百六十九(「将帅」九)。   郎赛   郎赛,汉军正红旗人;本姓刘,世居铁岭。初为饶骑校;崇德七年,分设汉军佐领,令管壮丁二百名,隶正红旗。八年九月,随郑亲王济尔哈朗征明宁远,取中后所及前屯卫。叙功,予云骑尉世职。十二月,随征黑龙江,俘获甚众。   顺治元年四月,睿亲王多尔衮讨流贼李自成,郎赛率兵前驱,败伪总兵唐通于一片石。十月,随豫亲王多铎追剿流贼,至陕西。二年,随征江南,攻克扬州及崑山、常熟、嘉兴等县,预有功;晋世职骑都尉。七年,任兵部郎中兼参领。三遇恩诏,晋世职至一等轻车都尉。是年,迁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十二年闰五月,擢本旗汉军都统。六月,以「海贼」郑成功猖獗,命挂「宁海将军」印,驻防福建。十四年,攻闽安镇,克其城。十七年,同都统索浑、护军统领赖塔等剿贼厦门;以官军不习水战,失利。罢任逮问,革世职。康熙十年六月,卒。   子阿尔泰,初由廕生授吏部员外郎。顺治七年,迁郎中。十二年,授佐领;寻兼参领。康熙三年,出任湖广辰常总兵。七年,调浙江黄岩总兵。十三年八月,逆藩耿精忠叛党曾养性、祖宏勳等由温州驱贼众陷黄岩,提督塞白理时驻宁波,疏言『臣与黄岩总兵阿尔泰久为婚姻,素以忠义相勖。前闻叛党祖宏勳陷温州,议与合兵讨贼,彼亦以不负国恩自许。故一闻黄岩内变,臣谓阿尔泰必死。乃九月初六日据陷贼逃回之臣标千总高兴言:「黄岩城破,系城守参将武灏先行通贼、受伪总兵职,致拒贼兵丁阵亡者三百;总兵阿尔泰亦已割辫从贼,受伪将军职」。臣思阿尔泰世受国恩,不能死节,忍受伪职;狗彘不食其余。阿尔泰之女,旧与臣长子铨德为媳;臣欲逐去,又无家可归。去留、生杀,悉候圣裁』。疏下王大臣议:以塞白理之媳系阿尔泰旧日出嫁之女,应仍留塞白理家;阿尔泰之长子佐领刘绍烈驻防京口、见调往杭州,应就近收禁。十四年,康亲王杰书统师驻金华,疏阿尔泰不肯从逆,为贼缢死;兵部奏释刘绍烈,仍以佐领赴贝子傅拉塔军前效力。十五年八月,署参领;剿贼处州,战石塘岭,殁于阵。十六年三月,福建巡抚杨熙疏陈:『阿尔泰权宜诈降,以图恢复,为贼伺知;十三年十一月,拘至福州。十四年正月,耿精忠使人缢死南门通衢』。部议赠右都督,予恤廕;诏以恩恤忠节关系大典,令再确察情节。部臣奏:『阿尔泰先经康亲王疏称不肯从贼,今巡抚杨熙复察实被贼戕害,应照例赠恤』。得旨:『不准加赠,仍赐祭葬如例』。二十五年,赐刘绍烈恤银,予云骑尉世职;以阿尔泰之次子刘绍韬袭。四十年,刘绍韬因疾罢,以其子伊理布袭。雍正七年,阿尔泰、刘绍烈并入昭忠祠。   ——右「国史馆本传」。   --录自「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二百六十九(「将帅」九)。   沙纳哈   沙纳哈,满洲正黄旗人;伊尔根觉罗氏。世祖章皇帝顺治六年,由闲散,随敬谨亲王尼堪讨大同叛镇姜镶;攻克左卫城先登,功第一,赐号巴图鲁,予骑都尉世职。九年,遇恩诏,加一云骑尉。   十三年,署参领,随宁海大将军伊尔德征浙江舟山。至定海县,同副都统根特击败伪英毅伯阮思等。伪总制陈六御率众来犯,沙纳哈同副都统柯永蓁击却之;追至衡水洋,斩六御等,遂取舟山。十四年九月,叙功,晋世职三等轻车都尉。   十六年,「海贼」郑成功犯江宁,沙纳哈随安南将军达素等往征。比至,贼已遁;移师福建。十七年,由同安剿贼于厦门;沙纳哈仍署参领,率兵为前队,乘船进剿失利,面项中二矢,退回。寻还京。圣祖仁皇帝康熙元年,论厦门水战舍舟登陆罪,应革巴图鲁号及三等轻车都尉;以受伤重,免籍没,鞭责。得旨:『给还骑都尉』。   四年,授驻防西安佐领。九年三月,尚书科尔扩岱、侍郎达哈塔等奉命阅大草滩边界;至西安,沙纳哈呈告『自十六岁披甲,十九岁从征大同得功;后屡署参领。因获罪降职,不得照原品补用。乞代请回京,遇出征之处效力』。科尔扩岱等以奏;下部议准,令还京。十年二月,授参领。   十三年三月,逆藩耿精忠叛应吴三桂;沙纳哈时随大军驻防衮州,诏移军江西,沙纳哈兼署前锋参领。七月,耿逆伪都督易明引贼四万余犯抚州,沙纳哈领右翼前锋兵合诸军击之,斩贼二千有奇。九月,贼自建昌府来犯,定南将军苏尔根令率前锋兵百,会两蓝旗兵击贼;斩获甚多。十月,叛镇杨富之弟伪将军杨三、盘踞许湾之伪总兵李茂着合贼万余,掠抚州;平寇将军哈尔噶齐令沙纳哈领八旗前锋兵同护军统领瓦岱等进攻,斩级四千余,杨三、李茂着俱中箭,溺水死。   十四年正月,随安亲王岳乐进兵瑞州。时贼陷上高,贼众万五千距瑞州之会浦;沙纳哈率领队兵同护军统领桑额奋击之,追奔二十余里,生擒伪官十余、贼兵百余,斩伪总兵朱一典、谢以泰及伪军师李姓、藤姓等,恢复上高。伪都督阮国栋率二万余贼距新昌县北山,沙纳哈同诸将进剿,斩贼四千,擒伪副将参将各一、千总三及贼兵五十余;新昌亦平。   十五年二月,安亲王剿吴三桂之伪将军夏国相、李良栋等于袁州之萍乡县,贼距城东来龙山高阜,立寨十,掘壕筑垒以待;大兵分四队环攻,贼溃败。沙纳哈率前锋兵截杀之,贼兵一万三千得脱者仅四百;国相等寻弃印劄、军械而遁。十八年二月,进兵湖南湘潭县,贼望风却走,复其城。三月,迁正黄旗蒙古副都统。七月,擢前锋统领。八月,夏国相偕贼党吴国贵、王永清、王宏勳等踞武冈州之双井堡;伪将军马宝、张祖法等拥贼二万四千,与大军相距。沙纳哈领前锋兵三百进击,贼势披靡;追剿至枫木岭,贼皆远窜。   二十年,击走伪将军线緎于盘江西坡;进征云南,驻营归化寺。逆孽吴世璠遣伪将军刘■〈王已〉龙、胡国柄等驱贼兵列象阵相抗,沙纳哈偕诸军击败之;追至城下,阵斩胡国柄、刘■〈王已〉龙及伪总兵九员,生擒六百余人。是年,云南平,随大军凯旋。   二十三年五月,调护军统领。十二月,擢正黄旗蒙古都统;寻列议政大臣。二十六年正月,因病解任。四月,卒;赐祭葬如例。子尚德,袭骑都尉。   ——右「国史馆本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