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方新编 - 第 302 页/共 321 页

治肝经郁火,颈生瘰疠,并胸胁胀痛,或作寒热,甚至肝木生风,眩晕振摇,或切牙发痉诸症,《经》云:木郁达之是已,服前丸,兼服此散更妙。柴胡、茯苓、当归、白朮、甘草、白芍、丹皮、黑山栀各一钱,薄荷五分,水煎服。   神功托里散   一名金银花散。治痈疽、发背、肠痈、乳痈及一切肿毒,或 痛憎寒壮热。金银花、黄(上部酒炙透,下部盐水炙)、当归各五钱,甘草二钱,酒、水各半煎服,分病上、下食前   景岳清凉膏   治一切疮疡,溃后宜用之。当归二两,白芷、白芨、木鳖子、黄柏、白蔹、乳香、白胶香各五钱,黄丹五两,麻油十二两,上用油煎前六味,以槐柳枝顺搅,油熟丹收,然后下乳香等二味。   收口掺药   李氏曰:同游有患背疽者大溃,五脏仅隔膜耳,自谓必死。用鲫鱼去肠实,以羯羊粪烘燥为末,干掺之,疮口自收。此出洪氏方,屡用有效。故附于此,须俟脓少欲生肌肉时用之   黑末子   治疖毒。用羊角(连肉骨烧存性)为末,酒调三钱,分上下服之,疮可散。   立斋曰:此方未尝用,盖秘方也。尝治面上或身卒得赤斑,或痒、或瘭毒皆可治,或以羊角烧存性,研为极细末,以鸡子清调涂之甚效。《本草》亦云然。   藜芦膏   治一切疮疽、 肉突出,不问大小长短,用藜芦一味为末,以生猪脂和研如膏涂患处,周日易之。   治头面黄水肥疮方   小儿头面患疮脓汁作痒痂浓者,名曰黏疮。当用此方,或只用矾、丹二味亦可。若作痒出水,水到即溃者,名曰黄水疮,当用后一方。松香、枯矾、宫粉、飞丹等分为末,麻油调敷。或为香烟垢更效(于香炉盖上刮取用之)。一方用绿豆、松香等分为末,麻油调敷极效。   或内服荆防败毒散等药。   又方:用益元散加枯矾少许,麻油调敷。   大黄揭毒散   敷热壅肿毒。大黄一两半,白芨一两,朴硝二两,为末,井水调搽,干则润之。   草乌揭毒散   草乌、贝母、花粉、南星、芙蓉叶等分为分末,醋调搽四围,中留头出毒,如干用油润之。治一切痈疽肿毒效。   黄柏(炒)、草乌(炒)各一两为末,漱口水调,入香油少许搽患处,干则以水润之,痈疽   治白虎丹   发则头面眼目四肢俱肿,而惟额上指尖两耳不肿及不见赤色者,方是其症。   先将马桶洗净,用沸汤倾入,盖少顷,倾出盆内浴之,数次即退,再用车前草、九里香马蹄香、枸杞苗(即雁棱菜),同捣烂,和麻油,遍身自上而下擦之。   又方:生香附末,冷茶调服三钱,即愈。   又方:擂绿豆水去渣,饮二三碗妙。大忌鸡、鱼、生冷、炙爆、日色、火光、灯烟、汤气,慎之!   抑阳散   一名洪宝丹。治疮疡纯阳,肿痛发热。天花粉二两,姜黄、白芷、赤芍各一两,上为末茶汤调,搽患处。   阴阳散   治疮属半阴半阳。紫荆皮五两(炒),独活(去节炒)三两,赤芍药(炒)二两,白芷、石菖用   安神散   凡恶疮攻心,心神不定者,用地骨皮研末,滚蜜水调服即安。   透骨丹   此溃脓药,外科不可缺。蟾酥、硼砂、轻粉、巴豆各五钱,蜗牛二个,麝香一分,先将巴豆研如泥,入蜗牛、麝香再研,入各药研极细,以小瓷瓶收贮,每用少许,以乳汁化开,先用针轻轻拨破毒头,挑药米粒许纳于疮口,外用清凉膏贴之。   痈疽无头者   蚕茧烧灰酒服,一枚出一头,二枚出二头。   面生痈疽,其斑痕不易即退,宜用鲜橄榄切断,蘸麝香少许,频频擦之,一二日即可无痕,此良法也。不然,面上留疤,其何以使人见之哉?凡疮已愈,复起红泡不结痂,用陈醋、肉油擦之,立愈。   多年恶疮,百方不痊,或 痛不已者,并捣烂马齿苋敷上,三两遍痊。   痈疽发背未成者   用活蟾蜍系疮上,半日蟾必昏愦,置水中救其命,再易一个,三易则毒散矣。势重者剖蟾蜍合疮上,不久,必臭不可闻,如此三易,其肿自愈。   火疮方   生大黄、生黄柏、生黄芩等分,研细末,先用冬月淡猪油熬桎木嫩枝,候木枯去木勿用先将油搽患处,搽油上药。   内服药方:羌活、防风、白芷、川芎、荆芥、薄荷、紫苏、甘草。如火毒甚,再服生大黄、川黄连、黄柏、黄芩、栀仁各等分,水煎服。痂浓不脱,用桐子叶为末,猪油调搽,痂自落。   一切恶疮百药不效者   陈米饭紧作团,火 存性,麻油、腻粉调敷。   万效仙方(一名神功托里散   治一切火毒初起者立消,已溃者收功,用全当归重一两三四钱者,生黄 八钱二分,金银花五钱,生甘草一钱八分,酒二碗煎八分服。如患在上部加川芎一钱,下部加牛膝一钱,中部加桔梗一钱。外用紫云膏贴之。   痈疽方   无论已溃未溃皆治。方宫保传。金银花四两,生黄 、当归身各二两,蒲公英、元参各一两,白芷五钱,酒煎,尽量饮。毒在头加川芎五钱,中部加杜仲五钱,下部加川牛膝五钱,在手加桂枝五钱。   止痛消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