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类本草 - 第 12 页/共 244 页

豆蔻 (温)   香薷 (微温)   杉木 (微温)   豆 (微温)   生姜 (微温。臣禹锡等谨按《本经》朱字:干姜温;墨字;生姜微温。若从朱字,则是干姜,即不当言微温;若从微温,则是生姜,即当作墨字。然二姜俱不主转筋,难以改正。)   呕浓朴 (温,大温)   香薷 (微温)   麇舌 (微温)   附子 (温,大热)   小蒜 (温)   楠材 (微温)   高良姜 (大温)   木瓜 (温)   桂 (大热)   橘皮 (温)   鸡舌香 (微温)   臣禹锡等谨按《蜀本》:枇杷叶 (平)   麝香 (温)   肉豆蔻 (温)   《药对》:青竹茹 (微寒。主 呕。臣)   芦根 (寒。生主 。)   通草 (平。主 。臣)   生 藤汁 (寒)   人参 (微寒,微温)   丁香 (温)   术 (温)   大腹水肿大戟 (寒,大寒)   甘遂 (寒,大寒)   泽漆 (微寒)   葶苈 (寒,大寒)   芫花 (温,微温)   巴豆 (温,生温熟寒)   猪苓 (平)   防己 (平,温)   泽兰 (微温)   桑根白皮 (寒)   商陆 (平)   泽泻 (寒)   郁李仁 (平)   海藻 (寒)   昆布 (寒)   苦瓠 (寒)   小豆 (平)   瓜蒂 (寒)   蠡鱼 (寒)   鲤鱼 (寒)   大豆 (平)   荛花 (寒,微寒)   黄牛溺 (寒)   臣禹锡等谨按《蜀本》:海松子 (小温)